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長發現自家孩子性格內向、不合群、很難和其它的小朋友玩到一塊去之後,總是很頭疼,希望孩子能多和其它的小朋友一起玩玩,不要總是一個人悶在家裡自己玩。
但是即便是小孩子,也會是有一個自己玩得好的小圈子,只有在這個圈子裡的才是真正的好夥伴,所以沒必要為了讓孩子多社交,就強求孩子一定要和某些人玩得特別好,畢竟興趣愛好不合的人硬湊在一起也不會長久。為了幫助孩子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朋友,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創造交友機會。
給孩子創造交友機會
給孩子創造交友機會,並不是說將孩子扔到一群同齡人中間就叫創造了交友機會。內向的人其實第一次其實都很難張開口,不知道該和對方說些什麼,或者懷疑對方願不願意和自己交談,本來自己就是一個不愛說話的人,如果在開口打招呼之後,卻被對方無視或者拒絕了,其實在之後很難再提起勇氣向其它人搭話。
所以正確的創造交友機會的方式,是給孩子機會讓他們發現和自己有相同愛好並志同道合的朋友,這樣他們才可能因為相同的興趣而被連接在一起,並有聊不完的共同話題。
即便是性格內向的孩子,也都會有自己喜歡的東西,無論是看書、畫畫、唱歌、跳舞,家長只有善於發現孩子的這些特點,多帶孩子出去走走,送孩子去上興趣培訓班,這樣才有機會接觸更多興趣相投的孩子。
讓孩子走出心理舒適圈
性格內向的孩子比性格外向的孩子交朋友,更需要克服心理上的壓力,他們往往對於除自己以外的世界,充滿了對未知的恐懼,不喜歡任何自己無法掌控的事情,包括交朋友。
從見面打招呼的第一句話開始,一切都已經充滿眾多的不可控因素,別人會不會喜歡自己、願不願意和自己交談,自己的善意會不會接受、之後彼此之間能不能會好好相處,都是他們對於交朋友會恐慌的問題,僅僅只是大腦中的這些疑問就會不停的折磨著他,讓他們沒法邁出交談的第一步。
所以給孩子做好心理建設,讓他們不要為將來沒有發生的事情考慮太多,交朋友其實只要從張口說hi開始,其它的都可以交給時間。沒有人說所有認識的人都可以成為朋友,有的人就只是泛泛之交,可能一生能說的也就是那幾句話,沒必要為了某一個人的態度而讓自己產生太大的心理壓力。
家長要教會孩子如何和朋友相處
在新環境中接觸新的朋友只是交友的第一步,想要維護一段友誼,就必須學會和朋友正確的交往方式,而這一點需要家長的從旁協助。在孩子和朋友之間出現問題和摩擦的時候,教導孩子如何正確地處理。
性格內向的孩子由於和其他人相處的時間不多,在待人處事的經驗上並不足,所以家長要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的來教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交友觀念,和善、友愛的對待朋友,懂得彼此分享,想要獲得真摯的朋友,首先得真誠的對待朋友。
尊重孩子自己的性格
雖然家長都希望讓孩子能夠交到更多的朋友,但是也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性格特點,如果孩子確實感覺自己一個人比和其他人一起玩,更讓人愉快的話,家長也不要過度的強求,硬把孩子丟在人堆裡,讓他和其他人相處。這樣除了會讓他覺得不舒服外,並不會對交友產生任何幫助,反而會因為過大的心理壓力,更加討厭這種人多的場合。
性格內向的孩子可能在交朋友上表現得比較慢熱一點,也許在外人看起來朋友很少,但是那些看起來性格外向擅長交際的人,並不代表真朋友很多,要知道交往能力從來都不是和朋友數量成正比的,人生在世,只要有那麼一兩個真心相待的朋友足矣,而這個屬於他的小圈子就是人生旅途上的無價之寶。
更多關於感統教育的相關內容,歡迎關注感統100育兒指南百家號,或者在評論區跟我們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