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朝歷代都少不了文官團體,但是在中國其他王朝中,都沒有像明朝一樣,文官權力如此之大,君臣衝突頻發。即使是極度重文輕武,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宋朝文官也沒有像明朝文官一樣權力如此之大。
大明建立之初,雖是文官治國,但明朝實行的是文武並重的國策,且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並不是多麼看重文官。從明朝開國功臣和明初封爵就可以看出,明代爵位分為公、候、伯三等,明代開國六公只有韓國公李善長一人是文官,而後世極度誇讚的劉伯溫只是誠意伯,爵位屬於最低的伯爵。
明太祖朱元璋當過乞丐,當過皇上,是中國大一統王朝開國皇帝中出身最低的人,朱元璋重視的人都是有實幹能力的人,對誇誇其談,眼高手低的文人並不看重。
中國封建王朝的制度,發展到明朝時已經非常完善了,相互制衡、武不幹政,無論是文官武將,還是宗室勳貴都不可能獨自把持朝綱,更不可能造反成功。
根據明太祖朱元璋的設計,大明王朝分別有皇族宗室、文官士大夫、勳貴武將掌握權力,而大明皇帝凌駕於三股勢力之上,手握權力。不過最後明朝卻變成了文官集團獨霸朝綱,宦官太監只有在皇帝的庇護下,才能與之勉強抗衡,而皇族宗室、勳貴武將都被驅逐出了明朝的權力中心。
一、反對削藩,靖難造反的朱棣,卻將朱允炆的削藩政策貫徹到底
明初,朱元璋將諸皇子分封到全國各地,有屬於自己的護衛軍,節制封地周圍的軍隊,甚至還可以幹涉地方行政事務,權力非常大。尤其是被封到北方抵禦蒙古殘餘勢力的九大塞王,更是手握重兵。
朱元璋去世後,朱元璋之孫朱允炆繼承皇位,年號建文,史稱明惠宗。朱允炆繼位之初,決定削藩,但是削藩政策卻發生了很大的錯誤。朱允炆先削弱藩,後削強藩,給燕王朱棣積蓄力量的時間。建文元年,燕王朱棣以「清君側、靖國難」為旗號,在北平起兵造反,拉開了四年的靖難之役,最終攻破南京,登基為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成為千古之謎。
朱棣是因為朝廷削藩才造反,不過等朱棣登上帝位,卻是比朱允炆還要變本加厲,收繳藩王的軍隊,監視藩王行跡。此外,還禁止藩王相見,禁止宗室與勳貴聯姻,禁止藩王出仕,甚至禁止藩王離開所在城市,不過朝廷保留了不少優待政策。
朝廷的削藩政策,消除了宗室藩王對皇權的威脅,不過卻是宗室成為了國家的嚴重複旦,消耗了朝廷的財力,加重了土地兼併。到了明朝末年,明朝一年所有的財政收入,都不夠供養宗室,而且當時國家的肥沃土地很多都為藩王所有,明末四川省七成的土地,都屬於藩王所有。明代的宗室政策變成了「養豬」政策,宗室手上沒有絲毫權力,離開了明朝的權力中心。
二、土木堡之變,開國勳貴武將勢力全軍覆沒,文官開始掌控全國的軍隊
明代的軍事制度實行的是衛所制,即是將土地分給士兵,不收賦稅,同樣也不發軍餉,而且明代軍官是世襲制度,戚繼光就是世襲軍官。
明仁宗、明宣宗期間,休養生息改變了永樂年間的政策。太平年間,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武將的重要性便開始降低,文官便開始侵吞武將的權力。
到了正統年間,明英宗朱祁鎮受太監王振蠱惑,御駕親徵,結果在土木堡被瓦剌也先打的大敗,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隨軍出徵的勳貴武將也在這一場大戰中戰死,明英宗被俘虜。
瓦剌兵臨北京城下,由兵部尚書于謙負責保衛北京,于謙整編京營部隊,英勇抗擊瓦剌軍隊,獲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不過文官勢力對軍隊的滲透越來越深,到了嘉靖年間,文官更是掌控了軍隊的軍紀、後勤、評功等權力。
而且明朝中後期轉變成了文官領兵的局面,每逢戰事都是由文官領兵出徵,勳貴成了擺設,武將的地位也越來越低,文貴武賤,甚至後來都到了武將見到文官,需要下跪磕頭的結果,勳貴武將也離開了權力中心。
三、宦官太監勢力開始興起,與文官抗衡,明朝成為了著名的太監王朝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有感漢、唐兩朝宦官幹政的惡劣後果,便立下了「宦官不得幹政」的鐵律。
不過到了明成祖朱棣期間,便發生了改變,朱棣是通過靖難之役,造反當上的皇帝。在靖難之役中,太監為朱棣立下了大功,比如下西洋的鄭和就是太監,而且明惠宗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擔心有人造反,還成立了東廠。明仁宗時期,開始設立鎮守太監,但了明宣宗時期,明宣宗朱瞻基成立上書房,專門教宮中的太監讀書識字,學習知識,英宗朝的大太監王振就是上書房出身,通過教英宗讀書識字而得到英宗的信任。
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後,明英宗朱祁鎮登基為帝,此時的朱祁鎮年僅九歲,由太皇太后張氏攝政,由司禮監負責批紅,太監勢力日益壯大。
由於太監常伴皇帝左右,所以深得皇帝的信任,又由於明朝內閣負責「票擬」,司禮監負責「批紅」的政治制度,所以宦官太監成為了明王朝的一股政治勢力。而且隨著睡著明朝文官集團的日益壯大,皇帝要保持朝堂的平衡,扶持宦官勢力,於是明朝大太監不斷,從英宗朝的王振,到武宗朝的劉瑾,再到天啟朝的九千歲魏忠賢。
不過明朝太監於東漢、唐朝的太監不同,東漢太監可以把持朝綱,唐朝太監掌管神策軍,甚至可以廢立皇帝,明朝宦官始終是皇帝的家奴,明朝宦官的力量源泉來自於皇帝的寵信,所以權勢滔天的九千歲魏忠賢在天啟皇帝朱由校死後,也只能任由崇禎皇帝朱由檢處置。
四、明朝依靠龐大的文官集團而得以存活,最終也亡於龐大的文官集團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奇葩的王朝,明朝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奇葩的皇帝。明成祖朱棣創立內閣,輔助皇上,內閣成為最高權力機構。
明王朝在幾次存亡之際依靠文官而得以存活,明英宗土木堡大敗,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國家危難之際,是由文官于謙帶領打退也先的進攻,明朝得以存活。萬曆皇帝怠政,三十餘年不上朝,不理政事,要是在其他王朝,早就天下大亂,不過由於明王朝有龐大的文官集團,朝廷政務能夠得到實行,國家方才沒有大亂。
明代官員的俸祿非常低,官員貪腐非常嚴重,甚至明朝的文官還將貪汙取了一個名字——「漂沒」,明代末年,已經到了無官不貪,是官就貪的局面。
明代文官都有不交賦稅的特權,甚至還未當官的秀才、舉人也有不交賦稅的特權,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的士大夫越來越多,不交賦稅的人也越來越多,而且士大夫熱衷於購買土地,導致土地兼併非常嚴重,百姓流離失所,還要承擔沉重的賦稅,民不聊生。
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張獻忠起義,都是農民起義軍,最終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上吊自殺,明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