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一位合格的「守成之君」,只可惜英年早逝,也因父親太強勢

2020-12-14 藍天說歷史

皇權,自古以來就是個香餑餑,許多父子反目,兄弟之間骨肉相殘的悲劇並不少見。比如說唐朝的玄武門之變,弟弟李世民殺死大哥逼迫父親退位;再比如說明初的靖難之役,作為藩王叔叔的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把侄子建文趕下臺,自己坐上了皇帝寶座。燕王朱棣後面之所以起兵奪位成功,和大哥朱標的死息息相關。如若朱標還在世,朱棣焉敢造次?

第一:朱標出生在戰爭年代,父親朱元璋很看重他,讓名師宋濂擔任他老師

1:朱標誕生在戰爭年代,第二年老朱拿下了南京,身世的種種謎團

明史記載朱標,秦王,晉王,燕王,周王五人都是馬皇后所生,可馬皇后一生並沒有生育過兒子。再者說時間也不對勁,朱標出生在1355年太平的一個商人家裡。此時的朱元璋正在對外開疆拓土,馬皇后當時叫馬氏,她主要負責管理後方。早在1352年馬氏就嫁給了朱元璋,距離朱標誕生過了將近三年的時間,不免讓人引起懷疑。後來經過多方面史料考證,朱標,秦王,晉王三人的生母是李淑妃,戰爭年代出生的他受到朱元璋的青睞。這可是他第一個兒子,第二年朱元璋攻克南京,有自己根據地。

2:朱元璋很喜歡這個兒子,特地安排宋濂擔任他的老師,跟自己性格格格不入

朱元璋雖然很喜歡長子朱標,對於他過於仁柔的性格有點不滿。為了好好培養他,讓當時的名臣宋濂擔任太子朱標的老師。小編記得初中的一篇文言文作者就是宋濂,可想而知他是相當有才華的人。1368年朱元璋建國稱帝後,立馬選擇立馬氏為皇后,朱標為皇太子。從打天下到奪取天下的十幾年間,朱元璋的性格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逐步享受權力帶來的樂趣,跟朱標所讀儒家的思想格格不入。

3:朱元璋苦口婆心,舉了商周二王的例子,定要做一代明君

吳元年的時候,朱標才13歲。這個時候距離朱元璋正式登基稱帝還有一年的時間,那個時候朱元璋讓他去巡查家鄉鳳陽的目的。舉了商高宗,周成王的例子,他們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守成之君。你作為皇位接班人,平常習慣了富足的生活。過於享受安樂是不行的,更主要是要了解民間疾苦。這點跟朱標的想法不謀而合,踏踏實實按照朱元璋的想法去實施。經過太平的時候,特地拜訪了商人陳迪家裡,只因朱標在他家出生。賞賜了白金50兩,在古代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第二:朱標性格仁柔朱元璋很擔心,用帶刺的棍警告他,洪武25年去世

1:洪武十三年爆發了胡惟庸案,朱元璋父子關係劍拔弩張,父親太強勢

我們看一個人是否能在將來有大出息,跟周邊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朱標性格善良柔和,這一點跟朱元璋背道而馳。作為太子儲君,仁慈不僅會丟失自己的性命,往往還會損害國家的利益。洪武十三年,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宰相胡惟庸以通敵謀反罪被殺。這還不算,牽連了諸多黨羽被斬草除根。宋濂的孫子被牽連到胡惟庸案當中,宋濂跟著要被砍頭。朱標再三向父皇勸告:「父皇您濫用刑罰,這樣會使人心不服!」朱元璋對這兒子很無語,因此父子之間的關係劍拔弩張。

2:用帶刺的棍來告訴朱標,未來的皇帝不可心慈手軟

有一次,朱標跟朱元璋因為殺人的一件事情吵了起來。老朱很生氣,在旁邊御花園撿起來一根荊棘。讓朱標用手牢牢拿住他,這根棍子上全部都是刺,朱標不敢下手。要不說朱元璋是個本領超凡的開國皇帝,他用手把這些帶刺的棍全部削掉。自己手上全部都是血,接著跟他說:「這根荊棘好比是一根皇帝的權杖,功臣相當於這根棍子上的刺。」把刺都拔掉,也是為你日後繼位鋪平道路。這件事情過後,朱標愈發害怕朱元璋。

3:朱標在諸多兄弟當中威望很高,洪武24年被派出巡查陝西,第二年因病去世

朱標是朱元璋第一個兒子,許多藩王的大哥。如果他活在世上,相信沒有誰敢造次。秦王是朱標的弟弟,經常幹壞事。所建造的王府跟皇宮相差無幾。這些事情都是計非錄裡面記載。再加上錦衣衛滲透到各個藩王府邸,朱元璋自然對此等消息了如指掌。非常生氣,朱標經常在朱元璋面前為這些弟弟們說情。洪武24年的時候朱標被朱元璋安排到陝西考察,準備將來在這裡建造都城。回來之後身體就不舒服,第二年病死。

結束語:對於朱標的死因史學界有不同說法,我認為真正造成朱標死因有兩部分原因。一方面是朱標的確有這個身體方面的疾病,導致自己四十不到英年早逝;再一個就是父親朱元璋不斷對他施加的壓力,開國皇帝嚴刑峻法很正常。可老朱做得太過了,管理這個兒子過於嚴格,導致他的思想負擔很沉重。總而言之,在老朱這樣強勢皇帝面前,朱標很難抬得起頭。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朱標被稱為權力最大的太子?
    但有一位太子卻並非如此,他就是朱元璋的長子朱標。儘管他一生沒有做過皇帝,一直待在太子的位置上,但他的權力卻非常大,比正真的皇帝也不遑多讓,所以許多人甚至稱朱標為歷史上權力最大的太子。那麼,朱標的權力到底有多大,他又為何能在明太祖帝王朱元璋的手中取得如此大的權力?
  • 明太祖朱元璋與懿文太子朱標之間的父子情,父愛如山,太過深沉!
    因為這一天有一位花甲老人失去了他最疼愛的兒子。這位老人正是大明朝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的是他的長子朱標,同樣也是大明朝的太子儲君,未來的大明皇帝。先前經歷了喪妻之傷的朱元璋,又被這突如其來的喪子之痛,給予了沉重的一擊。痛哭流涕都已無法表達其悲傷之情,沒有人能夠體會到這位花甲老人的喪子之痛與白髮人送黑髮人感覺。
  • 如果朱標沒死而是繼承了皇位,朱棣還會造反嗎?
    可惜朱標體質差,因長期過度勞累英年早逝,這使得朱元璋數十年的辛苦培養化為烏有,為此他又不得不讓皇孫朱允炆接手皇位,這才有了後來的「靖難之役」。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朱標沒有英年早逝而是繼承皇位,朱棣還敢造反嗎?
  • 朱標為何被稱為,史上地位最穩固的太子,他憑的是什麼?
    因為朱標是明朝的第一個太子,更是明太祖朱元璋傾心培養的繼承人,可惜英年早逝,最終逼的朱元璋大開殺戒以求為皇太孫朱允炆掃除障礙。但今天昊童不跟大家聊這些,只說朱標為何被眾多歷史愛好者稱為,史上地位最穩固的太子。備註,以下內容為昊童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 明初若朱標不死,哪怕只當1年皇帝,10個朱棣也不敢反!
    明朝初期的靖難之役,朱棣擊敗了自己的侄子,奪得了帝位,大明王朝的國運也隨之而改變,那麼如果當時的太子朱標沒死,他繼任了帝位,朱棣還有沒有造反成功的機會。朱標是嫡長子,太子都當了幾十年,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況且他們兄弟倆感情很好,朱棣根本沒有理由造反。
  • 明朝皇帝中,這個皇帝往往被忽視了,算是一個難得的「守成之君」
    史籍記載,仁宗的這位丈母娘只稱讚孫皇后非常賢良,卻沒有說她是一個能力出眾的人。 孫皇后進宮後,結識了年少的明宣宗,兩人常在一起玩耍,逐漸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由於,年少時建立的感情基礎,孫氏順利的成為了明宣宗的皇妃。但是,明宣宗覺得,孫氏身居皇貴妃太可惜,便將其確認為了皇后的人選,甚至,後來不惜廢掉自己的髮妻,扶孫氏上位。
  • 靖難之役後朱棣是如何對待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其他兒子們的呢?
    朱標是朱元璋長子,深得朱元璋喜愛,而且朱標為人寬厚仁義,在眾兄弟和朝臣之間有很高的威望,如果朱元璋去世後是朱標繼位的話,那可真就沒朱棣什麼事了。但是很可惜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就去世了,年僅38歲,真的是英年早逝。
  • 朱標兄弟達二十六人,朱元璋立其為太子,為何無人爭奪太子之位?
    ,而且他心仁,誰閒的沒事反這樣一位大哥,而且你根本反不贏。 朱標的弟弟們對朱標都很愛戴的這是發自內心的愛戴,而且朱允炆在位朱棣也不會去造反,要不是朱允炆削蕃做得太過朱棣都不會反,歷朝歷代削蕃有誰像他那麼削的?要麼逼死要麼削成庶人。
  • 靖難之役後,成功篡位的朱棣,是怎樣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的?
    朱棣是被憋壞了才發動靖難之役的,被他老子和侄子給氣的。篡位成功後,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可沒有好日子過,誰叫他們威脅到自己的皇位,今天就來說說朱棣是怎麼被「逼」著發動靖難之役的,又是怎麼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的!
  • 朱標為何被稱為「史上權力最大太子」?朱元璋手把手教他做皇帝
    歷朝歷代的皇太子處境都相當尷尬,要是做得不好,皇帝老子有意見,要是做得太好,皇帝老子的意見就更大了!畢竟太子是離皇位最近的人,皇帝自然而然地提防著他,彼此之間關係很是微妙。如何把握其中分寸是一門大學問,很多太子就倒在這臨門一腳上。但明朝的第一位太子朱標是個例外,他被後人稱為「史上權力最大的太子」。
  • 相愛相殺的父子關係,太子朱標為何38歲就暴斃身亡?
    在眾多子女中,朱標無疑是朱元璋最疼愛、付出心血最多的一個孩子。朱元璋以一個老農民、老父親的心態,把他認為最好的一切都一股腦塞給兒子。給兒子請最好的家教,給兒子最大的權力,給兒子最好的歷練機會。只可惜,太子朱標暴斃。老父親痛失愛子,叱吒風雲的帝王居然當著大臣的面毫無形象地哇哇大哭。可正值壯年的太子為何暴斃?
  • 為什麼嘉靖擁有開創盛世之資質,反而做了一個守成之君?
    只可惜嘉靖在坐穩了皇位之後,卻沒有將太多的精力放在治國之上,反而把時間和精力用於修煉。他對修煉的沉迷甚至已經到了連宮女都難以忍受的地步,差一點就被宮女給勒死了。嘉靖對於修煉的沉迷實際上也是嘉靖中後期出現奸臣當道,並且國力進一步衰退的原因所在。
  • 守成之君難守帝業,生不得時的清仁宗嘉慶帝
    縱觀嘉慶帝一生,對百姓施之以德,對貪官汙吏治之以嚴,對後宮施之以儉,為帝一生克勤克儉,矜矜業業故被譽為仁宗。終嘉慶一生,改革積弊,勤勉政事,執守帝業雖不能挽狂瀾於既倒,但對社會的治理,江山的鞏固還是起到了一定作用,可稱為守成之君,可悲的是守了一個無能為力得爛攤子。
  • 太子威脅皇權,朱元璋為何無條件信任朱標?培養成權力最大的太子
    皇帝立太子一是為了家庭二是為了天下的安定,而一位出色的儲君也是萬民之福,從這一點上來說,把太子說成是皇上的政治工具也不是很準確。但是父子之間一旦出現不信任或者皇帝超長待機,太子就會出現結黨營私的局面,皇帝的地位也將岌岌可危,父子也會反目成仇,所以立了太子之後,就要一直限制太子的權利和社交範圍。
  • 朱標被朱元璋立為皇太子,為什麼沒有人敢反對?
    「帝王之家是非多」,明太祖朱元璋一生共有26個兒子,16個女兒,朱元璋立儲之事本應勾心鬥角,刀光劍影,為什麼嫡長子朱標被立為皇太子時,其餘的皇子包括野心最大的朱棣,都不敢提出異議呢?朱標宅心仁厚,待人寬容,溫文爾雅,是朱元璋最愛的兒子,老朱為了培養他成為自己的接班人,在朱標還是太子時,不僅讓開國文臣「文史公」宋濂教其治國之道,還讓他學著處理國家大事和一切政務,力求按照自己心目中的標準,將朱標打造成一位好皇帝,使大明朱家的江山統治得到延續和鞏固。
  • 歷史上最可惜的沒能熬到頭的三位皇太子,南宋、明朝、清朝各一個
    根據歷史記載,趙愭在世時,同時獲得宋高宗和宋孝宗兩皇的認可:「太子賢厚,上皇與帝皆愛之」,這是很不容易的。宋孝宗禪位時,四個兒子只活下來一個,就是後來的宋光宗,但這位宋光宗不但是妻管嚴,還有精神疾病,顯然不是個好的繼承人。
  • 靖難之役的始作俑者,燕王朱棣的成長曆程,軍事強人的養成
    大兒子朱標為人敦厚,德行出眾,在朱元璋的培養下,是不可多得的守成之君;而其餘諸子,如燕王朱棣、寧王朱權等都是不可多得將帥之才,尤其是燕王朱棣,位於和元朝殘餘勢力的一線,養成了極高的軍事素質。朱棣的出身和朱標其實比較相似,朱棣出生的時候朱元璋大勢已成,因此朱棣的童年也過得十分安穩。但是朱元璋是一個非常合格的家長,所謂望子成龍用來形容朱元璋一點都不為過。
  • 作為朱標的鐵桿粉絲,靖難之役時,為什麼沐家軍不提兵勤王?
    可是他出招實在是太臭了,燕王朱棣於公元1399年正式起兵靖難。歷時四年,趕跑了侄子朱允炆,自己坐上了皇位。沐英出身貧苦,早年顛沛流離,八歲時被朱元璋收為義子,十二歲開始跟隨朱元璋南徵北戰,十八時開始擔任軍事要任,授帳前都尉守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