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白龍寺九華山朝拜參學行程

2021-03-05 蘇州高新區白龍寺東

九華山朝拜參學行程

 朝拜時間: 2019年6月21日-23日(3天)

   (農曆六、五月十九-五月二十一)星期五-星期日

     請務必攜帶有效身份證件出行

九華山: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長江南岸的池州市境內,是以悠久的佛教文化和奇麗的自然景觀為特色的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區。九華山原名九子山,唐天寶年間大詩人李白等人遊覽此山時,曾留下了「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的千古名句,九華山因此得名。公元719年,新羅王子金喬覺來到九華山,苦心修行75載,99歲圓寂,肉身不腐,因其生前逝後的各種瑞相酷似地藏菩薩,僧眾遂認為地藏菩薩現身於世,於是九華山就成為了地藏菩薩的道場,成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寺院早晚課功德利益:

早晚課是出家人在寺院裡修行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

第一個作用就是可以使人精進。

第二點作用是使能夠自利利他。在出家人的生活中,通過做早課晚課,一方面誦經自修,另外一方面也是利他,就是為世界、為眾生祈禱、祈福。

第三個方面就是能夠和其他生命溝通交流。佛教的一句佛號、菩薩聖號、咒語,所蘊含的力量,比「我喜歡你」,「我感謝你」,要大得多。早晚課還要念經,念咒語。有一些就像宇宙裡的一種秘密口令。一念,所有的門都敞開。最重要的是自己心裡的門,這是念咒的作用。

第四個是促進健康的作用。做早晚課,站著念誦,是按照一定的方法規矩來進行的。如果方法得當,有利於保持身體的活力和健康

 

此行程僅供參考,具體以實際發生為準

第一天(6月21號)蘇州白龍寺—安徽九華山:祈園寺、化城寺、旃檀禪林、肉身寶殿(共修地藏菩薩本願經一部)、地藏寶殿、通慧庵;

04:30白龍寺大殿集合,聆聽法師朝拜前祈福開示

  早餐後拍集體照,乘坐大巴預計6個小時開啟九華山朝拜之路。

  抵達九華山遊客中心吃中餐,下午換乘九華山環保車上山。逐一朝拜九華山老街附近重點寺院:

《祈園寺》祗園寺位於九華山風景區九華街東北,插霄峰西麓。祗園寺為全國重點寺院。原名「祗樹庵」,又名「祗園禪寺」。始建於明代,現存建築為清代,清康熙年間為九華山化城寺東寮之一。本名祗樹庵,據說因為釋迦牟尼在世時居住的地方既不是寺,也不是院,而是精舍或園,所以易名祗園,或稱給孤獨園,現代一般稱為祗園寺。2004年10月28日,被列為市文物保護單位。

《化城寺》四周環山如城,是九華山的開山主寺,歷史最悠久又是地藏菩薩道場,是九華的「總叢林」。始建於唐,至德初年(公元756年)當地鄉紳請新羅僧人金喬覺入居,貞元十年(公元794年)金喬覺99歲圓寂後,僧眾視為地藏菩薩化身,化城寺遂闢為地藏王道場。東晉隆安五年(401年),僧人杯渡曾在此築室為庵。

《旃檀禪林》   全國重點寺院。又稱「旃檀禪林」。位於九華街西南。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為化城寺七十二寮房之一。清道光時寺尚存,鹹豐年間兵毀。光緒十二年(1886)定禪和尚募化重建。據傳初建時,僧人伐寺後琵琶形山嶽上古樹,見其木質堅硬,紋絡纖細,酷具異香,喻之為佛家珍品——旃檀樹。謂琵琶形山嶽與佛經記述的南印度牛頭山(以盛產旃檀樹聞名)相似,因以名寺為「旃檀林」。

《肉身殿》 肉身殿居神光嶺頭,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肉身殿是安葬金地藏肉身的地方,亦稱地藏塔,而九華山是與金地藏,金喬覺的名字分不開的。金喬覺(696-794);系新羅僧人,俗稱金地藏,古新羅國(今朝鮮半島東南部)國王金氏近族。相傳其人「項聳奇骨,軀長七尺,而力倍百夫」。「心慈而貌惡,穎悟天然。」24歲時,削髮為僧,攜白犬「善聽」,從新羅國航海來華。初抵江南,卸舟登陸,經南陵等地上九華。相傳九華山原為青陽縣居士閔讓和屬地。金喬覺向其乞一袈裟地,不意展衣後竟遍覆九峰。閔讓和十分驚異,由驚而喜,先讓其子拜師,後自己亦隨之皈依。至今九華山寺殿中地藏聖像左右的隨侍者,即為閔讓和父子。金喬覺來山後,居詮在東岸峰的巖洞裡(後人稱之為「地藏洞」),巖棲漳汲,過著十分清苦的禪修生活。唐至德二年(757年)山下長老諸葛節等數人結伴登山,一路但見深山峽谷,荊榛莽莽,寂靜無人。到得東崖,見巖洞內唯有釋地藏孑然一身,閉目端坐,旁邊放一折足鼎,鼎中盛有少數白米摻雜觀音土煮的剩飯,眾長老為有如此苦修之人,而肅然起敬。於是共同籌劃興建禪舍,供養地藏。不到一年時間,一座廟宇建成,地藏有了棲身之地和收留徒眾常住寺內的條件。其大弟子、首座僧用瑜,身體力行,斬荊披棘,率眾墾荒,鑿渠開溝,造水田,種穀物,勞動自給,堅持苦修。建中二年(781年)池州太守張巖,因仰慕地藏,施捨甚厚,並奏請朝廷將「化城:舊額移於該寺。郡內官吏豪族,紛紛以師禮皈依地藏,向化城寺捐獻大量財帛。金喬覺,聲聞遐爾,連新羅國僧眾聞說,也相繼渡海來華隨侍。唐貞元十年(794年),金喬覺99歲,忽召眾徒告別,趺跏圓寂。相傳其時「山鳴石隕,扣釧嘶嘎,群鳥哀啼,地出火光」。其肉身置函中經三年,仍「顏色如生,兜羅手軟,羅節有聲,如撼金鎖」。眾佛徒根據《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語:菩薩「安忍如大地,靜慮可秘藏」。認定他即地藏菩薩示現。建一石塔,將肉身供於石塔中,尊為金地藏,嗣後配以殿宇,稱肉身殿。從此九華山名聲遠播,逐漸形成與五臺山文殊、峨眉普賢、普陀觀音相併稱的地藏菩薩應化道場。

《通慧庵》 位於東崖西麓,九華街東南端,安徽省重點寺院。始建於清初,為化城寺東序寮房之一。1988年住持比丘尼仁義重修,恢復道場,香火日盛。該寺坐東朝西,由5座民居式殿宇組成,新建有宮殿式大雄寶殿。依山就勢,高低錯落,翠綠擁抱,環境清幽。比丘尼仁義,俗姓姜名素敏,1911年生,遼寧瀋陽人。自幼與佛有緣,幼年時邊讀書邊到廟裡聽誦經,能背誦《心經》、《大悲咒》。年輕時潛心醫學,主攻中醫針灸。1940年到五臺山出家,法名仁義。1950年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援朝抗美,戰地行醫。1953年回國後,從事醫療工作。1982年再赴五臺山受具足戒。1985年朝禮九華,後又雲遊四方。1995年返回九華山,住持通慧庵。1995年11月28日圓寂(85歲),其徒思善遵囑將遺體坐缸存放,1999年1月開缸,肉身完好,現塗漆供奉。比丘尼成金剛不壞之身,惟九華山獨有,引起社會轟動。仁義師太生前由一名大家閨秀成為醫生、軍人、尼姑,直至不腐肉身,加之她參軍衛國、行醫濟世、樂善好施等不凡經歷,成為九華山眾口皆碑的傳奇式人物。

晚餐後自由安排共修課程 

  包含早、中、晚餐入住九華山寺院 

第二天:(6月22號)百歲宮、無暇禪師肉身、五百羅漢堂、東崖寺、天然睡佛、觀音下院、閔園尼庵群、古拜經臺寺、天台寺;

04:30起床、早課、過堂

早餐後步行至百歲宮纜車口,乘纜車至九華山海拔871米的插霄峰。抵達百歲宮自由敬香禮佛、禮拜九華山最著名的肉身菩薩之一「活了124歲的無暇禪師肉身」。參拜佛教四大名山僅有的五百羅漢堂。目睹巨型的九華山睡佛。前山至後山途中參拜金地藏新羅國王子金喬覺初來九華山居住的東崖洞穴「東崖禪寺」。步行至後山觀音峰下院吃午飯。沿途參拜閔園尼庵群。午餐後前往九華山鳳凰嶺纜車站,乘纜車抵達古拜經臺。在步行800臺階就抵達至九華山最高寺院「天台寺」。

《百歲宮》百歲宮,坐落於九華山海拔871米的插霄峰巔,原名摘星庵,又名萬年禪寺,始建於明代,為全國重點寺院。百歲宮與祗園寺、東崖禪寺、甘露寺並稱九華山「四大叢林」。 [1]  1982 年九華山管理處重修廟宇。建築面積2987平方米。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五百羅漢堂》九華山五百羅漢堂為宮殿式結構,與百歲宮配套協調,形成一個建在懸崖峭壁上的城堡式建築群。五百羅漢堂供奉五百尊羅漢,整個堂內於姿百態,氣勢壯觀。百歲宮五百羅漢堂是目前我國四大佛山所僅有,是九華山的獨特景觀。相傳,後周顯德元年(954)道潛禪師得吳越錢忠懿王的允許,將雪峰塔下的十六大士像遷於淨慈寺,創建五百羅漢堂。而各地名山也有羅漢洞或竹林聖僧寺的傳說,如河南嵩山有五百羅漢洞。現存的五百羅漢堂有北京碧雲寺、成都寶光寺、甘肅蓮華寺石窟、蘇州西園寺(戒幢建寺)、昆明筇竹寺、西山華亭寺、武漢歸元寺等處。其中,蓮華寺石窟的五百羅漢為石刻像,雕造於宋·紹聖二年(1095)。此外,北京、成都、昆明等地均有五百羅漢堂。

《無暇禪師肉身》明朝萬曆年間,有僧人海玉,順天宛平人(今北京盧溝橋)人,字無瑕,嘉靖十五年(1536)在五臺山出家。無瑕禪師曾雲遊參訪峨嵋等佛教聖地,於萬曆年來到九華山,「初住東巖摘星亭,見獅子山左右,有龜蛇供護之狀,遂卓錫焉」。無瑕禪師戒律精嚴,刻苦清修,耗用28年,刺舌血拌和金粉抄寫《大方廣佛華嚴經》81卷,為國家重點文物,現珍藏於九華山歷史文物館中。天啟三年(1623年)秋,無暇禪師年124歲,口佔一偈曰:「老叟形骸百有餘,幻身枯瘦法身肥。岸頭跡失魔邊事,洞口言來格外機。天上星辰高可摘,世間人境運相遠。客來問我向何處,臘去春回又見春。」言畢安詳圓寂。弟子將其遺體裝缸,三年後啟缸,肉身面色如生、身體完好,遂裝金供奉。其徒慧廣隨即「建寺宇,造戒堂,立方丈」,時人尊其年高,故改庵名為「百歲宮」。天啟六年(1626年)明思宗朱由檢敕封無暇禪師為「應身菩薩」,題額「為善為寶」,賜無瑕禪師肉身塔「蓮花寶藏」四字。清鹹豐年間,百歲宮遭火災,大殿等全部焚毀,僅留下無暇禪師肉身殿,後重修。民國時,再請藏經,黎元洪總統贈匾額「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文化大革命期間,山僧惟能、普光、悟廣為保護無瑕肉身,冒著風險將其秘密轉移置地下,方逃過被焚燒的劫難。如今仍供奉在百歲宮殿內。

《天然睡佛》九華山睡佛,位於在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華山,1999年9月,這裡曾發現一座巨型「天然睡佛」引起轟動。九華山睡佛,睡佛頭像朝南,頭枕天台群峰,大、小花臺為軀幹,面仰天際,「鼻梁」高聳,「喉節」突出,「睫毛」可見,好像一位慈祥臥睡的老人。九華山睡佛,佛據說是當時九華山佛協會長仁德首先發現的,人們觀其形態酷似仁德法師,由此被僧俗各界認同為仁德大和尚的法身顯示,而日日接受芸芸眾生的膜拜。

《東崖禪寺》唐開元末年,金地藏新羅國王子金喬覺初來九華山居於東崖洞穴,常在洞旁巖石上晏坐清修。唐至德二年(757年),山下居士諸葛節等數名鄉紳遊山,行至東崖,見金地藏之苦行,深為感動,發心修建化城寺,請金地藏離洞居住。明正德年間,有僧周經於此結茅,後建「晏坐堂」,以祀金地藏。心學大師王陽明曾兩次來此與周經談經論道,相契甚深,並互有題贈。萬曆年間釋普通易「晏坐堂」為「東崖精舍」,因石崖位於化城寺之東故。

《閔園尼庵》閔園尼庵為九華山皖南民居式寺廟建築的代表,建築特色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那就是「褐瓦白牆、馬頭牆、天井院落雜迴廊。地板樓板隔牆板,正廳供佛居兩廂。」每座尼庵一般為師徒兩人,早、晚誦經禮佛,間或種菜、摘茶,一心護佛,生活安定。閔園有20多尼庵,尼眾集中,建築特色鮮明。小型尼庵僅一、二進,單門獨院、廟舍合一,中為佛堂,兩廂居室。中等規模的一般為兩進廳堂式樓宇,中設天井,內有落水,有的加大一些深度和高度,風格不變。這些尼庵一律白牆褐瓦、小外窗、馬頭牆、寓佛殿、居室於一起,生活十分方便。尼庵一般都置院落,內有花房或菜畦,綠蔭環抱,環境清幽。

《古拜敬臺》古拜經臺在天台峰下,距觀音峰約2華裡。通往天台之路要繞寺而過。該寺始建於唐,經歷代修建,現在面積898平方米。相傳金地藏曾在此處拜誦《華嚴經》,僧人建此寺紀念,名為「大願庵」(佛教稱金地藏「大願菩薩」)。因為「拜經」較通俗易記,所以都稱它「古拜經臺」。

《天台寺》天台寺又名「地藏寺」、「地藏禪寺」,海拔1306米,為九華山位置最高的寺院。因天台是佛教徒朝拜地藏聖跡必到之處地,所以往往將天台稱為九華山主峰,有到九華「不上天台,等於白來」之說。天台寺橫臥於天台、玉屏峰間的凹地上,坐北朝南,塊石木結構,硬山頂,是一座3層走馬通樓的民居式殿宇。是1983年國務院確定的漢地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

天台寺朝拜圓滿後,纜車下山後乘環保公交車返回前山。晚餐後法師帶領共修地藏菩薩本願經一部 

      含早、中、晚餐,住九華山寺院 

第三天:(6月23號)九華山—大願文化園—蘇州白龍寺

04:30起床、早課、過堂

   早餐後乘環保車下山前往大願文化園,三步一拜大願地藏王菩薩,中餐後返回蘇州白龍寺溫馨的家,結束2017九華山朝拜殊勝之路。

 《大願文化園》 九華山大願文化園景區位於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世界公認的地藏菩薩道場――九華山風景區北麓柯村。景區由99米地藏菩薩聖像及配套景點和服務設施組成,佔地1500餘畝,是集自然山水與佛教文化於一身,融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於一體的禮佛朝拜、養生禪修、休閒觀光的旅遊勝境。大願文化園中的建築主要包括殿堂廳館、亭橋廊榭、塔臺樓閣等。為充分彰顯佛教特點和地域特色,設計者在傳統建築形式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將漢唐建築的雄渾風格巧妙地融入其中,表現出唐風徽韻的獨特神韻,有著強烈的藝術個性特點和實用的遊賞功能。

三步一拜圓滿後中餐,返回蘇州白龍寺菩提家園。2019九華山朝聖圓滿!!!

                         含早、中、晚餐 

朝拜費用:

1200元/人(包含行程中指定項目,根據實際人數費用適當調整)

費用包含:往返大巴車、九華山門票、九華山上下山及山上各點環保車車票、天台往返纜車、百歲宮單程纜車、全程用餐、兩晚住宿。供養法師隨緣隨喜。

請參團同修務必仔細閱讀以下內容

《朝拜九華山注意事項友情提示》: 

1:白龍寺朝拜禪學團,屬於寺院弘法朝禮修行,非商業化行為。參加團隊的所有同修,參團過程中,任何自身行為,一律自行負責,與寺院無關六十歲以上同修,請直系親屬籤免責條款方可接受報名,七十歲以上同修,需有直系親屬陪同,或直系親屬指定人陪同。如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的同修請家人陪同報名參加。請自帶必要的藥品。

方可接受報名。一經報名參加視為接受此條款。

2:報名跟隨白龍寺朝拜團,應積極配合帶隊法師統一管理,全程統一穿白龍寺義工馬甲、隨緣參加各寺院早、晚課須穿海清上殿。

 請自帶寬鬆、換洗衣服、個人洗漱用品、有居士證的同修請攜帶、全體必須攜帶有效身份證件(特殊證件請攜帶)。

3: 全程未經帶隊法師及義工組長同意,不得單獨行動、擅自離團。

報名時請提供本名及身份證號碼、個人聯繫電話、家人應急聯繫電話。

報名參團同修請嚴格按照居士入寺禮儀著裝,衣著顏色素雅,女眾同修全程不穿裙子、不噴香水、不化濃妝、不佩戴誇張首飾。

4:全程茹素,自帶食品嚴禁葷腥、蛋類等有異味的食品。

5:建議全程穿寬鬆、淑雅衣服,鞋子穿適合登山軟底鞋(建議居士鞋)。

6:入住寺院,請嚴格遵守佛門禮儀。不穿睡衣離開宿舍。不可以把內衣、內褲掛在公眾場合。寺院內不可以大聲喧譁。未經常住師父允許,不得進入僧寮區域。未經常住師父允許,不的私自拿取寺院任何物品。寺院提供使用物品,用完後務必放回原處。女眾在寺院內不可以穿裙子、不可以披頭散髮、不可以濃妝豔抹、不可以用異味化妝品香水等。離開寺院時,所有宿舍物品歸位,清理乾淨後,帶走所有個人物品及垃圾。

 

其他未盡提示事宜按照白龍寺客堂規定執行

 

報名電話:道開法師 18106210920

線路諮詢:仁普居士 13584817007

九華山肉身菩薩分享:

   自從唐代開元年間,金地藏開闢九華佛教道場,被尊為地藏菩薩應化,九華山成為地藏道場以來,在這一百平方公裡的彈丸之地,有據可查的肉身菩薩就達14尊。其中「文革」焚毀5尊。現在能看到的還有8尊,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為什么九華山的肉身菩薩這麼多?為什麼這些肉身歷千年而不腐?是不是經過特別的防腐處理?是不是與九華的地理環境有關?是不是他們有什麼特別的修行方法等等,肉身菩薩給人們留下了一個又一個問號。

九華山的山體位於皖南斷塊隆起的中心部位,主體由花崗巖構成,受構造、巖性等影響,形成以山峰為主,盆地峽谷、溪澗泉流交織其中的獨特的地貌景觀。其氣候屬北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類型。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夏雨集中、梅雨顯著,從而形成陰、涼、溼的山區氣候特點。九華街年平均氣溫13.4℃,冬季極端最低溫度 -11.8 ℃;夏季極端最高氣溫34.5℃;空氣相對溼度在78℃至 85℃之間;年平均溼度 80℃。全年降水日期182.7天,全年降水量約2000毫米,山上森林覆蓋率75%,大氣質量優良,這樣的自然環境,當然是旅遊度假的好地方,但卻不是防腐防黴的好所在,居民家裡的衣物,儘管不停地翻曬,但仍有黴變,牆邊的木柱和放在地上的木桌經常發黴,甚至長出了木蘑菇。賓館的客房,儘管晴天採光、雨天通風,但其嶄新的牆壁不出兩年就生出黴點、斑塊。而存放肉身菩薩的坐缸,卻置於室外任風吹雨打,經三年而不腐,實在是不可思議。貼金供養後,其身體一直暴露在空氣中,卻也完好無損。更令人稱奇的是,百歲宮明代無暇肉身菩薩,在「文革」中被埋入地窖十餘年,身上的貼金已剝落,但身體卻完好無損。這尊肉身,從其圓寂算起,至今近 400年了。這些事實,實在是不可思議。

教認為,佛菩薩或高僧大德圓寂後,可得舍利。《玄應音義》載:「舍利有全身、碎身之別」。全身舍利即是指高僧示寂後,其身體經久不爛,常保原形而栩栩如生者。碎身舍利指高僧大德

荼毗後之遺骨。我們所說的肉身菩薩,就是佛教所說的全身舍利。《金梵明經》載:「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燻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戒定慧之所燻修,就是佛教對肉身不爛的解釋。

縱觀九華山現存的肉身菩薩,其生前無一不修持嚴謹。他們雖表現各異,有的深山苦修;有的入世行醫;有的現瘋傻顛倒相;有的治身心於一處,一站就是三年。雖然他們修行的方式不一樣,但都應機說法,利樂眾生,外現凡行,內存清淨。

由於他們嚴謹的修持,使他們的心體廣大,內心清淨。心無汙染,行為自然高尚,他們的身體機能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潛能顯現,靈異顯現,有的能示現神通。這種身心的變化,是無比複雜而神奇的,戒定慧之所燻修,是佛教對肉身菩薩現象的基本解釋。嚴謹的修持,是肉身不腐的主要原因。

在教內,修持嚴謹的高僧大德非常多,但肉身菩薩為什麼這樣少呢?這與修行者的願心有直接的關係。

許多高僧在圓寂時,囑咐將遺體火化。我曾問過一們公認的高僧,問他往生後是否保留遺體。他說:「四大皆空,不著於相,留個臭皮囊幹什麼?」這是大多數修行者的觀點。

至於這些肉身菩薩,他們在圓寂前囑咐保留遺體,完全是慈悲度生的願心。八萬四千法門度八萬四千種眾生,這些肉身菩薩在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共願之中,又發下別願,留此肉身,以身弘法,以身說教,以身度塵,這是接引眾生的一種方便。因為有些人,在看到木雕泥塑的佛菩薩時,不能產生恭敬心,認為那是假的,但在看到肉身菩薩時,覺得可親可近,內心震撼,認為那是真的,願意供養皈依。所以有些高僧在圓寂之前,發願要留下肉身,順應眾生,正因為如此,從古到今,肉身菩薩不斷出現。

菩薩成因:凡九華山的和尚圓寂,都要將遺體保存一段時期(最短的七天,最長的三年),看能否成為真身。其裝殮方式也很特別,和尚圓寂後,將其遺體擦洗乾淨,盤成跏趺式裝殮於特製的陶缸中,在遺體的周圍塞滿木炭,直至頸項,頭腦部位放置石灰包,再合上缸蓋塗以黃泥密封,置陰涼通風處存放。密封的陶缸隔絕空氣,木炭吸取遺體內的水份使之脫水乾癟。一旦遺體腐爛散發異味,就將陶缸底部的發火孔掏開,引燃木炭火化。坐缸只是形成真身的外部條件,其內因取決於他們生前的修行道涵。長年食素不沾葷腥,注重修煉持久坐禪,必然氣脈貫通,筋骨幹連,加上坐化前知其大限來臨,一般都是十天半月食不沾、水不進,使腹腸空空,體內脂肪和水分極少,這為死後坐缸蛻變為肉身奠定了基礎。但即便如此,能成為不腐之身的也是寥寥可數。只有極少的僧尼一直保存著肉身,這樣在3年後開缸,就是「肉身菩薩」了。形成肉身後,首先是妝漆,3年後再妝上金粉,這樣就基本上可以把屍體與外界隔離開。九華山部分肉身菩薩:

仁義(1911-1995)現代比丘尼。俗名姜素敏。原籍遼寧瀋陽,後出嫁至吉林通化市。姜家家境富裕。七、八歲時,送素敏讀私塾,學琴棋書畫,想把她培養成淑女型的富家小姐。可素敏經常偷偷到附近廟裡聽和尚誦經,還從家裡取些糧食接濟廟裡。1940年秋到山西五臺山落髮出家,1950年仁義毅然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1951年隨軍入朝。

1995年11月28日晚七時圓寂。享年85歲。其弟子打開存放已3年零2個月的坐缸,見仁義師太端坐缸裡,黑白相間的頭髮長出寸餘,牙齒完好,皮膚毛孔清晰,身體尚有彈性,入缸十指相向的手勢已有變化,右手稍抬高作捻針狀,這是她幾十年來為病人扎針的姿勢。仁義師太是中國佛教史上出現的首尊比丘尼肉身,現供奉在通慧禪林

明淨(1928-1992)俗名徐方柱(1928-1992),人呼「站和尚」。安徽郎溪縣東下鄉雙橋村人。3歲喪母,家境清貧,年少常以打短工貼補家用。受祖輩信佛影響,從小不茹葷腥,心地善良。逢旱年將自家天地裡的水放給別人田地灌苗,鄉人稱讚其「菩薩心腸」。1984年到九華山,在天台寺拜師出家,把多年的積蓄全部供養寺廟。後常住旃檀林,晝夜不倒單,稱其「站和尚」,定力非凡。992年9月6日,在旃檀林安然示寂。弟子遵和尚生前保護其身的囑咐,將其趺跏坐缸。1998年12月1日開缸,其肉身完好,顏面如生,體有彈性。目前在旃檀林古大雄寶殿安奉。

大興和尚,字了維,俗名朱毛和。1894年,即光緒二十一年十月二十四日,生於安徽省太湖縣朱鎮鄉朱家村。91歲的大興和尚臨終留下遺言:'我是百歲聖人,不願火化'。寺裡將圓寂後的大興盤坐裝缸、封塔。歷經3年零6月,拆塔開缸,奇蹟出現了,大興和尚的容顏安詳若睡,如同生前一樣。經佛協同意,將其遺體裝金供奉於九華山上。

 

海玉(1513-1623)。在九華山百歲宮中,供奉著一位五百多年前的肉身菩薩。海玉為明代高僧,字無瑕。順天宛平(今北京市)人。嘉靖十五年(1536)在五臺山出家。曾雲遊參訪峨嵋等佛教聖地。萬曆年間來到九華山,在插霄峰摩空嶺結茅安居,取庵名「摘星庵」。刺舌血拌和金粉,抄寫《大方廣佛華嚴經》費時20餘年,抄完經書81卷。為後世留下血經珍寶,如今仍珍藏在九華山歷史文物館中。(1623)秋,海玉拈偈一首,說完偈詞又囑咐弟子將其遺體坐缸,言畢安詳入定。三年後啟缸,肉身面色如生、身體完好,遂裝金供奉,文化大革命期間,山僧惟能、普光、悟廣為保護無瑕肉身,冒著風險將其秘密轉移置地下,方逃過被焚燒的劫難。如今仍供奉在百歲宮殿內。

 

地藏菩薩—九華山唐代肉身,金喬覺(696-794),系新羅僧人,俗稱金地藏,古新羅國(今朝鮮半島東南部)國王金氏近族。相傳其人「項聳奇骨,軀長七尺,而力倍百夫」。「心慈而貌惡,穎悟天然。」24歲時,削髮為僧,攜白犬「善聽」,從新羅國航海來華。唐貞元十年(794年),金喬覺99歲,忽召眾徒告別,趺跏圓寂。相傳其時「山鳴石隕,扣釧嘶嘎,群鳥哀啼,地出火光」。其肉身置函中經三年,仍「顏色如生,兜羅手軟,羅節有聲,如撼金鎖」。眾佛徒根據《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語:菩薩「安忍如大地,靜慮可秘藏」。認定他即地藏菩薩示現。建一石塔,將肉身供於石塔中,尊為金地藏,嗣後配以殿宇,稱肉身殿。從此九華山名聲遠播,逐漸形成與五臺山文殊、峨眉普賢、普陀觀音相併稱


 報名電話:道開法師18106210920(微信同號)

行程諮詢:仁普居士13584817007(微信同號)

相關焦點

  • 蘇州高新區白龍寺朝拜九華山法訊
    九華山朝拜參學行程
  • 白龍寺與您一起共浴佛光
    首先,白龍寺全體法師祝福大家新年大吉、身體健康、事業有成、家庭和樂、四季平安、五福臨門、六時吉祥!知恩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佛教的優良傳統。此時此刻,我們懷著感恩之心回顧即將過去的2016年。感恩各級領導的誠摯關懷,感恩各位居士大德和義工菩薩的辛勤護持,感恩十方愛心人士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眾緣和合,白龍寺各項弘法利生事業圓滿如願。
  • 組織朝拜九華山地藏王菩薩道場通知
    緣起:應眾居士要求,現定於2015年6月13日—6月16日再次發起前往九華山地藏王菩薩道場朝拜。飛機往返,全程素食,入住2-3人標準間或安排寺院標準間。我們將以虔誠心朝拜地藏菩薩道場,供養寺院和高僧大德。願地藏菩薩慈悲加持,消除我們宿世業障,增長福慧資糧。
  • 啟事 | 懷化蓮華寺朝拜九華山暨朝聖東林寺活動(2020年9月)通啟
    四、行程安排:19日:早上從懷化乘大巴出發,當晚到達九華山(1100公裡,大概15個小時),後入住酒店。外地出發的信眾自行安排時間和交通工具,當晚抵達九華山預定的酒店集合。20日:早餐後,上山,朝拜(三步一拜,五體投地),朝拜後遊覽九華山旃檀林、百歲宮、上禪堂等景點,當天晚上住九華山。
  • 五一 · 探訪九華山肉身菩薩形成之謎
    自從唐代以來,九華山自然形成的僧人肉身舍利達15尊,現可供瞻仰的有5尊,其中一尊仁義師太肉身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比丘尼肉身舍利。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為什么九華山的肉身菩薩這麼多?為什麼這些肉身歷千年而不腐?是不是經過特別的防腐處理?是不是與九華的地理環境有關?是不是他們有什麼特別的修行方法?朝拜九華山的意義如何?下面我們一起探討九華山肉身菩薩之迷。
  • 朝拜參訪 丨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行願
    九華山朝拜行的第一站——銅陵觀音寺,該寺院多年來一直與煙臺蓁山觀音寺有著深厚的因緣。銅陵觀音寺的師父們及老護法居士熱情迎接華振法師的到來。銅陵觀音寺的法師向華振法師介紹自給自足釀造面醬的工藝。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鵠能遠飛。
  • 皂市白龍寺
    寺名我在來的路就有所得,叫『白龍寺』。」另有傳說長汀河因白龍引水而成,故人們為紀念白龍施水之恩而建白龍寺。華伯望著只有二十多歲的蕭子良,肅然起敬。少有大志,喜怒不形於色,胸有四海之心,又長得儀表英俊,寬額方臉,聲如洪鐘,身高七尺五寸,今後必有大成。永明三年(公元483),白龍寺主殿在五華山建成。請來江西廬山西林寺開山鼻祖,隱山大師到白龍寺主持,引來方圓百裡的信徒紛紛朝拜,香火鼎盛。
  • 2014年8月30日,細數雲集在中國九華山百歲宮的高僧大德們
    還有安徽省佛協會長妙安大和尚、廣西省佛協會長成清大和尚、黑龍江省佛協會長靜波大和尚、吉林省佛協會長成剛大和尚、遼寧省佛協會長照元大和尚、陝西省佛協會長增勤大和尚、山東省佛協會長仁昌大和尚、浙江省佛協會長怡藏大和尚、重慶市佛協會長身振大和尚
  • 白龍寺臘八情緣
    法師和義工菩薩們連續72小輪流值班熬製臘八粥元旦當天白龍寺法師帶領義工為蘇州市福利院總院送去關愛義工菩薩們都親自把白龍寺的吉祥臘八粥送到每一位環衛工人手中然而,天氣的寒冷和空中的雨點,都擋不住白龍寺兩序大眾及義工菩薩們為社會奉獻愛心的熱情。       送走了2016臘八,總結了義工工作中的所有不完善,期待社會廣大愛心人士的積極參與,為來年的臘八節做好更充分的準備,讓我們一起把關愛灑遍蘇城。
  • 【法訊】2018年平和縣蘆溪鎮龍山寺,朝拜九華山地藏王菩薩道場,隨喜功德圓滿!
    九華山地藏菩薩露天銅像坐落於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首批5A級旅遊景區的九華山。1995年開始籌建,由頂峰國際規劃設計公司承擔景區規劃設計,聖像主體高99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露天地藏菩薩大銅像,是九華山國際性佛教道場的標誌性景觀。
  • 潮音禪院九華山朝聖公告
    安徽九華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大願地藏王菩薩的道場,為人們懺悔業障、建立大願的朝拜聖地。我們將會去到九華山主峰——珍貴地藏菩薩足跡所在地,「中天世界」——天台峰、九華山必到聖地——百歲宮、九華山最神聖之處——地藏菩薩真身所在肉身殿。
  • 九華山肉身菩薩
    岸頭跡失魔邊事,洞口言來格外機。天上星辰高可摘,世間人境運相遠。客來問我向何處,臘去春回又見春。」話音剛落,隨即往生,眾徒將其形骸置於缸中,天啟四年(1624)欽差王大人來九華山摘星亭敬香,夜見置缸處屢放光霞,異香不散,視為神奇,三年啟缸,顏面如生,裝金龕供奉並奏聞朝廷,天啟六年(1626)明思宗朱由檢尊無暇禪師為「應身菩薩」,現供奉於九華山百歲宮。
  • 九華山99座寺院之2:肉身寶殿
    據夢參老和尚(1915-2017)講述,肉身寶殿最後一次開塔是在1931年,當時他在北京拈花寺受戒圓滿去朝拜九華山時正好遇到肉身殿開塔法會,功德主是上海的黃金榮、杜月笙和王曉籟三個家族,這也對老和尚一生弘揚地藏法門產生了深遠影響。等到下一個60年後的1991年,老和尚趕到九華山朝禮,塔就不準再開了。
  • 永遠的白龍寺
    作者按:我說的白龍寺,其實是一所小學。只是三十多年來,從這裡畢業的學生都叫她白龍寺,習慣而已。而白龍寺村還在,並且是一個有著5000多人的大村。說永遠,是因為白龍寺已經不存在了;雖然不存在了,但是她又一直存在於某些人的內心。比如我。白龍寺小學於1996年初遷入新校,2013年合併到長堰小學。白龍寺小學從此成為歷史。成了危房的原老白龍寺小學,如今已是一片廢墟。讓我念念不忘的,是承載了我太多回憶的老白龍寺小學。白龍寺小學的得名源於轄區內一座始建於唐朝的白龍寺廟。
  • 「東南第一山」,「蓮華佛國」,九華山旅遊攻略
    推薦理由: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的東南部。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傳說因唐代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詩:"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而更名為"九華山"。歷代高僧的肉身是九華山的一大特色。在終年潮溼的氣候中,高僧的遺體在逝世後仍將保持不腐化。這非常神奇。現在可供朝拜的有五尊肉身。在百歲宮,您可以看到明代無暇僧人的肉身,它是九華山上現存最古老的肉身。
  • 潮音禪院九華山朝聖
    10月15日至16日,杭州潮音禪院組織義工團隊,由潮音禪院常住果悟法師、祖緣法師帶隊共59人,朝拜地藏菩薩道場——九華山。地藏菩薩不但發願要在穢土成佛,更發弘願「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 11月3日發團丨雲端仙境•黃山九華山雙高6日考察遊
    早餐後前往九華山(車程約3小時),中餐後前往最美的地方—【九華靈秀 最美花臺】(遊覽約3小時,索道往返費用已含,不去不退)       九華山花臺是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區域,屬於高海拔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 地藏菩薩守護神——堅牢地神 首次亮相九華山
    九華山大願文化園舉行堅牢地神像開光法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果堅法師)2017年1月23日上午10時(農曆十二月廿六),九華山大願文化園舉行堅牢地神像開光法會。百餘名信眾雲集九華山大願文化園,共同見證「堅牢地神像」開光盛典。法會由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百歲宮方丈慧慶法師主法。法會現場,楊枝甘露,遍灑清淨道場。主法法師拈香、說法,法師們誦經祈福,整個開光儀式如理如法,莊嚴隆重:「用巾拂塵」,滿月金容光燦爛,如如不動遍恆沙;「舉鏡照空」,寶鏡當陽超日月,如來普入眾生心;「硃筆點眼」,點頂光,無見頂相現化佛。
  • 九華山-地藏菩薩的道場
    地藏菩薩俗姓金,原為新羅國(今朝鮮中部)王族,唐時渡海來到中國,幽棲九華山中,孤坐石室,以白土和小米為食,後置地構宇,形成一大伽藍。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青陽縣西南二十公裡,是中國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與山西五臺 、四川峨眉、 浙江普陀並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九華山崛起於長江之東,方圓一百多公裡內,群峰羅列,九座主峰高聳入雲,如蓮華削成,最高峰十五峰海拔一千三百四十二米。
  • 夢參老和尚:我1931年朝拜九華山,地藏菩薩塔打開,我親眼目睹
    這一晚,夢參在睡夢之中隱約見到一個布衣僧人來到他身邊,告訴他,想要參透佛法,需要他親自去一趟九華山。夢參從這個夢中醒來,驚奇地發現自己床前赫然掛著一張地藏菩薩的畫像。難道那個布衣是地藏菩薩特意前來為他指點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