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搓一下那麼簡單,談搓餌手法在野釣鯽魚時防雜魚的優勢及應用

2020-12-09 騰訊網

在野外垂釣時大家經常碰到小雜魚鬧窩現象,輕則浮漂亂點頭,重則拖著漂浮到處跑,甚至鉤餌根本下不底,讓釣手苦不堪言。

目前大家野釣鯽魚用的最多的餌料就是鯽魚商品餌了,在沒有小雜魚的地方應用鯽魚拉餌效果還是蠻不錯的,可是在小雜魚鬧窩嚴重的地方就麻煩多了。

鯽魚餌的特點就是霧化好、適口性強。無獨有偶的是小雜魚們對這些餌料也非常感興趣,於是難免出現浮漂「跳舞」現象。

那麼在有小雜魚的地方就不能用鯽魚商品餌了嗎?當然不是!應用鯽魚餌並配合一定的搓餌手法一樣可以規避小雜魚並取得較好魚獲。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搓餌手法在規避小雜魚方面的技巧。

本文知識要點:

小雜魚鬧窩的表現形式及對垂釣帶來的不利影響

搓餌手法在預防雜魚鬧窩時的優勢

搓餌手法在預防雜魚鬧窩時的應用

小雜魚鬧窩的表現形式及對垂釣帶來的不利影響

1、小雜魚鬧窩的形式主要有三種,即在中上水層截食、在水底搶食和全泳層截食:

中上層截食:在中上層截食的魚大部分為白條、魴魚,其中白條靠上,魴魚相對靠下。它們之所以喜歡在中上層截食主要是由棲息習慣決定的。

水底截食:在水底截食的魚類主要是麥穗、鰟鮍、爬地虎等。這些小魚喜食一旦進入窩點很難離開,正可謂「請神容易送神難」。麥穗魚喜碎食,碰到一口吞不進去的餌料它就一口口啄食;爬地虎身材雖然不大,嘴巴卻能吞下比其身體直徑還要寬的餌團。

全泳層截食:雖然每一種魚種都有其棲息習慣,比如魴魚雖然是中上層魚類,但在特定情況下一樣也會下底就餌。尤其是垂釣水域水深較淺時(比如淺於一米),區分水層已經沒有什麼實際意義,這時各種雜魚可以在全泳層對鉤餌進行截食。

2、小雜魚鬧窩對垂釣帶來的不利影響

小雜魚鬧窩時,會蠶食鉤餌甚至頂撞線組,這些作用力通過水線傳輸至浮漂時,浮漂漂目就會出現無規則變化。浮漂向來被比喻為釣魚人的眼睛,結果眼睛失靈了,對我們的正常信號判斷帶來嚴重影響,頻頻發生空竿現象。

小雜魚鬧窩嚴重的地方,還沒等大魚進窩,我們的窩料已經被搶食一空了。另外小雜魚多的地方還會引來黑魚、翹嘴等肉食性魚類光臨,如果它們來了,鯽魚就更不會進窩了。

小結:明確區分小雜魚的鬧窩形式,我們才能有的放矢的做好雜魚的預防工作,比如上層魚鬧窩和底層雜魚鬧窩的處理方式是有明顯區別的。

搓餌手法在預防雜魚鬧窩時的優勢

1、搓餌手法

搓餌手法在釣鯉魚時經常用到,是指的一種上餌方法,其動作要領是:右手分開子線,用左手掐取一塊餌料,用食指、中食和大拇指順時針揉搓餌料成橢圓形即可上鉤。

在應用鯽魚餌料時也可以直接應用這種辦法搓餌上鉤,不過因為鯽魚餌內自帶大量拉絲粉,為了提高其附鉤性,建議大家採取先拉帶搓的方式上餌更好。其動作要領是:先用右手把子線分開,將魚鉤深入餌球拉兩個大餌,然後再用左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對鉤子上的餌料稍微搓一下,拉餌瞬間就變成了搓餌。

2、應對小雜魚鬧窩的辦法有多種,其中搓餌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辦法。搓出的餌料相對比重較大、霧化性差、體積大,即可快速到底又能避免小雜魚騷擾,應用恰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結:在我們應用鯽魚商品餌垂釣鯽魚時,應用搓餌手法將鯽魚拉餌巧妙的改為搓餌,可起到規避小雜魚的作用。不過這裡面還有些許細節要注意,並不是簡單的一搓這麼簡單。

搓餌手法在預防雜魚鬧窩時的應用

搓的力度、次數對餌料的狀態起著決定性wt,搓的越用力、次數越多,餌料打得越粘、越結實,反之越鬆散、越軟。具體來說,建議注意以下細節問題:

1、霧化控制要適當

在小雜魚鬧窩不算嚴重時,我們只需要把餌料拉到魚鉤上後再用手稍微一搓就可以了。

在小雜魚鬧窩比較嚴重時,我們則需要將拉出的餌料多搓幾把,進一步減小餌料的霧化程度。

在小雜魚鬧窩非常嚴重的地方,建議大家直接採取先搓餌再上鉤的方式。為了進一步減小餌料的霧化有的釣友選擇在餌料裡面加拉絲粉或者過分揉打的方法,這樣做的不足是餌料裡面麵筋太多或者餌料變成了一個死疙瘩。這裡小編有個小小的建議,可以適當在餌料裡面添加少量粘粉,不用過分揉打即可起到減少餌料霧化的目的。

2、大小控制也有講究

在小雜魚鬧窩現象較輕時,建議採取雙鉤搓小餌的方式應對。因為小魚鬧窩較差,我們儘量不要搓大餌,以免造成鯽魚擋口現象。

在小雜魚鬧窩現象較為嚴重時,建議採取下鉤搓小餌,上鉤搓大餌的方式應對。應用這種辦法的好處是,大餌帶著小餌快速下落,又可保證下鉤餌團的適口性,取得一舉兩得之功效。

在小雜魚鬧窩現象非常嚴重時,建議採取雙鉤搓大餌的方式應對。因為小雜魚巨多,此時再搓小餌就會被小魚一搶而光,我們只能採取雙鉤搓大餌的方式應對。

3、軟硬度控制

餌料的軟硬度一般是配合餌料的體積大小來控制的,一般來說,餌料越硬小雜魚越不容易吞食,所以小雜魚越多的地方我們的餌料建議搓的越硬。

餌料的軟硬度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進行調整:

減少餌水比。一般來說,鯽魚餌料的餌水比為1:1左右,如果我們想把餌適當搓硬的話,建議適當減少餌水比,如1:0.9,這樣更利於搓出較硬的餌團。

多揉打幾次。市面上的餌料包括鯽魚餌都有越打越粘越硬的特點,為了避免將餌料打死,建議在開餌時加入適量的可揉狀態粉,以達到既能把餌團打硬又不會成一個死疙瘩的效果。

小結:通過合理使用搓餌手法可以有效改變餌料的狀態從而達到有效規避小雜魚的作用,具體到如何掌握好搓餌的分寸還要視具體漁情而定。

最後的補充

本文結合小雜魚鬧窩的表現形式及對垂釣帶來的不利影響,淺析了搓餌手法在野釣鯽魚時防雜魚的優勢及應用。當然,規避小雜魚的方式還有很多種,比如應用固態餌(麥粒、玉米粒、顆粒)、蘸小米、改變味型等,這些知識我們在之前文章中也有所涉及,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之前小編發布的文章。

我是同行漁獵筆記,一位常年坐在水邊喜歡思考和分享的實戰派釣魚人。

相關焦點

  • 野釣時到底是用拉餌還是用搓餌?掌握以下幾點,漁獲翻倍
    搓餌優點:有一定的散落性,持久性強,在小雜魚多的情況下,可以快速穿過小雜魚所在水層,直擊底部。休閒野釣,自然水域,或者水比較深的情況下,搓餌較拉餌優勢明顯。搓餌缺點:入口性稍差,上魚速度偏慢。如果水比較深但是魚口很多,可以把餌料調粘,調重,然後再搓餌。
  • 冬季野釣鯽魚時需要牢記的3個作釣技巧
    冬季野釣鯽魚時需要牢記的3個作釣技巧 原標題:冬季野釣鯽魚時需要牢記的3個作釣技巧
  • 野釣時,魚鉤的大小對中魚率影響大嗎?弄清楚這一點,你釣的最多
    我們在戶外野釣的時候,經常聽到釣友說這樣一句話:你的鉤子用的大了,要是用小鉤,你的漁獲能多一倍。那麼真的是這樣嗎?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探討魚鉤的大小對中魚率的影響。我們都知道,戶外野釣,大部分釣的還是鯽魚,白條,還有少部分的鯉魚草魚。我們就以大部分人野釣的鯽魚為例。鯽魚是中下層魚,大部分時間是釣底,鯽魚的嘴可以吞食水底的食物,也可以吞食半水的食物。而且鯽魚吃餌是以吞為主,特別是野外的生口魚。如果是小鯽魚,一兩左右或者2兩的,這個時候,我們的魚鉤就要用的不要太大,二號或者三號袖鉤足矣,這時候浮漂的選擇也是以吃鉛量小的浮漂為主。1號漂足矣。
  • 想用搓餌釣大魚,這幾個關於搓餌的技巧,就不得不了解一下
    搓餌,是使用者最多,受眾最廣的一種開餌、上餌手法,因為其操作簡單,幾乎沒有什麼門檻,幾乎每一個釣魚人,不管是菜鳥還是老鳥,都用過這種開餌、上餌手法;但是,要真說能把搓餌用的出神入化,還是少之又少,更別提我們在野釣時,想要用搓餌守釣大魚,那更是難上加難,所以大多數釣友守釣大魚,情願用玉米、紅薯、螺螄等做釣
  • 夏季野釣小雜魚太多,目標魚不進窩?簡單幾招讓你避開小魚釣大魚
    小雜魚鬧窩就比較煩了,本來溫度、釣位都合適,卻仍然會因為小雜魚太多而釣不到想釣的魚,目標魚窩都不進。想要出釣時有個好魚獲的話,可以試試下面這幾招,簡簡單單避開小魚。1、用大號魚鉤釣魚野釣時常見的小雜魚也就那麼幾種,白條、麥穗、磅礴、小羅非,這些魚當中也就小羅非的嘴巴稍微大點,別的魚嘴巴都比較小,像是手指長的白條,嘴巴張開連黃豆都吞不下,想避開這些小魚,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用大魚鉤。
  • 搓餌:一學就會,一練就廢,主要原因有3點
    搓餌是臺釣的基本功,現在很多人接觸臺釣,可能直接跳過了這一環節,一上來就學習拉餌,等到某一天魚情需要,拉餌完全行不通,比如雜魚鬧鉤嚴重,準備搓餌時,才發現搞不定。這樣的事是真實存在的,我就見過。下餌量大,誘魚效率高搓餌相較拉餌要緊實得多,一般用於開搓餌的餌料成分也都是實性成分較多。差不多大小的餌團,一次搓餌的餌料量保守估計,可能相當於雙倍拉餌的量,前期抽窩如果有意搓得大,那相差更多。這樣就會造成每一竿投下的餌料量大,留在窩點的餌料就會多,誘魚效果當然就好。所以一般在水面較大的水域作釣大魚,很少有人拉餌,就是這個原因。
  • 【釣魚技巧】冬釣鯽魚的過程中,需要釣友時刻牢記的3個釣法技巧
    冬天雖然冷,可還是有不少釣友在堅持作釣,儘管魚情沒有其他季節那麼好,但只要注意一些作釣方法,釣釣鯽魚還是蠻過癮的。當然說到冬釣鯽魚,可能多數人不曉得,以下這3個冬釣絕技的重要性,所以現在就跟大家一一來分享,希望釣友能夠喜歡。
  • 看似簡單實際門道多!了解搓餌的五個基本知識,才能打好作釣基礎
    雖然餌料越來越多樣化,但是在我們的野釣中,最常用的還是搓餌與拉餌兩種。說到搓餌,大部分釣友都會感覺這有啥難?畢竟搓餌是我們野釣中最常用的,同時也是我們學習釣魚時,最早學會的開餌手法!雖然說開制搓餌人人會,但是為什麼同樣的餌料開搓餌,漁獲卻有很大的差別呢?這主要就和對搓餌的了解程度,以及個人的使用技巧有關!
  • 【釣魚技巧】臺釣常用的三種上餌手法
    1、搓餌 搓餌是臺釣最基本的上餌商法,在施釣中,必須用手先把調好的餌搓成球,再把鉤子埋入餌球中並通過拇指,食指,中指三指的配合搓勁,把鉤子封在餌球內,使餌球外表不露縫隙,根據所配餌料的不同,你可以搓一些軟的硬的鬆散的,比重大的,顆粒的餌料。
  • 新手野釣中出現頓口或者黑漂不不中魚其實原因很簡單很容易解決
    今天簡單了解一下原因跟解決辦法。1、魚個體偏小魚線組過大首先我們判斷一下魚情,了解一下魚個體大小,魚過小鉤子過大,子線過粗,當魚吃餌時候鉤子大吃不進就會造成頓口提竿不中魚情況,解決辦法更換小鉤細線,方便魚吸餌,提高中魚率。
  • 水廣魚稀:從製作和搭配角度,談「隔夜窩料」野釣時的誘魚策略
    尤其野釣人,更都有自己的做窩餌料和打窩方法,然而,打窩看似簡單,實際上卻有很多學問和技巧,接下來咱們就通過湖庫野釣的實戰,結合以下幾點來給大家介紹這款——被許多釣魚人秘而不宣的「隔夜窩」:具有兩層含義的「隔夜窩料」「隔夜窩料」野釣應用優勢
  • 野釣鯽魚時,多大的魚鉤能提出「半斤」的鯽魚?釣魚高手說了個數
    不知大家聽說過化紹新大師的這句話沒,他說野釣呀,只要能看到浮漂目數,就算調好了漂。為何大師對野釣調漂這麼「不上心」?野釣調漂真的不重要嗎?那重要的環節在哪?本期《漁課堂》我們就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野釣釣具與調漂的事情。我們先說說野釣為何不需要多度調漂吧。主要的原因有2點。
  • 一攪、二揉、三搓,開搓餌,就是這麼簡單
    搓餌,是所有用過商品餌的釣魚人,必須掌握的開餌技巧,搓餌操作簡單,總結起來啊,不過是一攪、二揉、三搓,僅此三招,搓餌就算開好了。 什麼是搓餌呢?簡單的理解,就是將餌料開好之後,將餌團搓到魚鉤上,搓餌其實包含了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開餌,第二部分是上餌,兩部分加起來,才是搓餌的完整套路。 搓餌的優點很明顯,簡單易操作就不多說了,搓餌因為附鉤餌團體積較大,所以餌團進水後溶散的時間久,相對來說,聚魚、留魚效果比較持久,非常適合控制魚層。
  • 天氣冷,大鯽魚就不好釣了?趕緊試試這餌料用法,剛一下竿就有口
    有些釣友可能認為此時的天氣冷,即使是耐寒性較強的鯽魚也不太好釣,不過本人覺得,只要用好以下這些餌料用法,不吹不黑,保你一下竿就有口。1、靈活運用搓拉餌凡是釣魚人都明白,魚是一種感知能力特別強的水生動物,對外界的氣溫變化非常敏感,所以每年一到冬季,無論它們的食性以及活性都會變得很弱,即便是鯽魚咬鉤,給出的漂訊自然就小,因此在垂釣過程中為了讓魚更好的吸入餌達到中魚的目的,建議大家還是選擇拉餌的作釣方式進行。
  • 釣魚時搓餌和拉餌總是運用不好,到底問題出在哪?手法是關鍵!
    在評論區有釣友問筆者,釣魚在運用搓餌和拉餌時,總是運用不好,到底是哪個細節出現了問題?針對於釣友所提出的問題,小編具體介紹一下搓餌和拉餌的運用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1、搓餌手法在釣魚期間,幾個操作手法,第一個搓餌,在釣魚當中搓餌是一個基本功,搓餌怎麼搓呢?
  • 淺析野釣鯽魚用紅蟲作釣時,為什麼沒有頓口只有頂漂
    釣友問野釣鯽魚時,用紅蟲作餌,吃鉛2.5克的浮漂調平水釣2、3目,為什麼沒有頓口全是頂漂?就這個問題,在此與釣友們聊一下!釣友們都知道,野釣鯽魚時最常見,也是中魚率最高的三種漂相是:頓口、頂漂、較微頂漂後下頓。至於黑漂、斜拉漂、露肚漂相等大漂相,在釣鯽魚時有但很少出現!
  • 野釣鯉魚怎樣提高魚獲
    閒下來比較喜歡看好多野釣釣友的帖子,和問題。本人接觸野釣機會少,但也喜歡和一些長者去野釣。 其實作釣鯉魚一般最佳的作釣時間以下午17:00作窩以夏天為準。作窩水域越大定點打窩越是一個關鍵,就是長竿打窩。這樣可以讓我們再時間上有限制的釣魚人,提高中魚速度。
  • 釣魚時搓紅蟲、紅蟲散餌、拉紅蟲三種用法的變種及具體優劣和應用
    搓紅蟲用法的優劣搓餌是經常使用的一種餌料形式,但在餌料裡面添加了紅蟲之後形成的搓餌,具有以下幾點優勢和劣勢。優勢1,開制方法簡單是搓紅蟲用法的獨到優勢,這是由搓紅蟲開制時不需要添加任何狀態類餌料所造成的,開制時只需適當的把是商品餌料打揉到一定粘度就可以了。
  • 紅遍釣魚界的蝦拉,特別簡單的自製餌料,野釣黑坑表現都好!
    蝦拉,是一種我們自製餌料的簡稱,意思就是把蝦肉做成拉餌,最先開始是廣東地區黑坑釣羅非使用,後面發現除了釣羅非之外,釣鯽魚效果也蠻不錯。後面漸漸傳導到野釣圈使用,可以在野外釣鯽魚、羅非魚、黃骨魚、鬍子鯰、翹嘴、叉尾鮰、鯪魚等等。
  • 野釣鯽魚如何選擇魚鉤
    上一文章裡我們講了釣鯽魚時如何選擇魚竿,這篇文章了我們講下,野釣鯽魚用什麼魚鉤,用幾號鉤?同樣,我們先對來對魚鉤一個具體的認識。魚鉤是與魚直接接觸的釣具。一枚指甲大小的魚鉤;往往能奇蹟般地釣起十幾公斤重的翻江倒海的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