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張灼華:加快醫學教育方面改革刻不容緩

2020-12-22 人民論壇網

人民論壇網5月27日訊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成為影響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在此次疫情中,醫學和醫學教育在國家安全體系中的重要地位進一步凸顯。為此,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政協副主席、農工黨湖南省委主委、南華大學校長張灼華在「兩會」上提出,國家要加快醫學教育方面的改革,改革醫學相關專業和學位設置;培訓平戰結合的防疫-醫療複合型人才;打通醫學院校的院校教育和住院醫生培訓等。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政協副主席、農工黨湖南省委主委、南華大學校長張灼華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轉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公共衛生事件。張灼華代表認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全國上下廣大人民群眾的奮力拼搏,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顯著優勢。特別是廣大醫務工作者,面對病毒肆虐的疫情,響應黨中央號召,發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大無畏精神,聞令而動、衝鋒陷陣、連續奮戰。他們頑強拼搏、無私奉獻,展現了新時代醫務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感動了中國,感動了世界。

在張灼華代表看來,新冠疫情大考過程中,也暴露了我國在疫情防控、醫療救治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和短板。他說,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初期科學防控缺乏預案,疫情防控專業人員和設備不足;二是應急響應機制不通暢,信息不對稱;三疫情防控和救治脫節。初期對疫情認識不足,疫情控制和病人救治不夠及時;重症醫學醫生不足。呼吸系統傳染病對重症醫學醫生需求多;四是應急防疫和醫療物資儲備和供應不足;五是一些幹部專業化水平有限,缺乏決策能力等。這些問題,其中一部分與醫學教育的問題有密切的關係。我們有必要反思和改革醫學教育,應對現代社會對疫情防控和疾病治療的要求。

為此,張灼華代表提出如下三點建議:

改革醫學相關專業和學位設置。建議通過將不同專業課程模塊化(公共衛生,大數據,衛生管理等等),以增加模塊學習改變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複合型臨床醫生和醫生科學家。例如: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在完成醫學專業培養同時/後增加學習一個公共衛生專業模塊,便成為一個具有公共衛生專業知識的臨床醫生。同樣,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在完成醫學專業培養同時/後也可以學習大數據知識,這樣的臨床醫生將成為未來醫學發展所需要的人才。還有,對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進行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產生專注醫學科學研究的醫生科學家。對於這些學生,可以根據情況在授予醫學學位同時授予另一個專業的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這樣有助醫學科學的發展,同時也提供他們更多的發展和工作機會。

開展畢業後教育,培訓平戰結合的防疫-醫療複合型人才。建議在現有的臨床醫生中挑選一批,強化重症醫學畢業後培訓。同時,選擇一批臨床醫生,定期進行疫情防控的培訓。他們平時依然是醫院的醫生,疫情來臨時他們就成為了疫情防控和重症醫學的骨幹。

進一步改革住院醫生培訓制度,打通醫學院校的院校教育和住院醫生培訓。對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認可院校教育和住院醫生培訓一貫制。醫學生可以選擇在同一大學進行「5+3」的專業碩士或「5+3+n」的專業博士培養。在一定程度上簡化了醫學人才的培養。 

(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網 姜志雄)

相關焦點

  • 【代表聲音】張灼華:加快對罕見病的研究、治療、救助和立法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政協副主席、農工黨湖南省委主委張灼華。 攝影 李長宏紅網時刻記者 鄭濤 北京報導彭佑(化名)和妻子都不知道他們是戈謝病攜帶者。這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也是罕見病中的一種。3月9日,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政協副主席、農工黨湖南省委主委張灼華準備向大會提交《關於加快對罕見病的研究、治療、救助和立法的建議》。罕見病危害巨大、治療費用十分高昂罕見病雖然每一種患病的人數很少,但病種很多。目前認可的罕見病就有7000種以上。所以被影響的病人數依然巨大。按WHO罕見病發生率計算,罕見病患者有千萬人之多。累及的家庭和親人更多。
  • 全國人大代表洪傑:加快推進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落地促進產業...
    全國人大代表、三棵樹塗料董事長洪傑中國產經新聞報兩會報導組記者 林朝曦報導2020年,疫情影響之下,我國的旅遊產業、娛樂產業、零售產業、物流產業等現代服務業及與出口受阻的相關製造業受到了巨大的衝擊,這些產業的就業人員面臨著失業再就業的風險。
  • 南華大學為臨床醫學專業的優秀學子「埋單」
    人民論壇網5月15日訊 「建設健康中國,基礎在教育,關鍵在人才。」昨天上午,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政協副主席、農工黨湖南省委主委、南華大學校長張灼華發布《南華大學關於加強醫教研協同創新發展改革的意見》,決定對臨床醫學專業的優秀學生免學雜費和住宿費,通過解決優秀學生後顧之憂和引入競爭機制來吸引高質量生源。
  • 省政協副主席、南華大學校長張灼華:奮力譜寫新時代"雙一流"大學...
    11月15日,省政協副主席、南華大學校長張灼華在接受湖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說,「我們要把總書記對湖南的親切關懷、對教育事業的殷切希望和對『十四五』發展的謀劃期許轉化為磅礴的前進力量,奮力譜寫新時代『雙一流』大學建設南華新篇章。」 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 探討疫情下醫學教育改革發展 第三屆東方醫學教育論壇在復旦上醫舉行
    本網訊 (記者 程媛媛)醫學教育如何應對疫情帶來的新挑戰?醫學院校如何攜手發力,優化人才培養結構,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上海如何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12月18日,第三屆東方醫學教育論壇暨上海市醫學會醫學教育專科分會2020年學術年會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舉行。
  • 在湘全國人大代表抵京
    5月20日上午,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在湘全國人大代表乘坐CZ5699航班順利抵達北京,向大會報到。  全國人大代表杜家毫、許達哲、傅奎、王少峰、李殿勳、劉蓮玉、謝勇、陳文浩、張灼華、田紅旗,以及田立文、葉曉穎等同機抵達。  即將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是在我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背景下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解讀《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
    10月14日,由全國醫學教育發展中心、全國醫學院校教師教學發展聯盟主辦的醫學教育大講堂第一講開講。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對《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進行解讀。大講堂採取線上線下同步直播的形式開展。
  • 網易教育扶貧項目捐贈儀式在邵陽縣舉行 張灼華出席並講話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9月22日訊(記者 張佳偉)今天上午,網易公益「一塊屏」教育扶貧項目捐贈儀式在邵陽縣舉行。省政協副主席張灼華出席並講話。
  • 人大代表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線上教育應是高等教育新形態
    熊思東線上會議、應急人才管理、男性配偶陪產假期……5月18日,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向媒體介紹了他今年準備向全國人大提交的六條建議。  熊思東多次調研、交流,形成了這些建議。他說,今年的建議主要集中在教育和醫療衛生領域,主要是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和「後疫情時期」面臨的問題而提出。疫情期間,學校開設線上課程。熊思東認為,線上教育拓寬了教育空間和課程容量,這也是一次倒逼教育改革的契機。他建議依靠智能信息技術重塑高等教育形態。
  • 代表心聲丨張灼華:建議加大對洞庭湖生態修復的投入
    時刻新聞記者 鄭濤 報導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在蓄水防洪、維繫國家糧食安全、調節區域氣候、淨化水質、提供珍稀物種棲息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生態服務功能,對維持長江中下遊社會、經濟、生態的安全和穩定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全國人大代表林騰蛟:加快養老產業立法 完善支持政策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全國人大代表林騰蛟:加快養老產業立法,完善支持政策新京報快訊(記者徐倩)在今年的兩會提案中,全國人大代表、陽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騰蛟特別關注到市場需求龐大的養老產業,提交了一份《關於加快養老產業立法
  •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元元:深化醫學研究生教育改革 培養有靈魂的...
    7月29日,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在北京召開。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元元以「深化醫學研究生教育改革,培養有靈魂的卓越人才」為題作交流發言。他表示,在新時代加快研究生教育強國建設中,華中科技大學將會堅持立德樹人,著力培養「有品德、有品質、有品位」的卓越醫學人才;堅持內涵發展,讓研究生站到創新最前沿;堅持服務需求,「讓醫學歸於大眾」,助力健康中國。
  • 改革|國辦:加快推進全科醫生薪酬制度改革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醫學教育擺在關係教育和衛生健康事業優先發展的重要地位,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意見》提出四個方面17條改革舉措。
  • 兩會教育聲音:加強醫學教育、聚焦大學生就業、關注校園霸凌、推動...
    2020年全國兩會於5月21日拉開大幕,每年兩會,與教育相關的「聲音」都會受到廣泛關注。今年,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們也帶來了很多新想法、好建議,涉及教育資源、教師待遇、醫學發展、校園霸凌、教育質量、兒童性侵、鼓勵生育、高校發展、就業等多個方面。
  • 全國人大代表劉宏:鼓勵生育、加大教育投入助力東北振興
    全國人大代表、大連外國語大學校長劉宏建議,通過改革戶籍制度、試點鼓勵生育、加大教育投入等一系列組合拳,助力東北全面振興。 近年來,東北振興取得明顯成效,營商環境逐漸改善,國有企業機制體制改革活躍度顯著增強,落戶東北的項目和投資也在逐年增加。但要實現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還有一個關鍵因素——人口因素。
  • 南華大學啟動跨專業學醫的「醫+X」本科模式改革
    發布會現場中國日報5月13日長沙訊 5月13日,記者從南華大學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南華大學將啟動「醫+X」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從工科、理科專業學生中選拔從醫願望強、創新潛質好的學生攻讀醫學專業,並設置競爭性獎學金,實現臨床醫學專業50%學生免學雜費和住宿費
  • 全國人大代表王天宇:加快推進不良資產處置
    (原標題:全國人大代表、鄭州銀行董事長王天宇 加快推進不良資產處置 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證券日報網)
  • 全國人大代表王東新:國企改革 關鍵在落實
    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25日電 (記者 李崗)「科創改革的根本目的在於激活企業發展活力,讓國有企業走上一條持續健康發展的新路子。在改革中能否對標對表,精準找到企業的根本問題所在並得以落實。這對企業來說是一次重新上路,甩掉體制機制過死枷鎖的大好機會。」
  • 衛生部、教育部關於印發中國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通知
    隨著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高等醫學教育一系列改革計劃的實施,對醫學教育專業口徑過窄、素質教育薄弱、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過死等狀況進行了有效的改革,注重醫學生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培養,促進了醫學生在知識、能力、綜合素質和創新思維等方面的發展,使醫學教育質量穩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