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對越反擊戰,我軍即將打到越南首都河內,為何突然撤兵?

2020-12-16 騰訊網

引言:

對越南自衛反擊戰從1979年的2月17日開始,到當年的3月16日結束,事實上中國部隊從3月5日開始便動員撤軍了。這場為期28天的自衛反擊戰,明明都已經要打到越南首都了,為何會做出撤軍的決定呢,這其中有什麼考慮嗎?

一,對越反擊戰爆發的原因

1978年的8月25日,越南的武裝人員在浦念嶺架設軍事工事佔領了它。後來在11月1日,越發囂張的越南竟派遣武裝人員深入到了廣西庭毫山,並對境內的我方平民和民兵發動了突然襲擊,造成了人員傷亡。

到了次年的一月,越南進入緊急戰備狀態,氣焰囂張叫囂著要發動大規模戰爭。當時的越南總書記黎筍不去平息民眾情緒,反而鼓動越南人的主戰情緒,面對越南如此囂張的態度,我國一直保持著克制,只發出了嚴正警告。

然而他們敬酒不吃吃罰酒,無可奈何下只能用武力教訓他們。1979年2月17日,我國的軍隊從雲南,廣西兩省向越南集結準備戰鬥。當時出兵反擊越南,是需要有很大政治魄力的,因為當時出兵等同於對北方蘇聯對抗。

二,北方的威脅

為何如此說呢?因為越南與蘇聯籤訂了友好合作條約,他們成了事實上的軍事同盟。這同盟關係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我們對越南動刀子,就需要考慮蘇聯可能的橫加幹涉。

然而發兵進行自衛反擊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當時能考慮的就是怎麼避免蘇聯可能的大舉進攻,而要消除這種可能性,就只能嚴格限制這場對越反擊戰的時間。當時的蘇聯主要兵力都部署在歐洲方面,要將部隊從歐洲運送到亞洲,這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而只要我們把反擊戰的時間,嚴格控制在蘇聯轉運士兵所需時間的水平線之下,我們便能避免蘇聯的進攻。蘇聯方面的威脅,決定了我們的這場對越反擊戰,必然是一場時間有限的戰爭,所以在達到懲戒越南的目的後,便及時撤軍了。

三,戰場環境因素限制

我軍對越的主要戰場,是越南北部的邊境六省。這裡的自然環境,地勢等因素影響了我軍的作戰。當時越南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沒起步,道路情況非常不好。寬敞平穩的公路很少,多是地面起伏較大,碎石遍布,路面很窄的險要地帶。

如此惡劣的道路條件,實在難以讓部隊運送機械化的重裝備。這樣的地勢也決定此處不適合大兵團作戰,因此做出撤軍的決定,是極其明智的。要不然再深入到腹地,容易陷於對方陷阱中。如此下去就會被對方佔盡地利人和,大勢在握如果還造成損失就得不償失了。

戰場的不利環境,也是做出撤軍決定的一個考慮因素。

四,國內發展需要勞動力

對越反擊戰之前,國內已經開了那場影響中國未來三十年走向的會議,也就是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之前已經進行了思想上的撥亂反正,這次會議是定下全黨的工作重心。會議指出要及時糾正錯誤重新走到正確的發展軌道上,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鄧公指出要全面實現四個現代化,而現代化的建設,必然要對同生產力發展不適的各種上層建築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改變守舊的管理思想方式,積極學習國際上先進的經驗納為己用。

已經確定重心在經濟建設上,那麼國內的生產發展是需要許多勞動力的。那麼對越反擊戰既然已經實現了既定的目標勝利,那麼也是得撤回軍隊支援國內經濟建設了。

一場戰爭的結束與開始,都是政治家們嚴謹思考,對諸多因素進行驗證後得出的決定。而撤軍的決定,也是諸多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

弄明白撤軍決定的可能影響因素後,就知道民間盛傳的撤軍決定,是因為傷亡太大或者後勤保障存在問題的說法是個傳言了。撤軍的決定,能夠感受到老一輩政治軍事家們,對於戰事走向以及國際形勢的把握,可謂是洞若觀火了。

五,達到既定目標

我國的這場對越自衛反擊戰,德國的軍事專家曾給出六字定義——中國抗擊越南。抗擊兩字明確指出了這場戰爭的性質,越南是主動侵略,中國是被迫無奈拿起武器進行自衛反擊。

其實在中國決定開展全面反擊之前,就對越南的諸多挑釁行為作出了嚴正警告,然而越南錯估了形勢,以為背靠蘇聯這棵大樹就好乘涼,結果還不是自討苦吃,可謂是自作自受。

直到最後戰爭的結束,蘇聯也沒有做出像樣子的支援性行動,足見越南的政治家沒有認清國際形勢,沒看清陣營間的利害關係。

對越反擊戰的初衷,就是為了給越南一個教訓,讓他們明白惹錯人需要付出代價。越南不肯聽中國的警告發動戰爭,是典型的敬酒不吃吃罰酒,既然好言相勸你不聽,那就只能用武力來讓你聽聽我們的道理了。

這場反擊戰是不能把越南徹底打敗,因為如果繼續打下去勢必引起越南的猛撲,到時候把整個國家陷進去,那就得不償失了。當時國家高層剛做出將重心轉移經濟建設上來的決定,如果繼續打下去是不利於我國的穩定發展的,所以點到即止就好了。

總結:

最終,對越反擊戰沒有打進越南首都,做出撤軍決定,也是彰顯了我們大國的氣度。這次撤軍的決定,表面上是我國給予越南的善意,實則是對國際形勢走向,國內發展需要,以及對戰事後續發展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後,才做出的決定。這場對越反擊戰的勝利,震懾了那些對於我國有企圖之心的宵小之輩,也展示了我國的武力。

相關焦點

  •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軍兵臨越南首都,因這3個原因不得不撤軍!
    因此中國進行自衛反擊,對越自衛反擊戰就此開始。1979年2月17日中國人民日報發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評論文章,正式宣告將與越南方面在有限的時間、空間、規模「進行自衛反擊、保衛邊疆的戰鬥」。由此拉開大戰的序幕。
  • 對越反擊戰:此人從莫斯科飛到河內,稱10天打退我軍,後被打臉
    1979年的對越反擊戰,看似只有中越兩國參戰,其實在冷戰格局下,牽扯的勢力遠比明面上多,就比如蘇聯。蘇聯雖然沒有直接從我國北方出兵來緩解越南的壓力,但是他還是做了很多事情的,援助了越南不少物資,還派遣了軍事顧問團隊到達河內指導越南官兵,比較有趣的是蘇聯軍事顧問團隊的領導根納季·伊萬諾維奇·奧巴圖羅夫在到達越南之時還放出狂言,要十天內將我軍打退,結果就是打了他的臉。
  • 對越反擊戰,越南王牌軍為何直到越南戰敗,都不敢參戰?
    但即便如此,依舊有看不清形勢的國家對中國進行了侵略挑釁,比如越南。越南是我國的陸上鄰國,與中國有著超1000公裡的邊境線,因為越南也曾受法日等國殖民壓迫,所以中越之間曾有著同志一般的革命友誼,在法越戰爭以及後來的越南戰爭中,中方都盡己所能對越南進行援助,兩國間保持著親密友好的關係。
  •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解放軍還擊越南,印度官方是啥態度?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應用而生,解放軍還擊越南本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那麼當時印度對此又是什麼態度呢?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之前,越南對中國就已經進行了武裝侵犯,當時越南當局集結了大量武裝部隊在中越邊境,他們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攻克諒山,沒繼續進攻河內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1979年的時候,越南不斷對我國邊界進行侵佔騷擾,讓邊界百姓民不聊生。解放軍被迫發起對越自衛反擊戰,20萬大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攻克越南軍事重地(諒山),打的越軍節節敗退,可謂是讓越南傷亡慘重,諸多王牌師一一被解放軍打敗。
  • 1979年的三月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中國凱旋而還
    對越自衛反擊戰以中國979年3月7日勝利撤回、3月16日勝利凱旋而歸結束,圖為凱旋而歸的中國軍隊。1979年2月17日,中國解放軍動用20萬人的兵力,在長距離的越南邊界上拉開了戰線,對越南發動了進攻。在二十天的的戰鬥中,雖然中國軍隊雖有傷亡,但向越南一方推進約40公裡。
  • 對越反擊戰,越軍的實際戰力如何?真實戰例讓我軍大開眼界
    對越反擊戰,越軍的實際戰力如何?真實戰例讓我軍大開眼界1979年,因為越南的挑釁,中國解放軍打響了對越自衛反擊戰。僅僅一個月時間,越軍便展現出難以招架的態勢。對於越南的屢次挑釁行為,解放軍予以多次警告,但並未得到越南的理解。不僅如此,越南反而變本加厲地對我邊境用兵,一度威脅著邊境居民的人身安全。對此,中國不再容忍,派遣20萬解放軍奔赴越南同越軍激戰。由此,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
  • 對越反擊戰中,中央為何派遣74歲的許世友出徵,而不是粟裕?
    1979年的對越反擊戰,便是對我國將領以及軍隊實力的一次完美見證。由許世友將軍領導的我國軍隊大獲全勝直達越南首都,然而此時的許世友將軍已有74歲的高齡了,為何國家仍然派遣許世友將軍帶兵出徵呢?
  • 對越反擊戰期間,如果我軍採取第二套方案,那麼改寫越南歷史將不是...
    在整個對越反擊戰的過程中可以看出,我國軍隊還是留了一手的,並不是像美國那樣有直接的戰略意圖。中國如果是本著把越南佔領的態度參加戰爭,可能戰爭進程會更快一些,因為我軍曾經有一個計劃,這個計劃如果實施,那麼越南的歷史就會改寫。
  • 對越反擊戰,我軍兩位總指揮分別是誰?當時多大年齡?
    1976年,在蘇聯支持下,越南開始走上了「擴張」的道路。此時的越南已經完成了全國統一,加上之前打敗了法、美,自信心爆棚,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坐擁百萬軍隊的越南很快武裝侵略柬埔寨,並且恩將仇報,佔領我國南沙群島大部,還不斷侵擾我國邊境地區。
  • 中越戰爭結束後,為何越南一直無法翻身?只因我軍做了3件事
    中越戰爭結束後,為何越南一直無法翻身?只因我軍做了3件事我們都知道,在上世紀70年代末期,我國和越南之間打了一場仗,即對越自衛反擊戰。這場戰爭自爆發開始,我國就以最快的速度,迅速攻下了越南20多座重要城鎮,直接緊逼越南首都,這一戰,也給了越南一次慘痛的教訓。不過我軍在攻下諒山後,便開始向國內撤兵。如今這場戰爭已經過去了40多年,為什麼越南還是無法翻身呢?原因究竟是什麼?
  • 中越戰爭,我軍打贏諒山戰役後,為什麼會突然撤軍?
    諒山省是越南北部最大的省,諒山省北部和中國接壤,可以說是中越之間的屏障,而諒山市更是越南的北大門,因為一旦拿下諒山市,越南首都就直接暴露在解放軍的炮火打擊之下,至此可以長驅直入。諒山戰役正是我軍最為關鍵的一戰,打贏了可以有效的震懾和懲罰越南,讓越南乖乖聽話,所以這場戰役是非打不可的。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最倔師長:寧可被罷官,也絕不放過一個俘虜!
    我軍設下這條底線,並非是對敵人手軟的「婦人之仁」,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戰略部署。諒山市作為通往越南首都河內路上的必經城市,攻克諒山便意味著河內大門已經向我軍敞開,想要破敵首都根本不是問題。這裡就要提到我軍第二階段的主要目標——越南諒山地區了。
  • 對越反擊戰我軍陣亡的最高級別軍官,被越軍狙擊手狙擊,壯烈殉國
    1979年,越南軍隊入侵我國廣西、雲南等地,毀壞村莊房屋,打死打傷中國軍民多人。在屢次嚴正交涉無果的情況下,我方忍無可忍 ,決定對越南發起一場「自衛反擊戰」。戰爭從1979年的2月持續到3月中旬,我軍一舉攻克越南20餘城市和縣鎮。就在我方取得勝利,宣布撤退之時。我軍53256部隊的副師長趙連玉,被一名化裝成「農民」的狙擊手襲擊,中彈身亡。
  • 那就出拳吧,我軍近萬發炮彈打到越軍服氣為止
    對越自衛反擊戰就是這樣的一場戰爭,越南作為我國的陸上鄰國,在法越戰爭以及越南戰爭中都受到了中國的幫助,所以中越兩國過去也曾有過一段「同志加兄弟」的革命情誼。但越南在完成統一後,便迅速抱上了蘇聯的大腿,站在了中國的對立面,因為越南準備在東南亞建立地區霸權,體量巨大的中國就被越南視為了最大阻礙。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蘇聯為何沒有派兵增援越南?
    在東南亞,北越軍隊打敗美國,實現國家的統一,背後又有蘇聯支持,再加上越南軍隊配備了大量的美式、蘇式新型裝備,越南的野心逐漸膨脹。越南不斷北上,在中越邊境線上不斷挑事,數次騷擾我國邊境,嚴重威脅我國領土主權。為讓越南停止對我國的侵犯,在中央軍委的指令下,我國組建軍隊在1979年的時候展開反擊戰。
  • 1979年對越反擊戰,日本戰地記者隨越軍行動,寫出反擊戰撤軍真相
    1979年對越反擊戰,日本戰地記者隨越軍行動,寫出反擊戰撤軍真相文/文史紀事上世紀七十年代,越南在中方的援助下取得了抗美抗法作戰勝利,完成了統一獲得了自由彼時的越南元氣大傷,首要任務應當是搞好經濟建設,重建家園,但被利益蒙蔽雙眼的越軍選擇窮兵黷武,一方面在東南亞攪事,另一方面不斷在中越邊境挑釁,進而妄圖蠶食我國邊境領土。面對越軍的此種行為,中方給予嚴厲勸告但卻換來越軍的變本加厲,無奈之下只好被迫進行自衛還擊。1979年2月,對越自衛還擊戰打響,我邊防部隊兵分東西兩線,朝著越軍陣地突進。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蘇聯為何不敢進攻?原是被警告
    越南戰爭耗時將近20年,為了幫助越南人民實現民族獨立,抗擊美國侵略者,中國即便是在國內困難的時期,也一如既往地向越南提供物資上的支持,越軍使用的武裝裝備,很多都是來自於我國的援助。不光是外交和物資上的支持,我國先後派遣了32萬志願軍進入北越,為北越提供後勤保障,毫無疑問,如果沒有中國的援助,越南還不知道能和美國打成什麼樣。
  • 越南的首都為何是河內而不是經濟最發達的胡志明市
    文/寂寞的紅酒河內和胡志明市是越南最有名的兩個城市,一個是越南的首都,一個是越南最大、最繁華的城市。胡志明市的經濟貢獻率佔到了越南經濟總量的五分之一,可以說控制了胡志明市就掌握了越南的經濟命脈。相比而言,不管是城市建設、經濟繁榮程度還是居民生活水平,胡志明市都遠遠超過河內,甚至可以說甩河內好幾條街。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越南的首都為何是河內而不是經濟最發達繁榮的胡志明市?首先,河內是越南傳統的行政中心。歷史上,河內一直是越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早在公元前200年,河內就已經建城。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在越南設交趾郡,河內便在其範圍之中。
  • 日本、俄羅斯和越南的歷史教科書,是如何描述對越反擊戰的?
    導語:日本、俄羅斯和越南的歷史教科書,是如何描述對越反擊戰的?上個世紀70年代末,越南在中國和蘇聯的援助下,成功擊退了美軍的侵略,完成了南北統一,取得了越戰的勝利。農夫與蛇的故事已經在現實中上演,那麼為了護衛我們邊境的安全,捍衛我們的民族尊嚴,於是決定對越進行自衛反擊戰。在這場戰爭中,中國讓越南體驗了一把什麼叫從實力上碾壓,也讓越南明白我們的實力,反擊戰中我軍僅用28天時間就重創了對方數萬人,很好的打擊了越軍的囂張氣焰。也是中國向世界證明自己實力的一次戰役,歷史證明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