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勳貴與浙東集團:鬥得過政敵,鬥不過皇權!

2020-12-18 騰訊網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以太祖皇帝朱元璋滅元開始,至崇禎帝自縊煤山為終,共傳一十六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跟許多朝代政治權的鬥爭一樣,在明朝建國初期,也存在兩大政治集團,即:浙東集團與淮西勳貴。

何為淮西勳貴呢?其實就是跟隨朱元璋起兵打天下的老鄉會,徵戰多年,他們無一不是軍功顯赫的封疆大吏。

這一團體以李善長為首主持工作,主要成員包括李善長、郭興、郭英、湯和、周德興,以及常遇春等人。而這些人都是朱元璋起家的班底,所以在朝堂上的勢力自然是不可小覷。

卻說浙東集團的來頭也並不簡單,其代表人物正是有著「小諸葛」之稱的劉基劉伯溫。

劉伯溫乃是浙東青田大族,朱元璋佔領金華等地後,為了穩定當地秩序,決定將這些浙東大族收為己用,這其中就包括劉伯溫、宋濂等。

浙東集團的加入不僅讓朱元璋的後方得到了穩定,還增加了一股抗元力量。劉伯溫也靠著自己的才能為朱元璋制定了長遠的戰略規劃,還指揮了多場堪稱經典的戰役。

憑藉著諸多功勞,明朝建國後被封為伯爵。公侯伯子男,伯爵雖然在爵位上比不上李善長、徐達等人的公爵,但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劉伯溫入夥的時候朱元璋已是一方諸侯,這一點自然是比不上那些跟他白手起家創業的兄弟們。

不過,朱元璋給劉伯溫的官職「御史中丞」可不簡單,這個職位是御史臺的二把手。在明朝的官僚體系中,御史臺的任務就是負責監察百官,靠著這個原因,劉伯溫成了言官的領袖。

朝廷中有兩個龐大派系的出現,自然會有很多的利益衝突的地方,於是劉伯溫就首當其衝的變成了淮西勳貴們的打擊對象。

況且,劉伯溫曾評價淮西勳貴為「驕兵悍將,必成禍端」,建議朱元璋將他們全部殺掉,這番評價被淮西勳貴們聽到後是氣的牙痒痒。

不過朱元璋當時雖然認同劉伯溫的看法,卻沒有付出行動,而且他說的這些話是如何傳到淮西勳貴們的耳朵裡的確實也是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淮西勳貴的老大哥李善長,他可能是提前捕捉到了危險的氣息,於是提前跟朱元璋辭官。而李善長作為開國第一功臣官至宰相,他一辭官宰相的空缺一下子就出來了。

李善長也知道肥水不流外人田這個道理,於是向朱元璋舉薦了胡惟庸。

胡惟庸這個角色在當時還並不出彩,小編認為李善長之所以把他推出來是因為他想扶植一個在朝堂「代言人」,而跟他關係緊密又不那麼出彩的胡惟庸成了最佳人選。

在朱元璋還在猶豫時,曾向劉伯溫詢問了關於任命胡惟庸當宰相的意見,這遭到了劉伯溫的強烈反對。他說:宰相就如同是駕車的馬,如果讓胡惟庸來擔任這一角色,那他很有可能害的馬車傾覆。

不過朱元璋還是沒有聽取他的意見,胡惟庸最後還當上宰相。

作為淮西勳貴中的一員,接任宰相一職後的胡惟庸自然也就變成了淮西勳貴們明面上的老大哥。於公,他應該替團體打壓劉伯溫,於私他更是記恨劉伯溫對自己的惡毒評價。

不過在李善長辭官的沒幾年,劉伯溫就受夠了打壓,以身體不適為由向朱元璋請辭回鄉養病,也得到了朱元璋的批准。

不過,萬萬沒想到即使退出了權力鬥爭圈,胡惟庸還是沒放過他。

一次,朱元璋聽說劉伯溫感染了風寒,就命胡惟庸帶著御醫去給他瞧病,還開了方子。只是,劉伯溫服用了御醫開的方子裡的藥沒幾天就死了。

雖然史書上沒有明說是被胡惟庸毒死的,可一個御醫能把傷寒治死想也是不太可能的,或許胡惟庸只是個背鍋俠,真正想讓劉伯溫死的其實是朱元璋呢?

不過這些都是我們的猜測,真實情況是隨著劉伯溫的退出,浙東集團也不復存在了,朝堂上真就成了淮西勳貴們一家獨大了。

這當然是帝王家最不願意看到的情形,於是為了能夠順利完成權力交接,後來的「胡惟庸案」、「藍玉案」都出現了,淮西勳貴們被朱元璋的雷霆手段清洗屠戮殆盡。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是淮西勳貴們的一員,還會跟胡惟庸一樣把另一方趕盡殺絕,把自己放到最高位嘛?

相關焦點

  • 開國君主和肱骨勳貴們,共患難之後能否共富貴?取決於時間
    漫長的中國歷史有一個有趣的問題:開國君主和肱骨勳貴們,共患難之後能否共富貴?劉邦、朱元璋殺功臣;嬴政、劉秀李、李世民不殺,關鍵在哪裡?這個話題屬於中國歷史上永恆的爭論。基本所有歷史愛好者都會遇到它。所以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對文人官吏集團前所未有地苛刻。在大一統王朝歷史上,明是對文官最為苛刻的王朝,開國便屠戮文官集團,撤銷宰相制度,非常罕見,但也是對歷史總結的結果。光憑歷史經驗,無法解釋所有問題。
  • 明朝文官權勢滔天,與文官制衡的宗室、勳貴是如何被擊垮的?
    明太祖朱元璋當過乞丐,當過皇上,是中國大一統王朝開國皇帝中出身最低的人,朱元璋重視的人都是有實幹能力的人,對誇誇其談,眼高手低的文人並不看重。中國封建王朝的制度,發展到明朝時已經非常完善了,相互制衡、武不幹政,無論是文官武將,還是宗室勳貴都不可能獨自把持朝綱,更不可能造反成功。
  • 皇權之巔:為什麼雍正能輕易地改革
    我們在前面兩卷講過幾個概念:第一,皇權來自於軍權,對軍隊的控制是皇權專制的基礎;第二、文武相互制衡有利於皇權穩固。換句話說就是:軍隊對皇帝忠誠度越高,皇權越強;官僚集團內部越分裂,皇權越強。反之,則皇權會被削弱。這兩個規律在清朝都表現為有利於皇權,將皇帝的權力推到了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的最高峰。首先,清朝核心軍事力量對皇帝的忠誠度極高。
  • 清朝吸取明朝教訓,運用多項舉措,加強皇權的統治
    清代和明代不一樣,清代的權力中樞不在文官集團,而在親貴,所以清代中前期,皇權依靠滿蒙宗室親貴和官僚集團互相制衡,甚至壓過官僚集團,但是清代宗室勳貴集團中還有一個力量很強的群體,那就是侍衛出身。幾乎所有重要的宗室親貴都是侍衛出身,而侍衛群體充當的正是是清代皇帝最為信任的家奴群體,清代侍衛團體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漢族出身的中官的職能,使得中官只能作為普通奴僕存在而類似明代的家奴群體的權責則由侍衛集團來充當,此時侍衛集團其實集合了明代中官和軍事貴族,軍功勳貴的作用,甚至到中期還吸收了武舉出身的漢族武官官僚,但是同時值得注意的是
  • 明神宗:百姓心中的好皇帝、武將心中的明主、文官集團的眼中釘
    為了在權力鬥爭中取得勝利,明代的文官集團所採取的方式是先架空皇帝,然後逐步蠶食皇權。在架空皇帝的具體操作上,明代文官集團分做兩步執行:1、恢復相權;2、搬開明太祖朱元璋奪天下、明成祖朱棣起兵靖難造就的武將勳貴勢力和明宣宗朱瞻基扶持的宦官勢力兩大絆腳石。
  • 牽手香港皇權集團!樂從小布村改造最新進展來了 有望加快掛牌步伐
    樂居佛山訊 佛山新城舊改再迎來新進展,樂從小布村改造牽手香港皇權集團!12月23日,據樂從發布官微消息,順德樂從小布村改造、提升和活化建設項目意向開發商與小布村委會在樂從鎮政府籤訂項目用地預申請協議。籤約現場,圖源樂從發布據樂居了解,當天樂從鎮土地發展中心、小布股份社和香港皇權集團正式籤署了合作協議。有知情人士向樂居透露,香港皇權集團或將重點打造商業地塊,目前住宅地塊開發另有房企提前介入,為一家佛山本土房企。
  • 清朝鰲拜集團為何會輸:從皇太極、順治到康熙,皇權集中不可阻擋
    清朝進入關內十八年,代表封建皇權的上三旗一舉壓倒下五旗。下五旗的旗主雖然享受高貴封號和賞賜,但是皇權卻在進一步強化,四大貝勒共同議政已成過去。但是皇權集中的趨勢下鬥爭並沒有停止,只是不再是八旗相互之間,而是縮小到上三旗內部,表現為皇帝與輔政大臣之間的鬥爭。順治遺留的四大臣都是以戰功為發家,並與滿族古老傳統相聯繫,與不斷發展的經濟和文化制度總趨勢卻格格不入。
  • 淮西吟風 | 一字書成天地骨
    題顏真卿念犀甲龍媒,匡襄社稷,被難淮西彪炳千秋大節;更懿文碩學,書勒琳琅,傳薪海內迥然絕代孤標。初秋祭顏魯公淮西望秋水,先生文韜,先生武略,先生名節,後來讀史輒垂淚。嗟夫!(《魯公寫經》)題顏文忠公書品流芳矣,況祭侄何悲,爭座殊剛,教由兩帖知忠耿;身名遺澤焉,更淮西罵賊
  • 明朝萬曆皇帝為何近三十年不上朝還能牢牢掌握皇權?憑的是什麼?
    當時文官集團勢力太大,而且非常團結,作為皇帝,很多事情無法做出決策,而是被文官集團把持著。為了不讓自己被架空,他牢牢抓住皇權,只要權力不旁落他人之手,那些文官再怎麼折騰也翻不了天。他28年不上朝,依然能控制朝政,保證權力不旁落他人之手。萬曆皇帝即位之初很想做個好皇帝,開始幾年也是勤勤懇懇,任勞任怨。
  • 重振皇權:隋代政治實踐的目的與後果
    朝貢體系也是為了打壓反皇權勢力的生存空間秦漢皇帝憑藉強大而可怖的皇權,過上了足以令羅馬元首都豔羨不已的生活宇文家族雖又再統北方,卻也難以令同樣出身武川軍鎮、本為袍澤兄弟的關隴集團徹底俯首帖耳。分別是坐鎮內亞交通線的晉陽,貴為東魏北齊之都的鄴城,及南朝的心臟建康。與它們相比,長安舊城狹小擁擠,還被生活垃圾汙染了地下水源。雖是楊堅老巢,卻毫無競爭優勢可言。
  • 大明王朝之太祖朱元璋和他的淮西二十將
    朱元璋和淮西二十將塑像 大明朝開國,從太祖朱元璋到崇禎朱由檢國祚276年,離不開文臣武將的付出,而太祖能奪取元朝的天下卻離不開我們今天講的主角-- 就像唐太宗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一朝的盛世,離不開他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東漢光武帝劉秀能開創東漢霸業離不開他的雲臺二十八將一樣,朱元璋的淮西二十四將也是大明的功臣。所以要奪取天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朱元璋一個人也是打不下來天下的,還得靠這些英勇無比的大將不計生死的付出。
  • 一千多年前的「斬首行動」,晚唐藩鎮頗多,憲宗為何獨對淮西動手
    唐憲宗登基後,這位皇帝可不像他的前幾任那樣,任憑藩鎮做大,這位皇帝還是很有想法和作為的,打淮西藩鎮一戰就是他的作為之一。中晚唐以來,唐朝的藩鎮勢力確實越來越強,唐中央實力有限,對很多藩鎮心裡是無可奈何,作為上是不得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為什麼唐憲宗唯獨不放淮西?
  • 【聞喜故事】裴度平「淮西之亂」
    回朝後,他向憲宗詳細地述說了淮西之現狀,憲宗向裴度詢問各將的才幹,裴度說:「據臣看,李光顏深明大義,能幹勇為,終將有所成就。」李光顏統兵後不久,便大破淮西軍於陳州溵水縣西南之時曲。消息傳來,憲宗更是嘆服裴度的知人善用。同年六月,成德節度使王承宗、平盧淄青節度使李師道都派刺客刺殺宰相武元衡,同時指使他們刺殺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