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博借展真跡的「雲間三友」展,看中國畫「南北宗論」之源

2020-12-22 澎湃新聞

上海博物館前年的「董其昌大展」至今仍被文化界人士津津樂道,事實上,董其昌的產生並不是偶然的,他與上海松江深厚的人文底蘊及師友圈有著密切的關係。這從12月15日在上海松江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對外展出的「雲間三友,逸筆丹青」——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書畫藝術特展可以見出。

澎湃新聞獲悉,這是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首個以「雲間三友」為主題的書畫特展,展出上海博物館館藏12件真跡,包括莫是龍《山水圖》冊、董其昌《「漁舟」詩札》頁、陳繼儒、董其昌《霧村圖、仙壇記》書畫合璧卷等。

董其昌

展覽現場,上海松江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

三人畫像(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從西晉書法家陸機到元代曹知白而後明代董其昌,松江這一江南地區一直文風極盛,人才輩出。據相關文獻記載,明代書畫大家董其昌早年拜師同鄉莫如忠,在莫家私塾就讀,得以結識其子莫是龍,與他談書論畫,奠定了日後的書畫理論基礎。董其昌25歲時,觀莫是龍作畫,「咄咄稱賞」(《畫禪室隨筆》卷二題莫秋水畫),他對莫氏父子都頗為讚賞:「始知公(即莫如忠)深於二王,其子云卿亦工書。」(《評法書》)他曾這樣評價莫是龍,「風流跌宕,俊爽多姿,醞釀諸家,匠心獨妙」、「如五陵豪俠,寶劍金丸,意氣自喜」、「遊道既廣,鑑賞之家無不遍歷」。雖然莫是龍的才情與功力同樣較高,然而由於未能躋身仕途,政治地位與董其昌自然不可同日而語,在書畫史上似乎也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他是松江畫派的第一代畫家,對松江畫派的形成和發展厥功至偉。董其昌影響巨大的「南北宗論」,早年即是由莫是龍提出,後董其昌繼承莫是龍的思想,按著南宗發展的脈絡,集齊元四家、董源、王維的真跡,利用自己的書畫造詣和影響力,將「南北宗論」推至畫壇正宗。

陳繼儒、董其昌《霧村圖,仙壇記書畫合璧》卷(局部)

陳繼儒、董其昌《霧村圖,仙壇記書畫合璧》卷(局部)

陳繼儒、董其昌《霧村圖,仙壇記書畫合璧》卷(局部)

陳繼儒、董其昌《霧村圖,仙壇記書畫合璧》卷(局部)但此時的「南北宗論」並不完善,之後陳繼儒對南北宗風格、技法上的一系列詳細闡述,才使得「南北宗論」真正完成,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個以觀念和風格區分、擁有較為完整歷史的流派。三位大師在書畫創作上志同道合,薪火相傳,由他們帶領的松江畫派、雲間書派取代吳門畫派、書派,把持明末清初書畫正統。「南北宗論」凝結了「雲間三友」全部人的智慧,最後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雲間三友,逸筆丹青」書畫特展就是上海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對松江畫派、雲間書派研究的首次成果展示。

2015年12月開始籌建的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地處松江醉白池公園內),歷經三年建設,於2018年底對外開放,當時的開館展覽,共展出各類展品90餘件套,其中,書畫作品80件套。在這些書畫作品中,含有董其昌和松江書派、畫派作品真跡30件套。2020年12月15日開幕的「雲間三友,逸筆丹青」——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書畫藝術特展」延續了這一以董其昌為名的博物館的策展思路。

據介紹,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從2019年底開始策劃此次展覽,2020年初立項籌備,經過將近一年的努力,與上海博物館通力合作,充分挖掘松江畫派、雲間書派資源,終於成功開展,這也是自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開館以來雙方的第二次合作。

展覽的內容分為「雲間三友」生平交遊、「雲間三友」書畫藝術、「雲間三友」畫學思想、「雲間三友」鴻儒凡夫四個主要部分,以「友」字為線索,向觀眾展示「雲間三友」的書畫成就和志同道合的藝術生涯。

莫是龍扇頁展出的真跡均由上海博物館借展,包括莫是龍《山水圖》冊、莫是龍《行書詩》扇、董其昌《仿古山水圖》冊、董其昌《「漁舟」詩札》頁、董其昌《「寒塘沉沉柳葉疏」詩扇》頁、陳繼儒、董其昌《霧村圖、仙壇記書畫合璧卷》、陳繼儒《梅花圖》冊。

董其昌扇頁

董其昌詩扎頁

董其昌《仿古山水冊》一些作品曾在上博的董其昌大展中展出,其中陳繼儒、董其昌《霧村圖、仙壇記書畫合璧卷》中,陳繼儒畫《霧村圖》,雲母箋光潔晶瑩。陳氏用「米氏雲山」畫法,以各類墨點點染山石樹木,水分飽滿,尤顯江南山水蔥鬱、煙嵐縹緲之貌。雖然題識中提及趙孟《雨村圖》為冬景意境,但是陳氏所畫更似夏山之景。畫於萬曆四十四年(1616),陳氏五十九歲。後段董其昌節錄顏真卿《麻姑仙壇記》,大字行草,書風以閣帖為主,略帶米芾意趣。董、陳二人為白首至交,後人感其友誼,故合為一卷。

展覽現場松江畫派、雲間書派是松江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擁有極高的文化價值。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三人是明代書畫大師,是松江畫派、雲間書派的核心人物,是明末松江文化藝術的代表。他們在書畫理論和書畫實踐上承古創新,代表松江畫派、雲間書派,引領了明末清初以來幾百年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主流。莫是龍(1537-1587),松江華亭人,明代書畫家,出身仕宦之家,其父莫如忠,嘉靖戊戌(1538)進士,是個學問淵博的人。莫是龍從小就顯示超人的感悟能力,相傳莫是龍十歲能文,擅長書畫。著有詩集《石秀齋集》十卷,《四庫總目》又著《畫說》,並傳於世。書中各條,並見於董其昌《畫禪室隨筆》《畫旨》《畫眼》諸書,文句小有出入。書中論畫宗旨倡導南北宗論,褒「文人士大夫畫」,主張「不行萬裡路,不讀萬卷書,欲作畫祖,其可得乎?」,貶「刻畫」和「畫史縱橫習氣」,強調「畫家以古為師已自上乘,進此當以天地為師」,學古人亦需「一變古法」,不能「一與臨本同」。這些論點對後世具有深遠影響。

董其昌(1555年—1636年),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人。明朝後期大臣、一代書畫大師。中進士後,授翰林院編修。一度擔任皇長子朱常洛的講官。歷任湖廣提學副使、福建提學副使、河南參政,因病辭職。明代天啟五年(1625年),出任南京禮部尚書,因事辭官。崇禎五年(1632年),出任太子詹事。崇禎七年(1634年),回歸鄉裡。崇禎九年,去世,諡號「文敏」。

醉白池董其昌擅於山水畫,師法於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蕩;青綠設色,古樸典雅。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傑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其畫作及畫論對明末以後的畫壇影響極大。陳繼儒(1558年-1639年),字仲醇,號眉公、麋公,松江府華亭人。明朝文學家、畫家。諸生出身,二十九歲開始,隱居在小崑山,後居東佘山,關門著述,工詩善文,書法學習蘇軾和米芾,兼能繪事,屢次皇詔徵用,皆以疾辭。 擅長墨梅、山水,畫梅多冊頁小幅,自然隨意,意態蕭疏。論畫倡導文人畫,持南北宗論,重視畫家修養,贊同書畫同源,有《梅花冊》《雲山卷》等傳世。著有《陳眉公全集》《小窗幽記》《吳葛將軍墓碑》《妮古錄》。

三位同籍書畫家一生相契,情誼篤厚,亦師亦友。莫是龍年長董其昌、陳繼儒十幾歲,是他們藝術道路上的領路人,在書法、繪畫、書畫理論上對兩人產生了深遠影響。董其昌與陳繼儒年齡相仿,少而執手、長而隨肩,兩人的友誼從年少開始一直持續至人生結束。

陳繼儒《梅花圖》冊(局部)松江文脈源遠流長,松江文人群體在藝術史上曾數次創造輝煌。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三位大師的藝術,是志趣相投的君子之交,是為構建松江藝術流派做出的共同努力,是變革傳統、創造新形式的雄心壯志,凝聚著明末松江文人的群體智慧,顯示著松江地區從古至今不斷的文脈繼承。

莫是龍《山水圖》冊(局部)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負責人表示,舉辦這一展覽的目的是彰顯松江特色、體現松江底蘊,讓松江文化藝術融入城市血脈、根植市民心中,使江南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在未來,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研究將以「雲間三友,逸筆丹青「書畫藝術特展為起點,繼續深化研究展示以董其昌為代表的松江畫派、雲間書派。配合此次展覽,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於12月14日舉辦了簡短的開展儀式暨藝委會專家聘任儀式和藏品捐贈儀式。松江區政協副主席、松江區文化和旅遊局負責人介紹了此次展覽的籌備過程,人文松江藝術研究院執行院長陸春彪為單國霖、凌利中等專家頒發藝委會專家聘任證書。

上海博物館書畫部主任凌利中代表藝委會專家表示,董其昌不僅是松江的,還是上海的,也必將是世界的,期望未來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能夠舉辦越來越多的好展。

「松江區在構建『人文松江』方面有著堅定決心。松江區在五年前就對松江歷史文化做了整體的梳理,整理出陸機、董其昌、程十髮三位不同時期的藝術代表。並基於此建立了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博物館以『文化復興』為己任,以研究董其昌藝術為重點,研究宣傳松江文化,因此本次展覽讓『雲間三友』作品回家,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松江區政協副主席、松江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金冬雲說。

展期將跨年持續至2021年3月15日。

陳繼儒霧村圖、董其昌仙壇記 書畫合卷

陳繼儒霧村圖、董其昌仙壇記 書畫合卷(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上博借展真跡的「雲間三友」特展,看中國畫「南北宗論」之源
    澎湃新聞獲悉,這是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首個以「雲間三友」為主題的書畫特展,展出上海博物館館藏12件真跡,包括莫是龍《山水圖》冊、董其昌《「漁舟」詩札》頁、陳繼儒、董其昌《霧村圖、仙壇記》書畫合璧卷等。
  • 「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特展」將展,上博助陣「雲間三友」
    澎湃新聞獲悉,12月15日,地處上海松江的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將舉辦首個以「雲間三友」為主題的書畫特展—— 「雲間三友,逸筆丹青——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書畫藝術特展」,展期將跨年並持續至2021年3月15日。
  • 「雲間三友」重回故地!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書畫藝術特展來襲
    2020年12月15日,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首個以「雲間三友」為主題的書畫特展正式開展,展覽名為:「雲間三友,逸筆丹青」——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書畫藝術特展,展期將跨年持續至2021年3月15日,展出上海博物館館藏12件真跡。
  • 「雲間三友,逸筆丹青」——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書畫藝術特展在...
    12月15日,「雲間三友,逸筆丹青」——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書畫藝術特展正式開幕。這是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首個以「雲間三友」為主題的書畫特展,將跨年持續至2021年3月15日,展出上海博物館館藏12件真跡。
  • 劉玉坤︱稽古澄心——當代中國畫名家筆墨研究觀摩展
    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 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範,這些法則和規範的建立有助於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但是筆墨系統的法則與規範,決不是要畫家墨守成規,而是容許和鼓勵他們有所探求和創新,須能借古以開今。
  • 一周觀展指南|「雲間三友」逸筆丹青,「庚子鑼鼓」迎新味濃
    臨近元旦,各地的新展特展紛至沓來:在上海,上海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下周聯合上博,將推出「雲間三友,逸筆丹青: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書畫藝術特展」、上海市群眾藝術館與中國戲曲人物畫研究會聯合推出「庚子鑼鼓——中國戲曲人物畫名家書畫邀請展」。
  • 吳山石︱借古開今——當代中國畫60家筆墨研究觀摩展
    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 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範,這些法則和規範的建立有助於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但是筆墨系統的法則與規範,決不是要畫家墨守成規,而是容許和鼓勵他們有所探求和創新,須能「借古以開今」(石濤語)。
  • 董懷勇|水墨漾泉—2021當代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新春伊始,陽泉展覽館特邀全國15個省市的三十多位當代中國畫名家,創作近百幅彰顯個人風格和本土地域文化的精品力作,以丹青慶佳節,用水墨繪華章,以精品佳作學術水準,提升公眾審美意識,在文化自信的當下讓民族創造活力長盛不衰。首屆「水墨漾泉」2021當代中國畫名家邀請展的舉辦正逢其時,具有學術性、地域性和代表性。其名家之眾、畫作之精、尚可言之。
  • 從「藏·天下」到「仰之彌高」:南博書畫展策展中的思考
    明線是時間線索,按照時間順序將展品分成宋元、明、清三個部分,與之對應的部題分別是「藏之極:晉唐宋元,大小我都要」「藏之趣:南宗文人畫,我所欲也」「藏之要:非名家名作,我不收」展覽圍繞這三個部分組織展品。暗線以收藏趣味為線索,即展示以龐萊臣為代表的民國主流收藏家群體的收藏趣味與藏品選擇。第二個篇章「藏家」是展覽的輔助部分。
  • MO2art齊白石真跡展--南京站
    4月14日,由MO2art策展的齊白石真跡展在千年古都南京舉辦,持續兩日,全國各地愛畫人士紛紛聞風而來,令整場展覽座無虛席,來往觀眾絡繹不絕,現場討論人聲鼎沸,一片藝術交流的盛況就在這座富有文化底蘊的古城,在南京秦淮區大街1865產業園向人們展現。
  • 陳樂︱借古開今——當代中國畫60家筆墨研究觀摩展
    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範,這些法則和規範的建立有助於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但是筆墨系統的法則與規範,決不是要畫家墨守成規,而是容許和鼓勵他們有所探求和創新,須能「借古以開今」(石濤語)。
  • 藝境—中國畫名家作品展
    《晨露》獲2000年首屆世界華人美展銀獎、《高秋》獲2000年首屆世界華人美展銅獎,《雲》入選2002年第五屆全國工筆畫展。1955年生,北京人,198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2004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首屆國畫專業博士課程研修班,師從張立辰先生,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現為榮寶齋畫院研究創作中心主任,其畫作多取材於瓜果、青蔬、花鳥,從選材到如何描繪題材上顯示與一般花鳥畫家有很大的不同,能將自然之情、鄉情融為一個獨特的藝術審美世界,用筆簡樸、設墨清雅,崇尚簡淡中和之道,在寫實中強調表現性,獨蹊一格。
  • 「美美與共——江蘇山東中國畫名家作品交流展」· 賈榮志
    「慶賀大眾報業集團成立20周年齊魯美術館系列展」之「美美與共——江蘇山東中國畫名家作品交流展」主辦單位:大眾報業集團承辦單位:齊魯美術館、山東新聞書畫院參展畫家:江蘇:王野翔、高洪嘯、劉紅沛、楊耀寧、崔見
  • 第五回「會心中國畫九人展」以翰墨滌蕩清心
    時至年末,由海上印社、報國寺渠宜書院、上海書畫善會主辦,大圓通寺上海同心源文化發展基金會支持的第五回「會心中國畫九人展」,12月19日下午將在上海市蘭溪路138號3樓海上印社藝術中心開幕。展出莊藝嶺、朱敏、餘欣、陳翔、邵琦、陳睿韜、朱忠民、王曦、張恆煙等9位上海畫家精心創作的71件山水、花鳥作品。亦工亦寫、各具風貌、筆墨精妙、格調雅致。
  • 以畫會友 第五回「會心·中國畫九人展」開幕
    圖說:第五回「會心·中國畫九人展」海報庚子艱難,經歷了新冠肺炎侵襲,全民抗疫。九位海上畫家藏鋒於都市繁華,以翰墨滌蕩清心,向大眾再次傳播著藝術即生活的信念。時至年末,由海上印社、報國寺渠宜書院、上海書畫善會主辦,大圓通寺上海同心源文化發展基金會支持的第五回「會心·中國畫九人展」今天下午在海上印社藝術中心(上海市蘭溪路138號3樓)開幕。「會心」兩個字出自《世說新語》,原句是「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間想也,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
  • 尹潔︱懷抱古今——當代中國畫中堅60家筆墨研究觀摩展
    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範,這些法則和規範的建立有助於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但是筆墨系統的法則與規範,決不是要畫家墨守成規,而是容許和鼓勵他們有所探求和創新,須能借古以開今。
  • 王林強畫猴︱借古開今——當代中國畫60家筆墨研究觀摩展
    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範,這些法則和規範的建立有助於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但是筆墨系統的法則與規範,決不是要畫家墨守成規,而是容許和鼓勵他們有所探求和創新,須能「借古以開今」(石濤語)。
  • 張建國︱懷抱古今——當代中國畫中堅60家筆墨研究觀摩展
    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範,這些法則和規範的建立有助於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但是筆墨系統的法則與規範,決不是要畫家墨守成規,而是容許和鼓勵他們有所探求和創新,須能借古以開今。
  • 2020《清明上河圖》真跡沉浸特展深圳站,展出信息詳細介紹!
    《清明上河圖》真跡沉浸特展深圳站時間:2019-12-19至2020-05-28《清明上河圖》真跡沉浸特展深圳站地點:深圳 | 華潤大廈藝術中心美術館《清明上河圖》真跡沉浸特展深圳站門票價格:76,108,208,298
  • 美美與共——江蘇·山東中國畫名家作品交流展亮相山東新聞美術館
    「美美與共——江蘇·山東中國畫名家作品交流展」作為大眾報業集團成立20周年的最後一個美術慶賀活動,11月27日在山東新聞美術館精彩亮相。來自江蘇的七位畫家與我省七位畫家組成的「南北」中國畫陣營,以畫對話,展開了文化藝術交流的新篇章和新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