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對越反擊戰,一級戰鬥英雄黃紀石轉業後,近況令人欣慰不已

2020-12-27 騰訊網

要說上個世紀的抗美援朝是立國之戰,那麼七十年代末的對越自衛還擊戰就是實現祖國經濟發展的奠基之戰。

七十年代中期,越南在得到中方的大量援助下取得了抗美抗法作戰勝利,獲得了統一實現了自由。然而誰都沒料到的是,得勝之後的越南並未好好建設自己的經濟,發展民生,而是野心十足,不斷在周邊地區挑事,先是入柬,而後在他人慫恿下打起了中國邊境領土的主意。

於是,越軍接二連三越境挑釁,還打傷我邊民,損毀房屋田地,給邊境人民造成了巨大損失。中方對此不斷正告越方但遭到無視,為捍衛祖國領土,我邊防部隊被迫進行了自衛還擊戰鬥。在進行了兩三個月的準備後,1979年2月,戰鬥正式打響。

激烈的戰鬥僅進行了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就以我方的勝利告終,戰前囂張的越軍被打的暈頭轉向,戰士們潮水般的攻勢打的他們找不到北。在此期間湧現了大量的英雄人物,黃紀石就是其中之一。

1954年12月,黃紀石出生於廣東連州,20歲的時候他毅然參軍入伍,成為42軍125師375團2連的一員,他怎麼也沒想到,就是這短暫的軍旅生涯改變了他的一生,也讓他終身難忘。

1978年12月,南疆邊陲硝煙四起,戰鬥氣氛陡增,黃紀石也隱約感到戰鬥的氣息。一天,黃紀石正在惠陽軍墾農場裡勞作,突然他接到了部隊的命令要立即歸隊集合,等到了部隊營房後他明白了,原來這次是真的要奔赴前線了。

1979年2月初,當時任炮兵排排長的黃紀石接到任務,要率領尖刀排插入越軍縱深,為大部隊打通道路。

接到任務的黃紀石立即展開部署,在他的帶領下,尖刀排好似一柄利刃插向敵方的軟肋,成功讓團主力朝著越軍陣地推進,並在19號成功攻克既定目標區域。

2月26號凌晨2點左右,黃紀石帶領2連(2連副連長在戰鬥中犧牲,黃紀石代理副連長指揮戰鬥)趁著夜色,沿著灌木叢溝悄悄地爬行抵近越軍陣地3號高地。

3個多小時後,2連成功抵近距離越軍陣地不足50米地帶,可就在此時他們的行動被越軍哨兵發現。黃紀石沒有猶豫,立即下令讓全連火力全開,爭取在敵方主力增援前奪下敵方第一道陣地。

雙方火力都很猛,呼嘯而來的子彈將黃紀石的水壺射穿,掛包也被打了6個大洞。在佔領第一道陣地後,戰士們順著一根電話線成功找到對方的一個指揮所,在對指揮所進行炮擊後,黃紀石第一個衝了進去,之後3號陣地被成功奪下。

此一戰,黃紀石所在的2連消滅了153名越軍,還打下了對方指揮所,因為表現出色,黃紀石被正式任命為2連連長。之後他又帶領著2連攻下了5號高地,為後續部隊掃清了障礙。戰後他榮獲一等戰功,並被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

1991年,一級戰鬥英雄、副團長黃紀石脫下戎裝,轉業到特區深圳,積極投入經濟建設中去。為了能做好工作,更好地為大家服務,他經常到各個科室了解實際情況,用心聽取所有人對後勤保障的意見,每天都要到機關食堂親自查看衛生和質量。

他還帶領大家發展循環經濟,用環保餐具代替一次性筷子餐具,每年節約3.6萬多元,將環保節能、勤儉奮鬥的精神不斷發揚並落實。

由於在戰鬥中留有舊傷,再加上常年的嘔心瀝血,黃紀石的身體落下一大堆問題。但他依舊堅持服用藥物維持,工作量絲毫不減,當年在部隊訓練出來的刻苦精神他一點兒也沒有丟,真不愧是人民英雄,他們所展現出來的英雄氣概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相關焦點

  • 1979年的三月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中國凱旋而還
    對越自衛反擊戰以中國979年3月7日勝利撤回、3月16日勝利凱旋而歸結束,圖為凱旋而歸的中國軍隊。1979年2月17日,中國解放軍動用20萬人的兵力,在長距離的越南邊界上拉開了戰線,對越南發動了進攻。在二十天的的戰鬥中,雖然中國軍隊雖有傷亡,但向越南一方推進約40公裡。
  • 對越反擊戰中,他孤身斃敵18人,轉業後遭惡霸威脅時,他說了這6個字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開始後,面對囂張跋扈的越軍侵略者,我軍將士奮勇出擊,對敵人進行了沉重打擊,把敵寇打得聞風喪膽。3月初,佔領諒山後,我軍遵照命令,全部撤回國內。然而,之後,不甘心失敗且窮兵黷武的敵寇,感到不服氣,繼續揮兵襲擾我邊境,與我軍展開了長達十年的衝突對峙。
  • 「一級戰鬥英雄」胡緒清:79年諒山殲敵98人,後因何淪為階下囚?
    1979年3月,此地又一次陷入了一片喊殺聲中。時任解放軍54軍161師482團3連指導員的胡緒清在連長、副連長皆已身負重傷的情況下,接過指揮權,全力完成營部下達的作戰任務:突破越軍一個加強連的防禦陣地,攻佔諒山昆峰南側的無名高地。
  • 1979年對越反擊戰,日本戰地記者隨越軍行動,寫出反擊戰撤軍真相
    1979年對越反擊戰,日本戰地記者隨越軍行動,寫出反擊戰撤軍真相文/文史紀事上世紀七十年代,越南在中方的援助下取得了抗美抗法作戰勝利,完成了統一獲得了自由彼時的越南元氣大傷,首要任務應當是搞好經濟建設,重建家園,但被利益蒙蔽雙眼的越軍選擇窮兵黷武,一方面在東南亞攪事,另一方面不斷在中越邊境挑釁,進而妄圖蠶食我國邊境領土。面對越軍的此種行為,中方給予嚴厲勸告但卻換來越軍的變本加厲,無奈之下只好被迫進行自衛還擊。1979年2月,對越自衛還擊戰打響,我邊防部隊兵分東西兩線,朝著越軍陣地突進。
  •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越軍究竟有多窮?老兵:你想像不到
    中國軍委會在1978年12月8號下達了對越自衛反擊戰命令,為了維護邊界地區的安寧不得不發動反擊。這場戰役被中國稱為對越自衛反擊戰,在越南被稱作1979年北部邊境戰爭,也被稱作中越戰爭。中國也是剛結束十年之久的內部動亂,所以按道理來說是該休養生息的時候,而且中軍自打1962年以來有十年沒有打過大戰役。
  •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越雙方損失的最高將領是誰?
    1979年2月17日,中國對越南自衛反擊戰拉開戰幕。經過一個月的激烈交火,雙方停止戰鬥。其後,又不斷產生邊境摩擦,直到1989年中越雙方才真正偃甲息兵。 戰爭自然免不了死亡。中越戰爭期間,中國和越南各自損失的最高將領是誰呢?
  • 1979年對越反擊戰,我軍即將打到越南首都河內,為何突然撤兵?
    引言: 對越南自衛反擊戰從1979年的2月17日開始,到當年的3月16日結束,事實上中國部隊從3月5日開始便動員撤軍了。這場為期28天的自衛反擊戰,明明都已經要打到越南首都了,為何會做出撤軍的決定呢,這其中有什麼考慮嗎?
  • 從這些戰鬥中,我們可以看出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越軍的真實戰鬥力
    對越自衛反擊戰了解越軍的真實戰力如何,我們必須要明確一點——一個部隊的戰力只能用戰績來衡量,除卻戰績以外,任何證明方法都是不夠嚴謹的。我們不能偏聽偏信那些謠言,如果越軍的戰力真的有那麼強悍,又何至於落到被我軍打到首都的下場?
  •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解放軍還擊越南,印度官方是啥態度?
    推薦語:時至今日,我們還是一直在倡導和平,關於這個原則中國一直都沒有改變過,可能會有有心人士拿越南,印度說事,但是必須要說的是,對於越南和印度的反擊戰,中國由始至終都是站在正義的那一邊的,中國從來都沒有想過要去侵犯別的國家,是別的國家一直挑戰中國的底線,侵擾中國的領土,傷害中國的子民,所以才會有反擊戰的出現。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普通人:他們沒有光輝事跡,但同樣是英雄
    在這場保衛祖國神聖領土和民族尊嚴的戰爭中,湧現了千千萬萬的戰鬥英雄和模範人物。下面我們就介紹幾位普通的年輕人,他們雖然不是全國人民家喻戶曉的戰鬥英雄 ,也沒有特別突出的事跡,但正是他們這些年輕人,用自己的勇氣和鮮血,捍衛了祖國領土的完整,捍衛了祖國的尊嚴。
  • 對越反擊戰,「後進連」把越軍王牌軍隊全殲,連長如今成上將
    這本是一個後進連,在任何工作訓練當中,都是倒數第一名,可是卻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當中殲滅了越軍王牌軍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來看一下。這個連的連長叫李作成,是湖南安化人,1970年也正好是他17歲入伍參軍。
  • 珍寶島戰鬥英雄孫玉國,後來以正團職轉業,晚年生活怎麼樣?
    而有這樣一位人物,面對強權不畏縮,面對高位不忘形,面對低谷不抱怨,腳踏實地的走著自己人生的每一步,他就是珍寶島戰鬥英雄——孫玉國。 當年,他從珍寶島前線上一戰成名,成為了我黨第九次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他的軍銜也從連職一路晉升為大軍區的副司令,可謂是風光一時,然而後來的他卻以正團職轉業到了地方。這是因何?轉業後的他又過著怎樣的生活?他的晚年生活又過的怎麼樣?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最倔師長:寧可被罷官,也絕不放過一個俘虜!
    圖|戰士們奔赴戰場(1979年2月17日凌晨作為55軍的主戰部隊之一,163師自戰前部署期間便接到命令,全師上下一級戰備,迅速乘車抵達中越邊境一帶待命。圖|戰鬥英雄邊貴祥師長對越自衛反擊戰開打的時候,作為163師師長的邊貴祥,已經和這支部隊有了九年的交情,見識過沙場上屍橫遍野的殘酷場面的他,把每一個士兵都視如己出。
  • 對越自衛反擊戰犧牲的女戰士:一人戰鬥至死,一人被越軍匕首割喉
    對越自衛反擊戰犧牲的兩名女戰士:一人戰鬥至死,一人被越軍匕首割喉 對越反擊中,湧現出很多英雄,他們中間有的負傷,有的甚至光榮犧牲。在這些英模人物中間有兩位女英雄,她們為了祖國的安寧,犧牲了年輕的生命。
  • 中越戰爭:這位師副政委曾身經百戰,卻倒在了戰鬥打響的第一天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考慮到解放軍已經30多年未經歷戰爭,團以下指戰員都沒有實戰經驗,為了確保取得最後的勝利,參戰各部隊皆在戰時派出有實戰經驗的老將到戰鬥第一線去,這一決定確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當然副作用也是非常明顯的。
  • 對越反擊戰,最短的一次戰鬥,僅用了1分鐘,雙方戰果如何?
    歷史九點半/文對越反擊戰打了一個月,這在解放軍歷次戰爭中,算是周期比較短的了。當然,後面又進行了為期10年的兩山輪戰,不過從戰鬥激烈程度以及傷亡情況來看,這一個月的對越反擊戰,還是在新中國的戰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雖然戰鬥持續時間不長,但卻湧現出眾多的英烈人物,在這些英雄中,既有炮兵、工兵、偵察兵等正規軍,也不乏支前民兵的身影。
  • 對越反擊戰我軍陣亡的最高級別軍官,被越軍狙擊手狙擊,壯烈殉國
    1979年,越南軍隊入侵我國廣西、雲南等地,毀壞村莊房屋,打死打傷中國軍民多人。在屢次嚴正交涉無果的情況下,我方忍無可忍 ,決定對越南發起一場「自衛反擊戰」。戰爭從1979年的2月持續到3月中旬,我軍一舉攻克越南20餘城市和縣鎮。就在我方取得勝利,宣布撤退之時。我軍53256部隊的副師長趙連玉,被一名化裝成「農民」的狙擊手襲擊,中彈身亡。
  • 1979年對越反擊戰,解放軍出動裝甲兵集群向敵人陣地突擊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發起時,我軍沿用解放戰爭年代的大兵團戰法,力圖集中優勢兵力,穿插迂迴,將越北前線的越軍分割合圍,打殲滅戰,一次殲敵一個師至幾個師。然而,越北邊境到處是山地叢林,地形複雜,道路稀少,氣候惡劣,敵情不明。我軍打殲滅戰遇到了不少困難和挫折,也湧現了大量英雄事跡。
  • 對越反擊戰,3名解放軍被越軍懸賞100萬,他們到底做了什麼?
    對越反擊戰就是在此背景下產生的,歷時一個月的戰爭,數十萬解放軍打的越軍丟盔棄甲,並收回了援助越南的一切戰略資源,這場舉世矚目的戰爭,也湧現了一大批民族英雄。
  • 對越反擊戰中,中央為何派遣74歲的許世友出徵,而不是粟裕?
    1979年的對越反擊戰,便是對我國將領以及軍隊實力的一次完美見證。由許世友將軍領導的我國軍隊大獲全勝直達越南首都,然而此時的許世友將軍已有74歲的高齡了,為何國家仍然派遣許世友將軍帶兵出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