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紙的種類用途及選擇
1..
宣紙的種類
產於中國安徽涇縣境內的丘陵山區(涇縣古時屬於宣州府,現屬於宣州市管轄,因此稱為宣紙(XuanPaper)。
宣紙的種類
宣紙的品質純白細密,柔軟均勻,棉韌而堅,光而不滑,透而彌光,色澤不變,而且久藏不腐,百折不損,耐老化,防蟲防蛀,故有千年壽紙的美稱。
第一,根據配料的比例,可分為綿料、淨皮、特淨皮三大類。
綿料:青檀皮約佔30%;稻草約佔70%。
淨皮:青檀皮約佔60%;稻草約佔40%。
特淨皮:青檀皮約佔80%以上;稻草約佔20%以下。
第二,根據紙的組合張數,可分為單宣、夾宣等。
單宣:單層宣紙,比較薄。
夾宣:把原漂單層的2張或2張以上的宣紙合併為1張稱為夾宣。2張合併稱雙夾宣,3張合併稱為三夾宣。夾宣比較厚。
第三,根據每張紙的尺寸大小,可分為四尺宣、五尺宣、八尺宣、丈二宣、丈六宣、札花宣等,尺寸越大製作越難,多用於政府發榜或創作大型書畫。
第四,根據加工處理的程度,可分為生宣、熟宣。
生宣:直接從紙槽中抄出來並烘乾,未經任何加工處理的原紙。生宣具有滲墨吸水等特點,非常適合創作寫意畫和行草書體。
熟宣:在生宣上刷一層礬水和拖骨膠,稱熟宣。熟宣又稱礬宣,滲墨和吸水性能不如生宣。
第五,熟宣經過不同的加工工藝,又可分為許多種。
虎皮宣:又稱 "虎皮箋",以前稱"金慄箋",是將宣紙加工染成黃色班紋。
冷金箋:在紙上裝飾金銀片或金銀粉。
雲母箋:在紙上灑雲母粉。
蟬翼箋:極薄的宣紙箋。
玉版宣:用澱粉將兩層以上的宣紙託表而成,紙質較厚。
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書畫藝術所用紙以安徽宣城所產最佳,故稱「宣紙」。因加工手段的不同,有生熟之分,生宣紙吸水性強,多用於寫意畫;熟宣紙吸水性弱,多用於工筆畫。
宣紙的種類眾多,按選料可分為:棉料、淨皮、特淨三大類;按厚度可分:單宣、夾宣、二層夾、三層夾等;按紙紋可分為:
單絲路、雙絲路、羅紋、龜紋。
宣紙又分為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
熟宣紙是用礬水加工制過的,水墨不易滲透,遇水不化開,但和其它紙張的效果也不一樣;可作整細緻的描繪,可反覆渲染上色,適於畫青綠重彩的工筆山水。
生宣紙是沒有經過礬水加工的,特點是吸水性和滲水性強,遇水即化開,易產生豐富的墨韻變化,能收到水暈墨章、渾厚化滋的藝術效果,多用於寫意山水畫。
熟宣用畫容易掌握,但也容易產生光滑板滯的毛病;生宣作畫雖多墨趣,但滲透迅速,不易掌握。故畫山水一般喜歡用半生半熟宣紙。半生熟宣紙遇水慢慢化開,既有墨韻變化,又不過分滲透,皴、擦、點、染都易掌握,可以表現豐富的筆情墨趣。
歷代文人墨客書畫名家無不珍愛喜用宣紙。用宣紙題字作畫,墨韻清晰,層次分明,骨氣兼蓄,氣勢溢秀,濃而不渾,淡而不灰,其字其畫,躍然紙上,神採飛揚,飛目生輝。產生出特殊豐滿的藝術效果。
宣紙的種類
造紙的主要源料多為植物纖維,以竹與木為主,木之纖維柔韌,製成紙,吸墨較強;竹之纖維脆硬,所制之紙,吸墨性較弱,
故以此分為兩大類:
弱吸墨紙類:多系竹纖維製成,紙面較光滑,墨浮於表面,不易慢開,所以色彩鮮豔。以牋紙類為主,如澄心堂紙、泥金牋,還有今之洋紙也屬之。
澄心堂紙:為南唐李後主所使用之名紙,與廷圭墨齊名。特性平滑緊密,有「滑如春冰密如璽」之稱,為弱吸墨紙之上品,差一點的稱玉水紙,次差的稱冷金牋。「輕脆」,即其特性。
蜀牋:據說西蜀傳蔡倫造紙古法,所產蜀牋,自唐以來頗富盛名,如薛濤牋、謝公牋等。據說其地水質精純,故其紙特優。
「謝公牋」以師厚創牋樣得名,因有十色,又稱十色牋。「薛濤牋」則因濤得名,但此種彩色牋紙,雖系遵古法製成,染色易敗,不
能傳久,為應酬把玩罷了。
藏經紙:藏經紙乃佛寺用以書寫或印製佛經者,又名金粟牋,有黃白兩種。
明清人常用之泥金牋、蠟牋,今天已很少見,冷光牋雖為表光之最下者,也很少見了。今天一般都用日本制的鳥子紙,但價格昂貴,又不能持久,實在也並不實用。
強吸墨紙類:多系木質纖維所制,吸墨性強,表面生澀,墨一落紙,極易漫開,書寫常加漿或塗蠟,光彩不若牋紙鮮明,較為含蓄,以宣紙類為主。雖然較晚出現,但今已取代牋紙,成為最名貴的書寫用紙。
宣紙與彷宣:今日最名貴之書寫用紙便是玉板宣了。玉板宣,合桑、短節木頭、稻杆與檀木皮以以石灰浸之製成,吸墨性最強,質地最優。宣紙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實不產紙,而是周圍諸地產紙,皆以宣為散集地的原因。
繼續來講名貴的玉板宣。這種紙可不是人人有辦法用的,因為它非常吸墨,所以運筆過慢的人,用的就很辛苦了:只要筆稍停,墨就會滲出來,形成一個大大的墨團!但也有人利用它的特性,寫出別有風味的字,像包世臣的淡墨書,齊白石的大筆寫意畫等。
因為宣紙過於吸墨難寫,所以就有人加以改良:或用砑光,或加膠礬,還有加漿而成的。經過改良之後的宣紙吸墨性略減,比較容易書寫。
毛邊紙、元書紙與棉紙:宣紙昂貴,一般習字時多用毛邊紙。這種紙本來是用於印書的,但因為紙質好,有人買了書之後裁來練字,所以稱為「毛邊紙」。此紙所用原料,以竹為主,色呈牙黃,質地精良,和我們今天中小學生習字簿所用的機器制毛邊紙有很大的差距。元書紙和毛邊紙近似,但今已無聞。本省所制的棉紙也可以算是這一類,質地漸佳,頗具韌性,價格亦不甚貴,可以做為習字用。
宣紙的種類很多,名稱各異,分類的標準和方法也有不同。
2..
宣紙的用途和選擇
特種淨皮:宣紙中的精品,紙壽千年,書畫均好,適宜製作冊頁;
淨皮單宣:宜書宜畫,手感綿軟一些;
棉料單宣:適用一般的繪畫和書法;
綿連:紙薄,常常用於託畫芯;
綿料夾宣:常用於書法,二、三層夾宣用於裱褙,冊頁;
龜紋宣、羅紋宣:製作拓片;
玉版宣:一般用作書法。
礬宣(熟宣):有冰雪宣,雲母箋,蟬翼宣等,用於工筆畫和蠅頭小楷,取其不洇。
作為傳統書畫載體的宣紙,其種類頗多,而且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其品種在不斷增加,如安徽省涇縣明星宣紙廠,除了製造傳統的手工宣紙,還延伸開發出描金箋、手揉紙、雲龍紙、書畫裝裱紙、花瓣紙等工藝紙張,並配有染色宣、冊頁、印譜、扇
面、信箋、瓦當對聯、灑金、灑銀、雲母、蟬衣、礬宣、絲網印刷等一系列宣紙加工產品,並可為客戶定製生產特殊規格的宣紙及臺灣手工製紙。宣紙品種不斷增多,但長期以來,書畫家們習慣按照以下幾個
方法分類:
按加工方法分類,宣紙一般可分為宣紙原紙和加工紙。
宣紙原紙:宣紙在經過最後一道「烘焙」的工藝之後,紙性(好壞及墨色效果)基本已經確定,這種「後續沒有再進行影響紙
性」的成品紙,即為宣紙原紙。
加工紙:在原紙的基礎上對紙進行改變紙面性質、外觀視覺效果等再加工的紙的統稱,但不包括「僅做尺寸大小的裁剪」,具體如印刷、過礬、打磨„„
按紙面洇墨程度分類,宣紙分為生宣、半熟宣、熟宣。
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很強,易產生豐富的墨韻變化,以之行潑墨法、積墨法,能收水暈墨章、渾厚華滋的藝術效果。寫意
山水多用它。生宣作畫雖多墨趣,但落筆即定,水墨滲沁迅速,不易掌握。
熟宣:熟宣是加工時用明礬等塗過,故紙質較生宣更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時墨和色不會洇散開來。因其此種特性,使得
熟宣宜於繪工筆畫而非水墨寫意畫。其缺點是久藏會出現「漏礬」或脆裂。
熟宣可再加工,珊瑚、雲母箋、冷金、酒金、蠟生金花羅紋、桃紅虎皮等皆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紙。
生宣則吸水力強。用淡墨水寫時,墨水容易滲入,化開。用濃墨水寫則相對容易。故創作書畫時,需要掌握好墨的濃淡程度,
方可得心應手。
半熟宣:從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介乎前兩者之間,「玉版宣」即屬此一類。
簡單區分生宣和熟宣的方法就是用水接觸紙面,水分立即散開的即為生宣;凝聚基本無變化的,即為熟宣;散開的速度較慢的為半熟宣(亦稱煮錘宣)。
按原料配比分類,宣紙可分為棉料、淨皮、特淨三大類。
一般來說,棉料是指原材料檀皮含量在40%左右的紙,較薄、較輕;淨皮是指檀皮含量達到60%以上的;特皮是原材料檀皮的含量達到80%以上。皮料成分越重,紙張越能經受拉力,質量也越好。
對應使用效果上就是:檀皮比例越高的紙,更能體現豐富的墨跡層次和更好的潤墨效果,越能經受筆力反覆搓揉而紙面不會破。這或許就是為什麼書法用棉料宣紙的居多,畫畫兒用皮類紙居多的原因,並不是不能用淨皮、特皮紙寫字,而是棉料宣紙已經基本能
夠滿足書法的需要了(除非您的書法風格是需要在同一個地方用筆反覆塗抹)。
宣紙的品質與分辨
說起宣紙和書畫紙,大多數人認為:宣紙是一種價格昂貴的高檔書畫用紙,而書畫紙是一種價格低廉的普通書畫用紙;宣紙一般用來作書畫創作,書畫紙是書畫初入門者的練習用紙。
它們的共同點是具有吸墨性。除此之外,人們對二者的實質性區別不太了解。現實生活中,一些不法廠商為牟取利潤,將低檔書畫紙蓋上宣紙印記,用來矇騙消費者。由於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和分辨能力,不少消費者因此上當受騙,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也遭到破壞。
宣紙與書畫紙,雖有相同之處,但二者之間存在本質的區別,主要以下四個方面:
一、原料成份的不同宣紙的原料結構是青檀皮和燎草(青檀皮屬長纖維,稻草屬短纖維),這種原料配比已沿襲了近千年,至今也不曾改變。而書畫紙的原料不講究長短纖維的搭配,取的原料有龍鬚草、構樹皮、竹子等等。
二、製作工藝的不同宣紙的製作過程分兩個階段:原料製作和紙張製作。原料生產的特點在於:生產周期特長,檀皮和稻草要用山泉水浸泡,經浸漬、蒸煮、揀選、攤曬等加上日曬雨淋露煉漂白等自然天成之功,利用自然之功剔除原料中的蛋白質、澱粉等有機成分,使其不受大自然的變化而變化,真正達到天、地、人和一的境界與效果,僅此一項就需要8-10個月。可以說,宣紙的獨特,就在於它的原料獨特。第二階段是紙張的製作工藝,自人類有了植物纖維造紙以來,一直保持著竹簾過濾抄撈法進行撈紙;用火牆烘烤、人工揭貼的烘乾發曬紙,檢驗時逐張逐張目測手檢。在製作超大規格的宣紙時,其場面蔚為壯觀。而書畫紙則簡單多了,首先是選料簡單,而後在製造時的時間短,只有兩三天時間,其中的強化漂白使紙中仍含有大量的有機成分,根本經不住歲月的長期考驗。
三、使用效果的不同:
宣紙外觀很平常,但它具有豐富的內涵。具有潤墨性強、遇溼遇潮不變形、抗蛀性強、保存壽命長等特點;而書畫紙就很難達到這一效果。宣紙主要體現在無論是重寫還是輕描,都能顯示清晰的層次,幾筆相交,均留筆痕,筆痕交叉處,濃淡有致,能充分展示畫的意境,產生出作品的立體效果。濃墨烏而鮮豔,淡墨淡而不灰。不僅如此,宣紙在著墨後,由於自身的青檀皮纖維分布均勻,不含雜質,從而不變形、不起拱、不起翹,具有穩定性。宣紙的耐久性也是由自身的原材料在加工過程中所決定的。原因是原材料經過反覆的石灰浸漬、蒸煮和長時期的日光雨露漂白後,化學反應趨於穩定,容易產生質變和蟲蛀的木質素已蕩然無存。青檀皮的堅韌纖維使得紙張堅固而耐久,現保存完好的歷代書畫藝術珍品、古籍、
文獻、印譜,歷千年而不腐,就是宣紙「紙壽千年」最好的證明。書畫紙,只是一種具有潤墨特性的普通紙張,是無法達不到上述效果的。
宣紙多少年來引來社會各界人士普遍關注,就拿現當代來說劉海粟、尹瘦石、吳作人、李可染等一大批書畫藝術大師來說,他們不顧年邁體弱、路途遙遠,專程來廠參觀了解宣紙的製作工序,他們感慨地說:我們用了一輩子的宣紙,卻不了解宣紙是怎麼造的,所以,在有生之年一定要來看看,一來為了卻心願,二來是向宣紙工人師傅們表示我們的感激之情,宣紙工人才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如果沒有好的宣紙就沒有好的書畫作品。並分別以題字、作畫的方式來表達對宣紙的感激之情。
四、保存時間的不同:一般的書畫紙原料在農民的農閒之際,將其當作一項副業,售給造紙廠換取經濟收入。造紙廠家將有些原料製成純幹漿板,再售到各地,用來製造書畫紙或文化用紙。這些原料通過破碎、打漿、漂白、烘乾等工序,機器流水作業,只需二到三天時間。因其工藝簡單並經過強化處理,雜細胞、雜物質含量多,所以有的紙發脆。由於有的原料性質較柔軟,被製作成漿板後,只要用水浸泡,會很快溶解。書畫紙廠家購回漿板後,由漿板浸泡成糊狀,用打漿機將其打勻,即可入槽抄撈。同樣,由漿板製成書畫紙,也只需幾天時間。至於書畫紙的潤墨性能,則完全在於其自身的易溶特性。和宣紙相比,書畫紙的潤墨形式表現為:不規則、不勻稱,表現不出層次,只是一味地滲透。初學書畫者用來練書法較多,如用來練習繪畫,就不夠理想,紙的特性限制了使用者的構思及想像力。最重要的一點,在紙的抗老化及耐久方面,同宣紙的「墨韻千秋」相比,書畫紙無法望其項背,它的保存壽命只在數十年間,如保管不當,甚至更短的時間就會褪色、蟲蛀。一些客戶反映,他們在八十年代中期用書畫紙創作的作品,現已經面目全非,褪色嚴重,周邊遭蟲蛀,墨色亦已發灰。他們因為當初貪圖便宜或缺乏辨別能力,沒有購買到真正的宣紙,才導致如今的後果。
那麼,在沒有儀器的情況下,如何識別宣紙和書畫紙呢?一是肉眼分辨法:拿起紙,對著光亮透視,你會發現,紙面上密布著雲朵,雲朵上有一些絲狀物,這些絲狀物,就是檀皮纖維;還能發現燎草的筋絲(一張紙上總能有8到10條)。而龍鬚草製作的書畫紙上不僅沒有,相對而言,它表現得過於潔白。二是著墨法,用筆把較淡、淡、較濃、濃的四種墨痕描於紙同一處,觀察紙的受墨效果。如果是宣紙,它能清晰地顯示筆痕與層次,而書畫紙,在筆痕交疊處顯得模糊。尤其吸附重、濃的墨汁後,紙張由於纖維度差,會因難以承受而斷裂。所以,人們在鑑別紙張時一定要慎重,不要單憑銷售商的片面之詞而隨便購買,必須在掌握以上基本的鑑別方
法後謹慎選購。另外還需根據自己的創作風格、練習特點選購適合自己的載體。
紙的選擇方法:
質地柔韌厚密:
選擇紙張的時候質地是最重要的,質地不佳的紙既容易損筆,又不易保存,古今名紙,莫不以品質見稱,如澄心堂紙「密如璽」,玉板宣「柔韌、耐久」。紙質堅韌緊密是最好的,選擇時以目測就可以知曉。
色彩潔白:
紙如果不白,就是原料不好、或水質欠佳,都算不上是好的紙。潔白無比的玉板宣便以檀木為原料,蜀牋則「以浣花潭水造紙」,都是實例。若是染色的,也要精純潔白,才是本性佳之紙,但染色之紙不易傳久,若希望作品百年後能放在故宮博物院,還是避免使用的好。潔白不潔白用眼睛看就能明白,這也不需要我多言吧。
表面光澀適中:紙之表面有光滑和粗澀之分;光滑固易行筆,但若過滑而筆輕拂而過,便無筆力可言,若粗澀則與之相反,易得筆力,但過澀則難於施筆,易損筆鋒,所謂「細而不澀」也。這個可憑視覺與觸覺分辨,就不多談了。
吸墨適度:
紙須能入墨,否則墨浮紙表,易於脫落,不能久存。一般而言,宣紙類吸墨較強,牋紙則反之。吸墨太強,若運筆稍慢,則點畫俱成墨團。但若吸墨性太弱,墨不易入紙,亦非所宜。故擇紙時要考慮到書體及個人運筆速度,要以墨汁能入紙但不成「團」為佳,選購時若店家允許,僅管用墨去試,一試便知。
據碑帖擇紙:
臨摹碑帖,若要求形似神肖,不僅要注意到筆,紙也是條件之一。擇紙先辨其吸墨性,視真跡的入紙程度而定,入紙多則選用強吸墨紙,反之便選較弱者。若無法窺知入墨實況,如石板所印者,亦可就其風俗辨之,鋒芒顯露,神彩奕奕者,多用牋紙類;溫潤含蓄,風華內斂者,則可選用宣紙類。
依個性擇紙:
當然,個人的喜好也是該考慮的,否則若買回不愛用的紙,只怕用都不想用了。另運筆急者,宜選強吸墨紙,其墨方能入紙,行筆遲緩者,則可選弱吸墨紙,不然墨團躍然紙上,可不大妙啊。
如何挑選宣紙
書畫用紙主要的產地是安徽,四川,淅江等地。
安徽宣紙製造歷史久遠,是書畫家的首選用紙.四川紙其次.淅江除生產宣紙,還生產皮紙.傅抱石先生和兒子傅小石先生就善用溫州皮紙和日本產皮紙. 宣紙就材料可分為宣紙和書畫紙.
真正的宣紙是用百分之七十左右檀皮紆維加百分三十左右槄草纖維混合後製成.它的造價高,盡一百多道工序.目前,在安徽涇縣只有為數不多的知名品牌廠生產.其它一百多家小廠及作坊多數生產書畫紙.它的原料是龍鬚草,一般不加檀纖維,工序只有五十幾道.有部分廠也加百分之十到三十的檀皮纖維,另售價在二至三百元.純龍鬚草另售價在一百元左右.真正的宣紙要超過四百元一百張(刀).
四川宣紙主原料為竹纖維,有些加檀皮,麻皮,枸皮纖維.造價低,另售價一般在一百元以下. 真正的宣紙發色好,拉力強,耐反覆渲染,比較見筆觸.龍鬚草書畫紙比較松,有些紙畫出後墨色灰暗,不宜反覆染.紙不在於厚薄,而在於鬆緊.有的書畫紙造的比較好,墨色和拉力也不錯,畫花鳥畫還會有特別的效果.畫山水就差一些,山水畫有時需要溼染,書畫紙經不住,會起毛.由於拉力差,會畫通. 宣紙可分生宣,熟宣兩種.生宣紙能產生洇化作用.熟宣紙加塗明礬和骨膠,不洇化,主要用於工筆畫.四川紙的洇化程度比安徽紙差,有點半生不熟的感覚.皮紙不同於宣紙,過去的皮紙由於較粗,薄,不宜反覆著墨,否則會僵.現在的皮紙造的比較細,表面有時和宣紙難區分.由於纖維粗,墨碰水會出現如曽毛狀小墨線滲出.有些畫家用它畫獅虎. 生宣紙又可分淨皮和棉料紙.淨皮不宜大面積渲染,因為每筆間會出現一條無色的膠痕.如果噴溼後畫,就可僻免.但畫山水多用淨皮紙,它比較見筆,可以反覆皴擦,筆觸不會混溶.棉料紙比較宜畫花鳥,水墨,色宜相溶,不會出現白色膠痕.可以設想,如果畫牡丹,每一筆都分明,且見無色的膠痕,就不好看了. 從以上的特點看,在挑選宣紙時就可注意了.先買一張試一下.
a
先用濃墨劃一筆,幹後看是否灰.
b
用淡墨平行連續畫幾筆,看是否出現無色膠痕,(如果有,畫蝦是最好)
c
用筆根沾淡墨,筆尖沾焦墨,把筆散鋒,在紙上反覆擦寫,如果淡的蓋在濃的上面,而濃的又不化開,就是較好的淨皮,畫山水最好.
d
用淡墨在一個地方反覆用筆,不起毛為好,有時書畫紙也會有此效果.畫花鳥的紙要洇散好些的.一般不用淨皮,而用棉料. 紙需要放一些時日,特別是真宣紙,時間越長越好,但必需保管好.不要朝陽,不能長時間暴露.紙不用時要用三層報紙包起耒.不然紙會變僵,洇化不好,還會出現一些白色斑點,色和墨都畫不上去. 有些廠家在紙上蓋印時,會註明棉料,還是淨皮.不要太相信,那是不準的.一般書畫紙的性質和棉料差不多.就是大廠也不一定十分準,這與生產流程有關,說起耒話就長了.相信自已的眼睛.另外,好貨不便宜.用的多了,靠手摸和用口水點在紙上就能辨別紙的性能.有錢不妨收藏一些紙.現在要買二十五年前的好紙,大概一百元一張了.
蟬翼熟宣是指比較薄的熟宣,適合用來透稿等雲母熟宣是指宣紙上有一層雲母片的熟宣,主要就是起個裝飾效果,沒什麼太大用處 雲母熟宣的雲母片越細越好,因為雲母片太大了會影響繪畫效果
除了那兩種以外
市面上還有很多種熟宣
比如棉料熟宣、淨皮熟宣、清水熟宣等等。買紙的時候不在去看紙的名字 主要是看質量
因為不同的廠家會給自己的產品起些不同的名字但效果其實都差不多
買時注意以下幾點就可以了:
1、不可有漏礬,這是最主要的
2、紙質要柔軟,不能發脆
3、紙面要乾淨,不能有渣滓
中國書畫宣紙尺寸
一、三尺宣紙——規格為100×55(長×寬)(單位:CM)
⒈ 尺全開:100×55(標準三尺)
⒉ 三尺:100×70(標準三尺長度不變,寬度為二尺)
⒊ 尺加長:136×50
⒋ 三尺橫批:100×55(標準三尺)
⒌ 三尺單條(立軸):100×27(標準三尺長度不變,寬度1/2)
⒍ 三尺對聯:100×27(標準三尺長度不變,寬度1/2)
⒎ 三尺鬥方:50×55(標準三尺宣紙長度1/2,寬度不變)
二、四尺宣紙——規格為138×69(長×寬)(單位:CM)
⒈四尺全開:138×69(標準四尺)
⒉四尺橫批:138×69(標準四尺)
⒊四尺單條(立軸):138×34(標準四尺宣紙長度不變,寬度1/2)
⒋四尺對聯:138×34(標準四尺宣紙長度不變,寬度1/2)
⒌四尺鬥方:69×68(標準四尺宣紙長度1/2,寬度不變)
⒍四尺三開:69×46(標準四尺宣紙長度1/3,寬度不變)
⒎四尺六開:46×34(標準四尺宣紙長度1/3,寬度1/2)
⒏四尺四開:69×34(標準四尺宣紙長度1/2,寬度1/2)
⒐四尺八開:35×34(標準四尺宣紙長度1/4,寬度1/2)
三、五尺宣紙——規格為153×84(長×寬)(單位:CM)
⒈五尺全開:153×84(標準五尺)
⒉五尺橫批:153×84(標準五尺)
⒊五尺單條:153×42(標準五尺宣紙長度不變,寬度1/2)
⒋五尺對聯:153×42(標準五尺宣紙長度不變,寬度1/2)
⒌五尺鬥方:77×84(標準五尺宣紙長度1/2,寬度不變)
四、六尺宣紙——規格為180×97(長×寬)(單位:CM)
⒈六尺全開:180×97(標準六尺)
⒉六尺三開:60×97(標準六尺宣紙長度1/3,寬度不變)
⒊六尺對聯:180×49
(標準六尺宣紙長度不變,寬度1/2)
⒋六尺鬥方:90×97(標準六尺宣紙長度1/2,寬度不變)
五、七尺宣紙——規格為238×129(長×寬)(單位:CM)
⒈七尺全開:238×129(標準七尺)
六、八尺宣紙——規格為248×129(長×寬)(單位:CM)
⒈八尺全開:248×129(標準八尺)
⒉八尺屏:234×53
⒊八尺鬥方:124(cm)×124(cm)
七、一丈二尺宣紙——規格為367×144(長×寬)(單位:CM)
⒈一丈二尺:367(cm)×144(cm)
⒉大一丈二鬥方:180(cm)×142(cm)
⒊小一丈二:360(cm)×96(cm)
八、一丈六尺宣紙——規格為503×193(長×寬)(單位:CM)
⒈一丈六尺:503×193
九、一丈八尺宣紙——規格為600×248(長×寬)(單位:CM)
⒈ 丈八尺:600×248
附錄:中國字畫論尺賣大中小這裡的說的「尺」是指平方尺,一尺等於33.3釐米。為什麼不叫平方尺而叫「尺」?這和宣紙的規格有關。宣紙的規格有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等。比如:四尺紙的規格是長四尺寬二尺,面積為八平方尺。把四尺紙對裁,就叫鬥方,是四平方尺。都知道買布賣布論尺,不知從何年何月始,賣字畫也這樣計算了。
北京一歸合文化藝術有限公司(鴻宣閣)
只做一件事情:
讓更多藝術愛好者,臨摹、學習到各大博物館,歷代書畫一比一複製品,真正的傳承書畫藝術。
複製品與贗品(假畫)的區別:
複製品 也稱藝術衍生品,複製品與真品相似,風格上忠於原作,與真品保持一致,形神相似,達到還原、再現的效果。哪怕一個黴點都要呈現,真跡只有幅,為了保護文物不再受損,只用複製品的形式走出博物館,來向廣大愛好者展示,臨摹、學習、鑑賞為主要目的。
贗品(假畫) 模仿名家筆跡,以假充真,刻意隱瞞、欺騙。以矇騙客戶錢財為目的。
中國歷代書畫微信平臺
中國歷代書畫唯一官方微信平臺
凡是刊登過的圖片本公司均有原大複製品收藏
每日刊出
歡迎轉載轉發
微信號:zhangxiumin2013
郵箱:295611858@qq.com
有任何意見、建議以及推廣借閱都可直接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