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網5月27日訊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成為影響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在此次疫情中,醫學和醫學教育在國家安全體系中的重要地位進一步凸顯。為此,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政協副主席、農工黨湖南省委主委、南華大學校長張灼華在「兩會」上提出,國家要加快醫學教育方面的改革,改革醫學相關專業和學位設置;培訓平戰結合的防疫-醫療複合型人才;打通醫學院校的院校教育和住院醫生培訓等。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政協副主席、農工黨湖南省委主委、南華大學校長張灼華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轉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公共衛生事件。張灼華代表認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全國上下廣大人民群眾的奮力拼搏,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顯著優勢。特別是廣大醫務工作者,面對病毒肆虐的疫情,響應黨中央號召,發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大無畏精神,聞令而動、衝鋒陷陣、連續奮戰。他們頑強拼搏、無私奉獻,展現了新時代醫務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感動了中國,感動了世界。
在張灼華代表看來,新冠疫情大考過程中,也暴露了我國在疫情防控、醫療救治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和短板。他說,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初期科學防控缺乏預案,疫情防控專業人員和設備不足;二是應急響應機制不通暢,信息不對稱;三疫情防控和救治脫節。初期對疫情認識不足,疫情控制和病人救治不夠及時;重症醫學醫生不足。呼吸系統傳染病對重症醫學醫生需求多;四是應急防疫和醫療物資儲備和供應不足;五是一些幹部專業化水平有限,缺乏決策能力等。這些問題,其中一部分與醫學教育的問題有密切的關係。我們有必要反思和改革醫學教育,應對現代社會對疫情防控和疾病治療的要求。
為此,張灼華代表提出如下三點建議:
改革醫學相關專業和學位設置。建議通過將不同專業課程模塊化(公共衛生,大數據,衛生管理等等),以增加模塊學習改變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複合型臨床醫生和醫生科學家。例如: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在完成醫學專業培養同時/後增加學習一個公共衛生專業模塊,便成為一個具有公共衛生專業知識的臨床醫生。同樣,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在完成醫學專業培養同時/後也可以學習大數據知識,這樣的臨床醫生將成為未來醫學發展所需要的人才。還有,對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進行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產生專注醫學科學研究的醫生科學家。對於這些學生,可以根據情況在授予醫學學位同時授予另一個專業的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這樣有助醫學科學的發展,同時也提供他們更多的發展和工作機會。
開展畢業後教育,培訓平戰結合的防疫-醫療複合型人才。建議在現有的臨床醫生中挑選一批,強化重症醫學畢業後培訓。同時,選擇一批臨床醫生,定期進行疫情防控的培訓。他們平時依然是醫院的醫生,疫情來臨時他們就成為了疫情防控和重症醫學的骨幹。
進一步改革住院醫生培訓制度,打通醫學院校的院校教育和住院醫生培訓。對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認可院校教育和住院醫生培訓一貫制。醫學生可以選擇在同一大學進行「5+3」的專業碩士或「5+3+n」的專業博士培養。在一定程度上簡化了醫學人才的培養。
(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網 姜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