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前沿】王朝/熊偉/李健潮合作揭示GABAA受體轉運調控的分子機制

2021-01-14 澎湃新聞
【學術前沿】王朝/熊偉/李健潮合作揭示GABAA受體轉運調控的分子機制

2021-01-13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GABAA受體是中樞神經系統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經遞質受體,可以通過介導神經細胞外氯離子內流從而抑制神經的興奮性。GABAA受體在神經細胞膜上的定位分布對神經信號的產生與傳導具有重要調控作用。大量研究表明,GABAA受體在細胞膜分布水平的失調與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包括多種神經發育及信號傳導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兩極性躁鬱症和自閉症等;慢性神經系統疾病,如焦慮、抑鬱和失眠等。此外,GABAA受體還是重要的中樞神經疾病藥物靶點。因此,GABAA受體的動態調控對於神經系統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一直以來都是國內外研究的焦點。然而,關於細胞膜上的GABAA受體轉運調控的分子機制研究還存在大量的空白。

2021年1月12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朝教授課題組、熊偉教授課題組和華南理工大學醫學院李健潮教授課題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basis of GABARAP-mediated GABAA receptor trafficking and functions on GABAergic synaptic transmiss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綜合了生化、結構、分子神經、電生理及化學生物學等多種研究手段,揭示了GABARAP促進GABAA受體細胞膜轉運的分子機制。

GABARAP最早被鑑定為與GABAA受體γ2亞基相互作用的蛋白,是參與GABAA受體細胞膜定位過程的重要蛋白之一。過往的研究發現,GABARAP可以提高GABAA受體在COS-7細胞膜和海馬神經元細胞膜上的分布水平,但其具體作用途徑仍然不清晰。在此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體外生化實驗發現γ2亞基的TM3-TM4胞內段一段18個胺基酸的短肽(γ2-GIM)能直接結合GABARAP,並利用多種生化手段進行了定量的相互作用分析。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γ2-GIM結合GABARAP和GABARAPL1的特異性,並解析了GABARAPL1/γ2-GIM複合物的三維結構,確定了複合物組裝的分子機制。

GABARAPL1/γ2-GIM複合物晶體結構以及GABARAP對GABA能神經信號傳遞的影響

接下來,研究人員在HEK293細胞中共表達GABAA受體和GABARAP,並通過電生理手段發現GABARAP顯著提高了GABAA介導的氯離子電流。這種作用可以被膜蛋白內吞抑制劑進一步增強;但當加入細胞外泌抑制劑後GABAA介導的氯離子電流則明顯降低,證明GABARAP的作用途徑為促進受體的轉運過程。最後,研究人員利用課題組此前開發的Ankyrin來源的幹擾性多肽工具(Nat Chem Biol, 2018; PNAS, 2020),內源性的破壞小鼠腦內GABAA受體和GABARAP的相互結合後,發現運動皮層神經元的微小抑制性突觸後電流的發放(mIPSCs)顯著降低。

該工作過運用多種生物學研究方法來研究GABAA受體與GABARAP的複合物的結構和功能,揭示GABARAP調節GABAA受體在細胞膜上動態分布水平的分子機理,為相關的人類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和高效特異性藥物的研發提供了充實的結構信息和分子基礎。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朝教授和熊偉教授以及華南理工大學李健潮教授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王朝課題組博士後葉進和熊偉課題組特任副研究員鄒桂昌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20624-z

來源:BioArt

原標題:《【學術前沿】王朝/熊偉/李健潮合作揭示GABAA受體轉運調控的分子機制》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學術前沿】徐平龍實驗室揭示核酸免疫識別的線粒體功能及分子機制
    【學術前沿】徐平龍實驗室揭示核酸免疫識別的線粒體功能及分子機制 2020-11-10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王福俤/閔軍霞/謝黎煒團隊合作揭示轉鐵蛋白受體調控脂肪細胞產...
    通過深入了解白色脂肪米色樣變及棕色脂肪形成和活化的分子調控機制,對於靶向幹預促進棕色/米色脂肪產熱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微量元素鐵在維持營養和能量代謝平衡中扮演重要角色。脂肪細胞鐵穩態代謝的研究多集中在白色脂肪。
  • 【學術前沿】 王嘉東/王巍/申佔龍合作揭示PD-1蛋白水平穩態調控機制
    這就要求我們對相關分子機制進行進一步的研究。與之相關的,為了增加PD-1相關療法的效果,人們嘗試將PD-1相關治療與放療/化療/靶向治療聯合使用,也已經在一些癌症中被證明具有更好的療效。但是,聯合治療為何會有更好療效的機制仍不完全清楚,因此不利於現有治療方案的改進與更多聯用療法的開發【3】。目前人們已經知道PD-1的表達在細胞中受到多重調控。
  • 【學術前沿】孫金鵬/張巖/徐華強合作揭示黏附類受體GPR97感知糖...
    aGPCRs在生物體許多重要的生理過程中起到關鍵分子開關的作用,比如腦的發育、水鹽調節、炎症以及細胞命運決定等。很多黏附類受體的突變與多種人類疾病相關,比如VLGR1的突變和耳聾密切相關【1】,而GPR64的突變和男性不育相關【2】,但這些突變如何導致人類疾病,是否可以針對這些黏附類受體開發出相應的藥物尚不清楚。
  • 【科技前沿】劉聰/李豔梅合作揭示翻譯後修飾調控帕金森病致病蛋白...
    【科技前沿】劉聰/李豔梅合作揭示翻譯後修飾調控帕金森病致病蛋白α-syn的液-固相轉化與聚集的分子… 2020-08-05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研究揭示脫落酸替代物分子機制
    Pyrabactin選擇性作用於脫落酸受體的分子機制,為設計發展可施用於農業的ABA替代小分子提供了分子基礎。2009年4月,美國和歐洲的兩個研究組獨立發現了一類被命名為PYR1/PYL/RCAR的蛋白可能為ABA受體。同年秋,顏寧教授的研究組和美國、日本、歐洲的其他四個研究組分別利用結構生物學和生物化學方法獨立證實了這類蛋白就是ABA受體,並且揭示了其作用分子機制。ABA受體的發現與結構生物學鑑定被Science雜誌評為2009年度十大突破之一。
  • 研究揭示腸道共生菌調控胰島beta細胞胰島素的分泌 促進血糖平衡的...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胰島beta細胞通過表達胞內細菌肽聚糖受體Nod1來感知腸道菌的配體信號,以協助胰島素囊泡的順勢轉運,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同時發現腸道菌的存在影響著胰島素分泌囊泡在胰島beta細胞中的分布。
  • 【科技前沿】專家點評:邵振華/於曉/張磊/杜洋/孫金鵬課題組合作揭示多巴胺受體DRD1的配體識別和別構調節機制
    目前為止,D2類受體識別拮抗劑配體的分子機制【6-8】,選擇性激動劑Bromocriptine激活DRD2-Gi信號轉導複合物的分子機制相繼被揭示 【9】。本研究對多巴胺受體的配體識別、激活機理以及信號轉導選擇等都具有廣泛的影響。具體發現如下:(1)揭示了DRD1的正位結合口袋(orthosteric binding pocket,OBP)識別內源性荷爾蒙多巴胺及兒茶酚類激動劑配體的機制。本結構是第一個揭示了多巴胺受體是如何結合併識別快樂荷爾蒙多巴胺的。
  • 研究揭示梭菌毒素受體特異性的分子基礎
    研究揭示梭菌毒素受體特異性的分子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8 13:56:51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Mikko Taipale、加拿大病童醫院Roman A.
  • 【學術前沿】突破!李蘭娟/李賽等解析新冠病毒完整分子結構
    【學術前沿】突破!cryo-EM)揭示了SARS-CoV-2的整個病毒結構。S蛋白通過受體結合域(RBD)與細胞表面受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結合,這是膜融合的必不可少的步驟。S的激活需要Furin蛋白酶樣蛋白酶切割S1 / S2並經歷從融合前到融合後的構象變化。
  • 揭示miR-133a的轉錄調控機制並闡明其在細胞分化中的作用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 Death & Disease》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衛濤濤課題組與美國Creighton University屠亞平課題組的合作論文"KAP1-associated transcriptional inhibitory
  • 科學家揭示小G蛋白Rheb疾病相關突變體調控mTORC1活性的分子機制
    mutants in mTORC1 signaling的論文,該研究揭示了小G蛋白Rheb疾病相關突變體Y35N和D60K調控mTORC1活性的分子機制。與其他小G蛋白類似,Rheb主要依靠結合GTP和GDP狀態的循環過程中switch區域的構象變化,發揮分子開關功能,並通過switch區域與mTOR激酶相互作用進而別構調控mTORC1的活性。
  • ...高璞/章新政合作揭示Type I R-M系統的組裝、催化和調控機制
    Type I R-M系統的鑑定,促成了其他類型R-M系統的發現並引發分子遺傳學革命,圍繞限制性酶的研究和應用也獲得了1978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然而,雖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廣泛研究,人們對於Type I R-M 系統如何組裝、如何實現多酶活轉換、以及如何受到噬菌體蛋白的調控,卻仍知之甚少。另外,由於該系統自身存在複雜且頻繁的構象變化,獲得其多種狀態的高解析度結構信息,一直是領域內極具挑戰的問題。
  • 研究揭示水稻花粉發育中胼胝質積累分子調控機理—新聞—科學網
    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亞熱帶農業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教授陳樂天課題組,揭示了凝集素受體激酶在水稻雄性生殖發育過程中胼胝質生物合成的調控機理
  • 上海有機所揭示肌球蛋白分子馬達Myosin VI結合Tom1和自噬受體蛋白...
    細胞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細胞內一種必不可少且高度受調控的,利用溶酶體來清除大型蛋白聚集體、受損細胞器、入侵病原體等成分以應對內外界細胞壓力和維持細胞動態平衡的重要分解代謝過程。細胞自噬在細胞生長、胚胎發育、天然免疫等眾多生理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研究揭示光合作用卡爾文循環的催化及調控機制
    光反應階段中光信號經由一系列蛋白最終轉變為氧化還原信號,通過硫氧還蛋白(TRX)調控卡爾文循環及大量下遊反應。葉綠體磷酸核酮糖激酶(PRK)和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GAPDH)是卡爾文循環的關鍵酶,分別消耗光反應過程中產生的ATP和NADPH,並均受到TRX的氧化還原調控,處於還原態時為激活狀態,氧化態時為失活狀態。
  • 【學術前沿】突破!南方醫科大學夏來新/肖姍揭示RNA修飾調控組蛋白...
    【學術前沿】突破!南方醫科大學夏來新/肖姍揭示RNA修飾調控組蛋白修飾過程 2020-08-11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Science Advances:揭示細胞「物流系統」分子機制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魏志毅課題組與餘聰課題組合作在在Science Advances上以「F-actin disassembly factor MICAL1 binding to Myosin Va mediates cargo unloading during cytokinesis」為題發表研究論文,揭示細胞內廣泛存在的分子馬達蛋白所介導的物質運輸的新機制
  • 研究揭示WLS/Evi介導Wnt轉運和分泌的結構基礎
    研究揭示WLS/Evi介導Wnt轉運和分泌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5:15:55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Filippo Mancia、杜克大學David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