說起明朝初年的浙東四大名士,相信很多熟讀歷史的人對其都有所了解。劉伯溫,葉琛,章溢,宋濂。其中文學方面當屬宋濂的造詣最高,輔佐君王打天下的劉伯溫軍事才能最高,這二人都是各有所長;但是二人最後的結局卻不一樣,劉伯溫得到了善終,宋濂的孫子被牽連到了胡惟庸案,自己受到牽連本來被判斬首;後面馬皇后以絕食相逼,老朱無奈把斬首改為流放,死在了發配途中。
第一:人生經歷,中年跟隨朱元璋,後成為太子老師
1:小的時候智慧過人,記憶力驚人
根據史料記載,宋濂出生在元武宗至大三年十月十三日,因為和祖父同日生,首先改名為壽,後面又叫宋濂;他的母親懷孕七個月的時候生下了他,所以生下來體弱多病,放到現在來說屬於早產;不過長大之後為人聰明,記憶力極強,號稱「神童」。他一生刻苦學習,從小到老,沒有一天不去讀書,所以對三書五經倒背如流。
2:元朝末年天下大亂,跟隨明主朱元璋
元朝末年起義軍可謂是烽煙四起,元朝江山風雨飄搖,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至正十八年三月,朱元璋的軍隊攻取睦州,讓家人們四處逃難,自己則留下來獨自面對;至正十九年正月,朱元璋讓宋濂當婺州郡學的老師;第二年在李善長的推薦下,他和劉基,葉琛,章溢被朱元璋召到了應天府;七月份,被任命為江南等處儒學提舉。
3:早期教育世子朱標,傳授儒家傳統
早在至正十九年十月,朱元璋讓宋濂教育世子朱標,首先告訴他五經;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國,立都南京,建元洪武。同年讓王禕宋濂二人編修元史,歷時兩年到了七月初一,元史宣告完成;七月份由於一些細節方面的失察,被降為翰林編修。
第二:金樽同汝飲,白刃不相饒,宋濂牽連到了胡惟庸案中,被害
1:老朱曾經說過金樽同汝飲,白刃不相饒,早期對宋濂很好
宋濂是浙東四大名士,朱元璋對於這樣的人格外敬重。自己也曾經寫過這麼一首詩,金樽同汝飲,白刃不相饒。意思就是說,我作為皇帝和你們大臣一起喝酒。有一次宮裡舉辦宴會,老朱閒情雅致寫了一首詞。宮中大臣連聲叫好,都放開口痛飲。朱元璋看到宋濂沒有動口,有點不高興,第一杯喝的有點勉強,第二杯的時候臉都紅了,醉意讓人開懷大笑;君臣二人很開心,碰到宋濂生病的時候,朱元璋都會讓太醫前往查看,君臣二人一心。
2:後面的那一句白刃不相饒才真正誅心,孫子牽連到胡惟庸案中,自己也要被殺
很多人都知道前面那一句的金樽同汝飲,殊不知白刃不相饒。老朱農名出身的皇帝,更加看重自己的皇權,可不能讓它大權旁落。洪武十三年,宰相胡惟庸謀反,一下子殺掉了上萬人。此案前前後後牽連甚廣,就連宋濂的孫子宋慎由於之前和胡惟庸來往密切,被抓起來殺頭;按照律法朱元璋想要把他殺死,馬皇后太子一再苦苦相逼,沒辦法朱元璋服了一點軟,把斬首改為流放,宋濂本人客死他鄉,讓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