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為救宋濂跳河,侍衛脫衣下河救他,卻被朱元璋處死

2020-12-16 心動趣歷史

洪武十三年,這是一個血雨腥風的年份。當年正月,朱元璋以胡惟庸通元、通倭謀反一事,興起了明初第一波對功臣的清理大獄。

「胡惟庸案」爆發後,來自浙東的明朝文臣第一的宋濂,也因為自己的孫子宋慎牽連進胡惟庸案,宋慎、宋璲叔侄相繼被殺。

因為牽連進宋家子弟,已經告老還鄉的宋濂,也被朱元璋捉拿問罪,朱元璋原本計劃殺掉宋濂的。但是由於馬皇后和太子朱標求情,所以改判宋濂發配四川茂州,已經七十二歲的宋濂病死於半路的夔州。

太子朱標跳河,脫衣救駕者死

朱標請求朱元璋放過宋濂,因為宋濂是他的老師,教導了他十年,感念師恩,請求朱元璋寬恕老師。

一開始朱元璋是鐵了心要殺宋濂,朱標看到求情沒什麼用,一氣之下,跳進御河中,威脅朱元璋。

在場的侍衛也是懵了,沒見過這種情況呀,機靈的立馬跳下河救太子,其他人反應過來後,有的也跳下河救太子朱標,有些人為了不浸溼衣服,脫了衣服跳下河救人。

朱元璋得知太子跳河後,差點沒嚇死,逮著太子朱標大罵,老子這麼做為了什麼,不都是為了你,怕你坐不穩皇位啊。但是拗不過兒子,只得同意不殺宋濂。

但是死罪可免,獲罪難逃,將宋濂全家發配四川茂州,這樣宋濂全家千裡遷徙,宋濂也因為年邁,還沒有趕到茂州就病逝了。

反過頭來,朱元璋就開始拿朱標的侍衛算帳了,賞罰分明,沒有脫衣服,就下河救人的有功,給予獎賞。而脫衣服下河的,有罪,全部處死,朱元璋的理由很簡單,就是不忠於職責,是你衣服金貴,還是一國太子金貴,心裡還有沒有主上了。

宋濂一代文宗,無辜涉案

宋濂在元末明初,名聲響亮,被稱為一代文宗,是明初極為重要的文臣和大儒。被朱元璋徵辟為官後,一直都在翰林院、禮部、太子府、內廷任職。

一度擔任朱元璋和太子朱標的五經師,教導太子的時間長達十年,基本貫穿了他的整個官宦生涯。因此與太子等皇子結下深厚的友誼,其死後,蜀王也對其陵墓進行改葬和修繕,可見情意。

除教導儒學外,他還主持修訂了《元史》,在擔任禮部官員期間,還對明代的禮儀制度進行制定和完善,可以說有明一代的禮儀,大都出自他之手。

受宋濂的影響,他的次子宋璲、長孫宋慎,後來也一直在朱元璋的內廷擔任官職。直到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發,宋慎牽扯其中,宋璲連坐被殺。已經年過七十的宋濂也被連坐,險些被殺。

宋家牽連進胡惟庸案,何其無辜

明初,雖然百廢待興,上下能夠做到一心向上,整頓民政,快速恢復生產。但是在朝廷之中,一直存在著看不到的硝煙的爭鬥。

兩大爭鬥勢力,分別來自淮西的勳貴集團,以李善長為首,另一股來自浙東的文官集團,以劉基、宋濂等為首。

雙方的爭鬥,先是以楊憲被下獄誅殺,劉基致仕回鄉告一段落,淮西集團勝出。最後是以胡惟庸案結束,淮西和浙東雙雙元氣大傷,再也難以在朝堂形成勢力而結束。

所以從爭鬥的陣營來看,宋慎能夠被牽扯到胡惟庸案,就比較讓人看不懂了,敵對的雙方怎麼來支持對方謀反呢。

他們兩方基本是沒有扯到一起的可能,而且宋慎並無下放到六部和中書省的記載,應該是一直在翰林院做侍講了,所以兩方的交集基本沒有,但卻被牽扯進同一樁謀反案,令人匪夷所思。

胡惟庸案,是一場皇權和相權的鬥爭

從明朝開始,就一直有很多人懷疑胡惟庸案到底是不是一樁謀反案,很多人都對官方宣傳的胡惟庸謀反事件持懷疑態度。

認為這是從洪武十一年開始,加強皇權削弱相權的收官行動。洪武十一年,朱元璋下令,朝中事務不必「關白」中書省,就有了廢除中書省的想法。

但是在推行中,受到了傳統文官勢力的抵制,這其中無論是淮西派還是浙東派,都表示了反對。因為不管是哪個陣營,都是為權力在爭鬥的,現在權力被收走了,那豈不是白忙活了。

而且讀書人自古以來的夢想就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這個夢想在宋朝得到了滿足,他們就一直希望恢復這樣的傳統,所以兩個陣營在對抗皇權上取得了統一。

面對兩大文官集團的不配合與對抗情緒,作為老農民出身的朱元璋,想不出其他辦法。只有農民對待地裡長出的雜草的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將其除去。

於是朱元璋悍然對當時坐在相位的胡惟庸動起了屠刀,發起胡惟庸案,此案牽連甚廣,而且持續時間特別長,十幾年後依然有人因為此案被殺害。

所以說,胡惟庸案,並不是一起清除胡惟庸黨羽和勢力的案件,而是一起站左邊和站右邊的政治立場問題。

剛案發,朱元璋就想著處理和胡惟庸八竿子打不著的宋濂,而對於胡惟庸的恩師李善長卻未加降罪,可見並不是簡單的誅滅胡黨問題!

相關焦點

  • 為朱元璋打工16年的宋濂,72歲時卻慘遭流放,真的是因為胡惟庸嗎
    朱元璋劇照胡惟庸案發時,宋濂已經退休三年了,並且和李善長,劉伯溫等人不一樣,他既不是淮西黨,也不是浙東黨,但是朱元璋對這樣一位邊緣人卻絲毫不念及往昔舊情,不僅處死了宋慎和宋璲,而且還要將宋濂一併處死最後馬皇后和太子朱標出來為宋濂求情(宋濂是朱標的老師),朱標甚至不惜以死相逼,可是朱元璋雖然沒有直接處死宋濂,卻將他和家人流放到千裡之外的四川茂州。這個處罰對於已經72歲的宋濂而言,和直接處死他並無差異,所以宋濂在走到今天的重慶時便病逝了。
  • 朱元璋判大臣死刑,馬皇后請朱元璋吃頓飯,讓大臣多活一年
    眾所周知,太子朱標是朱元璋的嫡長子,當年朱元璋正在攻打南京,馬皇后生下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朱元璋聽聞兒子出生,豪情萬丈,在石頭上刻字明志,並為孩子取名朱標。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冊封朱標為太子,朱標敦厚仁德,深得朱元璋之心。但是,太子朱標親自出面求情,為什麼朱元璋還是不肯放過宋慎的家人呢?
  • 朱標老師問:不聽話能揍嗎?朱元璋只回了4字,老師直接愣住了
    大家都知道,大明王朝創建者朱元璋以前是個要飯的,還當過幾天和尚,大字不識一個,但是他對讀書的重要性卻有深刻的體會,而且他對讀書人也很尊重。因此,在有了自己的勢力和地盤後,他非常重視後代的教育,特別是長子朱標,對他更是寄予了厚望,在為朱標找老師這件事上,可謂是用心良苦。
  • 明太祖朱元璋與懿文太子朱標之間的父子情,父愛如山,太過深沉!
    因為這一天有一位花甲老人失去了他最疼愛的兒子。這位老人正是大明朝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的是他的長子朱標,同樣也是大明朝的太子儲君,未來的大明皇帝。先前經歷了喪妻之傷的朱元璋,又被這突如其來的喪子之痛,給予了沉重的一擊。痛哭流涕都已無法表達其悲傷之情,沒有人能夠體會到這位花甲老人的喪子之痛與白髮人送黑髮人感覺。
  • 傳奇的功勳老臣宋濂的一生:刻薄寡恩的帝王之術
    或許是老天垂愛這位老臣,在朱元璋準備處死宋濂的時候,有兩個人卻在想方設法救助這位老臣。一個是朱元璋的皇后馬皇后,一個是宋濂的學生,大明帝國未來的繼承人,太子朱標。馬皇后畫像首先是馬皇后以不吃酒肉為宋濂祈福,馬皇后的這一舉動打動了朱元璋。同時太子朱標以跳河自盡的方式懇請父親朱元璋放過自己老師。
  • 朱標被朱元璋立為皇太子,為什麼沒有人敢反對?
    朱標宅心仁厚,待人寬容,溫文爾雅,是朱元璋最愛的兒子,老朱為了培養他成為自己的接班人,在朱標還是太子時,不僅讓開國文臣「文史公」宋濂教其治國之道,還讓他學著處理國家大事和一切政務,力求按照自己心目中的標準,將朱標打造成一位好皇帝,使大明朱家的江山統治得到延續和鞏固。
  • 朱標為何被稱為「史上權力最大太子」?朱元璋手把手教他做皇帝
    若在民間,父親對兒子有多好都不奇怪,可天家無情,皇帝與太子走到後來基本都成政敵,像朱元璋和朱標這樣的很少見。整個明朝,從上到下,所有人都知道未來的皇帝一定是朱標,朱元璋的其他兒子對此也心知肚明。朱棣縱有野心,也半點都不敢表露,只能乖乖的當燕王,惹朱元璋生氣了還得靠朱標說情。
  • 朱元璋為什麼最喜歡朱標?傾盡心力培養,結局卻不是他想要的
    朱標是除了朱元璋侄子以外與他有血緣系最近的親人了。朱標的出生意味著朱元璋有自己的後代了。意味著朱元璋在這世上不再是孤家寡人了,意味著他的事業後繼有人了。朱標又生得很是時候。朱標出生時,朱元璋剛好打了勝仗,自然會認為朱標的出生是老天的賞賜,再加上這是他第一個兒子,欣喜之情難以名狀。雖然朱標的母親地位也不高,朱標並不是馬皇后生的。但他是長子,而且為人忠厚,很得朱元璋的喜愛,在洪武元年正月初四,即明朝建立的同日,就被立為太子。
  • 相愛相殺的父子關係,太子朱標為何38歲就暴斃身亡?
    其實並非如《明史》所說的生病那麼簡單,歸根到底,是因為父子倆治國理念的存在明顯差異,朱標在被朱元璋的高壓下,活活氣死了。袁凱以為回答得精妙,不料有人提醒他,在皇帝面前耍小聰明,離死期不遠了。無奈之下,袁凱只能裝瘋,才撿回一條小命。這一件小事,表明了父子之間「嚴」與「寬」的治國理念差異。替宋濂求情——父子矛盾加深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發,宋濂的孫子宋慎也牽連其中。朱元璋本著寧可錯殺一萬,不可放過一個的原則,要殺了宋濂斬草除根。
  • 朱元璋請名師教子,對方反問,調皮能打嗎?朱元璋回答了4個字
    這時候的朱元璋在劉基的輔助下實力已經很強了,1360年他開始為自己的長子朱標物色老師,因為朱標已到讀書的年齡,何況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的共同願望。 更何況當年的朱元璋有心培養兒子成為今後的接班人,他找了好久最後在李善長的推薦下找到了宋濂。宋濂出生於1310年元朝後期,有神童之稱,當時的聞人夢吉,吳萊等人都是他的老師,他最為精通的就是五經,而且為人謹慎從不妄下判斷,就連當時同樣也有治國之才的劉基都對他稱讚不已。
  • 一代名臣宋濂為何被發配茂州,浙東四大才子之一,他沒好下場
    根據史料記載,宋濂出生在元武宗至大三年十月十三日,因為和祖父同日生,首先改名為壽,後面又叫宋濂;他的母親懷孕七個月的時候生下了他,所以生下來體弱多病,放到現在來說屬於早產;不過長大之後為人聰明
  • 太子標:朱元璋最愛的皇子,無奈英年早逝,不然明朝大不一樣
    茁壯成長有希望在朱標很小的時候,朱元璋就找來當時名儒宋濂教導朱標,太子朱標天資聰穎,勤勉異於常人。多年之後,在宋濂的悉心教導下,朱標很快熟讀儒家經典,窺得精要,處事仁慈,待人寬厚。年長的朱標在弟弟們心中很有威信,更因聰穎過人而深受父王喜愛。
  • 太子威脅皇權,朱元璋為何無條件信任朱標?培養成權力最大的太子
    罕見的信任朱標是朱元璋的兒子,母親是著名的馬皇后,朱元璋還是吳王的時候就封朱標為世子了。朱標當時出生時朱元璋正在攻打集慶,因為是長子所以朱元璋非常高興,也對他寄予厚望。請了很多大儒來教導朱標,從小就教育他勤儉節約。之後朱元璋稱帝,就冊封朱標為皇太子,並且選拔了各個大臣來教導朱標。
  • 朱元璋請名師教子,名師問不聽話能打麼?朱元璋的回覆亮了
    從中國歷史上看,朱元璋是一個絕對不能容忍的人,在元朝統治者的壓迫下,他不僅要靠給地主放牛為生,而且在一次大旱災後,搞得家破人亡,父母草草下葬後,他只好遠走高飛,投靠廟宇混飯吃。在起跑線上,朱元璋不知道比張士誠、陳友諒等人低多少,但最後贏得天下的他,卻平平無奇。
  • 為何沒人跟朱標爭太子,原來他能力這麼強!
    自古皇權爭奪極其血腥殘酷,唐代有李世民殺太子發動政變奪權,清代有九子奪嫡等等,都是因為皇帝的兒子非常的多,朱元璋有26個兒子,其中有名的是大兒子,太子朱標,四子燕王朱棣等等,朱元璋稱帝之後,馬上立朱標為太子,在朱標成為太子的20多年間,為什麼並沒有出現歷史上的皇權爭奪,弒兄殺子的現象呢
  • 為什麼朱標被稱為權力最大的太子?
    但有一位太子卻並非如此,他就是朱元璋的長子朱標。儘管他一生沒有做過皇帝,一直待在太子的位置上,但他的權力卻非常大,比正真的皇帝也不遑多讓,所以許多人甚至稱朱標為歷史上權力最大的太子。那麼,朱標的權力到底有多大,他又為何能在明太祖帝王朱元璋的手中取得如此大的權力?
  • 朱標:一位合格的「守成之君」,只可惜英年早逝,也因父親太強勢
    第一:朱標出生在戰爭年代,父親朱元璋很看重他,讓名師宋濂擔任他老師1:朱標誕生在戰爭年代,第二年老朱拿下了南京,身世的種種謎團明史記載朱標,秦王,晉王,燕王,周王五人都是馬皇后所生,可馬皇后一生並沒有生育過兒子。
  • 朱元璋為何屠戮功臣?在他對太子說的一句話中道出了答案
    也就是在這時候,太子朱標站了出來,委婉勸告父親朱元璋「以和為貴」,然而在朱元璋看來,太子受儒生教導性格文弱,完全不似他這般「殺伐果斷」,為此,朱元璋甚至下令斬殺被自己稱讚為「開國文臣之首」、曾經當過太子朱標十幾年老師的功臣宋濂。
  • 累死太子朱標,最後卻並沒有遷都西安,朱元璋心中是怎麼想的
    而能據百二河山之盛,聳諸侯之望,非關中不可。」他的主要意思是山西、開封、洛陽、西安是最為合適的建都之地,但是其他地區地理形勢都不樂觀,唯有西安才是能守能攻的最佳之選。考慮到歷史因素,朱元璋對他的分析非常滿意,心中躍躍欲試。不過一直沒有機會實施。後來朱元璋曾經親自到開封考察過,否決了以此地為都城的想法。
  • 朱標為何被稱為,史上地位最穩固的太子,他憑的是什麼?
    作為朱元璋的嫡長子,還是與朱元璋共同度過了13年戰亂歲月的嫡長子,所以朱標與朱元璋是有著非常強烈的父子之情。再加上宗法制度的核心——嫡長子繼承制,所以朱標的地位想不穩都難。第二點,分封諸子,強制就藩朱元璋作為我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白手起家的開國皇帝,他對於家庭的感情非常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