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清研究組揭示個體差異和景觀異質性對物種共存的影響機制

2021-01-19 中國生物技術網

物種共存和生物多樣性維持機制是生態學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當代物種共存理論將物種共存的機制歸結為形成生態位差異的穩定化機制(Stabilizing)和減少平均適合度差異的均等化機制(Equalizing)。已有研究證實了個體差異和生境異質性在決定物種間競爭結果方面的重要性,空間競爭理論的最新進展認為這是形成物種差異的主要驅動因素。然而,在景觀尺度上個體差異和生境異質性(即生境質量的差異和空間自相關)之間的相互作用如何影響物種共存依然知之甚少。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森林動態與生態保護研究組研究員李鎮清等將具有個體差異的Beverton-Holt非空間競爭模型拓展到具有空間結構的異質景觀上,以探索物種共存的影響機制。研究發現,在具有個體差異的群落中,個體差異和生境異質性的相互作用促進物種共存,在擴散率較低時尤為明顯。而在具有空間結構的異質景觀中,斑塊質量差異和(或)空間生境自相關的增加,減少了物種間競爭能力的差異,從而允許物種在局域和區域共存。該理論研究為個體差異和生境異質性促進物種共存和多樣性維持提供了一個機制解釋。而此前的非空間模型預測個體差異會增強競爭等級,並因此加速物種排斥。這可能會低估物種之間共存的可能性,進而低估現實空間異質景觀中的生物多樣性。

該研究成果於近期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Biological Sciences。植物所博士生陳冬東和江西師範大學研究員廖金寶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李鎮清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a, 同質景觀上,競爭敏感度(r)與種子產量(L)之間所存在的負的、上凹的非線性關係將鞏固競爭等級,導致競爭排除; b, 異質景觀改變了不同斑塊上非線性關係的強弱,通過局域擴散,個體差異可改變異質景觀中優勢物種的優勢大小,進而促進共存。

論文連結: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pb.2019.2436

相關焦點

  • 中科院神經所解析個體之間衰老速度差異之謎—新聞—科學網
    隨著人類預期壽命延長,老齡化社會來臨,如何延緩衰老相關的功能退化、預防和治療老年性疾病已成為亟待解決具有重要社會意義的科學問題。衰老速度在個體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大部分人行為和認知隨衰老逐漸地退化,也有一些人在耄耋之年仍能保持較好的活力。這種現象提示我們,研究個體衰老速度差異的遺傳基礎將為抗衰老提供重要線索,但相關研究還未見報導。
  • 研究揭示人膀胱體細胞突變和選擇的廣泛異質性
    研究揭示人膀胱體細胞突變和選擇的廣泛異質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 23:00:10 英國惠康-桑格研究所Iigo Martincorena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人膀胱體細胞突變和選擇的廣泛異質性。
  • 個體差異,從胚胎期就開始了
    DNA同一物種成員的絕大多數基因組都是相同的,包括發育過程中使用的所有基因指令。但最近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同一物種的不同個體在胚胎剛開始發育時使用的遺傳指令的關鍵部分存在顯著差異。
  • 研究揭示異質性骨髓基質祖細胞如何驅動骨髓纖維化
    研究揭示異質性骨髓基質祖細胞如何驅動骨髓纖維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19:51:39 荷蘭伊拉斯姆斯醫學中心Rebekka K.
  • Nature:運動能力與空間競爭驅動的細菌共存及機制解析
    (啊,忽然想到,我們偉大的周總理,N多年前(1955年萬隆會議)就提出,世界人民的友好共存是要「求同存異」的~你看,人,終歸也只是一種動物而已) 具體來說,Stabilizing這一方式,主要通過如下機制實現stable coexistence,例如資源分配、頻次依賴性的捕食作用,以及其他依賴於群體密度和環境因子時空波動的若干機制。
  • Nature:揭示心肌纖維形狀影響心臟功能和心力衰竭發生的分子機制
    2020年9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冷泉港實驗室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分析了位於心臟內表面肌纖維複雜網狀結構的功能,相關研究結果揭示了心肌形狀影響心臟功能和心力衰竭發生的分子機制。
  • 研究揭示脫落酸替代物分子機制
    of the Abscisic Acid Agonist Pyrabactin」和「Single Amino Acid Alteration between Valine and Isoleucine Determines the Distinct Pyrabactin Selectivity by PYL1 and PYL2」,系統闡述了ABA分子功能類似物Pyrabactin選擇性作用於脫落酸受體的分子機制
  • 西安交通大學:首次揭示不同所有制部門之間勞動力流動性分割問題...
    經金學院青年教師馬草原、程茂勇和侯曉輝的論文《城市勞動力跨部門流動的制約因素與機制分析——理論解釋與經驗證據》在國內頂級經濟學期刊《經濟研究》2020年第1期作為封面文章發表。  論文首次系統分析了不同所有制部門之間長期存在的勞動力流動性分割問題。
  • 高寧研究組與合作者揭示真核核糖體大亞基功能中心的組裝機制
    2020年7月27日及10月9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高寧研究組與卡耐基梅隆大學的 John L. Woolford Jr.polypeptide exit tunnel」 的研究論文,報導了真核核糖體大亞基在細胞核中的多個高分辨的前體結構,揭示了核糖體大亞基功能中心在細胞核內的組裝機制以及它們之間的關聯。
  • 李孟華/王新華合作揭示綿羊尾脂等外形和生產性狀的遺傳機制
    232個家羊個體進行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全面深入地揭示了綿羊在馴化、培育改良以及表型性狀選擇上的遺傳機制。該研究收集了覆蓋亞洲、歐洲、非洲和中東的16個野羊亞洲摩弗倫、172個當地品種個體和60個培育品種個體,進行平均深度為25.7×的高深度重測序,通過全基因組選擇分析和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利用單核苷酸多態性(SNP)和拷貝數變異(CNV)分子標記,挖掘了一系列與馴化、重要表型形狀和農業性狀相關的候選基因,並檢測到一些已經發生了明顯的等位基因頻率差異分化的重要候選基因區域
  • 持續基因流下物種界限維持機制研究獲進展
    正確認識物種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可持續發展等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但同時,物種也是複雜且具有爭議的。在過去一個世紀,針對物種概念(Species concept)的研究層出不窮。雖然學界已提出了超過30個以上不同的物種概念,但生物學家至今在物種概念上仍有分歧。在高等生物物種界定中,生殖隔離(reproductive isolation)被認為是一條基本、具有可操作性的準則。
  • Mol Plant|中科院遺發所儲成才團隊揭示硝酸鹽誘導的磷響應機制
    氮和磷是植物需求量最大的兩種礦質營養元素,其在土壤中的含量和分布一直處於動態變化。因此,植物在進化過程中產生了複雜的信號調控網絡來整合不同營養元素信號,協調其吸收和利用。長期以來,人們對氮磷信號通路解析大多分開進行,導致對氮磷互作機制的理解非常有限。
  • 科學家揭示性別差異對不同人體組織基因表達的影響
    科學家揭示性別差異對不同人體組織基因表達的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2 15:23:00 美國芝加哥大學Barbara E.
  • 生物物理所揭示RNA剪接複合體核心組分snRNP的組裝機制
    生物物理所揭示RNA剪接複合體核心組分snRNP的組裝機制 2016-11-22 生物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文獻速遞|邁基諾DiaWES助力我國科學家遺傳性皮膚病研究揭示IFAP症候群新致病基因
    MBTPS2基因極有可能是通過影響固醇穩態和表皮/上皮細胞脂質代謝,導致表皮和角膜上皮的分化異常。迄今為止,儘管大多數受IFAP患者遵循X連鎖隱性遺傳,但也有一些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IFAP的病例被描述。在一些受IFAP影響的個體中沒有檢測到MBTPS2基因的突變,這表明了IFAP的遺傳異質性。
  • 對掠食者的恐懼如何影響個體、群落和生態系統?
    但一項新研究揭示,塑造個體大腦和行為,以至整個生態系統的,不僅是「被吃掉」,還有對「被吃掉」的恐懼。這一新的研究領域,探索的是掠食者的非消耗效應,被稱為「恐懼生態學」(fear ecology)。長期以來,人類一直對掠食者及其帶來的恐懼十分看重。作為地球上最成功的掠食者之一,人類幾千年來都一直在用稻草人保護田地裡的莊稼。
  • 腦科學日報:首張人類小腦圖譜;揭示「嘴饞」的中樞調控機制
    2,PNAS | 劉聰/李豔梅合作揭示翻譯後修飾調控帕金森病致病蛋白α-syn的液-固相轉化與聚集的分子機制 來源:BioArt 3,Nat Metab | 童青春和束剛/江青豔合作揭示「嘴饞」的中樞調控機制 來源:BioArt 下丘腦弓狀核作為食慾調控中樞,主要由GABA能神經元構成。
  • B細胞影響肉瘤患者的生存和免疫治療
    B細胞影響肉瘤患者的生存和免疫治療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6 16:57:13 2020年1月15日,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Wolf H.
  • 異質性、隨機誤差、效應修飾——談談Meta分析的固有缺陷
    很多人可能會把效應修飾和混雜因素混淆,事實上,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東西。當我們的情景中符合條件可交換性時,也就是例如我們在進行一個分層隨機試驗,除去分層變量的影響,在每一層中的幹預組和對照組之間的患者特徵是平衡的,也就是在每一層中進行一個完全隨機試驗,即層內效應量是沒有偏倚的。
  • 【學術前沿】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焦雨鈴研究組在複葉形態建成研究中...
    一個重要的生物學問題是,葉緣分生組織是否獨立地調控小葉起始和小葉伸展這兩個發育過程?兩個發育過程之間是否相互影響?焦雨鈴研究組長期致力於解析葉片扁平化和極性建立的調控機制,特別關注轉錄因子、植物激素與生物力學在此過程中的作用 (Qi et al., 2014, PNAS; Guan et al., 2017, Current B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