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自救最重要的技能——水中漂浮的三種基本動作

2021-01-14 酷遊兒童遊泳俱樂部

不知道喜歡刷抖音的朋友

近日有沒有刷到這樣一條短視頻:

8月27日

北京豐臺區蓮花池公園內

有位阿姨晚上鍛鍊完回家

路過蓮花池時發現

一個白衣女孩在湖面上雙臂張開

身體挺直地漂著

面無表情一聲不吭

落水少女教科書式自救

原來是女孩不慎落水

因為不會遊泳

所以只能靠漂著自救

也不敢呼救和回應

隨後在公園工作人員施救下

平安被救上岸

女孩只有十幾歲的樣子

但卻能在不會遊泳的情況下

落水後保持冷靜

漂浮自救

難怪網友紛紛讚嘆

這是一次教科書般的落水自救

酷遊教學瞬間

無論對水中安全還是泳姿學習

漂浮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技能

一旦我們遭遇落水意外

如果沒有任何漂浮物可以抓

沒有辦法靠自己的能力上岸時

提高生存機會的最佳方式

就是保存體力

儘可能在水裡撐上夠久的時間

等待別人來救援

仰漂如果掌握得好

即使是普通人要漂一個小時

也是絕對有可能的

所以水中自救

第一項應該要學習的技能

就是仰漂

酷遊水中技能體系

在遊泳技術與水中安全技能並重

的酷遊課程體系中

仰漂也是教學中的重要一項

在課程設計裡

仰漂動作以及仰泳泳姿

是酷遊最先教授的技術

從藉助各類教具

到逐漸學會無輔助漂浮

讓小學員們牢牢掌握自救技巧

並為泳姿的學習打好基礎

大字漂

科學的漂浮自救動作

有大字漂、垂直漂和水平漂三種

大字漂就是手打開

腳放鬆微微張開讓身體呈現大字

是一般最常用的仰漂方式

因為最輕鬆、舒適

能撐的時間也最久

一字漂

水平漂又稱為「一字漂」

就是將手舉在頭兩邊

讓身體成為一條線

人體軀幹最重

當手放在頭兩側能讓手腳的重量

分布在前後維持平衡

讓腳能更浮得起來甚至浮出水面

但因為上舉雙手多少會讓肩膀出到力

不是很符合人體工學

所以維持時間沒有大字漂久

垂直漂

垂直漂是將手放在身體旁邊

身體呈半垂直狀態

只將頭露出水面

這種漂浮動作不太容易掌握

因此不常被使用到

水中漂浮自救看起來不難

可實際上要做到並不容易

落水後身體必定會有一個下沉的過程

需要我們保持冷靜

第一時間憋住氣

身體放輕鬆並將四肢向兩邊張開增

加身體與水接觸的表面積

任何的慌亂都可能導致不能憋氣

嗆水和身體發生下沉

酷遊教學瞬間

因此要真正掌握水中自救技能

除了基礎知識的儲備

最好的方式

還是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

系統地進行自救和遊泳技能的學習哦!

舉報/反饋

相關焦點

  • 女孩落水淡定漂浮,上演「教科書式自救」,網友:太機智了!
    女孩根本不會遊泳,掉進水裡後卻沒有慌亂,她回憶起之前看到過的落水自救辦法,全身舒展開,手臂伸出,安全地漂在水面上平緩呼吸,等待救援人員。這真是一位非常勇敢淡定的女孩,自救能力也很強,在水中漂浮期間也不輕易出聲,使自己穩定的處於漂浮狀態。在多年前的一篇新聞中,也有一位小學生,當時他弟弟不小心將書包掉落水中,在他幫忙撿拾的時候,不慎落水。
  • 「旱鴨子」女孩溺水後,漂浮自救嚇壞大媽,水下2個方法能救命
    無論孩子會不會遊泳,這些水中的常識一定要知道,尤其是旱鴨子的孩子,一旦發生了意外,這些「水下自救」方法無疑相當於保命符。 遊泳前,教給孩子這2種自救辦法 當人掉進水裡後,會有10-20秒的漂浮時間,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寶貴的漂浮時間,尋求自救。
  • 漂浮和滑行(自救技能+蛙泳技術)
    漂浮和滑行的動作要點是:做動作之前一定吸足氣,俯臥水中時身體要伸展,手腿伸直,全身放鬆,低頭並把頭夾在兩臂之間,水面在頭頂處。要低頭、塌腰、展髖、肩放鬆、手腿伸直;吸足氣、腳跟儘量朝水面上伸。動作開始的時候由於重力作用身體會下沉,有人這時會害怕,馬上就站起來,鼓勵學員要憋住氣,經過短暫的下沉後馬上就會升到水面上。
  • 槳板SUP水中上板
    初學槳板的朋友,首先就要掌握水中上板的技能,如果不能順利的在水中爬上槳板,則是非常危險的。 因此水中上板這個話題,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在講解!
  • 女孩墜湖後「教科書式自救」,這些溺水自救法,有必要教會孩子
    保姆級溺水自救教程,關鍵時刻能保命,家長有必要讓孩子掌握有人看完女孩自救現場視頻後表示:「不就是大字型漂浮嗎,我覺得挺簡單,不就跟躺床上一個道理嗎?」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有網友對這種觀點進行糾正:「我學過遊泳都做不到漂浮這麼久」「胸挺起來脖子後仰,就像站軍姿,腿才會飄起」。
  • 女孩失足落水,不會遊泳漂浮自救!群眾:不知還活著
    來看視頻↓↓↓女孩失足落水,不會遊泳漂浮自救!>亂動找尋著力點自救,往往越冷靜的人,生還機率越高。」>雙手向下向外划水順勢抬頭吐、吸氣隨即低頭閉氣恢復漂浮姿勢如此反覆可增加生存時間而四肢亂動,拼命掙扎大喊大叫會浪費體力甚至導致溺亡女孩失足落水,不會遊泳漂浮自救
  • 遊泳自學第一招「水中呼吸」
    不會遊泳的人,總是會害怕水,其實是由於我們的生理結構,無法分離水中的氧氣,以致我們無法在水中進行呼吸,那就要我們學會如何在水中進行「呼吸」。其實,要學會在水中「呼吸」,要做的就是適應。「水中呼吸」第一式:「憋氣」 在正式學遊之前,可以先做浸水練習——在淺水區,彎腰把腦袋浸入水中,默默地計數,看自己能堅持多久。
  • 淺談水中換氣小技巧
    大家好,我是小阿星,今天我們一起來談一下遊泳技能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換氣,提起換氣,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在水中我們不可能一直將頭放在水中憋氣,也不可能一直將頭放在水面上,脖頸會非常累,而且突然有水濺到臉上時,我們如果學會換氣而避免嗆水,所以換氣在遊泳技能中非常重要。
  • 淺談水中換氣小技巧
    大家好,我是小阿星,今天我們一起來談一下遊泳技能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換氣,提起換氣,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在水中我們不可能一直將頭放在水中憋氣,也不可能一直將頭放在水面上,脖頸會非常累,而且突然有水濺到臉上時,我們如果學會換氣而避免嗆水,所以換氣在遊泳技能中非常重要。
  • 教科書式自救!87歲老人落水後淡定抱臂漂浮
    救援人員表揚老人的「淡定」,是教科書式的自救。救援人員提示,不慎落水後,最好能保持漂浮狀態,儘量做到以下幾點:一、落水後不要心慌意亂,一定要保持頭腦清醒。切記千萬不能將手上舉或拼命掙扎,因為這樣,反而容易使人下沉;二、冷靜地採取頭頂向後,口向上方,將口鼻露出水面的姿勢,此時,就能進行呼吸。
  • 10款水中救生產品設計
    如何在水中自救或救人 得到了人們較多的關注 下面給大家分享了幾款創新救生產品設計 也希望能有越來越多好的設計 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排憂解難
  • 水中跑步:從康復訓練發展來的高效健身項目
    水中跑步,聽起來是不是很新鮮?大家沒聽過它是因為它一般是作為外科治療的康復訓練,然而在運動員凱麗·霍爾姆斯的努力下,水中跑步變成了一種普通人也可以嘗試的健身項目。水中跑步是非常有效的有氧運動。它的優點是可以避免關節損傷和肌肉損傷,並且可以利用水的阻力鍛鍊到全身。
  • 南海一老人意外落水,不會遊泳的她靠這個動作自救!大家快學起來
    10分鐘不到官窯派出所沙圃社區民警中隊副中隊長黃廣強和汀圃警務室警官鍾國星便趕到事發現場南海一老人意外落水,不會遊泳的她靠這個動作自救!大家快學起來只見一名頭髮花白的老婆婆身體挺直地漂浮在水面上魚塘邊的階梯上還放有一根拐杖「老人是否還有生命跡象?」
  • 如何通過水中運動減脂塑形
    今天這篇文章來自於國際水中康復協會中國分會(IATA-CHINA),講的是針對有減脂塑形需求的客群設計的一組安全快速燃燒卡路裡的輕課程,其中包括:水中平板支撐、水中慢跑、水中單腿平衡、水中「蹬自行車」訓練、水中有氧核心球跑步。這個輕課程,屬於水中運動產品體系中的體適能版塊。
  • 驚心動魄三十秒:汽車如神龜漂浮在水中
    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驚心動魄三十秒:汽車如神龜漂浮在水中http://gps.zol.com.cn/642/6429284.html http://gps.zol.com.cn
  • 如何通過水中運動讓膝關節逆齡生長
    水環境對於膝關節疼痛患者來說是非常安全的,由於水產生浮力,具有黏滯力、靜水壓力的物理特性,可以讓患者在水裡運動不易發生跌倒或二次傷害,在水中還可以藉助輔具,完成在陸地上因疼痛而無法進行的訓練。以下6個提高關節活動度和腿部肌肉力量的訓練動作,可以讓膝關節在柔軟溫暖的水中逆齡生長! 1.
  • 水中鮮花朵朵,臨寒爭先綻放
    2016年10月30日,申益杯第八屆全國水中健身操比賽在無錫市新體中心跳水遊泳館勝利落下帷幕。旺小囡囡舞蹈社團、健飛田徑社團代表臨時組建的水中健身操運動隊在六天的辛苦訓練後,登上了全國的賽場,歷精圖治、團結一心,收穫了集體徒手操規定動作項目第二名,水中健身操團體第三名,表演編排獎、道德風尚獎等集體獎項,是學校在競技體育新領域獲得的一次重要突破。
  • 女孩失足落水,不會遊泳鎮定仰面漂浮獲救,上演教科書自救
    8月27日晚,北京豐臺,蓮花池公園內,有市民在路過蓮花池時發現湖面上飄著一個女孩,女孩仰面漂浮,四肢都飄在水面上,一動不動,嚇壞眾人。當工作人員拿手電照到女孩臉上時,大家發現女孩皺眉了,隨即,工作人員將其打撈上岸。
  • 如何通過水中運動練肌肉
    水中運動適合9類人群,上兩期,我們針對有減脂塑形需求的人群和膝關節疼痛人群,分別設計快速燃燒卡路裡的輕課程和恢復性訓練課程。本期,我們將為有增肌需求的健身人群,提供一套在水中運動中激活肌肉鏈、強化核心肌群的方法。本內容的提供者是國際水中康復協會中國分會(IATA-CHINA)的水中康復治療師C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