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8月27日在北京蓮花池公園,一女孩給大家上演「教科書式自救」。
早些時候女孩為撈回不慎掉落的手機失足落水,目擊者稱,女孩呈「大」字型漂在水面,一動不動一聲不吭,直到救援人員用網兜嘗試撥她到岸邊時,才嗆水咳了一聲。發現女孩的大媽稱,蓮花池公園的湖裡全是淤泥,掉下去要是掙扎,恐怕就兇多吉少了。
此新聞一出,媒體在提醒廣大群眾切勿為了財物擅自下水的同時,這個冷靜的女孩也為意外落水後的水中自救做了示範。這也給廣大家長提了個醒:面對身體隨處可見的溺水風險,父母有必要讓孩子掌握。
保姆級溺水自救教程,關鍵時刻能保命,家長有必要讓孩子掌握
有人看完女孩自救現場視頻後表示:「不就是大字型漂浮嗎,我覺得挺簡單,不就跟躺床上一個道理嗎?」
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有網友對這種觀點進行糾正:「我學過遊泳都做不到漂浮這麼久」「胸挺起來脖子後仰,就像站軍姿,腿才會飄起」。
實際上,這樣的水中漂浮可以實現,但操作起來有難度,一旦心理素質不夠強大或身材不合要求,都不能輕易浮起。不過不用著急,下面幾種自救動作看起來複雜,其實百試百靈,家長有必要教會孩子。
1)水母漂
顧名思義就是像水母一樣漂浮,分兩種,一種是雙手抱膝式,一種是自然垂直式。
動作要領:抱膝式要求吸氣後全身放鬆,雙手抱膝貼於胸前,背部露出水面。需換氣時雙腳慢踢,抬頭吸氣重複完成動作直到救援人員施救。
垂直式要求吸氣後臉埋在水中,四肢自然下垂。需換氣時上肢壓水下肢夾水,利用反作用力抬頭吸氣,重複動作等待救援。
注意事項:遇到溺水情況時千萬不要慌亂,全身放鬆,儘量增大身體與水接觸的面積,可以閉上眼睛減輕恐懼。
點擊播放 GIF 0.0M
2)立泳踩水
這是溺水後最實用的方式,適合掌握遊泳基本動作的人。
動作要領:雙臂架在身體前,雙手接近水面,向內外划水。雙腿用蛙泳腿部動作踢水,像蹬自行車一樣。
注意事項:保持冷靜!保持冷靜!保持冷靜!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有遊泳基礎的人往往忽視自救技巧的學習,關鍵時刻反而不淡定。不要亂蹬,給自己保存體力。
點擊播放 GIF 0.0M
救生人員提醒:水火無情,想活命,這幾點注意事項孩子必須記牢
1)勿貪戀財物
在生命面前,財物真的不值一提,家長要培養孩子這種意識。小朋友思想單純,最怕挨罵,家長要告訴孩子:手機或者書包掉進河裡沒關係,媽媽不會罵你,只要你平安就好。
溺水也是一樣的道理,會遊泳的孩子脫掉衣服以便遊泳,不會的孩子先脫掉書包,呈水母狀,然後脫掉鞋子等待救援。
2)別緊抱救生人員
新聞常報導會遊泳的人下河救人卻雙雙送命,就是因為溺水者出於求生本能通常不顧他人死活,以為死死抱住「救命稻草」就能生還,其實不僅害了自己,也坑了別人。
家長要告訴孩子:「救生叔叔來之前,你要一直保持媽媽教你的動作,叔叔靠近你時要聽叔叔指令,不能緊緊抱著叔叔,不然會有危險!」
3)水中抽筋別慌,有辦法
長時間在水中體力不支或水涼容易引起抽筋,面對抽筋孩子不要慌。
如果腳趾抽筋,要屈腿並朝抽筋反方向用力把腳趾扳直;腳掌抽筋,要拉住腳尖用力按揉腳背;小腿抽筋,用力向前蹬直,握住抽筋腿的腳趾朝腳背拉。
為了保存體力,切勿亂踢亂蹬,否則引起身體下沉。快速處理抽筋後,按照前面學習的動作自救。
4)別擅自下河,不盲目救人
教育孩子:安全第一位,時刻保持冷靜。平時就要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灌輸這個意識:「如果失去生命,就得和爸爸媽媽分開了,如果想去河邊玩,要告訴媽媽讓媽媽陪你去。」讓孩子意識到河水的恐怖和危險。
注意,不要嚇唬,避免孩子因為好奇故意到河邊玩耍,反而會起不到效果。
生命可貴,為了自家娃的安全,家裡有條件可以帶孩子學遊泳或演練自救法以備不時之需。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