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寧研究組《自然通訊》報導人源核糖體大亞基前體複合物結構

2020-12-14 中國生物技術網

近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高寧研究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ral snapshots of human pre-60S ribosomal particles before and after nuclear export」的研究論文,報導了人源核糖體大亞基組裝前體在出核前後時期的4個中間態複合物結構 (Liang et al., 2020)。

核糖體的生物生成是一個非常複雜及高度耗能的分子過程,在真核細胞中超過300個因子(包括蛋白質和snoRNA)參與核糖體亞基的生物生成。它們參與了rRNA的轉錄、加工、修飾及摺疊,80種核糖體蛋白的修飾及組裝,以及核糖體前體顆粒的構象成熟及跨核膜轉運等一系列過程。臨床研究發現人源的核糖體組裝因子或核糖體蛋白發生突變與一類罕見的遺傳發育疾病(統稱為Ribosomopathy)有直接關係,病人具有不盡相同的臨床表型,但都展現出典型的幼兒發育障礙及較高的血液癌症的罹患率 (Narla and Ebert, 2010)。除此之外,核糖體生物生成的異常高調活性也是很多類型癌症細胞的一個重要特徵 (Penzo et al., 2019),例如今年5月的一篇研究工作發現循環腫瘤細胞中具有顯著高核糖體生成活性的細胞亞群,並且與腫瘤的轉移和侵染能力正相關 (Ebright et al., 2020)。

近年來隨著冷凍電鏡技術的發展,核糖體組裝的研究獲得了巨大的突破,酵母的大小亞基在不同細胞空間(核仁、核質、細胞質)以及不同組裝階段的前體複合物高分辨結構得到了解析,數目眾多的組裝因子的分子功能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解釋。相比之下,人源核糖體的組裝研究滯後很多,大量的組裝因子信息僅限於基於酵母同源蛋白的功能注釋,少量組裝因子的表達調控在腫瘤研究的框架下得到了初步的表徵。真核細胞的核糖體組裝被認為是一個非常保守的分子過程,但是人源細胞的核糖體生成因子的數量和種類與酵母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別,尚不清楚在何種程度上、哪些組裝步驟兩者具有顯著的不同。目前人源小亞基的細胞質內前體的結構已經得到了解析(Ameismeier et al., 2018),但人源大亞基前體的結構信息還未見報導。

本研究以人源大亞基的出核轉運接頭蛋白NMD3為誘餌,通過在其C端加入親和標籤純化出了一系列出核前後的大亞基組裝前體內源複合物,並通過冷凍電鏡解析了四個不同前體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結構。在這四個結構中發現了十餘個人源組裝因子,包括NMD3,GTPBP4,LSG1、EIF6,MRTO4,ZNF622,ZNF593,LLPH,RLP24,GNL2,TMA16,PA2G4及一個未知蛋白protein X,為進一步研究這些因子準確的分子功能和機制提供了結構基礎。例如,TMA16是一個保守的蛋白,但並未在之前發表的酵母大亞基前體複合物中發現,表明核糖體組裝過程中蛋白因子的結合時可能受到精密的調控。再如,PA2G4(Ebp1)具有不同的剪切形式,是一個多功能的蛋白因子。以往研究表明PA2G4在幾種腫瘤的發生發展中參與了ERBB3調控的信號通路。本項研究和德國Spahn組尚未正式發表的PA2G4結合翻譯過程中的80S核糖體的研究工作 (Kraushar et al., 2020)則表明此因子至少在核糖體的組裝和蛋白質的翻譯中都具有明確的分子功能,暗示之前的工作有可能並不是直接效應。

結構分析表明出核前後大亞基前體主要結構變化位於兩個重要的功能中心(肽醯轉移酶中心以及新生肽鏈通道),其中NMD3和GTPBP4-NTD主要參與了肽醯轉移酶中心的大尺度rRNA構象變換;GTPBP4與ZN622的C端則影響了肽鏈出口通道的細微構象成熟。總之,這項工作展示了核糖體大亞基成熟過程中其功能中心的連續構象變化,以及順序結合的組裝因子可能的分子機制。此項工作整體結論表明人源核糖體大亞基在出核前後的結構和機制都與釀酒酵母高度相似,某些人源組裝因子具有一些種屬特異性的結構特徵,暗示酵母和人源細胞的核糖體生物生成的差異更多的集中於細胞核內的早中期。本研究作為目前人源核糖體大亞基前體的唯一結構工作,為進一步研究高等真核細胞的核糖體組裝以及相關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結構基礎。

圖一、四個人源核糖體大亞基前體複合物結構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高寧教授是本文的通訊作者,高寧實驗室2015級博士研究生梁笑濛為本文第一作者。交聯質譜相關實驗由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董夢秋研究員和博士生左美晴完成。本項工作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科技部的項目資助,以及北京大學冷凍電鏡平臺、高性能計算中心、生科院儀器中心、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支持。

參考文獻:

Ameismeier, M., Cheng, J., Berninghausen, O., and Beckmann, R. (2018). Visualizing late states of human 40S ribosomal subunit maturation. Nature 558, 249-253.

Ebright, R.Y., Lee, S., Wittner, B.S., Niederhoffer, K.L., Nicholson, B.T., Bardia, A., Truesdell, S., Wiley, D.F., Wesley, B., Li, S., et al. (2020). Deregulation of ribosomal protein expression and translation promotes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Science 367, 1468-1473.

Kraushar, M.L., Krupp, F., Turko, P., Ambrozkiewicz, M.C., Sprink, T., Imami, K., Vieira-Vieira, C.H., Schaub, T., Harnett, D., Münster-Wandowski, A., et al. (2020). The architecture of protein synthesis in the developing neocortex at near-atomic resolution reveals Ebp1-mediated neuronal proteostasis at the 60S tunnel exit. bioRxiv, 2020.2002.2008.939488.

Liang, X., Zuo, M.-Q., Zhang, Y., Li, N., Ma, C., Dong, M.-Q., and Gao, N. (2020). Structural snapshots of human pre-60S ribosomal particles before and after nuclear export. Nature communications 11, 3542.

Narla, A., and Ebert, B.L. (2010). Ribosomopathies: human disorders of ribosome dysfunction. Blood 115, 3196-3205.

Penzo, M., Montanaro, L., Trere, D., and Derenzini, M. (2019). The Ribosome Biogenesis-Cancer Connection. Cells 8.

來源:北大生科院

相關焦點

  • 高寧研究組與合作者揭示真核核糖體大亞基功能中心的組裝機制
    Coupling of 5S RNP rotation with maturation of functional centers during large ribosomal subunit assembly」 和 「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assembly of the ribosomal nascent polypeptide exit tunnel」 的研究論文,報導了真核核糖體大亞基在細胞核中的多個高分辨的前體結構
  • 生命學院高寧研究組與合作者揭示真核核糖體大亞基功能中心的組裝...
    分別發表題為「Coupling of 5S RNP rotation with maturation of functional centers during large ribosomal subunit assembly」和「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assembly of the ribosomal nascent polypeptide exit tunnel」的研究論文,報導了真核核糖體大亞基在細胞核中的多個高分辨的前體結構
  • 李龍研究組解析酵母源線粒體內膜複合物TIM22的結構
    雖然早在2003年就有關於TIM22複合物負染結構的報導,但是由於TIM22複合物組分眾多、內源表達量低、純化複雜等眾多原因,導致一直無法獲得其高解析度結構,進而阻礙了人們對於TIM22複合物轉運蛋白機制的理解。在本研究中,作者採用釀酒酵母(S. cerevisiae)內源TIM22複合體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冷凍電鏡技術首次獲得了該複合物3.8解析度的結構。
  • 高寧研究團隊在原核核糖體的組裝和翻譯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該研究工作發現,細菌核糖體大亞基中23S rRNA的U2552位點甲基化修飾的缺失,既會減緩細胞內核糖體50S大亞基的組裝速度,也會降低核糖體翻譯蛋白質的效率,揭示了RNA甲基化修飾對核糖體生物合成與翻譯功能調控的重要意義。
  • Cell:可視化觀察核仁中的核糖體大亞基組裝過程
    為了滿足這些需求,作為細胞的蛋白工廠,由蛋白和幾種RNA組成的核糖體必須大量地產生它們自己。一個生長中的酵母細胞每小時產生10萬個核糖體,每個核糖體包括80個核糖體蛋白和4個核糖體RNA(rRNA),這些核糖體蛋白和rRNA分布在每個核糖體的兩個不同的功能上相互作用的亞基(即大亞基和小亞基)之間。
  • 科學家解析出過渡狀態下90S小核糖體亞基前體的冷凍電鏡結構
    科學家解析出過渡狀態下90S小核糖體亞基前體的冷凍電鏡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2 14:17:36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葉克窮課題組解析出過渡狀態下90S小核糖體亞基前體的冷凍電鏡結構
  • 人類40S核糖體成熟最終步驟的結構基礎獲解析
    人類40S核糖體成熟最終步驟的結構基礎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2 23:47:51 德國慕尼黑大學Roland Beckmann研究組報導人類40S核糖體成熟最終步驟的結構基礎。
  • 生命學院楊茂君課題組合作報導CLC-7/Ostm1轉運蛋白複合物的結構和...
    CLC-7/Ostm1轉運體的結構與分子機理」(Molecular insights into the human CLC-7/Ostm1 transporter)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解析了CLC家族蛋白與輔助亞基的複合物結構,並且通過結構分析和電生理試驗,詳盡闡明了CLC-7/Ostm1複合物的門控機制,研究結論將為骨硬化病臨床治療策略的研發提供新的思路。
  • AMPA受體與其輔助亞基cornichon的複合物結構獲解析
    AMPA受體與其輔助亞基cornichon的複合物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6 18:07:01 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醫學院Terunaga Nakagawa報導了
  • 李陳龍團隊發現植物SWI/SNF染色體重塑複合物的新亞基
    SWI/SNF染色質重塑複合體通過利用ATP水解所產生的能量改變染色質的結構來調節基因轉錄。SWI/SNF染色質重塑複合體在酵母,哺乳動物和植物中都相當保守。酵母的SWI/SNF主要由8-14個亞基組成,而動物中的SWI/SNF複合體則由29個基因編碼組裝而成。
  • 上海第九人民醫院頂刊發表5篇研究,在結構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RNase MRP全酶及與包含A3切割位點的ITS1片段的複合物的冷凍電子顯微鏡(EM)結構。蛋白質組分形成鉤狀結構,環繞RNA並將RNase P穩定成「測量裝置」,其具有識別L形前tRNA的兩個固定錨。這些結果不僅揭示了酵母RNase P的結構,而且提供了如何通過真核RNase P處理前tRNA的5'前導的分子基礎(點擊閱讀)。
  • 研究闡明90S前核糖體轉化為原始40S亞基過程
    研究闡明90S前核糖體轉化為原始40S亞基過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8 14:32:05 德國慕尼黑大學Roland Beckmann和德國慕尼黑大學Ed Hurt研究組合作取得一項新突破
  • Science:揭示Ccr4-Not複合物監測翻譯中核糖體的密碼子最優性
    Ccr4-Not複合物通過去腺苷化和隨後激活RNA脫帽複合物,使得mRNA能夠被主要的核酸外切酶(比如位於5′端的Xrn1和位於3′端的外切體)接觸到。Ccr4-Not複合物對密碼子的優化監測並對mRNA衰減進行協調的分子機制至今仍不明確。
  • 人源線粒體鈣單向轉運蛋白完整複合物結構獲解析
    線粒體鈣單向轉運蛋白存在於絕大部分的真核生物,它在人體內主要由四個蛋白亞基組成,包括形成離子通道的MCU、對MCU活性非常關鍵的EMRE以及調節MCU活性的MICU1和MICU2(該複合物又被稱為Uniplex)。
  • 陳雷研究組報導NALCN-FAM155A亞通道複合體的高分辨結構
    有報導顯示在HEK293和爪蟾卵母細胞等異源體系中,只有共同表達NALCN、FAM155、UNC79和UNC80四個亞基,才能測量到典型的鈉漏電流2。其中,NALCN是孔道形成亞基1,2;FAM155是跨膜調控亞基,協助NALCN上膜12;而UNC79和UNC80是分子量巨大(300 kD和370 kD)且功能尚不清楚的調控亞基2,4。
  • 施一課題組揭示新冠病毒的核心聚合酶複合物結構和生化特性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描述了其核心聚合酶複合物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該複合物由nsp12催化亞基和nsp7-nsp8輔助因子組成。它的結構與SARS-CoV中相對應的結構高度類似,具有典型的RNA依賴的RNA聚合酶的保守基序,並暗示了輔助因子激活的機制。生化研究表明,與SARS-CoV病毒相比,SARS-CoV-2病毒核心聚合酶複合物的活性降低,單個亞基的熱穩定性降低,提示其具有更好的人適應性特徵。由於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關注。
  • 【學術前沿】藍斐團隊報導METTL5調控核糖體翻譯並促進腫瘤生長
    蛋白翻譯是一個高度精細的調控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多種rRNA修飾參與其中,無論是細菌、酵母還是多細胞生物,均有研究證明核糖體RNA修飾對生物體的翻譯和生長有影響。隨著近年來高解析度核糖體結構的解析,人們發現了更多的多細胞生物特有的rRNA修飾位點,這些修飾的調控酶以及對翻譯的影響尚未可知,特異存在於多細胞生物中的功能和意義需要更多研究來闡釋。
  • Science|遺傳相互作用圖譜可確定蛋白質複合物的整合結構
    ,通訊作者是來自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的Jef D.確定蛋白質複合物的結構對於理解細胞功能至關重要。然而無論是對於實驗手段還是計算預測,蛋白質複合物結構的確定都是一件困難的任務。在本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一種依賴於遺傳相互作用的體內定量檢測的整合結構確定的方法。
  • 【科技前沿】北京大學陳雷研究組報導NALCN-FAM155A亞通道複合體的...
    除此之外,也有報導顯示NALCN參與了呼吸節律(1)、痛覺感知(9)、生物鐘(10)和快速動眼睡眠(11)等重要的生物學過程。儘管NALCN通道有著如此重要的功能,但其工作機制仍不清楚。有報導顯示在HEK293和爪蟾卵母細胞等異源體系中,只有共同表達NALCN、FAM155、UNC79和UNC80四個亞基,才能測量到典型的鈉漏電流(2)。
  • 首個人工核糖體設計出爐
    首個人工核糖體設計出爐 兩個亞基可不分離 能合成新藥與新生物材料 2015-08-04 科技日報 房琳琳 【字體:大 中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