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寧研究組與合作者揭示真核核糖體大亞基功能中心的組裝機制

2020-12-17 騰訊網

2020年7月27日及10月9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高寧研究組與卡耐基梅隆大學的 John L. Woolford Jr. 研究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分別發表題為 「Coupling of 5S RNP rotation with maturation of functional centers during large ribosomal subunit assembly」 和 「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assembly of the ribosomal nascent polypeptide exit tunnel」 的研究論文,報導了真核核糖體大亞基在細胞核中的多個高分辨的前體結構,揭示了核糖體大亞基功能中心在細胞核內的組裝機制以及它們之間的關聯。

真核核糖體的組裝是一個極其複雜又高度分級的過程,涉及核糖體 RNA(rRNA)的轉錄,修飾,加工和摺疊以及核糖體蛋白質的結合。在高等真核生物中,有超過300種因子參與核糖體的組裝,從而保證核糖體的生成準確而高效地進行。核糖體的組裝與細胞的生長、增殖和分化密切相關,研究表明人類細胞中參與核糖體組裝過程的蛋白發生突變會導致組織特異性缺陷的人類疾病,統稱為核糖體病變(ribosomopathy)。例如先天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症(DBA, Diamond-Blackfan anemia)臨床表現為貧血、低網織紅細胞計數、巨紅細胞以及胎兒血紅蛋白表達增加和腺苷脫氨酶活性升高,是由於多種編碼核糖體蛋白的基因突變所造成的,包括RPS19、RPL5和RPL11等。此外,當核糖體組裝出現錯誤時,游離的5S RNP(CP 的組成部分)會與腫瘤抑制因子p53的抑制子MDM2結合,並將其隔離在核仁中,導致p53激活,細胞周期停滯並最終導致細胞凋亡。

得益於冷凍電鏡技術的發展,以酵母為模式生物,真核核糖體前體的多個不同狀態的高分辨結構獲得了解析。儘管擁有如此豐富的結構信息,但是領域對於核糖體的重要功能中心的組裝以及它們之間在組裝時是否存在偶聯還知之甚少,此外對於大部分組裝因子的具體分子功能尚待探索。核糖體大亞基的功能模塊包括中央凸起(CP, central protuberance)、肽基轉移酶中心(PTC, peptidyl transferase center)以及新生肽鏈出口隧道(NPET, nascent polypeptide exit tunnel),這些功能中心在進化上是高度保守的。真核核糖體大亞基的前體從核仁到核質的組裝過程中,結構會發生一些列的重大重組,其中包括組成CP的 5S RNP 的旋轉、組成PTC的 rRNA螺旋H68-71的構象轉換,以及組裝因子 Nog1的C端探入並結合NPET。

本研究結合分子遺傳學,生物化學以及冷凍電鏡技術深入的研究了與CP PTC、NPET 組裝相關的組裝因子的功能,包括Rpf2、Sda1、Nog1以及核糖體蛋白uL4。通過一個組裝因子 Nog2 作為誘餌,在其 C 端加入親和標籤,從 rpf2△255-344突變體、Sda1-depletion 突變體、rpl4Δ63-87突變體以及 nog1Δ595-647 rei1Δ341-393 reh1Δ380-432三突變體中親和純化出多個細胞核時期的大亞基前體的內源複合物。進一步通過定量質譜和冷凍電鏡表徵了這些前體複合物的組成和結構。實驗結果表明,早期RNA構象成熟可以作為結構檢查點,指導組裝進入下一個步驟,例如Rpf2 CTD的缺失會使得rRNA螺旋 H68-70處於不正常的中間狀態,從而進一步影響了5S RNP 的旋轉以及 PTC 和 NPET 的組裝。作者提出 Rpf2-Rrs1 複合體穩定錨定到核糖體大亞基前體,幫助 H68-70 的正確摺疊是核糖體大亞基組裝過程中的一個關鍵質量控制檢驗點。在針對NPET組裝相關的Nog1和uL4的突變株研究中,作者發現 NPET 的組裝與 5S RNP 的旋轉是通過 H74 相互偶聯的,H74 接收NPET組裝缺陷的信號並阻止CP區域的進一步成熟,並且通道結合蛋白uL4的突變會產生一系列的處於不同組裝階段的缺陷前體(很可能是turnover的中間體),表明NPET的組裝是前體核內成熟中的一個重要質量檢查點。

本項工作揭示了真核核糖體前體是如何感知 PTC 以及 NPET 的組裝缺陷並將其傳遞給其它區域,以及大亞基功能中心的組裝是如何關聯並相互影響的,為深入理解核糖體大亞基的組裝過程提供了重要的結構線索。

圖一、真核核糖體大亞基功能中心(CP)的組裝步驟。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高寧教授和卡耐基梅隆大學的 John L. Woolford Jr.教授為這兩篇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高寧實驗室 2015 級博士研究生李餘為兩篇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該系列課題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技部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項目資助,以及北京大學冷凍電鏡平臺、高性能計算中心、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生科院儀器中心、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支持。

相關焦點

  • 生命學院高寧研究組與合作者揭示真核核糖體大亞基功能中心的組裝...
    ,揭示了核糖體大亞基功能中心在細胞核內的組裝機制以及它們之間的關聯。真核核糖體大亞基功能中心(CP)的組裝步驟得益於冷凍電鏡技術的發展,以酵母為模式生物,真核核糖體前體的多個不同狀態的高分辨結構獲得了解析。
  • 高寧研究組《自然通訊》報導人源核糖體大亞基前體複合物結構
    近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高寧研究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ral snapshots of human pre-60S ribosomal particles before and after nuclear export」的研究論文,報導了人源核糖體大亞基組裝前體在出核前後時期的4個中間態複合物結構 (Liang
  • 高寧研究團隊在原核核糖體的組裝和翻譯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該研究工作發現,細菌核糖體大亞基中23S rRNA的U2552位點甲基化修飾的缺失,既會減緩細胞內核糖體50S大亞基的組裝速度,也會降低核糖體翻譯蛋白質的效率,揭示了RNA甲基化修飾對核糖體生物合成與翻譯功能調控的重要意義。
  • 李龍研究組解析酵母源線粒體內膜複合物TIM22的結構
    線粒體功能障礙與帕金森綜合症、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多種人類疾病息息相關。目前已知,線粒體有1000多種蛋白質,其中大部分由細胞核DNA編碼,並從細胞質中導入線粒體的雙層膜結構中,而這些蛋白的導入機制非常不清楚。在1000多種線粒體蛋白中,很大一類跨膜蛋白需要通過TIM22複合物轉運到內膜中。
  • ...高璞/章新政合作揭示Type I R-M系統的組裝、催化和調控機制
    該工作以經典的Type I R-M系統EcoR124I為對象,成功製備了不同組裝方式的EcoR124I系統(R2M2S1/R1M2S1/M2S1)與靶標DNA以及兩種噬菌體編碼蛋白(Ocr和ArdA)的多種複合物樣品,解析了該系統10種不同生理構象的冷凍電鏡結構(圖2),並配合大量的生化實驗揭示了該系統的組裝、催化和調控機制。
  • 生物物理所揭示RNA剪接複合體核心組分snRNP的組裝機制
    生物物理所揭示RNA剪接複合體核心組分snRNP的組裝機制 2016-11-22 生物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Cell:可視化觀察核仁中的核糖體大亞基組裝過程
    一個生長中的酵母細胞每小時產生10萬個核糖體,每個核糖體包括80個核糖體蛋白和4個核糖體RNA(rRNA),這些核糖體蛋白和rRNA分布在每個核糖體的兩個不同的功能上相互作用的亞基(即大亞基和小亞基)之間。此外,核糖體組裝需要約200種其他蛋白的介入,這些蛋白作為生物發生因子(biogenesis factor)發生作用,但不是核糖體最終結構的一部分。
  • 研究揭示粘蛋白組裝機理
    研究揭示粘蛋白組裝機理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0 14:50:57 以色列魏茲曼科學研究所Deborah Fass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結構生物學揭示NEDD8介導的泛素組裝機制
    結構生物學揭示NEDD8介導的泛素組裝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4 10:55:11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生物化學研究所Brenda A.
  • 天使症候群的致病機制和其潛在藥物靶點研究獲進展
    (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熊志奇研究組與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廖魯劍研究組合作完成。該研究描述了泛素連接酶UBE3A通過調控磷酸酶PP2A的激活因子PTPA的泛素化降解,進而影響磷酸酶活性的一條信號通路,並且揭示了該信號通路的異常是介導UBE3A缺失導致的天使症候群的新的病理機制,為治療該疾病提供了新的藥物靶點。UBE3A (ubiquitin protein ligase E3A) 通過對底物的泛素化修飾,來調節蛋白的水平與功能。
  • 【科技前沿】張宏團隊揭示SARS-CoV-2抑制自噬溶酶體形成的機制
    而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β家族的冠狀病毒(包括新冠病毒等)通過晚期內吞體/溶酶體從細胞中釋放新組裝的病毒顆粒【13】。目前對SARS-CoV-2如何改變細胞的內膜系統以及自噬活性的機制仍知之甚少。ORF3a會干擾功能性的HOPS複合物的形成:表達ORF3a會增強VPS39 與其它HOPS亞基VPS18或VPS11的相互作用,但減弱VPS39與亞複合物VPS3A/VPS16的相互作用。ORF3a幹擾HOPS複合物與SNARE蛋白STX17的相互作用,並抑制SNARE複合物(STX17-SNAP29-VAMP8)的組裝。
  • 中國科大揭示光合固碳關鍵酶RuBisCO組裝的精細調控機理
    藍藻和植物中的I型RuBisCO全酶由8個大亞基RbcL>和8個小亞基RbcS組成,其組裝和成熟過程需要多個分子伴侶的幫助,包括GroEL/ES、RbcX和  該研究基於藍藻分子伴侶Raf1以及Raf1和RuBisCO大亞基RbcL
  • 研究發現天使症候群致病機制和潛在藥物靶點—新聞—科學網
    6月3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了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熊志奇研究組與華東師範大學廖魯劍研究組合作完成一項科研成果
  • 幾何上不等價的四位亞基自組裝的雙層超分子稜鏡
    生物學上的超分子籠/囊泡通過在不同的幾何位置利用幾種類型的蛋白質亞基來顯示複雜的結構和功能。然而,合成的超分子籠子仍然缺乏可與自然系統相媲美的複雜性,無法達到高水平的功能性。與複雜的天然籠相比,大多數合成金屬超分子籠集中於柏拉圖式和阿基米德多面體結構,例如四面體、立方體、八面體、立方八面體、十面體、斜八面體和二十碳十面體,其中所有配體都是完全等價的。
  • 【學術前沿】王朝/熊偉/李健潮合作揭示GABAA受體轉運調控的分子機制
    【學術前沿】王朝/熊偉/李健潮合作揭示GABAA受體轉運調控的分子機制 2021-01-13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KCNE1是兩個不同離子通道超家族的輔助亞基
    KCNE1是兩個不同離子通道超家族的輔助亞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0 14:59:13 法國尼斯大學Guillaume Sandoz研究組發現,KCNE1是兩個不同離子通道超家族的輔助亞基
  • 研究揭示脫落酸替代物分子機制
    of the Abscisic Acid Agonist Pyrabactin」和「Single Amino Acid Alteration between Valine and Isoleucine Determines the Distinct Pyrabactin Selectivity by PYL1 and PYL2」,系統闡述了ABA分子功能類似物Pyrabactin選擇性作用於脫落酸受體的分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