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分封天下,引發不滿,與稱王失之交臂,以兵敗自盡告終

2020-12-23 東門吹吹

楚國,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今天要講的主人公就是其中一位蓋世英雄。公元前206年,以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兩大集團為主,進行了爭奪政權的戰爭,也就是史上著名的楚漢之爭。

這場大規模戰役持續了四年之久,最終以劉邦因此建立了西漢王朝、西楚霸王項羽在烏江邊自刎而宣告結束

實際上早在一年之前,項羽的失敗便已經註定了,因為他做了一件錯事,由此影響了最終的結局,與稱王失之交臂。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國家暫時得到了安定,但是在後期,統治者變得越發地殘暴,剝奪百姓的權利,致使百姓的生活變得苦不堪言。

此時,農民起義爆發,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陳勝和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在這些運動中,展現出了農民迫切想要得到公平對待的心願雖然最終失敗。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動搖了秦朝的統治。

而此時項羽橫空出世,被視為拯救國家於危難之中的英雄。相傳項羽有舉鼎之力,是個蓋世無雙的真英雄。

但是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曾經馳騁天下的楚霸王項羽,雖然馬上無敵,但是還是因為自己在執政的政策上的不合理,導致了後邊「楚漢相爭」的局面,甚至直接造成了自己的滅亡。

01參加起義戰爭,用自身的實力打敗秦國

那一年,項羽二十四歲,跟隨叔父項梁參與到了起義之中,共同反抗秦國的暴政,在戰爭中項羽變現出了極高的軍事實力。

在他的帶領下,所在的隊伍奮勇殺敵、所向披靡,最終取得了巨鹿之戰的勝利,在此基礎上將秦朝打敗,秦朝宣告滅亡。項羽也因此成為了人們心中的蓋世英雄,拯救了天下蒼生。

02項羽分封十八諸侯,預示最終的失敗

進入觀中之後,項羽假借楚懷王的名號,自封為西楚霸王,當時的天下人都以為項羽要稱霸天下了,因此很忌憚他,但是項羽本人並沒有這樣的想法,他選擇了繼續實行分封制,分出了所謂的十八國諸侯。

也正因如此,為之後的楚漢之爭埋下了隱患,項羽本認為非常滿足,但是他不知道,分封帶給他的巨大危害

分封,看起來是以攻擊為標準,但是項羽卻摻雜了太多的個人感情,以至於引發了很多人的不滿。

以至於會有很多能力很強但是沒有被封為王的人,項羽選擇十八諸侯實際上就是根據誰與自己並肩作戰過,所以導致了最終的混亂局面。

有些人因為自己未能得到分封而不滿,向項羽挑起了戰爭,一系列活動引發連鎖反應,劉邦加入戰爭,一舉拿下彭城。

03劉邦進行攻擊,楚漢之爭開始

當初項羽仗著自己的實力強,沒有把最先入關的劉邦封為關中王,引發了劉邦的不滿,加上後期的戰亂,劉邦實際上一直在加強自己的實力以對付項羽。

公元前206年,項羽正在解決另一個戰亂,劉邦趁機出兵,對項羽所在地進行攻擊,楚漢之爭正式爆發。項羽得知劉邦的進攻後,立即採取了措施,在清晨偷襲,奪回彭城。

楚漢之爭長達四年之久,在這期間經歷過大大小小的上百次戰爭,兩人一直在暗中較勁。最終以垓下之戰收尾,項羽臨終前一直在思考,是不是因為自己的膨脹,導致了與自己共患難的兄弟一個個倒下,心愛的女人也死在自己的面前。

此時的他心已經死了,只是回想著過去種種,他心懷遺憾與自責,因此放棄了逃生的機會,在烏江自刎。也宣示著楚漢之爭正式結束,項羽在烏江自刎,劉邦奪得天下。

項羽本就是個血性漢子,他寧願站著死,也不想跪著生,所以在逃生的面前,他選擇了自己結束生命,他認為自己沒有臉面再去見自己的百姓,再加上虞姬的死,也讓他倍受打擊,他對虞姬可以算得上用情至深。

因此,在經歷了這些之後,那位曾被世人敬仰的英雄,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一代英雄的最終謝幕,卻是「霸王別姬」後的「烏江自刎」,大好江山自此落入了劉邦的手裡,引發世人的惋惜。

東門吹吹結語

這樣的慷慨壯烈,被世人所銘記,他的有情有義,也讓人為之動容,因此才會有那首千古名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以此來表達對項羽的敬佩之情。

但是換個角度去想,項羽的悲劇實際上自己一點點積累而來的,他本是推翻秦朝的主力,有資格主持天下局面。可在分封時,他卻意氣用事,因此導致了後來的一系列事情,在這件事上的失誤,導致了後來的戰亂,從而引發楚漢之爭。

相關焦點

  • 項羽分封天下公平公正,為何天下諸侯還要群起反對?
    巨鹿之戰以後,項羽掌握天下實權,號令天下諸侯,此時他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如何與天下諸侯分享勝利的果實。當然項羽也可以效仿秦始皇,實行中央集權制,自己當皇帝,但是項羽卻沒有,他走的是周武王的老路,論功行賞,與功臣共享天下。由此看來項羽的分封應該是公平公正的,只要滅秦有功,都可以得到封賞。一位如此慷慨的領導,為何在他分封完諸侯以後,會引起諸侯群起反抗呢?
  • 項羽死於分封,劉邦成於分封,區別在於與天下同利
    項羽和劉邦都曾大肆分封諸侯,項羽深陷分封的泥潭,被劉邦率領的諸侯大軍打敗,而劉邦卻通過分封諸侯,奪取了天下,奠定了大漢四百年的基業。
  • 西周「分封制」,為何沒能崛起成為大國之一
    在思考如何治理這個國家的時候,周的統治者們選擇了一個令後人爭論不休的制度-分封制。西周的爵位按順序是公、侯、伯、子、男。矩伯的爵位是「伯」,算起來還是個相當有分量的貴族。周武王聽從了謀臣「周公旦」的意見,選擇「以殷治殷」,將商朝都城「安陽」分封給了紂王之子「武庚」。
  • 分封制屢次引發國家內亂,朱元璋為何依然堅持給予藩王兵權?
    分封制起源周朝,其實周朝的分封制和遊牧民族的部落制度非常相似,都是由於生產力落後,無法建立強大的行政制度,因此只能分封諸侯管理天下。 試想,周朝的諸侯國和遊牧民族的部落沒啥本質的區別,都是由世襲君主或酋長割據一方,只要按時向周天子或者大汗交稅納貢就行。
  • 明知分封諸侯王有後患,還要這麼做,看看劉邦分封諸侯的深層原因
    加上大秦帝國急於求成,接二連三地大搞超級工程,弄得天下人疲民苦,引發動蕩不安,以至天下大亂。漢高祖劉邦經過七年的艱苦創業,公元前202年,成功創立大漢王朝。起初,他分封了七個異姓王,沒過幾年,就以謀反的罪名,陸續將六個諸侯王消滅,再封九個同姓諸侯王。
  • 淺析對劉邦分封四個同姓諸侯王的認識
    劉邦畫像一、分封兄弟和兒子在被劉邦分封的四個諸侯王當中,有兩個兄弟,一個兒子,一個親戚。劉邦非常熟悉這些人,不過雖然是分封親屬,但是也會有高低貴賤,不論劉邦是不是皇帝,他都會有私心,所以在分封四個諸侯王這件事上,也能夠看出劉邦的為人品行。
  • 即位後,李世民急迫修改李淵的宗室分封政策,意圖和目的何在?
    二:一朝天子一朝臣,唐初分封政策的變化 1:李淵時期的分封政策 李淵登基之初,環顧了他從起兵造反到問鼎九五時期歷程
  • 鴻門宴項羽婦人之仁放虎歸山,然而殺掉劉邦,項羽就能坐擁天下?
    西楚霸王項羽是歷史上的悲情人物,本來是在戰場之上叱吒風雲的一代雄主,然而最終只能兵敗自刎。後世多將項羽失敗的原因歸結於他放走了劉邦,在鴻門宴上,項羽放虎歸山,從而導致了其錯失江山,而劉邦終成為帝王。然而這真是項羽沒能坐擁天下的原因嗎?
  • 蕩陰之戰,晉惠帝率十萬大軍御駕親徵,最終為何會兵敗被俘?
    晉朝施行的是分封制,各地封有司馬家族的王侯,來鞏固政權的穩固。但是,分封制是一把雙刃劍,自從武帝駕崩後,各地的諸侯王都蠢蠢欲動,覬覦天子之位。 而偏偏晉惠帝愚笨無比,後人更是稱他為「白痴」,這就使得各地諸侯王爭權戰爭越演越烈,最終釀成了「八王之亂」。
  • 塗山大會:大禹定鼎九州、分封天下,建立夏王朝之盛會
    因為治洪水有功,人們為表達對禹的感激之情,尊稱他為「大禹」,即「偉大的禹」。大禹治水的成功,使他在華夏部落聯盟中的威望越來越高,此時的舜帝歲數也越來越大,「帝舜薦禹於天」,將帝位禪讓給了大禹。塗山大會,是大禹向天下四方宣告夏王朝建立的一個重要標誌,他未使用武力而使四方諸侯(氏族、部落)臣服,顯示了華夏部落聯盟的強大以及大禹的個人魅力。
  • 項羽分封時為何未分封他的嫡系部隊為王,而且家族人也沒封王的?
    項羽分封時為何未分封他的嫡系部隊為王,而且家族人也沒封王的? 我們知道劉邦成功後,不僅封了很多異姓王,而且大肆分封自家人。劉邦分封了8個異姓王:張敖為趙王,英布為淮南王,臧荼為燕王,韓信封為楚王,彭越封為梁王,韓襄王的後代封為韓王叫韓王信,把英布的嶽父吳芮封為長沙王,燕王盧綰。
  • 劉邦分封的七大異姓諸侯王下場如何?又為何長沙王能獨善其身
    公元前202年1月,各路反楚聯軍,把項羽圍困在垓下,項羽兵敗自殺,隨後,各路英傑推舉劉邦即位皇帝。劉邦與是即位,稱漢高帝(漢高祖)。漢朝建立,有很大的功勞是這些異姓王的,有七個人在幫助了劉邦最終戰勝了項羽的過程中,功勞極大。
  • 為什麼周朝推行分封,興旺了八百年,而後世推行必天下大亂
    但是中國千百年來皆是農耕社會,周朝統治天下也是以農耕社會為主,社會矛盾是一直存在。其實歸根結底,周朝與其他方王朝不同的是,周朝乃是一個聯邦制的國家,而封建王朝乃是帝國制國家。周王朝為了方便統治,實行分封制。周天子分封諸侯,使其統領一方疆域,共同治理江山、維持穩定。據不完全統計,周朝名下所屬的諸侯國大約有數百個,皆是聽命於鎬京。
  • 西楚霸王項羽分封天下十八位諸侯,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
    事實上已經成為天下第一人的項羽決定拋開毫無戰功的楚王,重新劃定天下格局,他自立為西楚霸王,然後自行分封天下,共計封了十八位王。在此後的楚漢爭雄中,他們又有怎樣的經歷、結局呢?  常山王張耳  大梁人,曾經是戰國四公子之一信陵君的門客,是魏地乃至天下的名士,劉邦年輕時也曾經和他一起「混過」。後來投靠陳勝,擔任校尉,率軍攻略趙地,支持武臣為趙王,被封為趙國的右丞相,武臣死後,擁立趙歇為趙王,扶趙抗秦。在之後就是跟隨項羽入關,因為交際廣、人緣好,因此被封為常山王,以襄國為都城,管理原來趙國的領地。
  • 秦朝滅亡後,項羽分封了18個諸侯,他們最終結局如何?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同反抗秦朝。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秦朝滅亡後,項羽憑藉手中掌握的四十萬軍隊,一方面陽尊懷王為義帝於郴縣,而暗中密令英布、吳芮、共敖將其殺死於南遷途中;另一方面,則自立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以霸主的身份將天下分封給18個諸侯。
  • 中國王朝動亂之一,分封制王朝下諸侯王的使命和三種命運走向!
    自秦以後,中國歷史就進去了郡縣制,而在郡縣制中還會穿插幾次分封制!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三次分封是漢,晉和明,而這三朝都引發了諸侯王之亂!其實分封諸侯王都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維護自家天下,防止朝中出現變故,使得自家天下落入他人之手!
  • 引發爭議!騰訊體育名嘴稱詹姆斯是當世喬丹,球迷紛紛表達不滿
    引發爭議!騰訊體育名嘴稱詹姆斯是當世喬丹,球迷紛紛表達不滿NBA總決賽G6,湖人106-93擊敗熱火,大比分4-2奪得了總冠軍,詹姆斯當選了FMVP。詹姆斯的表現也引發了熱議,不過騰訊體育名嘴王猛的一番話,卻是引發了爭議,王猛這樣寫道:詹姆斯拿到了自己在總決賽的第十一個三雙,這才是當世喬丹啊……原本稱讚詹姆斯拿到三雙沒有問題,爭議出現在了「這才是當世喬丹啊」,讓人聽上去有些怪怪的。不少球迷紛紛表達了不滿:「他只是他,只做第一個勒布朗」、「又一個喬丹?
  • C羅工資引發尤文更衣室不滿 他掙的是別人四倍
    尤文圖斯工資前十  英國《太陽報》援引《米蘭體育報》和《馬卡報》的消息稱,C羅在尤文圖斯的高工資,在更衣室裡引發了一些不滿情緒。  報導稱,C羅的年薪約合2800萬英鎊,第二高薪德裡赫特只有720萬英鎊,C羅是他的四倍。另外,伊瓜因、皮亞尼奇(都是680萬)以及迪巴拉(660萬)的工資,和C羅比起來也不值一提。  該報導稱,這在更衣室裡引發了一些不和諧。
  • 項羽分封諸侯後,此人率先起兵反抗項羽,兩個月內連殺二王
    他雖然沒有聽從範增的計謀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但對楚懷王堅持「先入關中者王之」十分不滿。於是,在秦朝滅亡後,項羽憑藉著手中掌握的四十萬軍隊,於次年一方面陽尊懷王為義帝於郴縣,而暗中密令英布、吳芮、共敖將其殺死於南遷途中;另一方面,則自立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以霸主的身份將天下分成十八個封國,分封給諸侯、部將和降將為王。
  • 秦始皇廢除「分封」,為何劉邦又分封了一堆「諸侯王」?
    周朝時期,周天子將"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給貴族(含異姓貴族),並按五等分封,分別是:公、侯、伯、子、男。受封的諸侯王裂土一方,有自己的朝廷官員、軍隊,他們表面上仍尊崇周天子為天下之主,並按期進貢。另外這種封建式的分封制,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世襲,也就是說只要你是貴族,子孫後代都是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