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滅亡後,項羽分封了18個諸侯,他們最終結局如何?

2021-02-23 情懷歷史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後滅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從而建立了秦朝。公元前221年,嬴政稱帝,史稱「秦始皇」。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在秦始皇嬴政去世後,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秦王朝雖在歷史上擁有巨大影響,但是其存在時間不過十幾年。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同反抗秦朝。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

秦朝滅亡後,項羽憑藉手中掌握的四十萬軍隊,一方面陽尊懷王為義帝於郴縣,而暗中密令英布、吳芮、共敖將其殺死於南遷途中;另一方面,則自立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以霸主的身份將天下分封給18個諸侯。

這十八個諸侯王是:漢王劉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韓成、殷王司馬卬、代王趙歇、常山王張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遼東王韓廣、燕王臧荼、膠東王田市、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那麼,問題來了,秦朝滅亡後,項羽分封了18個諸侯,他們最終結局如何?

一、漢王劉邦

首先,對於漢王劉邦的結局,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了。在楚漢之爭中,劉邦擊敗了項羽,建立了漢朝,自己也由漢王變成了漢高祖。

二、雍王章邯

三、塞王司馬欣

四、翟王董翳

項羽為防劉邦勢力擴張,牽制劉邦,他又將陝西的關中和陝北一分為三:封秦降將章邯為雍王,都廢丘(今東馬坊村遺址),轄鹹陽以西及甘肅東部地區;封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今西安閻良附近),轄鹹陽以東;封董翳為翟王,都高奴(城址史有三說:富縣、安塞、延安)轄陝北。將關中之地分封給秦朝三個降將。故後世泛稱陝西為「三秦」,鹹陽成了三秦的分界點。

對於這三個位於關中一帶的諸侯來說,都被劉邦消滅了。而這,就是成語典故「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歷史背景。通過消滅關中地區的三個諸侯,漢王劉邦可以複製當年秦國一統六國的道路。

五、西魏王魏豹

魏豹(?—前204年),姬姓,魏氏,秦末漢初時期群雄之一,魏景湣王之子。陳勝起義時,冊立其兄魏咎為魏王。在秦朝末年,山東六國的後人紛紛復國,魏國自然也不例外。不過,在巨鹿之戰前,秦朝還是具有平定叛亂的實力。彼時,秦將章邯攻打魏國時,魏咎兵敗自殺。魏豹逃亡楚國,向楚懷王借兵數千人,攻取魏地二十餘城,自立為魏王。項羽大封諸侯時,封為西魏王。繼投漢王劉邦,叛歸西楚霸王項羽。漢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韓信攻破魏國,兵敗受俘,為漢將周苛所殺。

六、河南王申陽

申陽(?-?),薛郡瑕丘(今山東兗州)人,本是趙國張耳的寵臣,巨鹿之戰後率軍首先攻下河南地區(今洛陽一帶),在黃河迎接項羽軍隊南下。項羽入關分封諸侯時,因此立申陽為河南王,把洛陽作為他的都城。後來,劉邦與項羽開戰之後,投降劉邦。

七、韓王韓成

顧名思義,韓王韓成是戰國七雄之一韓國的後人。秦朝末年,張良扶立其為韓王,稱韓王成,後項羽欲控制韓地,以韓王成無戰功且張良助漢為藉口,將其斬殺。值得注意的是,張良雖然是韓國丞相張平的後人,但是,在秦朝末年,張良沒有一直輔佐韓王韓成,而是跟隨了漢王劉邦。

八、殷王司馬卬

漢二年三月(前205年),漢王劉邦進兵楚地,司馬卬被虜後投降漢王劉邦,其地成為河內郡。同年四月,彭城之戰,項羽率三萬精兵大敗劉邦及五諸侯聯軍56萬人,司馬卬被楚軍所殺,距其稱王僅一年多。

九、代王趙歇

秦始皇一統六國時,趙國公子嘉曾逃到代地,建立代國,以此來抵抗秦國大軍。等到了秦朝末年,自然也有代國的封號。公元前206年,張耳從項羽入關,封常山王,趙歇被徙為代王。後陳餘擊走張耳,其復為趙王。楚漢戰爭中,陳餘為漢將韓信所敗,被殺,趙歇逃回信都,亦被追殺。

十、常山王張耳

項羽分封諸侯時,受封常山王,定都襄國(今河北邢臺市)。受到陳餘攻擊,歸順漢王劉邦,參加楚漢之爭。隨從韓信平定趙國,受封趙王。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去世,時年六十三歲,諡號為景,史稱趙景王。對於常山王張耳來說,顯然獲得了善終的結局,這在項羽分封的十八路諸侯中,自然是比較罕見的情況了。

十一、九江王黥布

楚漢之爭時,黥布輔佐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封為淮南王,與韓信、彭越並稱漢初三大名將。韓彭被殺後,心生畏懼。漢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起兵反叛,兵敗被殺。

十二、衡山王吳芮

項羽分封諸侯,吳芮被封為衡山王;漢朝建立,改封為長沙王。卒於漢高祖五年(前202年),諡「文王」。值得注意的是,吳芮不僅善終,其後代還長期成為漢朝之下的封王,對比其他的漢朝異姓王,吳芮自然是比較幸運的了。

十三、臨江王共敖

楚漢戰爭開始後,臨江國雖屬項羽陣營, 但未出兵支援與劉邦的戰事。因此,等到劉邦建立西漢後,臨江王共敖也獲得了善終的結局。

十四、遼東王韓廣

公元前206年,項羽封韓廣遷為遼東王,後於同年被臧荼擊敗及殺害,燕及遼東兩地皆為臧荼所有。

十五、燕王臧荼

漢五年(前202年),劉邦打敗項羽,臧荼和楚王(原為齊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原為九江王)英布、梁王彭越、長沙王(原為衡山王)吳芮、趙王張耳共同尊奉漢王劉邦為皇帝。漢高祖登基兩年後把謀反的燕王臧荼殺掉。

十六、膠東王田市

十七、齊王田都

十八、濟北王田安

顧名思義,膠東王田市、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都是田氏齊國的後人。漢元年(前206年)六月,田榮率兵擊殺田巿,自立為齊王。漢元年(前206年)五月,田榮率兵攻打田都,田都奔楚,以後下落不明。而就濟北王田安來說,因田榮造反而被殺。因此,非常明顯的是,項羽分封的三個齊王,最終都被田榮取代了。在此基礎上,田榮自立為齊王,起兵反抗項羽。不久,項羽率大軍討伐齊國。公元前205年正月,田榮兵敗被殺。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秦朝滅亡後,項羽分封三位秦將為王,結果都被劉邦消滅
    在秦始皇嬴政去世後,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秦王朝雖在歷史上擁有巨大影響,但是其存在時間不過十幾年。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秦朝滅亡後,項羽憑藉手中掌握的四十萬軍隊,一方面陽尊懷王為義帝於郴縣,而暗中密令英布、吳芮、共敖將其殺死於南遷途中;另一方面,則自立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以霸主的身份將天下分封給18個諸侯。
  • 項羽曾擁護楚懷王起兵,秦國滅亡後,楚懷王最終結局如何?
    但項羽不願北上救趙,更願與劉邦西行入關。楚懷王沒有答應項羽要求,而只派遣劉邦西行攻秦。 公元前206年10月,沛公劉邦攻破鹹陽,秦朝滅亡,同時,項羽於巨鹿大破秦軍主力後,擁兵四十萬繼劉邦之後入關。 按照此前楚懷王定下「先入關者王」的約定,劉邦是關中王無疑。
  • 項羽分封諸侯後,此人率先起兵反抗項羽,兩個月內連殺二王
    於是,在秦朝滅亡後,項羽憑藉著手中掌握的四十萬軍隊,於次年一方面陽尊懷王為義帝於郴縣,而暗中密令英布、吳芮、共敖將其殺死於南遷途中;另一方面,則自立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以霸主的身份將天下分成十八個封國,分封給諸侯、部將和降將為王。
  • 同樣是分封,為何項羽分封后就各種造反,劉邦分封后卻建立強漢?
    秦朝末年,胡亥無道,趙高弄權,甚至還出現了指鹿為馬這樣可笑的事情。其最終的結果就是以陳勝吳廣起義為開端,各地郡縣紛紛響應,頃刻之間,就將這個大一統王朝拉入了萬丈深淵之中。不過,秦朝的滅亡只是亂世的開始,而不是終結。
  • 西楚霸王項羽分封天下十八位諸侯,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
    事實上已經成為天下第一人的項羽決定拋開毫無戰功的楚王,重新劃定天下格局,他自立為西楚霸王,然後自行分封天下,共計封了十八位王。在此後的楚漢爭雄中,他們又有怎樣的經歷、結局呢?率軍進駐灞上,接受秦王子嬰投降,廢除秦朝苛法,約法三章。鴻門宴之後,受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及漢中一帶。之後起兵與項羽爭奪天下,最終成為西漢的開國皇帝。公元前195年,討伐英布叛亂時,傷重不起。制定「白馬之盟」後,駕崩於長安。  雍王章邯  秦時任九卿之一的少府(掌山海地澤收入和皇室手工業製造)之職。
  • 郡縣制比分封制好,秦始皇實行郡縣制,為什麼秦朝反而加速滅亡?
    周朝採用分封制,把土地分給周天子的親屬,功臣或古帝王的後裔建立諸侯國。東周末期戰國七雄周朝到了東周的戰國時期,諸侯國相互攻伐兼併加劇,最後基本只剩下七大諸侯國,周天子實力微弱,威望掃地,周朝已名存實亡。一開始遭各諸侯國歧視的秦國,知恥後勇,從秦孝公開始變法圖強。到秦始皇嬴政時,奮六世之餘烈,先後滅亡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和齊國。
  • 項羽分封天下公平公正,為何天下諸侯還要群起反對?
    公元前206年,項羽巨鹿之戰一戰成名以後,率軍向函谷關挺近,把一心想做關中王的劉邦趕往巴蜀,佔領關中。此時的項羽和眾諸侯經過三年的反秦戰爭,終於推翻秦王朝的統治。 巨鹿之戰以後,項羽掌握天下實權,號令天下諸侯,此時他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如何與天下諸侯分享勝利的果實。
  • 帝國時代 — 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
    其實如果你不是希望從中,為自己血統尋找些高貴成分的話,倒也不必去搞清他們。結合那張所附的《項羽分封十八諸侯示意圖》,搞清了項羽所做的規劃,是何道理,又有可能造成什麼樣的戰略後果就行了。  把秦地、齊地分成了三塊,趙地、燕地、魏地、韓地各切割為了二塊,最後還在楚地封建了三個王。項羽貌似已經完成了他的分治計劃,接下來,我們需要來看看,項羽又為自己留下了哪些風水寶地。
  • 為什麼劉邦能滅掉異姓諸侯,項羽卻被諸侯圍攻而亡?
    履行垓下之戰前與各路諸侯王的盟約是直接原因。當年楚漢爭霸數年,諸侯立場搖擺不定。項羽分封不均引發眾怒時,諸侯討伐西楚。但彭城之戰大敗後,諸侯又紛紛叛楚歸漢。按照秦朝的教訓,新徵服地如果沒有大軍鎮守,很容易讓叛亂勢力發展成氣候。他只能把廣袤的原山東六國地區重新分封出去,獎勵參與誅滅項羽的異姓諸侯王。
  • 王翦為秦始皇滅楚,逼死項羽祖父項燕,秦朝滅亡後其家族命運如何
    據史料記載,王翦和王賁父子在秦二世時期已經離世,從王賁之子在秦二世時期擔任秦軍重要將領來看,王翦和王賁是善終,而王賁之子王離在巨鹿之戰中被項羽俘獲,很大可能被殺,不過王翦的家族在秦朝滅亡後依然延續,王離的兩個兒子王元和王威遷居到山東琅琊,王翦的家族依然有過興盛時期,琅琊王氏是中古時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門望族,而琅琊王氏的奠基者就是王翦的曾孫王吉,王翦家族在秦朝滅亡後依然興盛,甚至影響到天下大局
  • 項羽分封諸侯很聰明,漢朝直到漢武帝之前還在用,項羽只是錯用3人
    秦朝末年諸侯崛起,項羽以一己之力徵戰天下,雖然手下僅有數萬兵卒,但全都是百戰精兵,原本是其他諸侯所能比擬。巔峰期的項羽猶如三國時期的曹操,曹操之上只有漢獻帝,項羽之上只有楚懷王。項羽和曹操一樣,這會不能弒主稱帝,不然容易被群起攻擊,因此分封是最聰明的選擇。 項羽分封,秦地封3王、趙地封2王、燕地封2王、齊地封3王,而魏地則是由親信魏王豹掌控。這樣分封的好處,能讓諸王之間互相徵戰,從而抑制諸王聯合發展。
  • 盤點漢朝初期,劉邦分封七大異姓諸侯王的最終結局
    在楚漢戰爭中,劉邦為了擊敗項羽,他對項羽所分封的諸王進行拉攏,並不得不滿足諸王對土地的分封要求,陸續分封了一些諸侯王。由於這些諸侯王並非劉姓,因此也被稱為異姓諸侯王,分別是梁王彭越、楚王韓信、燕王臧荼、淮南王英布、韓王信、趙王張耳、長沙王吳芮。
  • 他分封天下,引發不滿,與稱王失之交臂,以兵敗自盡告終
    實際上早在一年之前,項羽的失敗便已經註定了,因為他做了一件錯事,由此影響了最終的結局,與稱王失之交臂。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國家暫時得到了安定,但是在後期,統治者變得越發地殘暴,剝奪百姓的權利,致使百姓的生活變得苦不堪言。
  • 項羽分封18路諸侯,我們其實都錯怪他了!這才是他背後的良苦用心
    其實,在當時的背景下,並非項羽想分封,而是他只有分封這一條路!基於項羽的利益,他自然知道稱帝、實行郡縣制對他最好;問題是,其他諸侯願意嗎?劉邦願意嗎?田榮願意嗎?張耳、英布、魏王豹等人願意嗎?很多人總覺得,項羽只要願意稱帝、願意實行郡縣制,這些人就會都聽他的;但其實呢,這些人的地位,和項羽一直都是平起平坐。因為,這些人都有著自成體系的軍隊和權力組織,更有著對趙、燕、魏、齊四國故地的統治權,他們與項羽,並沒有任何隸屬關係。
  • 秦始皇廢除「分封」,為何劉邦又分封了一堆「諸侯王」?
    周朝時期,周天子將"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給貴族(含異姓貴族),並按五等分封,分別是:公、侯、伯、子、男。受封的諸侯王裂土一方,有自己的朝廷官員、軍隊,他們表面上仍尊崇周天子為天下之主,並按期進貢。另外這種封建式的分封制,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世襲,也就是說只要你是貴族,子孫後代都是貴族。
  • 秦國統一六國後,為什麼滅亡後,沒有再分裂了?
    第二個原因,劉邦一個來自底層的平民,是維護大一統格局的關鍵 秦始皇做得再多,他的一系列政策,都可能在秦朝滅亡後被六國貴族破壞。他們復國的目的,就是為了享受曾經的榮光,就這樣一群貨色,他們在乎的完全是自己的利益,完全沒有大的志向。 就像齊國的貴族田榮兄弟,恢復齊國領土後,並沒有進一步的動作,面對南邊的項羽幹不過,可以向北的燕國嘛。完全就是一副守住祖產,坐等滅亡的嘴臉。
  • 西楚霸王項羽,實力碾壓劉邦,為何最終一敗塗地?
    楚漢之爭人們肯定是不陌生的,在歷史上,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這一時期的秦朝已經走向滅亡。在歷史上,項羽是唯一一位以王侯身份被寫入帝王史記的。
  • 秦朝滅亡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但這樣一個前無古人的巨大王朝為何會那麼快就滅亡了呢?可以說秦朝滅亡有以下幾個原因:1.統治者大修宮殿致使百姓怨聲載道,推動秦朝滅亡。在秦朝時期秦始皇大舉興建各種宮殿以及其他工程,其中就包括阿房宮、萬裡長城、秦始皇陵、秦兵馬俑的燒制等。正是因為這樣的重勞動力,致使百姓抱怨連連,也導致了清朝的加速滅亡。
  • 項羽分封時為何未分封他的嫡系部隊為王,而且家族人也沒封王的?
    項羽分封時為何未分封他的嫡系部隊為王,而且家族人也沒封王的? 我們知道劉邦成功後,不僅封了很多異姓王,而且大肆分封自家人。劉邦分封了8個異姓王:張敖為趙王,英布為淮南王,臧荼為燕王,韓信封為楚王,彭越封為梁王,韓襄王的後代封為韓王叫韓王信,把英布的嶽父吳芮封為長沙王,燕王盧綰。
  • 推翻秦朝的關鍵人物,劉邦項羽是他的手下,二千年來陵墓無人敢盜
    推翻秦朝的關鍵人物,劉邦項羽是他的手下,二千年來陵墓無人敢盜提起秦朝在歷史上發揮的作用,很多人都會各抒己見,秦始皇時期通過戰爭剿滅其餘六國,把各國的貨幣、文字、度量衡統一起來,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也結束了戰國時期連年混戰給百姓造成的痛苦,功不可沒,但另一方面,秦始皇通過焚書坑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