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項羽分封天下十八位諸侯,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

2021-02-22 非常歷史

  漢元年十月,劉邦率領大軍首先進入關中,駐軍灞上。即位四十多天的秦王子嬰素車白馬,頸系絲繩,封存了皇帝的玉璽、符節,在軹道旁投降。不久楚國上將軍項羽率領四十萬大軍進入關中地區。由於楚王曾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項羽準備攻打劉邦,由於張良、項伯的居中調和,劉邦妥協,雙方在鴻門宴上達成暫時的諒解。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項羽完成了這個從楚懷王開始就歷代相傳的誓言,志得意滿之際向遠在後方的楚王詢問約定的事,不料楚王的回覆只有兩個字——「如約」。事實上已經成為天下第一人的項羽決定拋開毫無戰功的楚王,重新劃定天下格局,他自立為西楚霸王,然後自行分封天下,共計封了十八位王。在此後的楚漢爭雄中,他們又有怎樣的經歷、結局呢?

  漢王劉邦

  沛縣人,秦時曾擔任泗水亭長。陳勝起義之後,集合三千子弟響應,攻佔沛縣,自稱沛公,投奔名將項梁,任碭郡長,受封為武安侯,統領碭郡兵馬。率軍進駐灞上,接受秦王子嬰投降,廢除秦朝苛法,約法三章。鴻門宴之後,受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及漢中一帶。之後起兵與項羽爭奪天下,最終成為西漢的開國皇帝。公元前195年,討伐英布叛亂時,傷重不起。制定「白馬之盟」後,駕崩於長安。

  雍王章邯

  秦時任九卿之一的少府(掌山海地澤收入和皇室手工業製造)之職。後率領秦軍擊潰陳勝吳廣的起義軍,擊殺項羽的叔父項梁,四處平定義軍,成為秦國第一戰將。巨鹿之戰中被項羽擊敗,漳紆之戰中再次被項羽擊敗而投降,隨項羽入關。項羽分關中之地給秦人章邯、司馬欣、董翳,分別為雍王、塞王、翟王,號稱「三秦」。

  項羽為了阻遏劉邦,分關中之地給秦人章邯、司馬欣、董翳,分別為雍王、塞王、翟王,號稱「三秦」。其中以廢丘為都城,鹹陽以西地區歸屬雍王章邯。楚漢戰爭中,後劉邦採用韓信的計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擊敗雍兵,迅速進入關中地區,包圍廢丘。漢二年漢軍引水灌廢丘,城破章邯自殺。

  塞王司馬欣

  秦時曾擔任櫟陽獄掾(監獄的官吏),項梁曾經被捕入獄,就是通過司馬欣的關係才出來的。之後擔任長史之職,奉命率軍援助章邯,一起打擊全國各地義軍。巨鹿之戰後與章邯一起投降,被封為塞王成為三秦之一,以管理鹹陽以東至黃河地區,以櫟陽為都城。劉邦出陳倉,攻入關中,司馬欣被迫投降。不久復反,歸附項羽,漢三年在成皋之戰中,守城大司馬曹咎中了劉邦的激將法而出戰,在其半渡汜水時遭到漢軍襲擊,而大敗。曹咎與司馬欣皆自刎於汜水。

  翟王董翳

  秦時擔任都尉之職,與司馬欣一道成為章邯的手下。曾勸說章邯楚,被封為三秦之一的翟王,佔據上郡之地,以高奴為都城。後漢王攻略三秦,董翳投降。彭城之戰劉邦戰敗後,又與司馬欣一起歸附項羽,同樣在成皋戰敗後自刎。

  西魏王魏豹

  戰國七雄之一的魏王之後。陳勝吳廣起義後,其兄魏咎舉兵,自立為魏王,後被章邯擊殺。魏豹逃亡楚國,向楚懷王借兵數千人,攻略魏地,自立為王,又追隨項羽入關。後被封為西魏王,佔據河東地區,以平陽為都城。劉邦出關後,魏豹歸附。漢三年又反漢為楚,劉邦派遣韓信大破魏軍,生俘魏豹。漢高祖一面愛憐魏豹之勇,一面為了不失魏人之心,未殺魏豹,令同御史大夫周苛守滎陽。漢王四年(前203年),楚軍圍滎陽,周苛以「反國之臣,難與共守」 為辭殺豹。

  常山王張耳

  大梁人,曾經是戰國四公子之一信陵君的門客,是魏地乃至天下的名士,劉邦年輕時也曾經和他一起「混過」。後來投靠陳勝,擔任校尉,率軍攻略趙地,支持武臣為趙王,被封為趙國的右丞相,武臣死後,擁立趙歇為趙王,扶趙抗秦。在之後就是跟隨項羽入關,因為交際廣、人緣好,因此被封為常山王,以襄國為都城,管理原來趙國的領地。

  沒有被封王的陳餘發兵攻打張耳,張耳戰敗後,投靠劉邦。漢三年與韓信聯合於井陘」背水一戰」,擊殺陳餘,張耳被封為趙王。漢五年,張耳病逝,其子張敖繼承王位,劉邦長女魯元公主成為趙王張敖的王后。

  河南王申陽

  申陽本來是張耳的寵臣,張耳則是擁立趙歇為王的大功臣,秦將章邯率領大軍圍攻趙國,項羽率領楚軍在巨鹿之戰打敗章邯,張耳後來追隨項羽入關,申陽首先攻下河南地區(洛陽一帶),在黃河迎接項羽南下,因此被封為河南王,以洛陽為都城。劉邦率軍東進,河南王申陽率軍投降,國被廢除,但得以善終。

  韓王韓成

  秦末韓國宗室後裔,被封為橫陽君。楚國復立後,張良勸說項梁擁立他為韓王。以後與劉邦一起攻略韓地。項羽入關後,封其為韓王,以陽翟為都城。漢元年四月,諸王開始返回自己的都城,但韓王韓成因為沒有軍功且張良助漢為藉口,被項羽扣留,帶到了彭城,被廢為侯,不久將其殺死。

  殷王司馬卬

  司馬卬乃周朝諸侯王程伯休父的嫡系後裔,原是趙國大將,巨鹿之戰後率軍攻佔河內,多次立功,因此被封為殷王,管理河內地區,以朝歌為都城。漢王劉邦進兵楚地,司馬卬被虜後投降漢王劉邦,其地成為河內郡。同年四月,彭城之戰,項羽率三萬精兵大敗劉邦及五諸侯聯軍56萬人,司馬卬被楚軍所殺,距其稱王僅一年多。

  代王趙歇

  原趙國貴族,陳勝起兵後,被擁立為趙王。後來項羽封張耳為常山王管理趙國故地,徙趙王歇為代王。之後陳餘擊敗張耳,重新擁立他為趙王。劉邦令張耳與韓信東下井陘攻擊趙國,最終趙歇在襄國被漢軍斬殺。

  九江王黥布

  六(地名)人,也叫英布,年輕是遭受了黥刑,也稱為黥布。曾經在驪山做過苦工,後來逃亡,成為盜賊。陳勝起兵,黥布娶了番君吳芮的女兒,率兵反秦。之後投靠項梁、項羽,逢戰當先,勇冠三軍。項羽封他為九江王,以故鄉六為都城。後來楚漢爭鋒,英布歸順劉邦,夾擊項羽。西漢開國,英布被冊封為淮南王,佔據淮南四郡。面對劉邦屠戮異姓諸侯王,公元前196年,英布舉兵反叛,結果兵敗逃亡時被殺。

  衡山王吳芮

  秦時為鄱陽令,被稱為番君。秦末大亂,率領百越反秦,追隨項羽入關,因此被封為衡山王,以邾為都城。楚漢相爭,吳芮支持劉邦。西漢開國後,被徙封為長沙王,以臨湘為都城。由於長沙地處偏遠,國小兵弱,構不成威脅,所以吳芮死後,其子繼承王位。

  臨江王共敖

  參與項梁起兵,被楚王封為柱國,因攻取南郡有功,被封為臨江王,以江陵為都城。共敖未參與楚漢爭霸,於漢三年病死,其子尉即位,因不服從劉邦,最終國滅身死。

  遼東王韓廣

  秦時為上谷卒史。後來陳勝的部將武臣攻略趙地,自封趙王,派韓廣攻佔燕國故地,韓廣趁機自立為燕王。由於韓廣沒有追隨項羽入關,所以被遷徙為遼東王。韓廣不願意去做遼東,最後在無終被原來的部將臧荼殺死。

  燕王臧荼

  原燕王韓廣手下將領,巨鹿之戰後率領燕軍追隨項羽入關,因此被封為燕王,以薊為都城,並殺死不願遷徙的韓廣。韓信破趙後,臧荼歸附劉邦,王位得以保留。不過西漢開國後,感到危機的臧荼起兵造反,結果兵敗被殺。不過他有一個名叫臧兒的孫女,此人後來生下了漢武大帝的母親王太后。

  膠東王田市

  齊國宗室田儋之子。秦末大亂,田儋與從弟田榮起兵,田儋稱齊王,後被章邯殺死,田市繼承王位。由於沒有親自追隨項羽,大封諸王時,遷徙田市為膠東王。而沒有被封王的田榮不服,不讓田市遷徙,田市偷偷跑到膠東,田榮遂於漢元年率兵擊殺田市,自立為齊王。

  齊王田都

  齊國宗室子弟,隨田儋反秦。在巨鹿之戰率領齊軍支援楚軍,一路追隨項羽入關,得到信任,被封為齊王。田榮反楚自立,田都被迫留在楚國,結局不明。

  濟北王田安

  戰國時期末代齊王田建的孫子,隨田儋反秦。巨鹿之戰時,田安率軍攻克濟北數城,而後歸降項羽,一起入關。因功被封為濟北王,以博陽為都城。田榮起兵後,將其擊殺。

  以上就是項羽手下十八王的的情況,此外還有一位「帝」。這個義帝名叫熊心,是楚懷王的孫子,在楚國滅亡後,隱匿民間為人牧羊。項梁起事後,採納範增的建議,自稱武信君,立熊心為楚懷王,以從民望。與諸將約,先入關中者為王。項羽矯殺宋義,在巨鹿之戰中大敗章邯,熊心被迫以項羽為上將軍。劉邦先入關中,項羽使人還報熊心。熊心答覆:照原約辦,項羽因此怨恨熊心,於是佯尊熊心為義帝,徙於長沙郴縣,而暗中令英布等人將其弒殺。

【相關文章導讀】

♦ 中國古代的妻為何叫娶?而妾為何叫納?

♦ 中國古代歷朝歷代的皇帝為什麼都不禁娼?

♦ 聞名中國古代史的特務組織 不只有錦衣衛

《非常歷史》

verydaily

搜索名字或識別右圖二維碼關注

敬畏 · 求真 · 鑑今

相關焦點

  • 秦朝滅亡後,項羽分封了18個諸侯,他們最終結局如何?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同反抗秦朝。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秦朝滅亡後,項羽憑藉手中掌握的四十萬軍隊,一方面陽尊懷王為義帝於郴縣,而暗中密令英布、吳芮、共敖將其殺死於南遷途中;另一方面,則自立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以霸主的身份將天下分封給18個諸侯。
  • 西楚霸王項羽,實力碾壓劉邦,為何最終一敗塗地?
    作為歷史上的西楚霸王,項羽的能力毋庸置疑,只不過最終的項羽仍然是失敗的,天下最終被劉邦奪得。秦末時期,天下大亂,項羽異軍突起。作為歷史上最為年輕的霸主之一,項羽受到了後人的敬仰。項羽,是中國歷史上最年輕,花時間最少但成就最高的霸主。項羽出生於公元前232年,23歲那一年,他跟著叔父項梁起義反秦。年紀輕輕的項羽就開始起義,從此之後,項羽走向了巔峰。
  • 項羽統一天下後,他自稱西楚霸王,他的頂頭上司楚懷王結局如何?
    楚懷王就項羽的頂頭上司,項羽在平定天下之後,就把他封為了義帝。若是想要知道項羽當了西楚霸王之後,如何處理義帝的,還要從項羽平定天下後說起,那時項羽自稱為西楚霸王。當時項羽是分封的這十八個諸侯王中,他是最大的那一個,領導全國的諸侯共商天下事。楚國為天下的盟主,其它國家必須向楚國稱臣。這就是其它諸侯王必須遵守的盟約。
  • 帝國時代 — 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
    其實如果你不是希望從中,為自己血統尋找些高貴成分的話,倒也不必去搞清他們。結合那張所附的《項羽分封十八諸侯示意圖》,搞清了項羽所做的規劃,是何道理,又有可能造成什麼樣的戰略後果就行了。  把秦地、齊地分成了三塊,趙地、燕地、魏地、韓地各切割為了二塊,最後還在楚地封建了三個王。項羽貌似已經完成了他的分治計劃,接下來,我們需要來看看,項羽又為自己留下了哪些風水寶地。
  • 項羽分封天下公平公正,為何天下諸侯還要群起反對?
    公元前206年,項羽巨鹿之戰一戰成名以後,率軍向函谷關挺近,把一心想做關中王的劉邦趕往巴蜀,佔領關中。此時的項羽和眾諸侯經過三年的反秦戰爭,終於推翻秦王朝的統治。 巨鹿之戰以後,項羽掌握天下實權,號令天下諸侯,此時他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如何與天下諸侯分享勝利的果實。
  • 項羽分封諸侯後,此人率先起兵反抗項羽,兩個月內連殺二王
    於是,在秦朝滅亡後,項羽憑藉著手中掌握的四十萬軍隊,於次年一方面陽尊懷王為義帝於郴縣,而暗中密令英布、吳芮、共敖將其殺死於南遷途中;另一方面,則自立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以霸主的身份將天下分成十八個封國,分封給諸侯、部將和降將為王。
  • 如果項羽得天下,我國古代會怎麼樣?
    對於楚漢相爭的歷史故事我們應該都不陌生,很多人會覺得最終的失敗者是項羽,更準確的說項羽是從一個勝利者經過戰鬥,最後戰敗了,那麼接下來我們來假設西楚霸王得了天下會怎樣。漢元年十月,灞上遭到劉邦進攻,秦王投降,在這次戰役中根據反秦義軍先行入關者就是王的約定,讓項羽很是不滿,勝利之際自己的功勞最大,累死累活卻被劉邦搶了風頭,十二月就為劉邦擺下鴻門宴,想要消滅劉邦,此時的天下已經算是項羽的了,楚懷王壓制不住他了,項羽向楚懷王申請分封,楚懷王拒絕了他。
  • 功成身就後,項羽為何只願意當「西楚霸王」,而不想學秦始皇?
    01前言秦末大起義中,農民起義軍代表陳勝吳廣很快的就被鎮壓下去了,慢慢的,以楚王國為首的諸侯聯軍成為推翻秦朝的最終勝利者。而楚軍陣營中,最為亮眼的莫過於「西楚霸王」項羽,其次就是劉邦了。雖然劉邦一路小跑,一直跑進了鹹陽成功推翻了秦王朝的統治,但是其實一直將秦王朝軍隊打的節節敗退的,是霸王項羽,而當時最為強大的也是霸王項羽。可以說坐擁20萬精兵的項羽有著傲視群雄的資格和實力,但是為什麼,最後項羽只願意做一個「西楚霸王」?而不是秦始皇一樣的皇帝?
  • 項羽曾擁護楚懷王起兵,秦國滅亡後,楚懷王最終結局如何?
    晚於劉邦入關,對楚懷王心生怨恨 項羽因晚於劉邦入關,對楚懷王心生怨恨,你可知睚眥必報的他,對楚懷王做了什麼?楚懷王最終結局到底如何?
  • 他分封天下,引發不滿,與稱王失之交臂,以兵敗自盡告終
    公元前206年,以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兩大集團為主,進行了爭奪政權的戰爭,也就是史上著名的楚漢之爭。這場大規模戰役持續了四年之久,最終以劉邦因此建立了西漢王朝、西楚霸王項羽在烏江邊自刎而宣告結束。但是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曾經馳騁天下的楚霸王項羽,雖然馬上無敵,但是還是因為自己在執政的政策上的不合理,導致了後邊「楚漢相爭」的局面,甚至直接造成了自己的滅亡。
  • 秦末霸王項羽分封了十八路諸侯,看看劉邦等人都被封到了哪裡,誰最不滿意
    劉邦服軟以後,項羽就要楚懷王封自己為王。楚懷王說這不行啊,我都跟諸將約定過了,不能違反。當年巨鹿被圍時,項羽不願意北上救趙,想和劉邦一起西進滅秦,楚懷王沒有答應。在救趙時,楚懷王又派宋義為上將軍節制項羽。如今又如此護著劉邦。項羽越想越氣,一怒之下撇開楚懷王自己來分封諸侯。他對楚懷王明升暗降,尊楚懷王為義帝,徙於長沙郴縣,又暗中令英布等人將其弒殺。
  • 項羽死於分封,劉邦成於分封,區別在於與天下同利
    項羽和劉邦都曾大肆分封諸侯,項羽深陷分封的泥潭,被劉邦率領的諸侯大軍打敗,而劉邦卻通過分封諸侯,奪取了天下,奠定了大漢四百年的基業。
  • 力拔山兮的西楚霸王,卻敗給區區泗水亭長,細說項羽失敗的原因
    楚漢之爭的結局世人都已經明了,在這場對抗中,「力拔山兮氣蓋世 」的西楚霸王卻敗給了劉邦這一個區區的泗水亭長。要知道,不管是論軍事實力還是自身的影響力,項羽都遠遠勝過劉邦,但奈何項羽卻最終落得兵敗而拔劍自刎的結局。
  • 滅秦之後的項羽分封
    分封過程公元前206年一月,項羽在進入函谷關三個月後,終於要對在滅秦戰爭中立功的將領進行分封了。先前,經過巨鹿之戰和鴻門宴,項羽先後取得了對各諸侯聯軍和劉邦的指揮權,成為楚懷王之下的說一不二的人物。接著,在二月,便發號施令,分封了十八個諸侯。此次分封中,著重解決的就是劉邦的封地問題。關中之地「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地形條件優越,秦據此以統一天下。項羽和範增懷疑劉邦有爭奪天下的圖謀,又不願意讓天下人說「負約」,因此以「巴蜀道險,秦之遷人皆遷蜀」「亦屬關中地」,將巴蜀二地分封給劉邦,後經項伯、張良求情,將漢中也封給了劉邦,並封劉邦為漢王。
  • 「神勇霸王,千古無二」西楚霸王項羽的傳奇一生
    而項羽以個人武力令天下人折服,尊其為"西楚霸王"。後人評價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從年少義憤填膺到青年時的衝鋒陷陣再到兵敗被圍。下面請讓我為大家講訴西楚霸王的坎坷。一:少年得志,胸懷天下項羽是泗水下相人,他的爺爺是楚國名將項燕,自幼便繼承了爺爺的那種英雄氣概,從小無父無母的他由項梁培養長大,教他知識與武術。
  • 西楚霸王項羽——被歷史抹黑了兩千年的真英雄
    途中項羽展示了其高超的領兵技能和戰鬥才能。下令讓軍士們只帶三日口糧,破釜沉舟與秦軍一戰。沒有了退路的軍隊們無不以一當十,背水一戰,最終大破秦軍,以5萬多人戰勝秦軍40萬。從此奠定了項羽在軍事史上崇高的地位,是中國歷史上典型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此戰之後項羽一戰成名,以23歲為諸侯上將軍,諸將不敢仰視,匍跪於前。
  • 西楚霸王項羽死後葬在山東?
    其中翹楚當屬劉邦、項羽。劉邦建立漢朝,奠定了漢民族與漢文化的發展基石。而項羽於烏江岸邊殊死血戰,最終自刎而亡。一代戰神項羽身首異處,他最終被埋在哪裡卻不得而知。現在山東、安徽等地有三處項羽墓,山東兩處,安徽一處,「西楚霸王」死後,是被葬在山東了嗎?
  • 秦國滅亡以後,項羽為何寧願做西楚霸王,也不願當皇帝?
    項羽是秦朝末年的豪傑人物,被稱為西楚霸王。在秦朝的暴政統治下,百姓怨聲載道,自陳勝、吳廣開始,各地起義軍不斷,項羽就是其中最具實力的一方,大有成為新統治者的勢頭。秦國滅亡以後,項羽為何寧願做西楚霸王,也不願當皇帝?
  • 項羽分封時為何未分封他的嫡系部隊為王,而且家族人也沒封王的?
    項羽進入秦國都城鹹陽,殺了秦的降王子嬰,然後開始封王。因為曾經和楚懷王有約:「先入關者為王」,不好公然違約,就把劉邦封為漢王。因懷疑劉邦志在奪取天下,對其不放心,為了徹底打掉劉邦圖謀天下的念頭,又三分關中,封了秦國的三個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為雍王、塞王和翟王,以堵住劉邦的東歸之路。
  • 楚霸王不自知:人為而非天意,深入解讀項羽失敗的真正原因
    項羽在分封諸侯之時,對原來的王侯多有改封,同時分封了許多非貴族出身的人為王,在劉邦看來這是叛逆之舉。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將原來的君主懷王驅逐出彭城,後來還殺害了他,則更是篡逆之舉。項羽的分封之舉是否有誤?這一點下文再詳細論述,單看他對懷王的態度與舉措,我們可知項羽對待懷王的確非常的不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