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高贊:為什麼優秀的人從不追求完美?

2021-01-10 新浪財經

來源:LinkedIn領英

前不久,我有幸參加了一次自媒體分享課,課上老師分享了一個故事,挺讓我印象深刻的。

故事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我有一個下屬什麼都好,就是太要求完美,交代的事情一定要他覺得OK了才肯向上反饋。

有一次快到deadline了,他沒有絲毫反應,我去催都催不動。後來讓他直系領導去催,他居然說『我會負責的,如果你們不滿意可以開除我。

說完老師又氣又無奈地補充了一句:「負責?他負責得了嗎?」

在一些小事情上,追求完美也不打緊,說明其細心負責,但如果過度了,就會讓事情變得更不可控。

一、領導為什麼不喜歡追求完美的人?

我之前有個同事就是典型的「完美主義者」,明明是天蠍座,但總被調侃為處女座。

她在工作上,每個細節都力求完美,比如會議紀要的一個字、一個標點符號,周報表的表格大小、字體加粗,都要搞得明明白白。

為此,她經常主動加班到八九點,有時候甚至是凌晨兩三點,但第二天早上都是精神飽滿地準時上班。

工作事無巨細,可是工作成果依舊不出色,而且因為考慮得太多,她總是覺得自己做了很多事情,承擔了很多委屈,領導都不知道。

有一次,她終於受不了了,在辦公室嚎嚎大哭,哭到手抖。

看著她哭到身體都在顫抖,我實在是心疼,但是站在客觀的角度來說,這是她自己的問題。

美國商學院的教授曾經對關於「完美主義」的數十篇論文進行了整合分析,涵蓋了將近2.5萬名員工,得出的結論是:完美主義和工作表現沒什麼關係。

因為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 如果在細節上太過糾結,難免會顧此失彼,影響整體的工作效率。

站在領導的角度來說:

我只在乎結果,不在乎過程。我事情比你多這麼多都沒有加班,說明是你工作效率不行。

領導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監督和控制,我也有自己的領導,你不及時反饋我就沒法向上面的領導交代,後果不是誰都可以負擔的。

一個星期做到70分和一個月做到90分,我會更喜歡前者,因為我能讓你更快更好地達到90分。

一個人工作不分輕重緩急,是沒有領導會放心把重要任務交給他的。

實際上,在職場中要學會將次要的事情做到80分,不重要的事情做到60分甚至是不做。

這樣才能解放精力將重要的事情做到100分,甚至是120分。如果一個人想把每件事都做到100分,那結果只能是60分。

此外,有研究發現:當一個人過度追求完美時,則更易於產生焦慮情緒或者是抑鬱情緒。而這些負面情緒又會間接影響一個人的工作效率。

我的同事看似非常「正能量」,其實很焦慮,因為太過追求完美,總是擔心有些事情做得不夠好。

長時間積累的情緒沒有被消化,其結果就是要麼沒事,要麼就是情緒大爆發。

二、「想把事情做得更好有錯嗎?」

我另一個朋友kiki,在生活中也是處處追求完美。

比如約好跟朋友一起出去旅遊,基本都定好路線了,在出發前一天又提出了一系列調整意見,凌晨兩點終於定了,最後只是省了20塊錢路費,搞得她朋友都不想出門了。

也許是受到了朋友的一些指責,有一天她跟我說:

生活中我會有一些標準,如果達不到睡覺都睡不著,朋友都覺得我很事兒。可是,想把事情做得更好一些有錯嗎?

想把事情做好自然沒錯,每個人對自己在意的事情難免會有一些要求。但如果這種要求已經影響了自己的生活,還給身邊的朋友帶來困擾,就有問題了。

追求完美看似是一件好事,但是很多時候都會給自己和他人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負擔,讓自己活在「完美」的陰影之中。

因為每個人每個事物都沒有絕對的完美,這不是追求,而是一種強求。

「拼命三郎」蔡依林就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表示:追求完美就是一個bull shit (狗屎)。

蔡依林對完美的追求可以算是到了極致,學習舞蹈時,她一天要練14個小時,練到傷痕累累,累到暈倒,挑戰芭蕾舞20轉,練到肩胛歪掉,大腿肌肉拉傷……

為了在粉絲面前展現完美的一面,她甚至刷牙時都把一隻腳掛在肩膀上練一字馬。

不斷地追求完美,好像已經是她生命中不可丟掉的一部分了。可是蔡依林卻自嘲說:「以前追求完美,讓自己活得不像人,因為永遠追不完。」

因為追求完美,她對自己要求非常地嚴格,按她的話說:「(我是)要做就要做到極致的人,比一般人還瘋狂。」可到頭來卻找不到自我。

直到身體被拖垮的時候,她才發覺「身體在訓練、暗斥我,不要再這樣對自己。」

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沒有錯,可是完美是追不完的,盲目地追求完美只會陷入一種瘋狂的怪圈之中,卻對追求過程中失去的東西渾然不覺。

三、你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害怕失敗

「完美主義者表面上很自負,內心深處卻充滿了自卑。因為他們很少看到自己的優點,總是關注缺點,很少肯定自己,也很少肯定這個世界。」

這是《病由心生》裡的關於完美主義的一個認識,完美主義者表面是對自己高要求高標準,實際內心很脆弱,因為他們比常人更習慣於自我批評,更害怕失敗。

追求完美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它背後有一個渴望:我希望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同時,還有一份恐懼:我不夠好,別人不認可我。

不少完美主義者曾經受過原生家庭的影響,他們更傾向於偏執地把事情做到完美,證明自己的價值,以此換取父母的肯定。

他們不是在追求成功的樂趣,而是在逃避失敗的恐懼。

這種心理表現出來,常常就是要麼完美,要麼寧可什麼都不展現。

小時候上課,被老師提問,認為自己的答案不夠好,糾結半天,乾脆說不知道。

有不懂的問題,也不敢舉手發言,因為不想做那個唯一不懂的人,那個唯一掙扎的人。

長大後,寫個方案或編個程序,經常寫了又刪,刪了又寫,最後只留下一個完全空白的頁面。

嘗試過了,也接近目標了,只是沒有很OK,但是對他們來說,比起展現這個「不完美」的過程,寧可什麼都沒有。

因為害怕失敗的風險,追求完美的人很容易止步不前,尤其是面對難度比較大的任務的時候,他們常常會帶著強烈的焦慮情緒而不停的拖延。

四、不需要完美,只要試錯

曾經有一個TED演講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編程,經常要涉及到非常多的指令,有時候只是一個分號,就能決定成功或失敗,可以說是對完美要求極高的工作了。

即便如此,也必須要經歷很多很多次試驗,直到那個神奇的時刻出現,告知程序搭建完成。

再要求完美的事物,沒有經歷過失敗是不可能成功的。成功不是因為追求完美,而是充滿勇氣,能夠容忍失敗。

因此想要克服完美主義,首先要能夠接受失敗。

此外,這裡還有幾個建議可供參考:

為自己設定任務完成的時間

凡事為自己設定一個明確的完成時間,可以逼自己不要在太多細節上面浪費時間。

學會為事情分輕重緩急

不僅是工作,學習及其他事物也都要做好輕重緩急的準備,緊急而重要的事可像以前一樣,不重要的事情,可以選擇不做或者做到及格就好,別人不會指責你不負責,反而會欣賞你有大局觀。

降低期望值

試著將期望值降低一些,允許自己有幾次未能按既定計劃完工,你一定會驚訝地發現,一切照常運轉,所擔心的結局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糟糕。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在這個基礎上,逐漸地改善、提高,用一頓美餐、一個懶覺、一件新衣服來獎勵自己的小小進步,可以逐漸擺脫不完美給自己帶來的無力感。

學會適當接受自己和別人的缺點,不但不會使自己平庸,反而可以使自己擁有美好的生活。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準備好了才下鍋。

從現在就開始,不是因為完美,而是因為充滿勇氣。

相關焦點

  • 知乎高贊回答:什麼樣的人適合學計算機?
    計算機專業,作為一個老牌專業,一直受到廣泛關注,得到了不少人的青睞。但計算機專業真的有想像中那樣完美嗎?未來工作前景與發展空間怎麼樣?每個人情況不同,計算機適合什麼樣的人學習呢?都說學得特別累,那女生該學計算機嗎?關於這些問題,在知乎「高考志願」專題內,有不少過來人的優質回答,可以讓考生和家長獲得更加清晰的認識和判斷。
  • 知乎高贊回答真是三觀俱毀
    在這件事情中,男方羅志祥,真的是讓很多人大跌眼鏡,沒想到居然是這樣的人。大多數的人在為周揚青9年的青春感到惋惜遺憾時,也有不少人發出了一向的感嘆「貴圈真亂」。但亂的真的只是娛樂圈嗎?大多數網友在得知這個事件的時候,往往有以下兩種態度。女生往往是不屑一顧,大跌眼鏡,表示男的都是渣男。
  • 知乎高贊:工資突然爆炸式提升是什麼感覺?
    說實話,刷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剛剛隨手跟著知乎推薦刷完「30歲月入3萬很焦慮怎麼辦」「實現月入十萬難嗎」這類問題,因此我是做好了接受一萬點心理暴擊的準備然後才戰戰兢兢點開這個推薦的。
  • 知乎高贊:哪些東西堅持做會有巨大改變?
    知乎高贊:哪些東西堅持做會有巨大改變? 脫口秀大會冠軍出爐在收穫了微博熱搜的同時冠軍本冠也收穫了一批忠粉每位選手經過披荊斬棘後朝著自己心裡的標杆向高處邁進了一步那些贏了的人
  • 知乎高贊:那些中幾個億彩票暴富的人,為什麼幾年後還是那麼窮?
    最近,正當我為了工資愁的睡不著覺的時候,在知乎上刷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假如我有500w存進餘額寶,那我可以每天坐著等吃嗎?」同時,腦海裡飛快的閃過,彩票中了1000萬,我就把錢狠狠甩在老闆臉上的危險想法。但是想像歸想像,突然擁有500萬的我,真的能如願過上快樂日子嗎?幾名網友對這個問題進行了作答。
  • 你見過最不求上進的人,是什麼樣子?知乎高贊回答很戳心……
    來源:經濟日報01在知乎上,有個問題:你見過最不求上進的人,是什麼樣子?有個高贊的回答是:為現狀焦慮,又沒有毅力踐行決心去改變自己。三分鐘熱度,時常憎惡自己的不爭氣,堅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堅持不下去。其實,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就在於自律。也許對於優秀的人來說,他們想要做成一件事,幾乎是言出必行,說到即能做到。但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而言,他們雖然也想改變自己,但卻很難徹底克服自身的惰性。當然自律,最難的地方就在於,它並非一蹴而就的習慣。
  • 知乎高贊:人這輩子最不能缺什麼?答案是缺錢!
    最近刷知乎時看到有個比較有意思的提問:人這一輩子,最不能缺什麼?底下有個高贊回答:缺錢!作為一個專門做理財知識科普的人來說,對於這一點怡心是高度認同的。人這一輩子,缺什麼都可以,唯獨不能缺的就是錢,缺一次錢你就懂了,那裡面箇中滋味讓你終身難忘。怡心曾經有過一次非常缺錢的經歷,那個時候自己工資不高,身上卻背負著22萬的負債。可謂是非常缺錢,每天都被22萬的負債壓得喘不過氣來,甚至因為一次把自己的電磁爐液晶面板打碎而徹底崩潰。
  • 7000字長文 | 知乎機構號運營實戰
    高贊回答的一般結構高贊回答一般呈現這樣的結構,用一條公式來表示就是:高贊回答=開門見山給結果+有理有據出分析+結尾互動求三連具體怎麼理解這條公式呢?嚴格來說不屬於SEO範疇的兩個彩蛋知乎機構號每周完成任務即可獲得一定的「自薦」次數。所謂「自薦」,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可以讓平臺幫自己分發內容的功能。由於「自薦」次數有限,最好的辦法是結合後臺數據,篩選出近期的潛力內容進行自薦,讓本來就優秀的內容,更大概率火起來。
  • 職場人必讀:在知乎副業賺錢的9種方式
    在這裡羅列出9種在知乎賺錢的方式,供大家參考。結合《為什麼現在的人不好好工作,都想著「搞點副業」?》一起閱讀,效果更佳。結果在知乎,被汽車領域優秀回答者一錘定音,是奔馳和4S店的鍋,大家隨即學會了吃瓜的姿勢,紛紛起底4S店背景,站隊奔馳車主。幫助企業定調的人,就是知乎的KOL。想要接單「特邀回答」,創作者必須達到9級的要求,門檻不算低。
  • 他們的生活,是在知乎創作
    在知乎讀者眼中,神秘、淵博這兩個詞可以概括知乎頂尖創作者的整體形象。你可以在這些創作者的主頁找到熱度爆棚的回答,以及評論區的如潮好評。一篇從專業角度"降維打擊"的回答,往往令用戶慨嘆:為什麼我沒早遇到答主。而事實是,作者們更習慣以一種普通人的姿態擁抱生活。
  • 知乎高贊回答暴露扎心真相:年紀輕為什麼要上進?又拼不過富二代
    最近,在知乎上刷到一個熱門話題:「為什麼有的人年紀輕輕就沒了上進心和欲望,躲在舒適區只想安逸地生存?」題主還是一個學生,對未來充滿了迷茫。其中有一個回答震驚了我。大意是:年紀輕輕為什麼必須要上進;我不想奮鬥,又拼不過富二代;我是迫於生存才奮鬥的。我理解一個98年的年輕人的浮躁心理,但我不理解的是,為什麼這麼一個頹廢的答案,既沒能解決題主的心理困惑,又傳播了消極情緒,卻獲得了3萬6千的最高點讚。
  • 知乎高贊:只是一個透明手機殼,蘋果憑什麼賣到300多元?
    逛知乎挺有意思的,經常能看到很多值得深思的問題。今天刷到了一個高贊問題,針對蘋果賣高價手機殼的現象,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但是如果我們想去買蘋果官方的配件,你會發現,不管是矽膠還是透明殼,價格都在300元以上,溢價非常離譜,讓人望而卻步。
  • 為什麼說越漂亮的女孩越沒人追求?原因其實很簡單
    後來女主選擇整容將自己改頭換面,整容後的她連醫生看了都驚嘆「是一個完美的作品」,走在大街上她感受到的不再是鄙夷而是他人欣賞的目光,不小心撞了別人的車,本來罵罵咧咧的大叔看了漂亮的臉蛋竟然連忙說沒關係……美貌的女人更容易成功是大多數人公認的事實,但很多美女也有煩惱,有些女人長得漂亮卻始終沒有人追求,情感上一片空白甚至還會產生許多消極的情緒
  • 知乎高贊:人這一輩子,最不能透支的是什麼?
    文|梨落知乎上有個話題:你覺得人這一輩子,最不能透支的東西是什麼?有個高贊回答引用了這樣一段話:「請把自己的生活想像為一個遊戲,這個遊戲就是拋接5個球,這5個球分別是: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靈魂,你必須讓他們都不掉在地上。
  • 知乎熱評,為什麼有的人學識淵博,卻依然品味庸俗、追求低下?
    優秀的人總是努力改造社會,平庸的人努力適應社會;當然,我不是精英,我沒有能力改造社會,但至少我不會主動去適應,我也不會為自己適應社會的能力感到驕傲。我知道他們會取笑我的「自大狂」或「假高」。是的,我錯了。看來我要改變我的「虛高」,學習他們的「真渾低」。我應該從屬於庸俗,做一個「假惡棍」,「吃得更自由」。我忍不住對這個想法嗤之以鼻。
  • 知乎高贊:有哪些是富人一直在堅持的好習慣?改變隨即發生!
    知乎高贊:有哪些是富人一直在堅持的好習慣?改變隨即發生!之前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到底是認知決定行動,還是行動決定認知?如果進行一場辯論的話,我想兩三個小時也無法分出誰勝誰負吧。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觀點進行論證,其實差距就在於見識,見識一定程度上決定你的認知,是你認知決定你的行為,經過一系列行動之後,會反過來促進你的認知,如此反覆推動或者打破,結果就會不一樣。今天討論的話題是,如何讓你成為有錢人?富人都有哪些一直在堅持的好習慣呢?如果你還沒有開始研究富人,看來你還沒有把自己培養成富人的想法。
  • 知乎高贊:為什麼那麼多人寧願月薪五六千,也要留在大城市?
    1   為什麼那麼多人寧願月薪五六千,上下班擠地鐵,除去雜七雜八的不剩幾個錢,也要留在大城市生活?   知乎上的這個問題,被瀏覽了1000多萬次。   先來簡述下我自己的經歷吧。   我生長在西安,曾經的二線,現在的新一線。我大學在上海讀的,一線。
  • 為什麼有的人年紀輕輕卻思想深度遠高於常人?知乎高贊!
    為什麼有的人年輕輕輕,思想高深度卻遠高於常人?有人說主要靠經驗,有人說靠天賦,但真正的原因真的只有這些嗎?現實生活中,為什麼有的人工作了很多年,而且也經常看書學習,卻一直平庸,而為什麼有的人年紀輕輕,卻擁有遠高於常人的思想深度呢?
  • 知乎十年,「鐵甲」依然在
    針對社區內容,知乎相繼推出專門的治理策略,比如垃圾廣告信息、答非所問等對社區無正面意義的內容,知乎都會做出專項、定期的處理。這裡面,既有運營團隊的努力,也有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的參與。除了外界對知乎社區內容的爭議之外,這個賽道也從不缺玩家來競爭。2011年知乎上線前後一年內,市場上最多的時候有至少40款叫的上名字的問答產品。
  • 為什麼越愛發朋友圈的人,越優秀?
    朋友李慧之前是個從不發朋友圈的人,用她的話來說就是「不發憋屈,發了矯情。與其人人說你矯情,不如自己憋屈。」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她的朋友圈裡都是一片空白。前幾天,我們偶然遇到時聊起這個問題,才知道:原來,之前她和老公鬧不愉快,覺得家醜不可外揚,便一直隱忍,有苦從不外訴、情緒也從不外發。面對家裡其他一地雞毛般的糟心事,李慧也是打落牙齒和血吞,能忍則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