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何以吸引天下信眾虔誠朝山?一一九華山叩拜地藏菩薩紀事

2020-12-15 楊公古法風水曾祥裕

九華山何以吸引天下信眾虔誠朝山? 一一九華山叩拜地藏菩薩紀事

曾祥裕 曾海亮

9月16日,農曆七月二十九,是地藏王菩薩聖誕日。

清晨,我洗淨後虔誠向地藏菩薩上香叩拜。

之後我在佛樂伴隨下靜心品茶,腦海浮現我上九華山叩拜地藏菩薩的往事。

地藏王菩薩也稱地藏菩薩,發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地藏十輪經》中說,地藏菩薩和觀世音菩薩一樣,在十方世界現種種身,說種種法,令眾生離種種困苦,所求皆得滿足。供養地藏菩薩,可佑土地豐饒、家宅平安,所求皆遂意。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青陽縣城西南20公裡處,距長江南岸貴池市約60公裡。方圓120平方公裡,主峰十王峰1342米,為黃山支脈,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藏菩薩道場,被譽為國際性佛教道場。

九華山的獨特風景吸引世人的目光。

九華山主體由花崗巖構成,以峰為主,盆地峽谷,溪澗流泉交織其中。南朝時,因此山奇秀,高出雲表,峰巒異狀,其數有九,故號九子山。

除了自然風景優美外,更為重要的是九華山為地藏菩薩的道場。

據《九華山志》等文獻記載,佛教大約於公元5世紀初傳人九華山。401年,一位來自天竺的名叫杯渡的僧人來到九華山創建毛庵,傳經布道。100年後,503年,一位名叫伏虎的僧人來到九華山,創建伏虎庵作為道場。但在隋朝以前,九華山因地處偏僻,僧人極少,佛教沒有在此產生影響。直到唐代中期地藏道場形成以後,九華山的香火才真正興盛起來。

九華山地藏道場的形成與新羅王子金喬覺九華證道直接有關。中國佛教史上所說的「地藏王菩薩」有兩個,一個是「釋地藏」,一個是「金地藏」。前者是佛經上描述的地藏王,是佛教塑造的信仰偶像;後者卻是實有其人,他就是朝鮮三國時期的新羅王子金喬覺。

金喬覺(696―794年),系新羅僧人,俗稱「金地藏」,古新羅國(今朝鮮半島東南部)國王金氏近族。24歲時,削髮為僧,於中國唐朝玄宗時來華求法,經南陵等地上九華,遂於此山深無人處,擇一巖洞棲居修行。當時九華山皆為青陽縣居士閔讓和屬地。金喬覺向其乞一袈裟地,不意展衣後竟遍覆九峰。閔讓和十分驚異,由驚而喜,先讓其子拜師,後自己亦隨之皈依。至今九華山寺殿中地藏聖像左右的隨侍者,即為閔讓和父子。

據佛經記載,金地藏在忉利天宮受釋迦牟尼佛的囑咐,要他在釋迦牟尼佛逝世之後、彌勒佛降生之前的這段時間裡,主管世間眾生的教化。為此,他一直現身於人、天、地獄之中,並發願要為世間一切眾生擔負一切痛苦,創造一切幸福,發誓:「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他以自我犧牲的精神贏得了眾生的崇拜。

唐至德二年(757年)寺院建成,金地藏有了棲身之地和收留徒眾常住寺內的條件。金喬覺聲聞遐邇,連新羅國僧眾聞說,也相率渡海來華隨侍。唐貞元十年(794年),金喬覺99歲,忽召眾徒告別,跏趺示寂。其肉身置函中經三年,仍「顏色如生,兜羅手軟,羅節有聲,如撼金鎖」。眾佛徒認定他即地藏菩薩示現,遂建一石塔將肉身供於石塔中,尊為「金地藏」,嗣後配以殿宇,稱「肉身殿」。從此九華山名聲遠播,逐漸形成與五臺山文殊、峨眉普賢、普陀觀音相併稱的地藏菩薩應化道場。

金地藏在九華山75年的修行實踐中,禪淨兼修,使九華山佛教形成禪淨合一之特色。禪宗和淨土宗是中國佛教宗派中影響最大的兩個宗派,禪宗文化深受文人知識階層的喜愛,淨土宗則在民間十分流行。禪宗自稱「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提倡「佛在心中」、「即心即佛」、「自悟自度」、「頓悟成佛」、「現世解脫」,主張不讀經、不拜佛、不崇拜偶像、不脫離世間,認為佛與眾生的區別只在迷悟之間,一念迷時即眾生,一念時悟即佛。

我面對金地藏的佛像,心想,勇猛精進,一心向佛,成就了他的弘法事業。我們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人,缺少這種耐得寂寞,甘於清貧,樂於事業的胸懷和毅力,所以當代社會文化領域,缺少像錢鍾書、趙樸初、魯迅、陳寅恪、梁思成這樣的學術泰鬥。

我在九華山聞到佛法後才知,其所以吸引僧眾前來朝山,還在於它禪淨兼修禪宗之聖地。禪宗是一個具有高度自主意識和自信精神的佛教宗派,它主張不靠他力、全賴自力獲得人生的解脫和覺悟。與此不同,淨土宗是一個依靠他力尋求解脫的宗派。它以死後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為修行目標,認為現實世界的苦難是不可避免的,人們想在現世獲得解脫是不可能的,並且由於眾生生死業重,單靠自己的力量尋求解脫也是不可能的,必須藉助於阿彌陀佛的願力,才能往生西方淨土,獲得解脫。淨土修行十分簡單易行,只要不斷地念誦阿彌陀佛的名號即可,故深得普通百姓的歡迎。

我認為,佛教在二十一世紀得以發揚光大的出路在於倡導禪淨兼修,才能符合國情,贏得民心。

相關焦點

  • 九華山地藏菩薩顯靈不可思議感應
    而這一次,因為前幾天的某一突發事件令我感到愧疚和困擾,同事一說去,我當即決定也要去,要去給地藏菩薩多磕些頭來懺悔我的業障。我那個同事之前連續去過3年,他說那3年他每年可以賺10好幾萬,但是去年沒有去,去年他虧了幾十萬。所以這一次,他是很虔誠地一定要去。
  • 九華山-地藏菩薩的道場
    後世相傳金地藏是地藏菩薩示現,九華山遂以地藏菩薩道場著稱。九華山中最古老的化 寺建於唐至德初年(756)。至唐末,陸續修建了九子寺、妙峰寺、圓寂寺、淨倍寺、崇聖寺、慈仁寺等十三座寺廟, 高僧繼金地藏後,有勝瑜、道明、智英、道濟、超永、卓庵等。晚唐時禪宗傳入九華,道濟禪師即門徒之一。宋代,九華山佛教得到發展,寺院已達五十餘座。
  • 組圖:《九華山地藏垂跡》 | 了解地藏菩薩金喬覺傳奇的一生
    《地藏十輪經》謂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故其尊號為「大願地藏王菩薩」。地藏菩薩贊中國佛教視九華山為地藏菩薩的應化之地。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所供奉的四大菩薩中,惟有九華山的地藏菩薩是有歷史考證的其人其事。
  •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道場
    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著名的遊覽避暑勝地,現為國家5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與山西、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願地藏王菩薩道場,被譽為國際性佛教道場。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蓮花,因此而得名。於唐天寶年間(742(壬午年)~756)改名九華山。
  • 組織朝拜九華山地藏王菩薩道場通知
    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道場。地藏菩薩,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所以得名。佛典載,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並在久遠劫以來就不斷發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
  • 地藏菩薩守護神——堅牢地神 首次亮相九華山
    九華山大願文化園舉行堅牢地神像開光法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果堅法師)2017年1月23日上午10時(農曆十二月廿六),九華山大願文化園舉行堅牢地神像開光法會。百餘名信眾雲集九華山大願文化園,共同見證「堅牢地神像」開光盛典。法會由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百歲宮方丈慧慶法師主法。法會現場,楊枝甘露,遍灑清淨道場。主法法師拈香、說法,法師們誦經祈福,整個開光儀式如理如法,莊嚴隆重:「用巾拂塵」,滿月金容光燦爛,如如不動遍恆沙;「舉鏡照空」,寶鏡當陽超日月,如來普入眾生心;「硃筆點眼」,點頂光,無見頂相現化佛。
  • 【法訊】2018年平和縣蘆溪鎮龍山寺,朝拜九華山地藏王菩薩道場,隨喜功德圓滿!
    2018年4月22  23 日,護法居士一行37人,在祥寬法師的帶領下,來到了安徽省九華山地藏菩薩的道場朝山禮佛。願菩薩加被,魔障遣消,福慧增長,六時吉祥。      地藏菩薩,亦地藏王菩薩,八大菩薩之一。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觀音、文殊、普賢一起,深受世人敬仰。
  • 朝拜參訪 丨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行願
    華振法師行地藏菩薩之大願,立下宏願——復建蓁山觀音寺。師父慈愍眾生,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切實遵循佛法,努力實踐,能堪忍受,能為難事,心不退沒,勇猛精進,不輟不止,用般若智慧接引救度娑婆眾生……2018年7月22日下午5:30,朝聖圓滿歸來。九華山朝拜行的第一站——銅陵觀音寺,該寺院多年來一直與煙臺蓁山觀音寺有著深厚的因緣。
  • 佛教:九華山與地藏菩薩,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盡令六道眾生解脫
    地藏菩薩,因為「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在中國的四大菩薩信仰中,地藏菩薩曾受釋迦佛付囑,讓他在現在佛釋迦牟尼滅度以後,未來佛彌勒未生以前,擔負救度眾生的重任。也就是說,現在這個世界,是由地藏菩薩來負責的。
  • 佛教:九華山與地藏菩薩的信仰,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
    地藏菩薩,因為「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在中國的四大菩薩信仰中,地藏菩薩曾受釋迦佛付囑,讓他在現在佛釋迦牟尼滅度以後,未來佛彌勒未生以前,擔負救度眾生的重任。也就是說,現在這個世界,是由地藏菩薩來負責的。
  • 五一 · 探訪九華山肉身菩薩形成之謎
    地藏菩薩道場——九華山九華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藏菩薩的道場。2013年我在隨蟬友圈九華山朝聖時,曾瞻禮了無暇禪師的肉身舍利,並參訪了無暇禪師的閉關洞,非常殊勝,真是不可思議。更神奇的是,金喬覺已圓寂一千多年,其肉身舍利現供奉在九華山肉身寶殿。唐貞元十年(794年),金喬覺99歲,忽召眾徒告別,趺跏圓寂。相傳其時「山鳴石隕,扣釧嘶嘎,群鳥哀啼,地出火光」。
  • 潮音禪院九華山朝聖公告
    安徽九華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大願地藏王菩薩的道場,為人們懺悔業障、建立大願的朝拜聖地。千年來,這裡因為地藏菩薩的大悲大願、神秘的傳說、超強的感應和不斷出現的肉身菩薩吸引了無數虔誠的朝聖者。我們將會去到九華山主峰——珍貴地藏菩薩足跡所在地,「中天世界」——天台峰、九華山必到聖地——百歲宮、九華山最神聖之處——地藏菩薩真身所在肉身殿。
  • 九華山財神的傳說
    中國人對「財神」都很熟悉,但未必了解九華山的財神爺。九華山的財神由唐代的九華山(原名:積山)山主閔公演化而來的,閔公也是中國最早的財神之一。後人在九華街東,東崖西麓閔公墓附近建閔公殿,以示紀念。相傳,唐代九華山閔公世代勤勞,家財萬貫,堆積如山,故名「積山」。閔公雖住深山,但他廣結善緣,樂善好施,賓朋天下。閔公從小就有讓利於人的性格,其父取名「讓和」。
  • 地藏菩薩傳—41 至死不回新羅,九華山弘法
    原來,九華山一帶的民眾,或許是為了將釋地藏與地藏菩薩分別開來,或許是為了強調他的新羅身份,人們都稱他為「金地藏」、「金大師」。金地藏住持的九華山就在長江沿岸,從江浙溯江而上即可到達。因而,昭普、昭佑可以說是因禍得福,少走了不少冤枉路。古人曰: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佛家又說:惡因緣也可能是好因緣。昭普、昭佑二人跋涉千裡,歷盡艱苦,總算來到了九華山下。九華山,果然美若蓮華。
  •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道場你來了,將來一定成佛!(轉發利益十方,功德無量!)
    就像普陀山是信仰觀音菩薩的人心中的聖地。什麼叫做聖地啊,那就是神聖不可侵侵犯,而且是無可替代的。你想想看,真正信仰地藏王菩薩的,他能找出超過地藏王菩薩位置的地方和人嗎?找不到啊。所以,地藏王菩薩,在九華山慈悲的示現,雖然有一千多年,但是那是中國人的福祉,那是人類的福祉,也是六道眾生的福祉,也是法界眾生的福祉。地藏王菩薩救度多少人要成佛啊。所以九華山,在法界中的地位,顯得更為重要。
  • 中國最大地藏菩薩佛像—九華山,被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因而得名「九華山」,有「東南第一山」之稱。九華山景區最著名的景點之一,就是地藏王菩薩的佛像。它高達99米,歷時十餘年,耗資十五億元,是世界上建造的最大的地藏王菩薩大佛。更令人驚嘆的是,每當太陽升起,這座佛像就會顯露出神秘的佛光,甚至可以說,佛像也會露出很神奇的微笑。
  • 九華山肉身菩薩-大興和尚的神奇事跡(地藏七果心法師介紹)
    講述:果心師父 整理:金豆豆師兄、艶玲師兄  編輯:一路師兄大興和尚是建國後第一尊肉身菩薩,被尊稱為「九華濟公」和「地藏三世」。正如海濤法師所說,大興和尚是地藏王菩薩千萬分身之一,他以神奇的一生來影響著世人,度化眾生。。。他的名言:好人好自己,壞人壞自己一定會被越來越多人傳頌和學習。
  • 為什么九華山寺院的護法神不是韋陀菩薩?
    九華山古稱九子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
  • 詩行天下|九華山:江邊一幅王維畫,石上千年李白詩
    (李白)——《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並序》唐天寶八年冬(749),李白來到秋浦,與詩友韋權輿、高霽一起登上了九華山。在這裡,三人聯句而成《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詩前有一段序,記敘了九華山這一名字的由來。
  • 地藏菩薩與九華山道場之二 ——地藏菩薩的由來(三、小國王)
    佛於是告訴那定自在王菩薩說:兩國王中間那發願早點成佛的,便是一切智成就如來;而那發願要求救度罪苦眾生,不願成佛的便是地藏菩薩了。」(引文中的白話文為作者意譯,原文見《本願經·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