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熱評,為什麼有的人學識淵博,卻依然品味庸俗、追求低下?

2020-12-26 青稞麥子

求知慾遠比知識水平重要

一位朋友問我,如何看待媒體曝光的一位官員戴名表的事件。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說,一個人對奢侈品的依賴與他的精神空虛是成正比的。

後來,這位朋友嘲笑道:「以後,這些官員只能回到家裡,戴上手錶了。」哈哈,真是太棒了。對於大多數人,特別是那些低學歷的林地官員來說,戴表是為了讓別人看到;但是對於那些在家裡戴表的人,我能看到誰?

有一次,我的一個在軍隊裡出生的朋友坐在餐桌上,滿腔熱情,吹噓他剩下的軍隊同志怎麼能用公款在這麼豪華的旅館裡招待他們。我對這個話題不感興趣。我已經不屑發表任何評論,所以我默默地用手機刷屏。但其中一人說:「青濤對這類事情可能有不同的看法。」然後,青濤說我羨慕嫉妒恨,還嘲笑我的學究:「這么正常,你不喜歡什麼?」

我想起去年自己的微博:「當一個不合理的現象被認為是正常的時候,大多數正常人的正常大腦都出了問題。精英們看一件事,首先要看它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而平庸者看一件事,首先要看它是正常的還是不正常的。」優秀的人總是努力改造社會,平庸的人努力適應社會;當然,我不是精英,我沒有能力改造社會,但至少我不會主動去適應,我也不會為自己適應社會的能力感到驕傲。我知道他們會取笑我的「自大狂」或「假高」。是的,我錯了。看來我要改變我的「虛高」,學習他們的「真渾低」。我應該從屬於庸俗,做一個「假惡棍」,「吃得更自由」。我忍不住對這個想法嗤之以鼻。看到他們還不明白我「傲慢」的原因,我不得不解釋:我看不起的不僅是這些人本身的糜爛和腐敗,還有這些人精神上的空虛和你的榮辱觀!

那些精神空虛的人更容易把奢侈與「面子」聯繫在一起,把「面子」視為至高無上的榮譽,這樣他們就可以為此感到自豪,並沾沾自喜地告訴別人,他們想被人羨慕。諷刺的是,一個人對面子的關心往往與他的失敗成正比。(比如,房地產大亨嚴潔和曾經說過:「我們做大事的人從來不在乎所謂的面子。」)那些有好面子的人也容易被嘲笑。白楊說:「面子,就是用傲慢來彌補自卑。」。我認為這句話不準確。如何彌補自卑?應該改成「面子,是傲慢和虛榮掩蓋自卑」?

一個人對物質享受的迷戀和對奢侈、糜爛生活的驕傲,與他的精神空虛是成正比的。靈魂越是貧瘠,物質在他追求生活和榮辱觀中的比重就越高。(請注意,我指的是比重,而不是絕對的)最好的例子是那些把自己的「臉」放在巨額公款宴會上的人——最受鄙視的不是奢侈品本身,而是暴露智慧缺陷的「榮譽感」。的確,精神生活豐富、思想水平高的人偶爾也會過上「奢侈生活」。然而,他們的物質消費僅僅是因為他們喜歡它,只是「展示給自己」,而不是給別人看。他們永遠不會把這些物質的東西和「身份」聯繫起來,更不用說驕傲了。對於以「表哥」導演楊達才為代表的前一個群體來說,炫耀奢侈品是他們「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他們過著貧窮可憐的生活——他們沒有真正的精神需求,沒有物質,就找不到存在感和認同感;對於後一個群體來說,物質就是物質,肉慾是物質的肉體欲望,無論它有多高,都與精神無關。他們不必從物質消費中尋找所謂的歸屬感、存在感和認同感——因為他們的精神生活足夠豐富。對於楊導演、周九根和郭美美來說,如果沒有奢侈品給別人看,他們會很自卑,很痛苦;但是對於一個精神生活豐富的人來說,如果沒有奢侈品,他們不會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不會減少生活的樂趣,而物質的缺乏也不會使他們「我不如別人」「屈辱感」——正如孔子對他深愛的顏回所說,「一勺食物,一勺飲料,能讓人在崎嶇的小路上感到不安和快樂。先宰,回去另外,據說蘇格拉底去了一家奢侈品商店,說:「我不需要很多東西。」

那麼,什麼是精神生活?如何擺脫精神空虛?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我不能用簡單的幾句話來表達我的觀點。但總的來說,我們可以理解,精神生活就是專注於你喜歡的東西,而沒有任何功利,也就是說,即使它不能給你帶來任何金錢、社會地位或名譽利益,你仍然願意為它付出極大的熱情。精神生活包括但不限於沉迷於文學、藝術、宗教、哲學,堅持任何「無用」的學術工作。孩子沉迷於象棋或遊戲中的一些技巧的學習,這是精神生活。

在精神生活方面,有兩個關鍵點:好奇心和好奇心。好奇心和求知慾是孿生兄弟。如果只有好奇心而沒有求知慾,就沒有什麼好好奇的。充其量只是「偽好奇心」;如果沒有好奇心,就根本沒有求知慾。

我們經常發現,有兩種「不可思議」的情況:一種是智商高,知識多,整體知識水平相當高,但仍然追求庸俗、低息,缺乏正確的榮辱觀,為自己的錯誤感到驕傲;另一種是可能不那麼聰明,既不深淵,也不瘦,而他們的知識水平並不突出,也不是很一般,但他們志向遠大,精神純潔可愛。這是什麼意思?一個人的精神生活質量與知識水平雖然有一定的關係,但二者之間並沒有必然的正比例關係。事實上,決定一個人精神生活質量的,是他求知的動機和求知慾的強烈程度,而不是他的知識水平。總之,如果一個人求知的動機過於功利,那麼無論他的知識水平有多高,他的精神狀態都不能同步提升——很多官員都有詩書方面的知識和才能,相當一部分官員精通書法。在這個人人都用電腦打字而不是用手打字的時代,這群官員甚至可能成為「中國最後一個書法藝術的傳遞者」,但他們的精神狀態與其學習水平並不成正比,反而可能低於社會平均水平;這是他們求知的「不純動機」造成的,而這一點也與他們的求知慾有關尋求知識的目的與淨化靈魂無關。另外,如果一個人過去在文藝哲學領域付出了很多努力,積累了很多知識,現在雄心壯志變了,不再追求這些無用的東西,那麼即使他的知識水平仍然很高,他的精神生活質量仍然可以是一團糟;相反,如果一個人,儘管他有普通的資歷,有文化基礎,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特別強。他把那些非物質的東西作為最重要的價值追求。那麼,即使經過他的努力,他的水平也沒有那麼高,他的精神生活水平也比較高。

故而,我們可以說:就一個人精神生活的層次而言,毫無功利性的求知慾遠比知識水平重要。持續不斷的求知慾(非功利性),可以持續不斷地進化人的靈魂;而一個知識總量很大卻不再有精神方面追求的人,則仍然可以是一個庸俗不堪的傢伙。這便是為什麼我的某幾個朋友,雖則學歷和知識水平都不咋地,卻還能成為我尊敬的對象甚或崇拜的偶像;這也是為什麼某些官員一方面水平相當高,在記者招待會上的妙語連珠總是能夠贏得我們的頂禮膜拜,而在為官道德方面,卻競相攀比誰更不要臉並以缺德感到光榮——「劣幣驅逐良幣」只是次要原因,沒有深入貫徹「八榮八恥」的精神才是真正的根源。

在人際交往方面,近幾年來,我一直崇拜那些技能獨特、知識淵博的人,更喜歡和這樣的「高層人士」交往。然而,近年來,我越來越多地發現,雖然有些人消息靈通,生活富裕,但他們離開學校後並沒有讀多少書。他們只需要讀一些成功的學習或管理書籍,或商業雜誌,或快餐小說。在私人聚會上,他們從不討論無用的形上學,也不討論他們的收入或他們做什麼,我們可以談論誰開什麼車,誰買房,他在哪裡嫖娼,他嫖娼的經歷等等。。。這時,我很疑惑:你是在過去的兩年裡墮落了,還是他只是找到了一個更適合自己的環境?無論如何,我越來越努力避免這些「高層人士」的聚會邀請。相反,像我這樣的人很多,他們的知識水平很一般,甚至比我低一點。他們對知識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渴求,他們的動機並不功利。當他們和他們交流的時候,他們喜歡提出他們在精神生活領域的困惑,和我討論。我越來越喜歡和這種人交朋友,雖然他們的知識水平不一定高。與這種人交流可以讓我避免各種低級趣味,追求更多有趣的東西。

在過去的幾年裡,「求知慾而無功利遠比知識本身的水平重要」逐漸影響了我的愛情觀和擇偶觀。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幾乎只喜歡有特殊想法的女孩。現在,我認為一個女孩對思想的熱愛,對知識和抱負的渴望遠比她的思維水平重要。她真正的可愛不在於她讀了多少書,寫了多少詩,也不在於她在音樂、象棋、書法和繪畫方面的造詣,而在於她對詩書和詩畫的熱愛。最讓我著迷的不是她的思想水平,她對我的默契已經達到了「沒有自我交流」的境界,與其說是她激勵了我什麼,給我帶來了多少「創作靈感」,倒不如說是因為她對知識的強烈渴望的培養,不管所謂的「人」是什麼「世界」是,她的靈魂一直保持清醒——她的精神狀態給我造成了巨大的無形壓力,我總是擔心,如果我一不小心摔倒,我會被她看不起。

不食煙火的女人真的很可愛。只有不食煙花,才能不被「社會主流價值觀」所汙染。

P.S

______

一位朋友問道:「精神上的快樂比物質上的快樂更高尚。似乎不言而喻,求知慾比名利慾更高尚。但為什麼呢?」其實,我認為這裡的兩個「貴族」未必不言而喻。我們之所以認為「不言而喻」,是因為「哪個更高貴」問題的話語權一般掌握在那些對知識有強烈欲望、把精神追求放在首位的人手中。那些對名利慾望較強,更注重物質追求的人,往往理論水平較差,在理論上無法證明,使別人認為自己的追求更高尚。

相關焦點

  • 網易雲熱評:喜歡一個人為什麼非要談戀愛,可是喜歡一個人怎麼甘心...
    我記得和大學物理老師閒聊的時候他說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固有頻率,每個人都會因為不同的東西而感動。所以請不要從品味中找優越感,真正的優越感應該來自創作而非品味。
  • 《月亮與六便士》:庸俗尋找六便士VS瘋狂追求藝術夢,前者輸了?
    這聽起來似乎是一個很勵志的故事,鼓勵人們不要受年齡的限制,要勇敢追求夢想,終有實現的一天。然而洞悉人性的毛姆,怎麼會僅僅傳達這麼簡單的主題呢?看完這本書,我就在思考:在庸俗尋找六便士和瘋狂追求藝術夢之間,真的是後者更高尚嗎?
  • 翻譯家林少華:庸俗是當今社會最大的敵人
    (記者 徐文閣 攝)   昨日,曾翻譯《挪威的森林》的著名文學翻譯家林少華做客「中國農業銀行·南都公眾論壇」,演講中林少華說:「庸俗是這個世界,或者說是當今社會最大的敵人。」,其演講的《超越孤獨,進入新境界》受到市民和粉絲們的熱捧。而對於作為改革先鋒城市的深圳,孤獨是肯定的,不應為之糾結,而應為之驕傲。
  • 知乎精英是什麼意思什麼梗?知乎精英為什麼是句罵人的話?
    以某個網站的名字作為羞辱和貶低該網站用戶的方法,一直流行於酷愛標籤化討論的中文社交媒體,但論及指責的力度和群嘲的廣度,則從未有一個網站像知乎這樣,受到全方位和不留情面的詰難——  按搜尋引擎權重排行,豆瓣站內關於知乎的前三條內容分別是「知乎為什麼是個垃圾網站?」、「為什麼說『知乎』是個大垃圾網站?」以及「知乎,我見過最裝逼最傻逼的社區」。
  • 網易雲音樂熱評:為什麼甜甜的戀愛輪不到你?因為你的胃裡都是……
    ——《到時見》熱評好好生活是五件事,寵著自己,找到熱愛,堅持運動,學會沉默,寧缺毋濫。——《活著》熱評再也不會有人愛你比我多,你會知道其實我一直在嗎,你會發現我七零八落裡積攢的愛嗎。——《搬進我心裡》熱評愛情縱然有一百種模樣,這也是該有的樣子。——《這就是愛情》熱評沒人嘲笑你的夢想,他們都是在嘲笑你的實力。——《奴隸》熱評小熊走出冬天,萬物開始復甦,我和你重新開始,遇見,直到永遠。
  • 知乎十年,「鐵甲」依然在
    自創立以來,知乎一直信奉的是「海盜文化」,核心理念是未來充滿很多不確定性,要去探索和發現。如今,知乎已經十歲,這艘「船」已經駛入深海區,面臨著更多未知,但對周源這個「船長」來說,不變的是行駛的方向——讓用戶在這裡獲得可信賴的解答,去發現更大的世界。作家江南九州系列叢書中,貫穿著一種精神是「鐵甲依然在」,代表著一個組織所堅守的信仰和承諾。
  • 十年知乎,一體兩面
    規則破壞者 vs 秩序維護者在知乎,有些人出言不遜,大肆騷擾,降低了他人的瀏覽體驗;另一些人從事虛假營銷、詐騙等活動,有的已經構成違法犯罪。在其它平臺,總有人盜用知乎站內原創內容,轉換為視頻等其它形式,造成盜版比原版還火,也讓創作者們深受困擾。近年來,知乎不斷加大用算法和人工混合處理違規的力度。
  • 網易雲音樂熱評|「真正喜歡上一個人是什麼感覺?」
    喜歡一個人,寧願被對方誤認為是木頭,也會本能地少動幾下,少說幾句,只因怕最醜的樣子被看到,最沒品味的話被聽到。 ——網易雲音樂熱評《夜長夢多》 ——網易雲音樂熱評《越》
  • 知乎代言人萬茜回應點讚黑評稱被盜號,那麼這種可能性有多少?
    繼總決賽直播當天寧靜和黃齡的發言引起爭議,萬茜在知乎相繼點讚鬱可唯寧靜的黑評同樣引起熱議,更是登上了今天的微博熱搜榜單的第一名,當然也足見姐姐們所受到的關注度了。萬茜對於此事很快做出了回應,稱是被盜號了,指責盜號者沒有心的同時向被波及到的姐姐(鬱可唯和寧靜)道歉,也向公眾表達了歉意。
  • 萬茜點讚寧靜黑評稱被盜號,知乎甩鍋網易,網易回應了
    畢竟,萬茜給人的印象是人淡如菊,一點也不會關心這種是是非非,不爭不搶不想紅,節目中還因為這種性格備受喜愛。萬茜點讚了知乎上寧靜的這條黑評,追過《乘風破浪的姐姐》的觀眾都知道寧靜氣場強大,而且是圈內前輩,節目中霸氣十足,賺足了話題。
  • 網易雲音樂熱評:當人生進入到「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
    ——《Stay With Me》熱評當我心無牽掛,孑然一身的時候,掙錢多少無所謂,我亦可苦中作樂。可當我遇到了深愛的人,有了要守護的家庭,才真切地感受到沒錢帶來的苦惱,貧窮帶來的自卑。——《上海灘》熱評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斷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風中月》熱評「你哭得最慘的那個夜晚一定長大不少吧。」
  • 同樣的年紀,有的人才剛剛懂事,有的人卻要做到面面俱全
    ——出自網易雲音樂《雨天》 熱評2、村上春樹說:你要記得那些大雨中為你撐傘的人,幫你擋住外來之物的人, 黑暗中默默抱緊你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徹夜聊天的人,坐車來看望你的人,陪你哭過的人 在醫院陪你的人,總是以你為重的人,帶著你四處遊蕩的人,說想念你的人。
  • 知乎回答生成器是什麼 知乎回答生成器怎麼玩
    知乎回答生成器是一款可自動生成「知乎體」的傻瓜文案生成器,主要是用來吐槽「知乎體」。玩這個都不需要智商,你主要在輸入框輸入關鍵詞,就可以自動生成一段「知乎體」格式的文章。
  • 網易雲熱評情話小句子,很甜很撩,偶像劇才有的情節!
    網易雲熱評情話小句子,很甜很撩,偶像劇才有的情節!一、有人說愛上小溪是因為沒見過大海,但其實我見過銀河卻只愛你這一顆星。二、你才不是什麼小人物,你在我這裡,是所有的天氣和心情。三、我喜歡簡單的事物,純正通透;我喜歡複雜的事物,曲折迷離。我喜歡你。
  • 網易雲音樂熱評:之前苦苦追求個女孩,一直堅持,人家對我就是不冷不...
    ——《世本常態》熱評 ——《我們都是好孩子》熱評 之前苦苦追求個女孩,一直堅持,人家對我就是不冷不熱甚至討厭。
  • 知乎高贊:為什麼優秀的人從不追求完美?
    在一些小事情上,追求完美也不打緊,說明其細心負責,但如果過度了,就會讓事情變得更不可控。一、領導為什麼不喜歡追求完美的人?我之前有個同事就是典型的「完美主義者」,明明是天蠍座,但總被調侃為處女座。她在工作上,每個細節都力求完美,比如會議紀要的一個字、一個標點符號,周報表的表格大小、字體加粗,都要搞得明明白白。
  • 網易雲音樂熱評:我哭著說不要離開我的人,無一例外,全都……
    最開始的時候想當英雄,想變超人,想成為被光環圍繞的很厲害的人,後來啊,後來只想做一個普通人,養一條狗,一隻貓,有一個小房子,和一個愛人。——《外面的世界》熱評送了個八音盒給她,她盯著我說除非這是單純的畢業禮物,否則就不能收,我點了點頭,這個定製的八音盒,就算是我送你的畢業禮物吧,就是跟我預期想的並不一樣,心有點失落,一番心思只能自己品嘗,這夜風有點冷,稍稍寒了一個少年的心。
  • 如何看待知乎「群嘲」鄭爽在知乎開專欄賣課?
    截至目前,鄭爽的知乎帳號僅有2.4萬關注者。 值得玩味的是,在另一個輿論場,鄭爽不久前才發文稱自己代言的,直播穿的衣服第二天全部賣空,「我想因為我靠的不光是粉絲的支持,我靠的是市場,是老百姓的喜愛!」看來,老百姓的喜愛還沒有蔓延到知乎平臺上來。
  • 知乎高贊回答暴露扎心真相:年紀輕為什麼要上進?又拼不過富二代
    最近,在知乎上刷到一個熱門話題:「為什麼有的人年紀輕輕就沒了上進心和欲望,躲在舒適區只想安逸地生存?」題主還是一個學生,對未來充滿了迷茫。其中有一個回答震驚了我。大意是:年紀輕輕為什麼必須要上進;我不想奮鬥,又拼不過富二代;我是迫於生存才奮鬥的。我理解一個98年的年輕人的浮躁心理,但我不理解的是,為什麼這麼一個頹廢的答案,既沒能解決題主的心理困惑,又傳播了消極情緒,卻獲得了3萬6千的最高點讚。
  • 鄭爽鐵粉玩梗熱評「屁」又上熱搜了!
    但誰能想到這位網友熱評火了! 熱評第一鐵粉回應:憋了個屁? 小編:??? 其餘鐵粉都說是大招這網友太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