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數字報-不做翻譯的作家不是好編輯

2021-01-19 新民晚報數字報
  ◆ 袁筱一

  直接拿了一次活動的宣傳語來做這篇小評的題目,倒也不是偷懶,只是倘若要定義黃昱寧和她的《八部半》,可能再也找不到更簡潔同時也更中肯的話來了。題目裡面,根據詞序的不同,當然還包含其他幾種可能性,例如「不做編輯的翻譯家不是好作家」,「不寫作的編輯不是好翻譯家」等等。但是重心落在「作家」上,可能要得罪一大批專心寫作,心無旁騖,又寫了幾十年的人,落在「翻譯家」上,也會得罪一大批——萬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概率——並不進行狹義的創作的翻譯家。而以黃昱寧的性情,我想應該是斷斷不願意的。

  其實這句宣傳語還有上半句:現代文學的光輝傳統。如此我們很容易就和新文化運動以及此後的魯迅、茅盾、郭沫若、劉半農等等發生勾連。所以說,一邊寫一邊譯一邊編的確是中國二十世紀文學的「光輝傳統」。但是後來,這樣的光輝傳統似乎在很長的時間裡難以為繼,箇中原因當然十分複雜。更何況論起對寫作以及對現在的文學翻譯所應承擔的使命的認識,與一個世紀之前相比,的確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有趣的是,儘管「光輝傳統」中斷了那麼久,最近在上海,卻是有小範圍復興的趨勢。新生代的寫作者們,尤其是女性寫作者,因為也通外文,在寫作之餘,會「難免技癢」,涉足翻譯。或許除了寫作、翻譯,她們也還是雜誌或者出版社的編輯,重新證明在這三個領域,因著閱讀這一共同的底子,完全有可能是共通的。不過,黃昱寧更吸引我的地方在於,相較於周嘉寧、默音,抑或於是,她是翻譯編輯在前,寫作在後。這就格外需要勇氣了。

  勇氣的第一層意思是,翻譯完這麼多大家,還有寫作的勇氣。翻譯與原創的一個重大不同就是翻譯總是經過選擇的。在眾多的作品中,經過兩邊的出版社、編輯、譯者甚至市場的層層篩選,翻譯選擇的原文本遠遠不是偶然或者概率。譯者,或者編者在挑選原文本時的「眼高」與自己倘若要創作時對「手低」的畏懼便奇怪地糾結在了一起。故法語裡有「如果你翻譯了別人,你將永遠不會被人翻譯」的說法。

  勇氣的第二層意思是,較之於翻譯,寫作更需要堅持。翻譯是一種契約,沒有擅自中止的自由,卻有很多責任可以推卸;而寫作是沒有契約的行為,除了自己,沒有什麼讀者會一門心思地等待誰的作品,因而尤其需要說服自己堅持。西方在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小說橫空出世,一掃精英文學的威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印刷也突飛猛進,報紙雜誌一哄而上,文盲比例大幅度縮小的形勢。而在更為直觀的感官媒介擠壓文字的今天,這樣的好時代恐怕只有讓人羨慕的份。

  當然,黃昱寧和她的《八部半》的價值始於勇氣,但絕不僅限於勇氣。作為同一個圈子裡的人,我對她不能說是不了解。可《八部半》還是給了我不少驚喜。在我的想像裡,她但凡寫小說,應該是十九世紀的現實主義加上心理感傷主義的調調,這種固執的印象,就像我判斷自己倘若有一天再寫小說,一定是學院派的調調——就好像對半個羅蘭·巴特再加上半個杜拉斯的戲謔模仿,想像到那樣的怪物,實在是讓我洩氣。然而黃昱寧全然在我的想像之外。《八部半》是八個虛構的中短篇加上介於虛構與非虛構之間的「半個」的合集,內容卻是覆蓋了虛構努力要接近的真實的各個領域:社會必然經歷過的令人或沮喪或茫然的現實;人與人之間,哪怕是最親的人之間的無法溝通;現代技術對我們的衝擊以及由此實現的虛構與現實的反轉……如果不是小說中人物設定過於「真空」,以至於暴露了我們這一代熟悉外國文學的人對「非典型性人物」的迷戀,還真不見得能夠認出《八部半》背後的作者就是我們熟悉的黃昱寧,甚至無法截然分辨作者的性別。然而,在作者淡去,故事浮現的那一瞬間,不知道為什麼,還是認出了她喜歡的麥克尤恩,或者阿特伍德的影子,至少是她的趣味。是對敘事的刻意追求留下的痕跡,抑或是語言?有點過於精緻,封堵住了巨大的激情。

  好在我相信,越是被封堵的激情,就越是值得等待它往峰值去的那一刻。也許終有一天,我們的活動真的要掛出「不做編輯的翻譯家不是好作家」的條幅,只要她依然勇敢,依然堅持——小說的技術與藝術,對於翻譯家而言,反倒是一個退而求其次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新民晚報數字報-暮春的懷念(上)
    之後,百餘人移步至依溪而建的枕霞園,這裡將是乃珊的新居——茵茵綠草間,黑色石碑上她正支頜淺笑,墓碑一側的書和筆昭示著主人的作家身份,碑下枕石上篆刻著她鍾愛的泰戈爾的名言:「天空中沒有翅膀的痕跡,而我已飛過。」
  • 與王蒙路遙等打了一輩子交道,汪兆騫作為一個好編輯咋把握作品?
    我上大學的時候特別認真地準備閱讀筆記,工作的時候沒時間把它整理出來,但是做編輯的時候同時也要閱讀,因為我認為做一個好編輯,必須要有一個互文閱讀的習慣和能力。比如我讀《白鹿原》的時候不僅讀《白鹿原》,還要考慮《白鹿原》在什麼情況下產生的。我發現《白鹿原》學習了美國作家福克納的《喧譁與騷動》。作為一個好編輯怎麼把握作品?
  • 新民晚報數字報-八大塊兒
    一口肥肉入口,帶著滿滿的負罪感,也要繼續享受停不下來。這是前幾年過年的時候坐在老家的大院裡,端著一個發黃的瓷碗大口咀嚼的我。  那些年,一放寒假,所有的人都開著車帶著大包小包往回趕。老媽拿出給姥姥姥爺買的新衣服,他們一邊嘴裡說著「給我們買新衣服幹啥,還不如買給孩子呢」,一邊又試著新衣服,我們說好看的時候還會表現出不好意思的樣子,也是相當可愛了。
  • 新民晚報數字報-猴子和打字機
    可惜的是,猴子們並不配合,更沒有打出十四行詩,而是一連串以「S」為主的字符。  「無聊」的數學家計算過,要讓猴子打出第一篇十四行詩,至少需要2000億年,而宇宙的壽命不過才150億年。好了,這下猴子界的《哈姆雷特》鐵定是沒法在我的有限生命裡看到了,我也不必等待漫長的2000億年看猴子打無限個「S」看到嘔吐。
  • 「我們的世界盃」不缺席!「上港—上汽」杯新民晚報中學生足球賽開戰
    2019年10月第35屆「上港—上汽」杯新民晚報中學生足球賽我們的世界盃回來了受新冠疫情影響,以往在暑期舉行的新民晚報杯中學生足球賽未能如約而至,但屬於足球的夢想,總是鼓舞人們克服困難、勇往直前。本屆賽事由上海市體育局為指導單位,新民晚報社主辦,上海市足球協會、上海市青少年訓練管理中心、東方體育日報社聯合承辦。10月5日、6日和18日,第35屆「上港—上汽」杯新民晚報中學生足球賽將在上海體育場外場(天然草)拉開戰幕,「我們的世界盃」終於來了!
  • 新民晚報數字報-變與不變
    墨守成規、一成不變,當然不是好事;但有時反覆無常、變幻莫測,也未必行得通。  上港恐怕就有這樣一個問題。在博阿斯時代,包括佩雷拉執教的早期,上港遭人詬病的一大毛病,就是只靠一套陣容打天下,三線作戰,陣容基本不變,甚至連換人都很程序化。到頭來,人困馬乏很受傷。  但,如今的上港似乎又走向另一個極端。新賽季佩雷拉麾下的這支球隊,已經踢了十幾場,首發基本不帶重樣的。
  • 新民晚報數字報-腳踏車
    弄堂裡有腳踏車的家庭本來也不多,有的也是「老坦克」(舊車)。三號楊家伯伯在永安公司自行車櫃檯做,家裡腳踏車升級換代最勤。楊家阿三喜歡腳踏車,只要楊家伯伯「店休」,他便騎著腳踏車滿世界跑。  第一次阿三帶我,不敢去遠,到北新涇。當年的北新涇屬於近郊,捎帶買一點蔬菜,新鮮又便宜。我倆起個大早,將腳踏車推出弄堂,拐彎上車。
  • 新民晚報數字報-殷夫人
    這不,柴進的叔叔柴皇城家裡發生了變故。皇城被人打得躺在床上只剩一口遊絲,上氣接不了下氣。他又沒有子嗣,只有一個繼室老婆伺候,不得已只好請侄子柴進來幫忙撐腰。柴進自恃是後周柴世宗嫡派子孫,家間有宋太祖御賜「丹書鐵券」,誰敢太歲頭上動土,就帶了李逵直奔叔叔家裡一看究竟。
  • 新民晚報數字報-高雄臺南淘書記
    從先秦至晚清,每個朝代的歷史書層出不窮,我翻閱了兩個多小時,選了兩本《中國通史》,一本是臺灣學者李國祁所撰,另一本《中國通史》是日本學者伊藤道治、谷川道雄、竺沙雅章、巖貝宏、谷口規矩雄五人合著,據「出版說明」介紹,日本學校為了讓日本學生了解中國古代史,便邀請幾位日本方面研究中國歷史的學者編著了這本書,後由吳密察三人翻譯成中文,由臺北稻鄉出版社於1948年出版,翌年又再版一次。
  • 上海舉辦第35屆新民晚報中學生足球賽 - 國家體育總局
    上海舉辦第35屆新民晚報中學生足球賽 發布時間:2020-10-19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白水 字體:
  • -山西晚報數字報
    近日,這部動畫第八季完結之際,山西晚報記者獨家專訪了「葉羅麗」的總導演、編劇,同時也是精英動漫總經理金今。  「葉羅麗」問世8年做成大IP  由精英動漫製作發行的《精靈夢葉羅麗》,是一部兒童向3D動畫長片,主流觀眾群定位在5-12歲的少女。
  • 「上港—上汽」杯新民晚報中學生足球賽...
    圖說:新民晚報中學生足球賽海報賽程壓縮 精彩加倍1986年,新民晚報聯合上海市教委、市體委創辦了新民晚報杯暑期中學生足球賽,作為上海市歷時最長、知名度最高、規模最大的面向青少年足球愛好者的業餘足球賽事,轉眼間,這項被參賽學生們稱為
  • 新民晚報數字報-「瑞典王維」走了 當代「詩聖」在哪
    若不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頭銜,瑞典國寶級詩人託馬斯·特朗斯特羅姆在中國將更鮮為人知。
  • 新民晚報丨而今九0邁步,恰是100年風華!「數說」新民人的2020
    2020年11月,新民晚報第三批全媒體工作室「新民手繪」「鸚鵡螺」「運動匯」成立,全媒體工作室的總數增加到12個。全媒體工作室機制是新民晚報媒體融合迭代發展的積極嘗試,優化運行機制、突出結果導向、提升了工作效率。2019年分2批設立9個全媒體工作室,投入運營以來,成效顯著。在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報導期間,各工作室湧現出了眾多爆款作品。
  • 新民晚報數字報-打保齡球去
    黃顯耀  我非常喜歡保齡球這項運動,緊張工作之餘,我不是全家總動員,就是呼朋喚友前去保齡球館。
  • 拳王阿里去世一周年,遙想三十多年前,他來到上海,來到新民晚報社
    將拳王阿里引入《新民晚報》的,是當時晚報的記者葛愛平。當時,聽說阿里來到中國,並又一次受到鄧小平接見,葛愛平單槍匹馬從上海飛到西安,在陝西體育賓館覓到阿里行蹤,不僅採訪了阿里,還當起了導遊,將阿里引入《新民晚報》社。  回顧那次採訪,當時葛愛平問阿里:「在中國訪問五天,你有什麼感受?」  阿里回答:「中國很乾淨,非常熱愛和平,社會秩序非常安寧,有紀律。
  • 新民晚報數字報-醉裡談詩(三)
    文言文以字造句,而且至少是不看重語法的。白話文呢?是以詞組造句的,而且有規範的語法。這有區別嗎?這有大區別。文字是什麼?文字是用來表達意識的。意識經過語言,再到文字,經歷了兩個轉換。可以無奈地說,語言已然不甚達意、文字就更難達意了。意識是一種不羈,一種散漫,所謂意識流,就是說的這種狀況。而詩呢?以字造句、不重語法的詩,是和人的意識最相似,也是最契合的。
  • 新民晚報數字報-天使的讚美
    時間過得真快,她結婚一晃就25年了,再過幾天就是情人節,這一個情人節就是她和老公結婚25周年紀念日,丈夫旦恩計劃了一個他們倆的浪漫之夜,因為知道她長久以來將自己封閉了起來,所以要說服她和他一起到一家上好的餐館吃飯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旦恩心裡對此早有準備。  瓊最怕的就是外出吃飯,不過,為了丈夫旦恩,她勉強答應了。
  • 第35屆新民晚報杯中學生足球賽開戰
    人民網上海10月7日電 (記者 曹玲娟)隨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第35屆新民晚報杯足球賽重燃戰火。10月5日,第35屆「上港-上汽」杯新民晚報中學生足球賽在上海體育場外場(天然草)拉開戰幕,首日進行了初中組和高中組各八場八分之一決賽,「我們的世界盃」終於回來了!
  • 我省兩作家作品入圍「首屆少兒科幻星雲獎」 - 山西晚報數字報
    山西晚報訊(記者 白潔)5月29日,首屆少兒科幻星雲獎組委會公布「首屆少兒科幻星雲獎」入圍名單,我省作家崔昕平攜《中國少兒科幻的「當代」觀察》入圍該獎項的2019年度科幻評論獎;小酷哥哥憑《神奇豬俠:外星人入侵地球》入圍2019年度幼兒科幻小說(專項獎)。  近年來,中國少兒科幻事業呈加速成長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