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當時的背景下,並非項羽想分封,而是他只有分封這一條路!
基於項羽的利益,他自然知道稱帝、實行郡縣制對他最好;問題是,其他諸侯願意嗎?劉邦願意嗎?田榮願意嗎?張耳、英布、魏王豹等人願意嗎?
很多人總覺得,項羽只要願意稱帝、願意實行郡縣制,這些人就會都聽他的;但其實呢,這些人的地位,和項羽一直都是平起平坐。因為,這些人都有著自成體系的軍隊和權力組織,更有著對趙、燕、魏、齊四國故地的統治權,他們與項羽,並沒有任何隸屬關係。
最簡單而言,在項羽分封之前,張耳和陳餘就已經聯手佔據趙國故地,魏王豹和彭越聯手佔據魏國故地,齊國故地自始至終都是田氏的地盤,臧荼則是燕國故地最大的傭兵大佬,至於劉邦、吳芮、英布等人,在楚國故地都擁有自己的地盤和軍隊。
這些人的軍隊和地盤,並不是項羽一紙調令能夠染指和剝奪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項羽只是楚國最大的一個實力派而已,在他的上面,還有一個名義上的楚懷王,下面還有劉邦、吳芮、英布這種楚系大佬虎視眈眈。
後來,由於項羽在巨鹿之戰中的傑出表現,他才被大家推選為反秦聯軍的統帥。換句話說,大家這才願意接受項羽的領導!
問題是,此時項羽這個統帥,本質就是一個盟主,因為,這些諸侯雖然願意接受項羽的領導,但有兩件事,項羽顯然沒有資格做的:第一,項羽不能隨便染指這些諸侯的軍隊;第二,不能隨便染指這些諸侯的地盤。
最簡單而言,項羽若敢說,讓自己手下的龍且去劉邦軍營裡當大將軍,或者讓劉邦到齊國當老大!又或者把蕭何調來給自己當助手?你覺得大家會同意嗎?恐怕就算劉邦不說話,其他的諸侯也紛紛會站出來反對,因為你今天敢派人接管劉邦的軍隊,明天就敢讓大家都交出軍權和地盤。
當時的項羽雖然很牛逼,但充其量也不過是眾多諸侯中實力最強的一個而已,一對一單挑他自然不怕,問題是,他如果把大家逼急了,大家聯起手來先群毆項羽,恐怕項羽第一個就會被淘汰!
更何況,項羽當時頭上還有個楚懷王,如果項羽敢這樣胡來,大家自然會一塊把楚懷王抬出來。總而言之,我們都聽楚懷王的。你項羽是不是想造反?楚懷王什麼話也不說,哪輪得著你項羽說話了?
所以說,項羽所謂的分封,根本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分封,他只是把大家以前的地盤給正式合法化;當然,也是把項羽自己的地盤合法化。
雖然,對於項羽來說,最有利的分配方案,就是一個人獨吃。總而言之,項羽直接稱帝,然後實行郡縣制,讓那些諸侯把兵權和地盤交出來,問題是,這種方案明顯就是痴人說夢,不要說項羽真這樣做,就是稍微流露出這樣的想法,恐怕當即就會遭到大家的群毆。
退而求其次的分配方案,自然是項羽一個人獨佔秦國故地,再讓大家分配六國故地。問題是,這個分配方案,除了項羽一系會同意,其它大佬絕不會同意。
因為,當時的項羽已經是天下第一大實力派,如果再讓他一個人佔據整個秦國故地,那就相當於一個全新的秦國站起來了,如果是這種結果,大家又所謂何事呢?豈不是坐等著被項羽一個個剿滅麼?那既然如此,還不如大家先聯合起來把項羽給幹翻再說?
因為類似的原因,項羽既然沒辦法吃獨食,也沒有辦法佔據秦國故地,那接下來,他自然只能再退而求其次,那就是佔據他原本的楚國故地。
當然,因為項羽做了這麼多讓步,所以大家自然要給他相應的補償,否則項羽也不幹啊!於是與項羽相接壤的趙、魏、韓三國故地,都被項羽割了一塊地盤出來,同時在楚國故地,項羽也趁機又分割出1個郡出來給自己;與此同時,秦國故地被項羽一分為四,齊國故地也被一分為四,燕國、趙國和韓國故地均一分為二。
最後的結果就是,天下36個郡,項羽一個人佔了9個郡,剩餘的27個郡,由18個王共同佔據,相當於每個人平均都沒有佔到2個郡。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項羽已經把這次分封的機會利用到了極致,不僅實現了他的利益最大化,而且還讓他成為了合法的天下第一大實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