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肉身菩薩-大興和尚的神奇事跡(地藏七果心法師介紹)

2021-02-19 九華山雙溪寺訂閱號

講述:果心師父 整理:金豆豆師兄、艶玲師兄  

編輯:一路師兄

大興和尚是建國後第一尊肉身菩薩,被尊稱為「九華濟公」和「地藏三世」。正如海濤法師所說,大興和尚是地藏王菩薩千萬分身之一,他以神奇的一生來影響著世人,度化眾生。。。他的名言:好人好自己,壞人壞自己一定會被越來越多人傳頌和學習。

點擊上面播放歌曲《好人好自己》

作詞:果心師父

作曲/演唱:歌手吳品醇

在這次地藏七法會中,有很多信眾是第一次來九華山雙溪寺,對大興和尚的生平事跡不太了解,在廣宗大和尚的提議下,主持果心師父再次給大家介紹了大興和尚的神奇故事。

末學雖然已經聽過幾次,也依然聽的津津有味,因為現代真實的菩薩一生修行,特別對我們有指導意義。

主持和尚果心法師介紹說,大興和尚是安徽太湖人,俗姓朱,名毛和,當地有諺語說朱毛和,天下興。朱德的朱,毛澤東的毛,和平的和,法號大興,所以說朱毛和,天下興,朗朗上口。

大興和尚24歲出家,出家前當了六年兵,在吳佩孚的軍隊裡當號兵,由於厭倦了軍閥混戰的生活,逃離軍隊來到九華山百歲宮出家,出家後主要從事劈柴擔水這些重活,那時候百歲宮每天都需要挑水。

後來又去三步一拜朝禮五臺山、峨眉山和普陀山,在文革時期,大興和尚大約五、六十多歲的時候來到了雙溪寺。

因為文革時期要求出家人還俗,有一些出家人堅決不還俗,這部分出家人集中在雙溪寺,當時叫佛教生產大隊,九華山的第一任方丈仁德大和尚當時是生產大隊的會計,後來是大隊長。

一直到1978年宗教政策落實以後,九華山前山開始恢復,改革開放以後第一代佛教協會的領導班子全部來自雙溪寺出家眾,這些都是堅決不還俗的真正修行人,由於這個因緣,九華山佛教協會一直都很關心重視後山。

大興和尚好多人叫他瘋和尚,為什麼他會瘋瘋癲癲呢?實際上文革以前他不瘋,文革以後瘋瘋癲癲的,可能是因為文革時期要求還俗、批鬥、學習,現瘋癲相這樣的話就沒人找他的麻煩,他很自在,無形中避免了批鬥。

他平時除了放牛,就是治病救人,當地老百姓誰家有人生病了,他就去,小孩子他摸摸頭就好了,大人就到山中採點中草藥,見到人就說好人好自己,壞人壞自己,日常行為看起來貌似瘋瘋癲癲的,但是治病救人是確確實實的。

大興和尚在當地很受愛戴,他治病救人從來不收錢,治病的時間趕上吃飯的點,就留下來吃飯,平時從來不給別人添麻煩。因為七十年代的時候,當時生活條件比較艱苦,物質匱乏,他給人治病分文不收,特別是孩子或是重病患者,病患家人尤其感激,偷偷地把肉放在碗裡給他吃,大興和尚也不分別就吃了。有人故意逗他,問和尚吃不吃肉啊,他說和尚不吃肉,那為什麼你吃肉呢,他說我也不吃肉,那為什麼你碗裡有肉呢,他看看碗說,哦,這就是肉啊,就把碗一推就走了。

他喝酒也是這樣,他喝多也不醉,別人也故意逗他,問和尚喝不喝酒啊?他說和尚不喝酒,那你為什么喝酒呢,他說我也不喝酒,那剛才看見你喝酒,哦,他說這就是酒啊,就不喝了。從這裡可以看出他修行已經不著相了

他在圓寂前三天,去找當時雙溪寺當家師,說我要走了,要去化緣,當家師說你這麼大歲數化什麼緣,他說化緣建大廟,以後整個後山就靠我吃飯了,你別把我肉身化掉。第一天去,當家師沒有正式答覆,第二天又去了,答應他,你這個肉身只要不爛,就不燒,大興和尚歡歡喜喜回去了。

他回去後讓徒弟給他洗腳,他以前是從來不洗腳的。他不放心,又去找當地的老百姓,老百姓和他的關係非常好,他很受老百姓的愛戴,說我在生的時候吃你們的,我死了以後你們都吃我的,以後後山就靠我來興旺,我給你們每家都化兩斤錢,你們一定要把我的肉身保護下來。

那時大興和尚摔了一跤,腿也不太好,回去後就躺著念佛,安然離世。當時前任的老會長在大興和尚圓寂第3天準備火化,早晨起來肚子痛,到中午就好了,第3天沒有火化。第5天又準備火化,結果早晨起來肚子又痛,到中午又好了。第7天,再次準備火化,正準備點火,天降大雨,老會長把火柴扔了就沒有火化。

隨後老百姓就來了好多,當時帶隊的是柏帶子,他的先生是村書記,因為八十年代宗教政策剛落實,很多人還不信佛,當時柏帶子帶隊找寺院,她說如果是別人我就不找了,他是個孬子和尚,意思是個可憐的和尚,他一輩子就這麼一個心願,也沒有別的心願,你們還不滿足他的心願,肉身不能燒!!

她帶了幾十個人請求。所以大興和尚的肉身也沒有經過處理,原本是準備火化的,就露天放在那裡。老百姓對他有感情,不願意大興和尚露天日曬雨淋,發心去買磚砌棚,那時候買磚還需要審批,不是想買就能買,大家你出兩毛,我出五毛,他出一元,這樣湊了一點錢大家買了幾千塊磚,把棚砌起來,讓缸大約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

大約一年左右的時候,有人說大興和尚可能真成肉身了,夜裡經常看見放光,就是以前老肉身殿的位置。他在世的時候常給人治病,有人問他,你把治病的醫術教給我們,他說這個你們學不會的,這是要靠修行才可以,我以後死了,照樣給你們治病。

有人生病了去大興和尚缸那裡去拜拜,也很靈,所以缸的邊上就有很多還願的物品。走在那缸的邊上常常能聞到香,缸傍邊的草牛也不吃,牛都知道恭敬。

我聽一位老法師講,三年以後,他兩個徒弟同時做夢,夢到大興和尚講,你們這徒弟真不孝,我在這裡幾年了,也不來看看我。老會長帶兩個人偷偷去看,手電筒一照,頭髮都長出來了,這真是肉身,就跟佛教協會匯報準備開缸,很多電視臺都來報導,當時造成了轟動,因為大興和尚是新中國第一尊肉身。

以前九華山肉身菩薩在文革期間遭到破壞,基本上都毀壞了,只留下百歲宮無暇真身一尊,還有地藏菩薩真身在肉身殿的地宮內保護。在九華山給肉身建殿的唯有金喬覺地藏菩薩和大興菩薩。


臉上仍掛著微笑的大興和尚真身 ,這真是世界奇蹟 ,不可思議!

大興菩薩在民間也好,在佛教界也好,影響都是非常大的,他最著名的名言就是「空空空」,「好人好自己,壞人壞自己」。簡單,但是道出了哲理。

相關焦點

  • 九華山肉身菩薩
    我們所說的肉身菩薩,就是佛教所說的全身舍利。《金梵明經》載:「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燻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戒定慧之所燻修,就是佛教對肉身不爛的解釋。        縱觀九華山現存的肉身菩薩,其生前無一不修持嚴謹。他們雖表現各異,有的深山苦修;有的入世行醫;有的現瘋傻顛倒相;有的治身心於一處,一站就是三年。
  • 五一 · 探訪九華山肉身菩薩形成之謎
    自從唐代以來,九華山自然形成的僧人肉身舍利達15尊,現可供瞻仰的有5尊,其中一尊仁義師太肉身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比丘尼肉身舍利。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為什么九華山的肉身菩薩這麼多?為什麼這些肉身歷千年而不腐?是不是經過特別的防腐處理?是不是與九華的地理環境有關?是不是他們有什麼特別的修行方法?朝拜九華山的意義如何?下面我們一起探討九華山肉身菩薩之迷。
  • 九華山-地藏菩薩的道場
    後世相傳金地藏是地藏菩薩示現,九華山遂以地藏菩薩道場著稱。九華山中最古老的化 寺建於唐至德初年(756)。至唐末,陸續修建了九子寺、妙峰寺、圓寂寺、淨倍寺、崇聖寺、慈仁寺等十三座寺廟, 高僧繼金地藏後,有勝瑜、道明、智英、道濟、超永、卓庵等。晚唐時禪宗傳入九華,道濟禪師即門徒之一。宋代,九華山佛教得到發展,寺院已達五十餘座。
  • 夢參和尚:1931年朝拜九華山,地藏菩薩塔打開,我得見地藏
    得見地藏出家之後,夢參卻覺得,佛法無邊,自己如何能參悟呢?正當他迷惑之時,卻又夢見一個僧人在夢中指點他前去九華山尋找答案。夢參驚醒,瞧見禪房之中的畫像,驚覺入了自己夢的竟是地藏菩薩。於是,夢參便按照地藏菩薩的指點,跑到了九華山,那一年是1931年,夢參懷著一腔迷惑來到山腳,卻發現氣氛肅穆非常,原來那一天,正好是九華山上的開啟地藏菩薩肉身塔的寶塔法會,這法會六十年才辦一次,若非菩薩夢中指點,夢參這個年輕和尚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知道的。
  •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道場
    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著名的遊覽避暑勝地,現為國家5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與山西、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願地藏王菩薩道場,被譽為國際性佛教道場。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蓮花,因此而得名。於唐天寶年間(742(壬午年)~756)改名九華山。
  • 佛國勝境九華山,有一尊揚州高郵僧人慈明圓寂後的「肉身佛」
    ……當沉睡在葬缸(注2)中長達3年之久的慈明和尚肉身慢慢地被抬出的那一刻,人叢中發出一陣唏噓,眾僧人更是頂禮膜拜——只見慈明和尚跏跌端坐(注3),肉身未腐,毛髮無損,鬚眉可見,容顏如生,淡淡檀香撲鼻。遂供奉於九華山肉身寶殿北側地藏禪寺內。
  • 朝拜參訪 丨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行願
    華振法師行地藏菩薩之大願,立下宏願——復建蓁山觀音寺。師父慈愍眾生,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切實遵循佛法,努力實踐,能堪忍受,能為難事,心不退沒,勇猛精進,不輟不止,用般若智慧接引救度娑婆眾生……2018年7月22日下午5:30,朝聖圓滿歸來。九華山朝拜行的第一站——銅陵觀音寺,該寺院多年來一直與煙臺蓁山觀音寺有著深厚的因緣。
  • 農曆十月初七,又一尊「肉身菩薩」現世!
    ▲老和尚坐缸時情景開缸後見老和尚肉身不腐體態依然,五官清晰,頭髮及眉毛如生前一般。開缸的九華山朱國勝師傅道:「常淨老和尚肉身成就,極為圓滿殊勝。能成肉身菩薩,百分百靠修行。」▲老和尚封缸情景上常下淨老和尚生於1924年,國高畢業後即發心出家,童貞入道。老和尚生前堅持誦讀《妙法蓮華經》、早晚功課、萬聲佛號從未間斷。老和尚修佛態度極其嚴謹,在電子設備並不發達的年代,每日萬聲佛號以火柴計數,數錯便重新再來,絕不敷衍了事。2013年農曆10月初6日預知時至,次日凌晨3點,老和尚吉祥右臥,安詳示寂。
  • 十大金剛不壞、肉身菩薩
    當然不僅僅只有惠能菩薩,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中國十大肉身菩薩。  一、慈航菩薩  慈航法師(公元1893--1954),俗名艾繼榮,閩北人,17歲在福建大金湖剃度出家,後追隨太虛大師,於全國各地巡迴弘法,後訪南洋,宣傳抗日國策。
  • 蘇州白龍寺九華山朝拜參學行程
    其肉身置函中經三年,仍「顏色如生,兜羅手軟,羅節有聲,如撼金鎖」。眾佛徒根據《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語:菩薩「安忍如大地,靜慮可秘藏」。認定他即地藏菩薩示現。建一石塔,將肉身供於石塔中,尊為金地藏,嗣後配以殿宇,稱肉身殿。從此九華山名聲遠播,逐漸形成與五臺山文殊、峨眉普賢、普陀觀音相併稱的地藏菩薩應化道場。
  • 夢參老和尚:我1931年朝拜九華山,地藏菩薩塔打開,我親眼目睹
    他師傅認為他六根尚未清淨,入佛門時間太短,還沒有完全脫離紅塵,仍然需要一些磨練才能逐漸靜下心來,真正與佛結緣。夢參真不愧是因夢入佛,這個再一次改變他一生的磨練又一次出現在了他的夢中。這一晚,夢參在睡夢之中隱約見到一個布衣僧人來到他身邊,告訴他,想要參透佛法,需要他親自去一趟九華山。夢參從這個夢中醒來,驚奇地發現自己床前赫然掛著一張地藏菩薩的畫像。
  • 蘇州高新區白龍寺朝拜九華山法訊
    其肉身置函中經三年,仍「顏色如生,兜羅手軟,羅節有聲,如撼金鎖」。眾佛徒根據《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語:菩薩「安忍如大地,靜慮可秘藏」。認定他即地藏菩薩示現。建一石塔,將肉身供於石塔中,尊為金地藏,嗣後配以殿宇,稱肉身殿。從此九華山名聲遠播,逐漸形成與五臺山文殊、峨眉普賢、普陀觀音相併稱的地藏菩薩應化道場。
  • 九華山的化城寺金喬覺法師,生前寂寂無聞,死後卻證得不壞金身
    九華山,中國佛教史上的4大聖山之一,也是中國佛教史上的4大菩薩的道場。其中,九華山是地藏的道場,小編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雖然4大菩薩造型各具特色,但唯有地藏菩薩造型獨樹一幟,他是4大菩薩當中,唯一一個落髮出家的造相唐朝至德初年,青陽縣的鄉紳、賢達諸葛節等人,一同上九華山賞秋。
  • 組織朝拜九華山地藏王菩薩道場通知
    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道場。地藏菩薩,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所以得名。佛典載,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並在久遠劫以來就不斷發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
  • 康寧永樂第234期---地藏菩薩事跡,功徳利益介紹
    (三)能載義,土地能負載一切礦、植、動物、令其安住世界之中,喻菩薩能負載一切眾生,由眾苦交煎的此岸,運載到清涼的彼岸。(四)能藏義,土地能含藏一切礦、植等物,喻菩薩能含藏一切妙法。(五)能持義,土地能持一切萬物,令其生長,喻菩薩能總持一切妙善,使其增長。(六)能依義,土地為一切萬物所依,喻菩薩能為一切眾生所依。(七)堅牢不動義,土地堅實不可移動,喻菩薩的菩提妙心,堅如金剛,不可破壞。
  • 安徽九華山上百歲宮,險些無緣肉身菩薩,入口隱秘,遊人易錯過
    百歲宮是典型的皖南民居式寺廟,五層高樓融山門、大殿、肉身殿、庫院、齋堂、僧舍、客房等為一體,這樣的寺廟還真是第一次見到。百歲宮有一方石碑記錄了禪寺的悠久歷史。百歲宮,始建於明。周圍自然景觀秀麗,松聲竹韻相伴。明萬曆年間,無瑕和尚在此結茅禪修,126歲圓寂,肉身三年不腐,後人建造庵堂,裝金肉身供於其中,是為「摘星庵」。明末清初俗稱「百歲宮」。
  • 地藏王菩薩故事
    據說在佛滅度後一千五百年,地藏菩薩降跡在新羅國----就是現在的韓國。他是新羅國的王子,叫金喬覺,在韓國就出家了。 二十四歲時攜帶白犬「善聽」,從新羅國航海到中國來,就一直在安徽省青陽縣的九華山上修行,直到九十九歲示寂。
  • 佛教:九華山與地藏菩薩,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盡令六道眾生解脫
    地藏菩薩,因為「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在中國的四大菩薩信仰中,地藏菩薩曾受釋迦佛付囑,讓他在現在佛釋迦牟尼滅度以後,未來佛彌勒未生以前,擔負救度眾生的重任。也就是說,現在這個世界,是由地藏菩薩來負責的。
  • 佛教:九華山與地藏菩薩的信仰,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
    地藏菩薩,因為「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在中國的四大菩薩信仰中,地藏菩薩曾受釋迦佛付囑,讓他在現在佛釋迦牟尼滅度以後,未來佛彌勒未生以前,擔負救度眾生的重任。也就是說,現在這個世界,是由地藏菩薩來負責的。
  • 地藏菩薩聖誕!見者積福消災,轉發給你的朋友!!!
    見九華山峰巒疊起,是修道的好去處,於是在山中擇地而居,潛心修行。據說他那時雖已六十歲,但身體異常健壯,「項聳奇骨,軀長七尺,而力倍百夫」(唐費冠卿《九華山化城寺記》)。他擇了東崖巖石,終日坐禪誦經,後被山民諸葛節發現,民眾大為感動。其事跡傳開後,得到本地閔姓山主等人的捐助,於是建寺廟,闢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