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藥明康德(02359.HK)港股發布2019年全年業績報告。數據顯示,藥明康德2019年實現營收128.7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3.9%。
36氪製圖;數據來源:財報
2019年,藥明康德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8.54億元,同比下滑18%,主要是因為Unity以及華領等投資標的公允價值收益減少。根據財報,公司非流動金融資產公允價值減少約7.96億元,主要系投資組合公司Unity及華領等公司的股價下跌所致。
藥明康德是小分子醫藥研發服務企業,主要面向全球製藥企業提供各類新藥的研發、生產及配套服務,是國內前10大CRO(研發外包)企業之一。公司曾在2007年於紐交所上市,2015年年末完成私有化回歸,目前已搭建了「A+H」股雙平臺。
藥明康德旗下有四大業務板塊,分別是中國區實驗室服務、CDMO/CMO(合同開發生產/合同生產)服務、美國區實驗室服務和臨床研究及其他CRO服務。
報告期內,藥明康德推進「跟隨項目發展」到「跟隨藥物分子發展」策略,獲得了更多臨床後期和商業化階段的項目。期內,CDMO/CMO服務收入37.52億元,同比增長39%。報告期內,小分子藥CDMO/CMO管道發展到約1000個活躍項目,其中處於III期的項目40個、處於商業生產階段的項目21個。
藥明康德臨床研究及其他CRO服務收入10.63億元,同比增長81.8%,在各業務板塊中增速最快。藥明康德稱,這主要得益於客戶及合同數量的增加。期內,公司臨床研究服務的客戶群增長34.8%,SMO服務覆蓋的城市及醫院數量分別增加21.6%及17.6%。藥明康德也仍在繼續推進全球範圍內的網點布局和臨床中心的建設,2019年5月,收購了臨床研究服務公司Pharmapace, Inc.。
2019年,藥明康德中國區實驗服務收入64.73億元,同比增長26.6%,在多個業務中佔比最高,為50.29%。報告期內,公司為國內客戶完成了30個小分子創新藥專案的IND工作,並獲得23個項目的臨床試驗申請(CTA)。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累計為國內藥企完成85個創新藥專案項目的IND申報工作,並獲得57個項目的臨床試驗批件,其中1個項目處於第三階段臨床試驗,6個項目處於第二階段臨床試驗, 38個項目處於第一階段臨床試驗。
另外,公司美國區實驗室服務收入15.63億元,同比增長29.8%。美國區實驗室服務主要包括細胞和基因治療CDMO服務,以及醫療器械檢測服務。
報告期內,藥明康德在服務好現有客戶群體的同時,加強了新客群的開發,新增客戶超1200家、活躍客戶超3900家。
另外,藥明康德本期研發費用為5.9億元,同比增長35.2%,佔總營收的比例為4.58%,幾乎持平於2018年的4.54%佔比。
對於全球新冠疫情(COVID-19)給公司帶來的影響,藥明康德董事長兼執行長李革表示:「COVID-19疫情讓公司錯失了約一個月在中國區的運營時間,主要因為公司武漢研發中心的運營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並且由於中國大多數醫院在疫情期間暫停了臨床監察訪問和患者入組,公司的臨床試驗服務業務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此外,李革稱,在徵得客戶同意的前提下,公司把武漢研發中心的部分緊急項目轉移到公司在上海、天津和南通的研發中心。目前,藥明康德在中國的研發生產基地已經全面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