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內向的孩子如何社交?家長可以試試這樣做!

2020-12-22 百家號

當家長發現自家孩子性格內向、不合群、很難和其它的小朋友玩到一塊去之後,總是很頭疼,希望孩子能多和其它的小朋友一起玩玩,不要總是一個人悶在家裡自己玩。

但是即便是小孩子,也會是有一個自己玩得好的小圈子,只有在這個圈子裡的才是真正的好夥伴,所以沒必要為了讓孩子多社交,就強求孩子一定要和某些人玩得特別好,畢竟興趣愛好不合的人硬湊在一起也不會長久。為了幫助孩子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朋友,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創造交友機會。

給孩子創造交友機會

給孩子創造交友機會,並不是說將孩子扔到一群同齡人中間就叫創造了交友機會。內向的人其實第一次其實都很難張開口,不知道該和對方說些什麼,或者懷疑對方願不願意和自己交談,本來自己就是一個不愛說話的人,如果在開口打招呼之後,卻被對方無視或者拒絕了,其實在之後很難再提起勇氣向其它人搭話。

所以正確的創造交友機會的方式,是給孩子機會讓他們發現和自己有相同愛好並志同道合的朋友,這樣他們才可能因為相同的興趣而被連接在一起,並有聊不完的共同話題。

即便是性格內向的孩子,也都會有自己喜歡的東西,無論是看書、畫畫、唱歌、跳舞,家長只有善於發現孩子的這些特點,多帶孩子出去走走,送孩子去上興趣培訓班,這樣才有機會接觸更多興趣相投的孩子。

讓孩子走出心理舒適圈

性格內向的孩子比性格外向的孩子交朋友,更需要克服心理上的壓力,他們往往對於除自己以外的世界,充滿了對未知的恐懼,不喜歡任何自己無法掌控的事情,包括交朋友。

從見面打招呼的第一句話開始,一切都已經充滿眾多的不可控因素,別人會不會喜歡自己、願不願意和自己交談,自己的善意會不會接受、之後彼此之間能不能會好好相處,都是他們對於交朋友會恐慌的問題,僅僅只是大腦中的這些疑問就會不停的折磨著他,讓他們沒法邁出交談的第一步。

所以給孩子做好心理建設,讓他們不要為將來沒有發生的事情考慮太多,交朋友其實只要從張口說hi開始,其它的都可以交給時間。沒有人說所有認識的人都可以成為朋友,有的人就只是泛泛之交,可能一生能說的也就是那幾句話,沒必要為了某一個人的態度而讓自己產生太大的心理壓力。

家長要教會孩子如何和朋友相處

在新環境中接觸新的朋友只是交友的第一步,想要維護一段友誼,就必須學會和朋友正確的交往方式,而這一點需要家長的從旁協助。在孩子和朋友之間出現問題和摩擦的時候,教導孩子如何正確地處理。

性格內向的孩子由於和其他人相處的時間不多,在待人處事的經驗上並不足,所以家長要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的來教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交友觀念,和善、友愛的對待朋友,懂得彼此分享,想要獲得真摯的朋友,首先得真誠的對待朋友。

尊重孩子自己的性格

雖然家長都希望讓孩子能夠交到更多的朋友,但是也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性格特點,如果孩子確實感覺自己一個人比和其他人一起玩,更讓人愉快的話,家長也不要過度的強求,硬把孩子丟在人堆裡,讓他和其他人相處。這樣除了會讓他覺得不舒服外,並不會對交友產生任何幫助,反而會因為過大的心理壓力,更加討厭這種人多的場合。

性格內向的孩子可能在交朋友上表現得比較慢熱一點,也許在外人看起來朋友很少,但是那些看起來性格外向擅長交際的人,並不代表真朋友很多,要知道交往能力從來都不是和朋友數量成正比的,人生在世,只要有那麼一兩個真心相待的朋友足矣,而這個屬於他的小圈子就是人生旅途上的無價之寶。

更多關於感統教育的相關內容,歡迎關注感統100育兒指南百家號,或者在評論區跟我們留言互動。

相關焦點

  • 孩子性格內向沒有朋友怎麼辦?家長的兒童社交焦慮如何解決
    性格內向的孩子從小就不太習慣與同齡人多交往,於是乎,家長就會感覺孩子的朋友很少或者說是幾乎沒有朋友。這種情況的出現往往會讓許多家長感覺很焦慮,擔心孩子的這種狀況會影響到將來成年後的人際交往,因此,鼓勵孩子以各種方式多接觸人多交朋友就成為了家長們教育的目標之一。
  • 孩子內向不善於表達?家長不妨這樣做,孩子輕鬆變「社交小達人」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社交能力、表達能力比較差,許多家長由於工作繁忙,忽視對孩子的培養,孩子就會選擇一個人玩耍,很少與他人交流,就容易導致孩子的社交能力較差那麼作為家長該如何應對呢?
  • 孩子內向、不善於交流,家長學會這三點,讓孩子性格變得樂觀開朗
    如今的這個社會,性格活潑、開朗的人是非常吃得開的,不管走到哪裡都不害怕與別人交流。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可以成為一個這樣的人,成為一個社交能力強、又有自信的孩子。可是總有一些孩子則表現得特別內向,不善於與人溝通交流,很多家長都曾想過辦法讓孩子做出改變,但往往都是以失敗告終,因此為孩子而感到焦慮。在平時的生活當中,往往可以看到一些孩子表現得特別膽小,想做某件事情時又經常打退堂鼓,讓一些家長感到內心非常替孩子著急。比如:前段時間晚上在公園裡散步,走累了就坐在長椅上休息了一會。
  • 孩子害羞內向不愛說話?家長別大意,小心是「兒童社交恐懼症」
    看到身邊或者舞臺上那些落落大方,侃侃而談的孩子,有些成年人不禁慚愧,覺得自己活得不如個孩子。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點,有些人比較內向,喜歡安靜和獨處,也有些人外向,性格活潑,喜歡交友和參加集體活動。
  • 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孩子膽小不自信,怎麼辦?
    在家長眼中,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是最棒的、最優秀的。但在有些親戚、朋友的口中自己的孩子是內向、性格害羞的。儘管外人的評價並不一定準確,但家長也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比較內向、不愛說話、不擅長交流等。
  • 性格內向的人如何鍛鍊社交能力?
    (參考資料: 《內向者的溝通聖經》[美] 珍妮弗·康維勒) 1 如何確定自己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 在心理學上,對於內向性格和外向性格還沒有明確的界定,但你可以通過下面這些典型性格特徵,來判斷自己更傾向於哪一邊。
  • 如何分辨孩子是內向還是「迴避型人格」?家長可以從這些表現入手
    但是孩子一旦從內向的性格演變成為迴避型人格的話,就會對孩子成長造成不利的影響了。家長可以從這幾個表現來分辨孩子是否是「迴避型人格」。04那麼家長又應該如何去改變孩子內向的問題呢?所以,家長在平時要多和孩子溝通,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和支持,不要總是用語言去攻擊孩子。方法2:主動地去和孩子交流孩子性格既然叫做內向,那就說明他不願意去主動地去表達自己的想法,而這個時候家長就要承擔起雙方交流的主動者。
  • 性格內向並不是缺陷,家長教育內向型孩子時,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如何判斷一個孩子是內向還是外向呢?最重要的是要看他獲取、消耗和保存能量的方式。 從成人的角度來說:當一個人閒下來的時候是邀請人出去玩,還是更願意一個人獨處,從而可以判斷自己的孩子屬於哪一種:前者是外向,而後者是內向。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人的性格是由基因決定的。
  • 孩子沉迷手機,家長如何解救?這樣解決孩子的「手機上癮症」
    雖然說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樂觀開朗的,但是不少孩子的性格都非常的內向,導致孩子內向性格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遺傳以及其他外在的因素。 所以一旦發現自己孩子有內向的性格,父母一定要多多關注,因為內向性格的孩子很少向別人訴說自己的思想,這樣就會導致他們會把思維轉移到手機上面,就更容易沉迷於手機的虛擬世界裡。
  • 孩子怕生內向是性格缺陷嗎?
    家長要明白,孩子內向並不是一件錯事,錯的是社會和家長沒有給這類孩子足夠的支持和肯定。與其妄下定語,給孩子的內向性格貼上負面標籤,不如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逼著孩子打招呼不如做好引導 如果孩子不願意跟人打招呼、不願意聊天,家長還是一直強迫ta,只會讓孩子更加反感人際交往,同時也會加重孩子的自責感,讓ta否定自己。 內向的孩子其實更需要學習掌握社交技巧。家長在與其他人交往溝通時,也是孩子進行學習模仿的範例。
  • 孩子「說不得」的背後,或是聚光燈效應在起作用,家長試試這樣做
    對此,家長們也很苦惱,明明都是為了他們好,如果孩子有錯誤,家長也不說,這不是拿孩子的未來開玩笑。案例分析前不久,在朋友家聚餐,吃飯的時候,朋友孩子不小心把湯弄灑了。朋友就隨口說了一句:你怎麼這麼不小心,毛手毛腳的,湯燙著你怎麼辦。沒想到,話音剛落,孩子哇的一聲哭了起來,眾人一臉懵圈地看著孩子,不知所措。
  • 孩子性格內向不善於交際怎麼辦?家長一定要看看這4個方法
    最近有不少家長後臺私信留言,尋求改變孩子性格內向的好方法。比如有一個家長是這樣描述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三年級還不敢一個人睡覺,一定要我陪著。如果孩子的父母本身就比較冷漠,跟孩子一直都有距離感,從來不在意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心,不鼓勵孩子與人交往,那在缺乏與人溝通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長大後在人際交往上就很容易受挫,變得不愛與人溝通,一般性格就會比較內向。那麼,家長如何引導性格內向的孩子呢?如下跟大家分享一下4個方法。
  • 孩子「小升初」品德修養成績0分?孩子不善溝通,家長需這樣做
    個人認為,品德修養這種東西確實不能僅憑藉一次面試來判定,但同時這次的考試也確實證明這位「0分學生」個人性格過於內向,和他人的溝通能力著實不強。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孩子多得是。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孩子對老師有一種天然的恐懼,再加上自己性格和不擅長溝通的原因,孩子在老師面前一句話都不敢說也正常。
  • 孩子內向≠性格缺陷,父母做好這4點,內向的孩子不吃虧只會更成功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如果你是一一的家長,你又會不會擔心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該怎麼辦呢?蘇珊·凱恩在TED演講《內向性格的力量》中告訴我們,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亞當·格蘭特教授做過一項研究,表明內向的領導們相對於外向領導會生產更大的效益。事實上,內向的人因為更善於獨處,往往更擅於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觀察細緻、善於分析。
  • 性格內向需要改變麼?看了你就明白了
    甚至我們為了改變孩子內向的性格,逼著孩子出去社交,把孩子鎖在家門外,讓她一定要跟院子裡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或者教會他各種社交技能,就為了跟別人交流時更友好。尤其在當今這個「社交至上」的大環境下,大家似乎都偏愛能言善辯的外向型人。
  • 安靜的力量:如何幫助內向的孩子成功?
    而那些沉默寡言、喜歡獨處、不喜歡派對的人似乎就成了二等公民,而內向也成了二流品質。 尤其是在美國這樣公認以「外向」為主的國家,「安靜」和「內向」這樣的詞都是含有貶義的。內向的孩子往往會被排斥和嘲弄,同學們會覺得他們缺乏魅力,甚至認為他們是怪胎。
  • 性格內向,不愛社交怎麼辦?別急,生完孩子你會變
    害羞還包括一系列的行為模式:在公眾場合非常安靜、害怕與陌生人見面、喜歡獨處、口頭表達遲疑笨拙、不適應社交場合。我告訴別人害羞是一種天生的性格,很多人表示不信。害羞的性格是遺傳性格會遺傳,這是有科學依據的,而且心理學家們也做了很多的對比實驗。
  • 孩子不愛社交、社交能力弱,90%的家長都忽略了!
    說到孩子的社交,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據調查,80%以上的家長都會把孩子的社交表現和性格關聯在一起。孩子社交表現保守,家長可能會說我家小朋友性格偏內向,孩子社交表現積極,家長會判斷他是活潑外向型。然而,真的是這樣嗎?心理學家James Dobson博士和他的研究團隊認為,這個慣常認知存在著誤區。
  • 孩子內向不可怕,怕的是養成「迴避型人格」,家長要知道早預防
    有些孩子性格內向,有些比較外向。這都不傷大雅,內向也是性格的一種,是健康的性格。 但是很多家長都錯把「迴避型人格」當成了內向。 內向的孩子,雖然很安靜,和人說話的時候也比較害羞,但是在表達自己這件事情上,絕對不遜色於外向的孩子。
  • 孩子的「不合群」行為,家長可巧用5個方法調整,改變孤僻性格
    一、孩子孤僻的原因1.性格內向,容易害羞性格內向的孩子並非不存在,這樣的孩子大多是天生或是後天受父母影響。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性格內向是沒辦法改變的,實則不然,小孩子的性格是最好重塑的。內向的孩子在社交方面的確不像其他孩子一樣主動,甚至有人來邀請他們的時候他們會拒絕對方的邀請。這樣的孩子心思更細膩一些,想法比較多,雖然不太會社交,但卻善於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