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圓媽媽這幾天為孩子進名初的事焦慮不已,如果去年元調圓圓做題仔細一點,就可以憑分數直接進名初。圓圓媽媽說孩子草稿紙上算的都是對的,但答題卡上卻是錯的,差幾分他就可以進名初,粗心大意毀了孩子的名初夢。
家長們在一起時常常抱怨自家孩子不認真,題目都會做,就是粗心大意,各種方法都試過,還是沒有改變。小學生心性不夠成熟,思考問題不全面,尤其是男孩子,粗心大意是常態,然而粗心大意卻不是小問題,家長不能忽視,粗心成習慣,容易造成大的失誤。家長要幫助孩子改正粗心的毛病。
要分析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粗心大意。有些是孩子學習態度問題,他不想寫作業,但又不得不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遇到作業要求不是很嚴格的老師,學生作業就瞎寫,不讀題,或看見題目太長的隨便掃一眼,寫作業時完全不過腦子。對於這種情況,家長要向學生講好寫作業的原則,端正學習態度,讓學生明白任何時候,任何老師的作業都要認真完成。
但有一類學生所謂的粗心大意,完全是家長造就的。家長從現在起做對這一點——停止替孩子檢查作業,及時止損,還可以挽救孩子的學習。
這種情況其實不是孩子粗心大意,是家長太在意孩子作業正確與否,寫完作業就替孩子檢查,而不是讓孩子自己檢查。很多家長每一題都檢查,有時對照答案檢查,錯的立刻改正,交給老師的作業都是全對,這樣不利於老師掌握學生學習情況。
作業是對當天所學知識的複習鞏固,也是對當天課堂效率的反饋,家長檢查後,老師改作業輕鬆很多,作業都是正確的,老師不能總結分析哪些知識多數學生還沒有完全消化,需要再次訓練。
家長檢查後的錯題,學生馬上按照正確答案改正了,但是否真正理解了呢,恐怕要打折扣。還會對學生造成一個心理暗示,反正做完後媽媽都會幫我檢查,學生不會深入思考,而且養成了家長檢查的習慣。一旦考試,自己就不會去檢查,平時作業中的小問題都會暴露出來。
耶魯大學校長理察.萊文曾說過:「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知識和技能,卻能令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家長可與老師配合好,家庭作業,只督促學生是否完成,不檢查對錯,或讓學生自己檢查,家長不向學生傳授任何知識,一切都讓學生自己獨立自主。
所有作業全部獨立完成後,可以讓孩子向家長提出問題,再來一起探討沒有完全弄清楚的知識點。錯題孩子會更認真聽老師講解,如果在家家長全部檢查後都是標準答案,孩子在學校就不會認真聽老師講解,他覺得自己都是對的,不需要再聽。
家庭作業全部都是正確的交給老師真的很重要嗎?是否家長內心虛榮心作祟,還是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將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不要再替孩子檢查家庭作業,讓他們的名初夢徹底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