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飛的蝸牛:@易行道 村長,能不能在群裡系統聊聊文官制度?
-
易行道:@會飛的蝸牛 講文官制度就要講郡縣制。講郡縣制就要講縣制。 夏商周時期都是分封制,就是打下一個地方,把皇帝的兒子派去治理,兒子再派孫子管理鄉鎮。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人認為,君王三年不出兵就是恥辱,導致楚國擴張的速度太快了,比皇族生兒子的速度還快。楚國擴張到極限,實在沒有那麼多人了,於是楚國人開始使用另外一種行政管理措施,那就是縣制。楚國設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縣,委派與皇族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去管理。
-
接著是秦統一全國,建立郡縣制。郡的意思是人口少地域面積大,縣則是人口多地域面積小的行政區劃。漢朝建立以後,認為秦之所以滅亡就是因為沒有王族勤王。所以漢朝也是採取分封制與郡縣制相結合的方法,皇帝只不過是大一點的封國。劉邦此後又逐一剪除了異姓王,殺白馬盟誓非劉不王,認為這樣天下就太平了。不斷分封導致皇族越來越多,封地也越來越大,心懷利器,終於釀成了八王之亂。
-
-
秦漢的三公九卿制
-
漢武帝之後的西漢開始實行推恩令,就是大國變小,小國變沒有。其中儒家代替道家變成了國家正式的意識形態,以至於中國人此後幾千年都處於蒙昧的狀態。漢武帝時期,皇帝統治國家的工具就是酷吏(法官)與文官相結合。此後西漢實際實行的是五權分立的政治格局,分別是皇權、軍閥、文官、外戚、後黨(太后)多方制衡的格局。
-
-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
到了隋朝,開科舉士正式浮出歷史水面。到了武則天,科舉制就開始規範化,並開始了武舉。 原來的考試存在很多問題,武則天將科舉制度規範化,並開始了殿試,就是皇帝監考,這就使科舉制的層次達到了空前的水平,所以文化人都裝叉說自己是天子門生。雍正王朝有一個鏡頭,一群太學生抱著孔子畫像逼田文靜跪拜。
-
-
到了唐朝末期,出現了藩鎮割據。宋朝繼續了削弱丞相權利和軍閥武官的改革,採取重文輕武的策略,這也是宋朝武力弛備的原因。宋朝出現了嚴重的黨爭和權臣問題,宋朝都快滅亡了,大家還在鬥,鬥的你死我活。接著是蒙古人上臺,蒙古人長於弓馬,不會玩政治遊戲,皇帝經常被宦官、權臣、軍閥殺來殺去,終於到了明朝。
-
明朝為了消除權臣,廢除了宰相制度。為了消除軍閥問題,採取以文抑武。為了消除宦官殺皇帝這種事情,對宦官制度做了重大調整,導致中國明朝歷史上的太監地位直線下降。明朝廢除了宰相,結果出現了權力更加集中的首輔。明朝的以文制武,更是一個賽一個的混蛋。先是賣遼陽,接著賣東北,最後賣錦州。當然明朝皇帝也是混蛋,打了敗仗就一個字殺,看上去很爽,其實是扯蛋。
-
-
清朝上臺以後,不容許宦官幹政,最大的太監就是李蓮英。清朝將明朝的內閣制也廢除了,設立了軍機處,也就是秘書制。清朝對於宋朝、明朝的黨爭也是防範甚嚴,以至於湘軍、淮軍被大量裁撤。經過長期的黨爭,清朝各派之間的鬥爭,就是一派做大,就剪除其他派系,但也不是一棍子打死,就是每派除掉幾個,然後安排自己的人進去。清朝的人事制度就是異地當官,奴才制度,嚴打各派系,做大皇權自己。
中國的文官制度很快就傳到了歐美,誕生了全世界的文官制度,只不過他們的文官制度是技術官僚。 英美法俄因為有了文官制度,才能建立超級帝國。假如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南非是英國一貫的分封制,每個地區各一個親王,大英帝國維持不了十年。今天,美國國防部長也是文職,麥克阿瑟、艾森豪這些都是文職帶兵,現在美國國內政治還是緊抓兵權不放。
-
文官制度也有自己的問題,那就是權利與義務的變更,促使官僚主義出現,導致大量的行政資源被浪費。
-
推薦閱讀《宋史》、《明史》。
-
↓-村長小號,你懂的。以後的推文將會大號與小號交替發表。為什麼呢?我呵呵一笑。
-
-
-
載營魄抱,可謂玄德。時光見證,苦難踐行,不忘初心,託起夢想,我們是這樣走過。既為狷狂,必以掃舊去汙為己任,必以清新天下耳目為目的,必以開創美麗新紀元為方向,不懼風雨、不畏艱險,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
萬物之宗,外身而存。我將不朽的精神與生命稱之為靈魂,他是我創作的源泉與動力。只是內困於守舊思維,外受于禁錮之苦,網絡充斥消極言論,空有一腔振奮熱情而已。有時我也懶惰,有時我也空虛,有時我也無聊,有時我也軟弱,有時我也瞻前顧後,有時我也隨波逐流,只是有網友的鞭策和鼓勵,讓我退卻不能,雖然做了很多事,但我深知還遠遠不夠。
-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舉杯致敬我們這個盛世,祝願女神的火炬永不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