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37萬人死於溺水。而在我國每年也有5.9萬人是死於溺水,未成年人佔了絕大多數。
執筆:楊十一
編輯:楊十一
定稿:歐陽比文
很多家長都喜歡帶孩子做一些運動,而在夏季裡,遊泳無疑是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但也有一部分人他們並不會遊泳。
無論孩子會不會遊泳,這些水中的常識一定要知道,尤其是旱鴨子的孩子,一旦發生了意外,這些「水下自救」方法無疑相當於保命符。
「旱鴨子」女孩溺水後,漂浮自救
前陣子就有這樣的一個女生,她並不會遊泳,但卻通過漂浮獲救了。
晚上一位大媽在公園散步,她驚奇的發現在公園的河裡漂浮著一個人,這可把大媽嚇壞了,大媽幾次呼喊,水面上漂浮的人都沒有回應。
有人叫來了公園的工作人員,把女孩打撈起後,女孩咳出幾口水,向大家解釋道:「我不會遊泳,所以只能漂浮,也不敢隨便說話。」
女孩只有十幾歲的樣子,但卻能在不會遊泳的情況下,落水後保持如此冷靜漂浮自救,讓大家吃驚。
潛水教練表示:「正常來說,當一個不會遊泳的人落水後,最常見的反應就是掙扎求救,但這個女孩卻能保持放鬆漂浮在水面上,估計之前受過專業的訓練。」
遊泳前,教給孩子這2種自救辦法
當人掉進水裡後,會有10-20秒的漂浮時間,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寶貴的漂浮時間,尋求自救。
1)仰躺漂浮
第一種方法就是像這個女孩一樣,呈大字型漂浮在水面上。
由於身體中有很多空氣,是比水清的,所以當人屏住呼吸後會自然的上浮水面。
首先應該屏住呼吸,踢掉雙鞋,你會先感覺到下沉,但不要害怕,只要不呼吸很快你就會上浮出水面了。
當你感覺上浮後,儘可能的使頭部後仰,不要亂動,保持平衡。這時你的面部是浮出水面的,可以用嘴呼吸,然後用鼻子呼氣,防止嗆水。
千萬不要想著把整個頭部都伸出水面。這樣只會使身體失衡,反而會下沉更快。
2)水母漂
另一種方法是水母漂,也叫「抱膝法」,在水中雙手抱膝,就可以讓自己漂浮在水面了。
有相關實驗證明,即使是5歲的孩子,也能通過這種「水母漂」的辦法堅持15秒左右。
首先和上面的方法一樣你要先屏住呼吸,雙手抱膝並低下頭,一定不能呼吸,過一會你就會感覺你的背部浮出了水面。
這時雙手按水,把頭抬起來換氣,一直循環,直到有人來救你。專家表示這樣的方法會為不會水的人爭取到5-10分鐘的救援時間。
注意一定要緊緊抱住膝蓋,憋氣也要堅持住,即使在水下吐氣也不可以。
兒童安全須知
1)學習「自救」技能
除了學會這些「漂浮」的技巧外,其實家長更應該讓孩子學會遊泳這類能夠「保命」的技能。可以給孩子報個遊泳課,老師會系統的教孩子如何遊泳,發生意外後如何自救等。
如果選擇自己教孩子,也最好去遊泳池,儘量不要選擇戶外遊泳。在有救生員的情況下,才更加安全。
2)遇事冷靜
不管遇上什麼樣的突發情況,首先都應該保持冷靜,只有保持冷靜後才能想出對策進行自救。平時在家裡,家長可以多和孩子演練幾次危險來臨後怎麼辦。
尤其是地震、火災、爆炸這樣比較常見的突發事件的應對策略,一定要提前教授給孩子,以防不測。
3)生命最重要
最後要讓孩子明白,沒有什麼東西比生命更可貴,遇上突發情況任何東西都可以捨棄,不要為了錢、書包或是手機去冒險。
糖果媽媽留言板:這兩種自救辦法你學會了嗎?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