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老師問:不聽話能揍嗎?朱元璋只回了4字,老師直接愣住了

2020-12-12 艾晨書館

大家都知道,大明王朝創建者朱元璋以前是個要飯的,還當過幾天和尚,大字不識一個,但是他對讀書的重要性卻有深刻的體會,而且他對讀書人也很尊重。

因此,在有了自己的勢力和地盤後,他非常重視後代的教育,特別是長子朱標,對他更是寄予了厚望,在為朱標找老師這件事上,可謂是用心良苦。

在還未登基前,聽說了有一位當代大儒叫宋濂,一生好學,為人聰慧善記,心繫百姓,寧肯入深山裡當道士著書,也不願意在腐敗的朝廷上假意逢迎。所以元庭幾番相請均被其拒絕,但為了能讓兒子有個好先生,朱元璋可謂是三顧茅廬也在所不惜。

幾次派親信去請,結果都沒請到宋濂。

後來朱元璋佔領了義烏之後,又親自帶著長子朱標去請宋濂。

天下那麼大,朱元璋為什麼一直要盯著宋濂來當朱標的老師呢?

其實後人也分析過原因,大致可以分為三點:

第一呢,這個宋濂的確是非常的有才,文化水平也是非常的高。其實宋濂是個早產兒,我們都知道,一般孩子早產的話身體都會比較弱,宋濂也不例外,宋濂自小就體弱多病,但是腦子卻異常聰明,過目不忘,是當地出了名的神童。成年之後呢元順帝好多次邀請宋濂入朝做官,宋濂都不去。甚至在後來有了孩子之後就出家做了道士,居廟堂之上了。

第二呢,朱元璋的確是非常重視朱標的教育的,當時的朱標已經四歲了,非常需要宋濂這樣的老師教導,而再看朱元璋身邊呢,除了武將還是武將,所以宋濂在朱元璋眼裡真是異常的珍貴。

第三呢,當時時局非常的動蕩,各個首領都想自己當皇帝,那麼宋濂這樣的人才如果朱元璋不趕緊招來為自己效力,很有可能就被對手挖走了,這麼有才能的人不被自己所用已經很可惜了,如果在被對手請走,那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但是朱元璋知道宋濂不喜歡入朝做官,所以就想到了請宋濂來當朱標老師的主意。

這天,朱元璋帶著朱標帶到了宋濂的道館,朱元璋毫無架子,還讓朱標給宋濂磕頭,且當場說明了來意。

宋濂早前聽說過三大義軍的首領朱元璋,但只聞其名,未見其人,更不知其為人品性如何,當即就把自己內心的問題巧妙地拋出來:「小兒頑劣,可訓乎?」

這句話啥意思呢?意思是說,要是你的兒子調皮搗蛋,我能不能教訓他,打他?

宋濂的這句話不僅讓朱元璋大吃一驚,還讓他有點尷尬。畢竟當時自己已然打下大半個江山了,不久的將來就會統一天下,登基為帝,到時候自己的這個兒子便是太子,自己都捨不得打,讓別人打心裡還不得心疼死了?況且這人才剛見面,這就想打了。

結果朱元璋的回答讓他直接愣住了。聽完之後就直接答應下來了,根本沒有猶豫。

朱元璋的回答只有四個字:不死即可。

這句話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只要朱標犯了錯,宋濂就可以教訓他,只要你不把他打死,怎麼教訓都可以,對朱標有益的事情他是不會進行阻攔的。

朱元璋說的這句話不僅是為了讓宋濂收下朱標,而且也表明了他對他兒子的教育態度。正是這四個字,讓宋濂看到了朱元璋的誠意,讓宋濂決定全心全意。

現在的家長要是能有朱元璋一半的覺悟,那就好了。

從此之後,宋濂就成為了朱標的老師。

宋濂的確十分用心的在給朱標傳授學業,朱標也對宋濂十分尊敬。史書記載:朱標深得宋濂真傳。從小學習儒家經典書籍,性格善良溫和,從不鬧事,從朱元璋到黎民百姓,無不對他寄予厚望。

所以後來朱標的很多成就也與宋濂這位老師離不開,就連朱元璋看書的時候有疑惑也經常請教宋濂。

但是朱元璋是一個公私分明的人,後來宋濂的兒子被牽連進了胡惟庸案,朱元璋本來想要將宋濂也殺掉,但是朱標和馬皇后拼死親情,朱元璋這才放過了宋濂。

然而,身體本來就不好,再加上痛失愛子,因此第二年就去世了。

相關焦點

  • 朱元璋請名師教子,對方反問,調皮能打嗎?朱元璋回答了4個字
    這時候的朱元璋在劉基的輔助下實力已經很強了,1360年他開始為自己的長子朱標物色老師,因為朱標已到讀書的年齡,何況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的共同願望。 宋濂的才學是遠近聞名,但是他的理想是自己著書,當朱元璋請到他時,他已無法推卻,只能去給朱標當老師,但是他知道朱元璋是個脾氣暴躁的人,而且特別疼愛他的長子朱標,他對朱標該持什樣的尺度呢
  • 朱元璋請名師教子,名師問不聽話能打麼?朱元璋的回覆亮了
    朱元璋先後八次北伐,終於擊敗北元,但當時他已年過六十,那些曾經與他同流合汙的年輕將領,也一個個都是勇往直前,如果他死了,說不定還會有什麼禍端。此外,太子朱標的性格也頗為軟弱,如果朝中出現「主弱臣強」的局面,絕對不是好兆頭。所以,朱元璋想要給朱標找個好老師輔導一下,看能否把他調教成一個既明理又能殺伐果斷的人。
  • 朱標為何被稱為「史上權力最大太子」?朱元璋手把手教他做皇帝
    朱標死後,哪怕四子朱棣表現突出,朱元璋也沒有動過換太子的念頭。為了讓長子一脈繼承帝位,朱元璋不惜大肆屠殺功臣,就怕皇孫鎮不住。這固然是出於對嫡長子繼承制的擁護,但如果不是與朱標父子感情深厚,朱元璋未必能做到這一步。
  • 明太祖朱元璋與懿文太子朱標之間的父子情,父愛如山,太過深沉!
    在中國傳統的家庭中,其實父親都是一樣的,貧苦出身的朱元璋,深知知識文化的重要性。所以在教育子女方面,朱元璋非常嚴格,對於太子朱標的教育更是嚴上加嚴。朱標的老師宋濂曾經對朱元璋說過這樣一句話,「小兒頑皮,能訓乎」,意思就是能不能打罵教訓,朱元璋直接撂下四個字「非死即可」,這四個字雖然說的有點誇張,但是可以看得出朱元璋對兒子教育的嚴格。
  • 朱元璋判大臣死刑,馬皇后請朱元璋吃頓飯,讓大臣多活一年
    宋濂的祖父給孩子取名為送壽,希望一個「壽」字能讓孫子長命。隨著宋濂的慢慢成長,大家發現宋濂有兩大特點:第一,體弱多病,經常生病;第二,對詩詞文字非常敏感,是一位神童。宋濂六歲時入學,每天可以學習兩千字的文章,等到宋濂長大,他學識淵博,《宋濂年譜》中說他「於學無所不通」,即,沒有他不精通的學問。
  • 朱標為救宋濂跳河,侍衛脫衣下河救他,卻被朱元璋處死
    太子朱標跳河,脫衣救駕者死朱標請求朱元璋放過宋濂,因為宋濂是他的老師,教導了他十年,感念師恩,請求朱元璋寬恕老師。一開始朱元璋是鐵了心要殺宋濂,朱標看到求情沒什麼用,一氣之下,跳進御河中,威脅朱元璋。在場的侍衛也是懵了,沒見過這種情況呀,機靈的立馬跳下河救太子,其他人反應過來後,有的也跳下河救太子朱標,有些人為了不浸溼衣服,脫了衣服跳下河救人。朱元璋得知太子跳河後,差點沒嚇死,逮著太子朱標大罵,老子這麼做為了什麼,不都是為了你,怕你坐不穩皇位啊。但是拗不過兒子,只得同意不殺宋濂。
  • 朱標:一位合格的「守成之君」,只可惜英年早逝,也因父親太強勢
    再者說時間也不對勁,朱標出生在1355年太平的一個商人家裡。此時的朱元璋正在對外開疆拓土,馬皇后當時叫馬氏,她主要負責管理後方。早在1352年馬氏就嫁給了朱元璋,距離朱標誕生過了將近三年的時間,不免讓人引起懷疑。後來經過多方面史料考證,朱標,秦王,晉王三人的生母是李淑妃,戰爭年代出生的他受到朱元璋的青睞。這可是他第一個兒子,第二年朱元璋攻克南京,有自己根據地。
  • 朱標的地位為何穩如泰山?
    ——馬克思文章類型|歷史文化字數|696,閱讀約2分鐘公元1355年,朱元璋攻打清濟時,得到了朱標時代的消息。朱元璋當場表示欣喜:來此山者,不致無嗣之苦。短短一句話,足以看出朱元璋對朱標的愛慕之情。除了運氣好,朱標是朱元璋夫人馬皇后所生,是名副其實的長子。如此尊貴的身份,也註定了他是未來大一統的接班人。但令人不解的是,歷代王侯爭搶太子之位的情況並不鮮見,但朱標的地位卻是穩固的。是因為朱元璋的恩寵嗎?。雖然朱彪的先天優勢絕對領先,但並不意味著他就是完美的接班人。
  • 朱標兄弟達二十六人,朱元璋立其為太子,為何無人爭奪太子之位?
    朱標是朱元璋用半輩子心血培養的,兄弟們根本不會去和朱標爭皇位,朱棣他們都是朱標一手帶大,長兄如父。在朱元璋眼裡他和馬皇后所生的兒子就是和其他兒子不一樣,攻打南京時朱標出生,朱元璋立馬在附近的山上了個碑,到此山者,不患無嗣。 朱元璋自封吳國公時朱標就是世子,稱帝後第二件事就是立朱標為太子。
  • 朱標被朱元璋立為皇太子,為什麼沒有人敢反對?
    「帝王之家是非多」,明太祖朱元璋一生共有26個兒子,16個女兒,朱元璋立儲之事本應勾心鬥角,刀光劍影,為什麼嫡長子朱標被立為皇太子時,其餘的皇子包括野心最大的朱棣,都不敢提出異議呢?4、勇斷勿法制。身為君主,就不能受到世俗禮法的牽制,要勇於打破桎梏,打造自己的天地。朱元璋對朱標的重點培養可謂嘔心瀝血,動用所有的資源,恨不得他一下子就成材,其他的皇子哪裡有這種待遇?包括朱棣在內,8歲時才有自己的正式名字,朱棣8歲前估計老朱自己到處播種,應該都不知道還有這麼個兒子。
  • 累死太子朱標,最後卻並沒有遷都西安,朱元璋心中是怎麼想的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對南京這個都城始終都不滿意。在他心中,南京始終是臨時的落腳點,他一直在尋覓,想要在北方另外找一個城市作為首都。而當時的開封、洛陽、鳳陽、西安都是他認為理想的都城之一。朱元璋在都城的選擇上特別注重歷史因素。
  • 為朱元璋打工16年的宋濂,72歲時卻慘遭流放,真的是因為胡惟庸嗎
    宋濂和朱元璋劇照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72歲的宋濂慘遭流放,這與胡惟庸之案又有多大關聯呢?朱元璋劇照胡惟庸案發時,宋濂已經退休三年了,並且和李善長,劉伯溫等人不一樣,他既不是淮西黨,也不是浙東黨,但是朱元璋對這樣一位邊緣人卻絲毫不念及往昔舊情,不僅處死了宋慎和宋璲,而且還要將宋濂一併處死
  • 同為皇帝,為何朱元璋很放心太子朱標,而康熙卻很擔心胤礽奪權?
    朱標和胤礽都是皇太子,分別是朱元璋和康熙欽定的接班人,那麼,為何朱元璋對朱標非常信任,而康熙卻擔心胤礽奪權呢?這與朱元璋和康熙的出生環境,以及朱標和胤礽的性格有關。朱元璋和康熙的成長環境和性格不同,朱標和胤礽的成長環境和性格也不同。朱標是開國太子,出生於龍鳳元年(1355年),那一年,朱元璋才二十七歲,十三年後才稱帝。所以,朱標成年以前的大部分時光,都不是在宮廷度過。
  • 明初若朱標不死,朱棣肯定不會造反而且也不敢造反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相比大家都不會陌生,自從他登基後,就將兒子朱標立為太子。不過或許是天妒英才,朱標在壯年時突然離世,這個消息瞬間震驚了朝野上下。隨之燕王朱棣發動叛亂,成功爭奪了皇權,讓明朝國運都朝著未知的方向發展。不妨設下一個疑問,若當初太子朱標並沒有去世,那麼燕王到底還敢不敢造反?
  • 燕王朱棣能力最強,太子朱標死後,為何朱元璋不傳位給燕王?
    朱棣劇照在朱元璋的諸多兒子中,燕王朱棣的能力最強,為什麼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不立朱棣為皇位繼承人,從而避免靖難之役手足相殘的局面?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眾所周知,漢唐時期是中原王朝最為繁榮昌盛的時期,明史中用了「遠邁漢唐」這四個字來評價明成祖朱棣,可見明史對朱棣的評價之高。在朱元璋的眾多兒子之中,朱棣並不是朱元璋最喜愛的兒子,朱元璋最喜歡的兒子是太子朱標,晉王朱棡以及寧王朱權。
  • 「朱棣、朱標是一個腸子裡爬出來的,朱元璋是太監養的」
    此人並不出名,但他有一個了不起的養子王保保,已隨著察罕貼穆爾徵戰了多年。在與陳老闆親密接觸一年之後,朱老闆斷定:陳老闆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倒是,察罕貼木兒這隻黑馬使人憂心忡忡。假借修好為名,朱老闆派人去偷窺了下這個對手的實力:王保保才是未來最強勁的對手。相形之下,張氏、陳氏真的不像話。在首次正面交鋒之後,陳老闆覺得很丟面子。
  • 太子威脅皇權,朱元璋為何無條件信任朱標?培養成權力最大的太子
    但是父子之間一旦出現不信任或者皇帝超長待機,太子就會出現結黨營私的局面,皇帝的地位也將岌岌可危,父子也會反目成仇,所以立了太子之後,就要一直限制太子的權利和社交範圍。罕見的信任朱標是朱元璋的兒子,母親是著名的馬皇后,朱元璋還是吳王的時候就封朱標為世子了。
  • 小學生作文只寫了「9個字」,老師卻直接給了滿分,網友:真敢寫
    今日問題:小學生作文只寫了"9個字",老師卻直接給了滿分,這是為什麼? 科學表明,正常成年人的大腦只開發百分之十,剩下的百分之九十都還沒有被開發,如果說人剩下的百分之九十的大腦被開發,那麼人人都會是天才,人是最有潛力的生物,能創造出很多奇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大腦就處在一直被開發的狀態,在這個期間孩子的創造能力也是非常強,也會發生很多讓家長感到驚喜的事情,這不在期末考試的時候,一名小學生作文只寫了
  • 朱標如果不死,朱棣還會舉兵造反嗎?造反後會成功嗎
    把朱允炆換成朱標,朱棣就不造反了嗎? 朱棣的造反,根源在於朱允炆即位後出臺的激進削藩政策。朱棣之所以造反成功,是朱允炆在政治鬥爭與叔侄親情之間搖擺不定。
  • 如果朱標沒死而是繼承了皇位,朱棣還會造反嗎?
    朱標可以說是歷史上地位穩固的太子,如果他能死在朱元璋後頭,必然會順利繼承皇位,至於朱棣根本不可能有造反的心思。作為歷史上少有的白手起家的皇帝,朱元璋有著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他極度痛恨貪官,常常對其施加酷刑,卻又愛民如子,時刻為老百姓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