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薈萃三門峽 獨具魅力「六個一」

2021-02-13 三門峽日報

文/寧會振 

  三門峽市因河而名,因壩而生,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享有「文化聖地」「黃河明珠」和「天鵝之城」的美譽。悠悠的歷史長河,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化,為這塊古老神奇的土地留下了十分豐富的文物古蹟。為了宣傳博大精深的三門峽歷史文化,我們經過認真梳理和分析研究,將特色鮮明的三門峽地域文化概括為「六個一」,以求簡潔明了地將燦若星河的三門峽歷史文化展現在世人面前。

  

  一條河,黃河,在三門峽形成九曲十八彎的壯麗景觀,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一個村,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仰韶村遺址的發現,使三門峽馳名中外;

  一本書,老子在靈寶函谷關所著《道德經》五千言,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哲學經典,其中所蘊涵的玄妙的哲學思維,深刻影響了中國乃至世界的思想發展史;

  一把劍,虢國國君墓出土的玉柄鐵劍,將我國的冶鐵史向前推進了兩個世紀,被稱為「中華第一劍」;

  一條路,石壕古道,「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歷經滄桑,已成為國家「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一大亮點;

  一群鳥,高雅聖潔的白天鵝,棲息於三門峽黃河溼地,構成一幅天人合一、幸福吉祥的美好畫卷,使三門峽成為和諧文明、生態宜居的秀美城市。

落日下的黃河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毛主席曾說:「你們可以藐視一切,但是不能藐視黃河,藐視黃河,就是藐視我們這個民族。」黃河流入三門峽境內,在漫漫歷史歲月中留下了許多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巍峨聳立的萬裡黃河第一壩,象徵著中華民族精神的中流砥柱和承載著大禹治水等美麗神話傳說的三門峽谷、梳妝檯等,形成了三門峽區域內獨特的黃河文化。

  一個村,即仰韶村。仰韶村位於澠池縣城北韶山腳下,距縣城9公裡。1921年,瑞典學者安特生及中國地質學家袁復禮、陳德廣等人,在仰韶村發現距今7000年至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使仰韶村聞名遐邇,享譽中外。按照考古學的慣例,一般將首次發現古文化遺存的地名命名為該文化的名稱。「仰韶文化」一詞由此而來。仰韶村遺址的發現,是中國近代考古學的濫觴,揭開了我國原始社會考古研究的第一頁,填補了中國遠古文化發展史上的空白。仰韶村自此成為中外史學界、考古學界心馳神往的「文化聖地」。

靈寶函谷關老子塑像

  一本書,即《道德經》,為老子所著。老子(約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陽,諡號聃,又稱李耳。東周時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裡(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人。老子曾作過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書的官員),是我國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為教祖。東周末年,老子因不滿周王室統治,遊歷至靈寶函谷關,受關令尹喜之託,著《道德經》五千言。《道德經》一書,又名《老子》或《道德真經》,和《易經》《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老子的思想主張是「無為」,《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我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道德經》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哲學體系的著作,涵蓋了宇宙觀、人生觀和社會政治觀。《道德經》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無論對中華民族性格的鑄成,還是對政治統一與穩定,以及對中國人的道德觀和做人、做事的基本方法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早在唐代,玄奘法師就將《道德經》譯成梵文,傳到印度等國。自16世紀始,《道德經》被翻譯成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日文等。截至目前,可查到的外文版的《道德經》典籍已有1000多種。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現今世界上被譯成外國文字且發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聖經》外即《道德經》。

玉柄鐵劍

  一把劍,即「玉柄鐵劍」。該劍出土於虢國國君虢季墓中,出土時,劍身插在精心縫製的牛皮鞘內,劍外有絲織品包裹的痕跡;它殘長34.2釐米,由鐵、銅、玉三種材料複合而成,包括劍身、劍柄、劍格、劍首四部分;玉柄之內的銅芯與柳葉狀的鐵質劍身相連處還鑲嵌有綠松石片。這把劍經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史研究所鑑定為塊煉滲透鐵,是公元前9世紀到公元前8世紀的早期人工冶鐵製品。

  從考古發現看,我國早在商代,人們就已經識別出鐵與青銅在性能上的差異,熟悉隕鐵的熱加工和鍛造技術。至於人工冶鐵,一般認為在春秋、戰國早期。北京科技大學的檢測結論打破了這一傳統看法。玉柄銅芯鐵劍的出土將我國人工冶鐵史向前推進了至少兩個世紀。

  1990年、1992年虢國墓地的兩次重大發掘,均被評為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1996年,虢國墓地被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世紀90年代末,市委、市政府投資4000餘萬元在虢國墓地遺址修建了一座大型遺址博物館——虢國博物館。該館的建成開放,使虢國文化聲名遠播。

  2000年1月,李家窯遺址即周代虢國都城上陽城的發現,填補了我國之前尚未發現西周晚期都城的考古學空白,為我們更加全面、準確地了解虢國這一兩周時期的重要方國提供了重要而珍貴的實物資料,也為西周考古學研究樹立了一個有明確紀年的斷代標尺。

  現虢國墓地及虢國都城上陽城遺址作為郭姓源生地,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郭姓後裔到此祭奠朝拜,尋根問祖。

崤函古道

  崤函古道,是東京洛陽至西京長安進入古陝州崤山地段道路的總稱。據史料記載,崤函古道夏、商、周時期即開闢使用。東漢建安年間,曹操為了西徵巴蜀的方便,又進一步擴寬修整了崤函古道,後歷代沿用。民國初期棄置。

  崤函古道石壕段,位於陝州區硤石鄉車壕村東南800米處的金銀山麓。路面為石灰巖質,因車輪長期輾軋,在路面上形成了兩條較深的車轍印痕。古道殘段略呈西北——東南向,夾在兩個小山包之間的石板坡上,路面寬度6米至8米,石板坡上的印痕全長230餘米,其中有10餘米長的轍痕較明顯,轍寬1.16米,車轍壕深0.25米至0.32米。硤石鄉「車壕村」「石壕村」均因崤函古道而得名。

  石壕古道地處崤函古道之腹地,自古及今就是東通洛陽、西達長安的交通要塞,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4000餘年車馬碾壓遺留下的歷史痕跡,是深深鐫刻在山石之上的歷史音符。從杜甫《石壕吏》一詩可知:該道遠在唐代即為東西方的交通要道。無論其歷史淵源還是保存現狀,都因其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歷史印痕為世所罕見,加之歷史上在此曾發生數次有影響的戰爭及歷史事件,故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2007年,崤函古道石壕段,因其最真實地反映了古代商貿文化、最具有「絲綢之路」文物本體的代表性,被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的專家、學者一致推薦列入「絲綢之路」申遺名單。三門峽市於2008年成立申遺領導小組。陝州區成立專門申遺機構——陝州區文物局(原陝縣文物局)。目前,崤函古道石壕段考古發掘調查等基礎性研究工作已進行完畢,各相關機構已制訂總體規劃及保護方案,前期徵地、賠付、拆遷工作已經展開。2012年「十二五」開局之年,市文化新聞出版局為崤函古道石壕段申遺爭取到國家財政補貼500萬元,有力推動了「絲綢之路」崤函古道石壕段的申遺進程。該文化遺產地的申遺成功,必將大大提高我市文化遺產的品位和影響力,對三門峽市的文化遺產保護起到示範帶動作用。

美麗聖潔的白天鵝

  自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黃河溼地三門峽段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每年冬季成千上萬的白天鵝都會從西伯利亞飛來越冬,其主要棲息地在陝州故城東南的天鵝湖溼地公園、湖濱區會興鎮王官村以北的淺水灣內及黃河三門峽大壩南北兩側。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一群群幸福吉祥的鳥兒或嬉戲於水中,或棲息於灘涂之上,或翩翩起舞於碧水藍天之間,引得岸上的人們流連忘返,形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畫面。三門峽溼地也因此成為國內有名的鳥類拍攝基地,每年引來數以千計的攝影愛好者和數以萬計的外地遊客。攝影愛好者們拍攝了大量的白天鵝作品,在國內外展出,對宣傳三門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白天鵝現象」成為三門峽所獨有的一種文化現象。

  近年,市委、市政府投巨資在三門峽水庫南岸興建了黃河白天鵝觀賞區,為白天鵝來三門峽越冬創造了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環境,使每年到三門峽越冬的白天鵝逐漸增加至數萬隻。目前,三門峽已成為白天鵝冬季棲息的家園、情有獨鐘的樂土,而白天鵝也使三門峽成為如詩如畫的「天鵝之城」。

  崤山巍巍,大河浩蕩。我們力圖通過「六個一」,將豐富多彩的三門峽地域文化,予以高度概括和提煉,形象、傳神地展示三門峽的文化精髓,精準而又全面地反映三門峽地域文化的鮮明特徵。但三門峽文化所具有的豐厚內涵,又和「六個一」相互映襯,互為表裡。星辰般璀璨於歷史天空的三門峽文化名人,通過尋常百姓心傳口授、在鄉間裡坊中生生不息創新傳承的多種非物質文化技藝,如綠葉和花朵,點綴於「六個一」的樹幹枝杈間,使三門峽文化之樹枝繁葉茂、五彩繽紛。(作者為三門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

聲明:本公號原創文章謝絕媒體轉載。如經授權轉載,請於文章開頭註明「來源:三門峽日報微信公眾號(ID:smxrbweixin)」。

策劃:李海峰

統籌:李   鵬

責編:師寶華

製圖:潘江偉

覺得好就zan↓↓↓

相關焦點

  • 他曾是選秀冠軍 演唱英文歌曲更是獨具魅力
    他曾是選秀冠軍 演唱英文歌曲更是獨具魅力時間:2016-09-05 15:03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他曾是選秀冠軍 演唱英文歌曲更是獨具魅力 據臺灣媒體報導,《超級偶像》第7季總冠軍謝博安,當年參賽時年僅14歲,年紀雖輕卻擁有成熟唱腔,演唱英文歌曲更是獨具魅力,擁有高人氣的他,在比賽結束後
  • 「國車」助跑「一節一展」 - 中國三門峽網 - 三門峽市委宣傳部...
    「經過與『一節一展』組委會充分協商,我們體驗中心為組委會贊助了6臺紅旗汽車和多名專業司機,從12月14日開始,已經投入組委會使用,作為日常公務用車,為節展提供便利。『一節一展』期間,6臺紅旗汽車將作為專用車輛使用。」近日,三門峽和駿紅旗體驗中心負責人張鵬說。
  • 《人文薈萃說三鄉》作者:喬文博
    「鄉」有兩讀,讀「xiāng」(第一聲)時作區劃單位、處所解,說成是三個鄉或三個地方顯然不妥;「鄉」還有第二讀,讀作「xiàng」(第四聲),可通「向」,作方向、朝向解。三鄉西臨渡洋水、東臨連昌水,南對洛河水,說三鄉是三面臨水之地恰如其分。
  • 德馬看德 | 人文薈萃 打造有文化底蘊的城市
    德馬看德 | 人文薈萃 打造有文化底蘊的城市 2020-12-10 10: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人文薈萃說三鄉 (喬文博)
    「鄉」有兩讀,讀「xiāng」(第一聲)時作區劃單位、處所解,說成是三個鄉或三個地方顯然不妥;「鄉」還有第二讀,讀作「xiàng」(第四聲),可通「向」,作方向、朝向解。三鄉西臨渡洋水、東臨連昌水,南對洛河水,說三鄉是三面臨水之地恰如其分。
  • 三門峽青年劉升升:堅守雷神山ICU的69個日日夜夜
    三門峽青年劉升升: 堅守雷神山ICU的69個日日夜夜 本報訊(記者 程倩)4月14日,武漢雷神山醫院患者清零。
  • 「一節一展」讓「天鵝之城」魅力四射
    「一節一展」自開幕以來,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遊客來我市觀展。據悉,在三門峽國際文博城會展中心、中國攝影藝術館,每天都有來自不同地方的人聚在一起,或是欣賞、討論攝影佳作,或是漫步展廳享受藝術的薰陶,久久不願離去。
  • 三門峽甘山公園景區將免費開放/三門峽10條最美線路,你去過嗎?
    線路之一——黃河風情遊       到三門峽來,就不能不看黃河。一路沿著黃河線遊覽,領略她的磅礴氣勢和民俗風情。       主要節點:天鵝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黃河公園—三門峽大壩—陝州地坑院—黃河丹峽天鵝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AAAA對全國遊客實行免門票的優惠政策
  • 三門峽「一節一展」啟幕4000餘幅「光影」等你來
    12月20日上午10時,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暨第四屆天鵝之城——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以下簡稱「一節一展」)在三門峽市文博城大劇院盛大啟幕。來自國內各地的眾多攝影家齊聚,共享盛典。    「影像是時光的化石,白天鵝是人間的仙客。白天鵝與攝影一旦結緣,註定會演繹一場精彩紛呈的藝術盛宴。」
  • 三門峽:白天鵝戀上百裡綠廊
    左手黃河碧波蕩漾,右手幾十米寬的綠廊起伏蜿蜒,黃河在三門峽有多長,與她同行的綠廊就將延伸多遠,像一雙臂彎把三門峽輕輕環抱。作為全省6個「樣板」工程之一,三門峽百裡黃河生態廊道工程自2月底開工建設,6月底已完成一期工程44.7公裡,目前自大壩至函谷關108公裡,已經全面連通。
  • 三門峽:「一節一展」嘉賓餐敘會舉行
    12月19日晚,市委、市政府舉行「一節一展」嘉賓餐敘會,海內外攝影藝術家和各界嘉賓再度相聚天鵝之城,再譜發展新篇章。  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前光,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中國攝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鄭更生,河南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王守國,河南省文聯主席、黨組副書記邵麗等出席餐敘會。
  • 三門峽:金秋時節迎盛會 天鵝之城譜新篇
    本屆豫商大會,三門峽主會場為線下會場,參會人員在300人左右;線上將設立200個分會場,線上參會人數預計2萬人。豫商大會開幕式及隨後的主題論壇等活動是本屆豫商大會的中心活動,共11項議程,分為兩個階段進行。本屆豫商大會的線上部分是大會的亮點。為主動適應線上招商新模式,全面加大我市通過網絡發展產業政策和招商項目的力度,大會期間,我市將上線三門峽雲招商網。
  • 小小毽子踢出快樂人生[圖] - 中國三門峽網 - 三門峽市委宣傳部...
    清晨7點,天才蒙蒙亮,三門峽市區六峰遊園內卻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不少人三五成群圍成一個圓圈,只見一枚小小的白色羽毛毽在圈中上下飛舞,大家使出看家本領,左右開弓,你來我往,不一會兒就踢得滿臉通紅,加油聲、喝彩聲不時傳來。    「我們都是『三門峽毽球俱樂部』微信群裡的成員,每天都來踢毽子,可以說一年365天風雨無阻!」
  • 「零陵夜宴」獨具魅力 國慶中秋實現旅遊收入4.29億元
    濃厚的歷史文化沉澱,獨具魅力的夜經濟發展,讓這座位於湘西南的古城成為湖南旅遊的「新晉網紅」。  在零陵古城,夜演、夜秀、夜遊、夜舞、夜書等「十個夜」系列特色活動輪番上演。戲臺上,花鼓戲、漁鼓等非遺表演精彩紛呈,臺下遊客如痴如醉;在柳子街頭,霓裳仙子「柳小妹」穿越唐風宋韻;在蒼翠碧綠的人行道,夜跑愛好者大汗淋漓……  「逛古城就要穿古裝,這才符合古城的『規矩』。」
  • 河南一市「命運多舛」,曾被洛陽「送給」三門峽,如今「很爭氣」
    三門峽對外地朋友來說,應該知道的人沒那麼多。 當然,三門峽的發展還有很多方面。 當時劃分行政區的時候,曾經被列入洛陽地區。 但是後來被分成了,三門峽的這個城市34年前受洛陽管轄。 當時劃分的話,經濟發展水平一般,但現在該市的GDP達到了437億元。
  • 點亮天鵝城•文學的時代擔當論壇暨河南思客第六屆年會在三門峽...
    河南省詩歌學會副會長張愛萍(右一)接受採訪 攝影 成健  「我多次來三門峽,每一次來三門峽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新的變化。今天能在後地天鵝灣看到成千上萬隻白天鵝,這說明三門峽的生態保護做得非常好,我由衷地為三門峽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對大自然的保護感到高興和振奮。」河南省詩歌學會副會長張愛萍說。  「20年前文學界有個有名的雜誌《醜小鴨》,專門培養青年作家,想不到,今天我們真的來到了天鵝之城三門峽。美麗的天鵝之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天鵝比水印藍天,陝城花市日日新』,祝願美麗的三門峽越來越美麗。」
  • 「四心」共融 打造獨具魅力的人文鎮海
    鎮海區在奮力爭當「重要窗口」模範生的實踐進程中,必須堅持以全會精神為指引,勇扛使命、勇挑重擔,堅持「四心」共融,加快推進文化強區建設,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打造獨具魅力的人文鎮海,促進文化軟實力與經濟硬實力相匹配,更好地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 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徵稿啟事
    三門峽,地處豫晉陝三省交界的黃河中遊。她從華夏文明的曙光中走來,從山清水秀的美麗中走來。「四面環山三面水,半城煙樹半城田」的獨特地貌,每年都吸引數萬隻身輕如羽的「天外仙客」——白天鵝來這裡棲息過冬,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魅力畫卷。三門峽,也因此被譽為「天鵝之城」。
  • 三門峽:八方英才聚崤函
    新華網鄭州6月3日電(李志紅 楊宸 雷清波) 今年5月份,在三門峽市委組織部的協調推動下,中國農業大學王琦教授作為該市引進的優秀專家,被授予「三門峽市榮譽市民」稱號。據了解,這是自三門峽1957年建市以來第三次授予「榮譽市民」稱號,也是首次將這一榮譽授予引進人才。
  • 與紅腹錦雞相約三門峽的春天
    這「一紅一白」組合,宛如多彩的音符,將三門峽的如畫風景「彈奏」成優美的樂章。攝影愛好者們來不及喘口氣,便紛紛從三門峽天鵝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移師甘山國家森林公園。    野生紅腹錦雞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享有「候選國鳥」的美譽。其全身羽毛顏色互相襯託,赤橙黃綠青藍紫俱全,光彩奪目,十分驚豔,是馳名中外的觀賞鳥類,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