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歷史筆記|貴州的「漢三賢」究竟是哪裡人?

2020-12-14 亞魯紫雲

原創 範同壽 動靜貴州

清道光年間,遵義府學教授莫與儔創立「漢三賢祠」,將漢代的尹珍、舍人、盛覽三位文化名人列為「三賢」加以紀念。其後,「漢三賢」的提法流行開來,被視為代表古代貴州文化的輝煌人物。

從有關史料反映的情況來看,上述3人在文化方面的成就,的確值得後人引以為榮。然而,這3位古代文化名人是否都屬於貴州?他們的出生地究竟為何縣何地?還有一些問題需要探討。

文化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總與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生產關係和政治相連。先秦時期,居住在貴州的居民還沒有屬於自己的文字,生產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傳承,只能通過語言和實踐的手段來實現。秦漢以後,隨著與中原和周邊地區交往的增多和漢文化的傳入,早期的學校教育開始在一些經濟較發達,交通相對便利的地區出現。

大概因為貴州的居民基本是外來移民,本土文化影響較小,早期漢文化在貴州境內的傳播速度很快。在不斷滋生出來的文化人中,湧現出了一些影響較大,在歷史上享有盛名的人物。被列為「漢三賢」之一的毋斂縣人尹珍,就是其中的代表。

貴州的州縣地名中,極少有用人名冠名的,位於黔北的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卻是一個例外。

今道真縣唐代屬珍州,元末改「珍」為「真」,明萬曆年間改真安州,清雍正時改為正安州,民國初改州為縣,設正安縣,1941年分正安縣東北地設道真縣。1943年出版的《貴州名賢傳·尹珍傳》記載道真縣設置原由時說:「尹(珍)先生是貴州文化的開創人,正安是貴州文化的策源地,為紀念這位先賢,特呈準中央政府,將正安縣劃出一部分,另設一個新縣,稱為道真縣。」尹珍在發展貴州古代教育方面的卓越貢獻當然不容置疑,一些學者將其稱為「貴州文化教育的奠基者」也並無不可。《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載:「桓帝時,郡人尹珍,自以生於荒裔,不知禮義,乃從汝南許慎、應奉受經書、圖、緯,學成,還鄉裡教授,於是南域始有學焉。珍官至荊州刺史。」

尹珍赴京求學時大約20歲,曾拜在經學家許慎門下,研習五經文字。返回故裡後建草堂三楹,開館教學。因從事地方教育,聲譽漸著,朝廷從地方選舉孝廉時,地方官以其精通經學,選入文學科目,向朝廷舉薦。漢桓帝時,學者應奉任武陵郡太守,尹珍就近前往拜應奉為師,學習圖緯,通三才,師生並顯一時。尹珍年老辭官還鄉後,將原學館改名「務本堂」,矢志育人,直至病逝。

尹珍在貴州文化史上留下的影響很大,明清兩代曾多次重修他首創的「務本堂」。明代中葉,貴州的3個書院先後修建尹珍專祠,清代在貴陽扶風山王陽明祠旁建尹道真祠。省內印江、銅仁、獨山等地都相繼建有尹公祠。甚至省外的南川、綦江等縣也建有尹子祠。清人莫與儔在黔北傳播漢學時,曾把尹珍之學稱為「毋斂學」,稱自己為「毋斂學」的傳人。黔北巨儒鄭珍形容尹珍的影響時說:「凡屬牂牁舊縣,無地不稱先師,食鄉社。」尹珍的歷史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作為貴州古代著名學者、文學家、教育家和書法家,尹珍在傳播文化,發展地方教育,促進貴州地區與中原的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因擅長經術,受到東漢朝廷的高度重視,歷任尚書承郎、荊州刺史等職。如今,尹珍的求學經歷、教育活動、學術成就和他在歷史上留下的影響,已成為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不少地區都在關注和開發利用它。於是尹珍究竟何許人也的問題,又被擺在了桌面上。

最早記述尹珍事跡的史書是《後漢書》,其後,《華陽國志》亦記述說:「明章之世,毋斂人尹珍,字道真,以生遐裔、未漸庠序,乃遠從汝南許叔重受五經,又師事應世叔學圖、緯,通三才,還以教授,於是南域始有學焉。珍以經術選用,歷上書承郎、荊州刺史,而世叔為司隸校尉,師生並顯。」就這段文字來看,尹珍出生於東漢時的毋斂縣,應該沒有問題。但因為對漢代的毋斂縣究竟是今天的哪裡有不同看法,便出現了尹珍的籍貫時而在黔北正安,時而被說成在黔南獨山一帶的怪事。

貴州正安縣的資料介紹尹珍時這樣寫道:「尹珍(公元79-162年),字道真,東漢牂牁郡毋斂(今正安縣)人。今正安縣新州鎮的古毋斂壩,是尹珍居家、講學、墓葬之地。」黔南州的有關文章則稱:「尹珍出生於文化教育十分落後的毋斂縣(今貴州獨山、荔波、三都一帶)。從小生性好學的尹珍,剛過18歲就千裡迢迢,奔向文化教育發達的中原求學,經過數年的寒窗苦讀,進步很快,成績優異。學成之後,返回貴州,在今綏陽、正安一帶創辦官學,招收學生、從事教育。」

尹珍出生的毋斂縣究竟是今天的哪裡呢?漢武帝元鼎六年設置的牂牁郡轄有17縣,毋斂縣是其中之一。《漢書·地理志》說:「毋斂,剛水東至潭中入潭。」看來,這條剛水和它所流入的潭,對弄清毋斂縣的位置關係很大。

因為《漢書·地理志》對剛水沒有進行解釋,《水經注》的記載也極簡單,後世研究者在考證漢代牂牁郡時,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雲南方國瑜先生在《漢牂牁郡地理考釋》中提出:毋斂剛水即獨山江,一名都江,經古州入廣西,至柳城縣流入柳江,柳江即古潭水。這種看法與清人鄭珍的考證相一致,應是比較嚴謹的解釋。據此分析,位於剛水上源的漢代毋斂縣,應為今獨山、荔波、三都等地。尹珍的出生地也應該在上述地區。

當然,不同的意見在清代就已經出現。清代有學者提出:「今之正安即唐之珍州,唐之珍州即漢之毋斂、然則先生漢毋斂今正安州人也。」當時的正安州官員修建《尹先生務本堂碑》時,還特意刻上「即以尹先生之故裡論,雖三尺童子,皆知為今正安州某鄉人」一類的話。不過,為什麼唐朝的珍州就是漢代的毋斂,至今卻沒有看到相關的文獻考證。尹珍學成返歸後的活動集中在黔北地區,正安、道真等縣有許多關於他的遺蹟都是事實,但正安縣新洲鎮毋斂壩是否就是尹珍的出生地,這是需要通過研究來印證的。

「漢三賢」中的舍人,是一個更加令人難以捉摸的人物。舍人一詞本是古代的官稱,原為貴族家裡的門客,後來發展為官職,前面再冠以頭銜,名稱不同,職權也不同。例如秦漢時期設置太子舍人,魏晉以後有中書舍人等。

貴州文獻中談到的舍人,指的是西漢武帝時代的一位學者,認為他是「鍵為郡文學卒史,在漢武帝時曾作待詔」,著有《爾雅注》三卷,其著作在《隋書經籍志》中已經亡佚。相關文章並提出,漢武帝所設犍為郡的郡治在鄨縣,即今遵義境內。舍人對《爾雅》作注,是「漢儒釋經之始」,具有相當高的學術價值。清道光《遵義府志》說:「南中若奠先師,斷推(舍人為)文學鼻祖。」

能對《爾雅》作注的人,學術成就和地位當然很高,作為貴州古代輝煌文化的一頁,舍人和他的學術成果已成為今天貴州重要的文化遺產。然而,我們迄今對這位名賢的了解實在太少,還有許多懸疑找不到答案。

《隋書經籍志》說:「梁有漢犍為文學《爾雅》三卷亡。」那麼,寫《爾雅》三卷的鍵為文學與舍人是不是一個人呢?有文獻說是一個人,有文獻又說是兩個不同的人,該如何認定才是?舍人既是官稱,我們卻將其視為人名,孰是孰非,至今仍舊無法定論。有人解釋說:著《爾雅》三卷的這位先生,本來是犍為郡文學卒史,後來受任為舍人,名則不可考。但也有學者指出《廣雅》中有「舍」姓,因此舍人應是名字。至於有人認為舍人姓郭,那是將我們說的舍人與漢武帝寵信的戲子郭舍人混為一談,實在讓人難以附和。

即便上述問題達成共識,舍人的籍貫同樣還有爭議。犍為郡管轄的範圍很廣,有人提出四川嘉定縣的爾雅臺是舍人撰寫《爾雅注》的遺蹟。這樣來,舍人便不屬於貴州古代的文化名人了。

生活在公元前2世紀的「牂牁名士」盛覽,字長通,據說是著名辭賦家司馬相如的好友。司馬相如奉命入西南夷,盛覽專程前往請教作賦之法。司馬相如答稱:「合纂組以成文,列錦繡以為質,一經一緯,一宮一商,此賦之跡也。賦家之心,包括宇宙,總覽人物,斯乃得之於內,不可得而傳。」盛覽聽罷司馬相如的宏論,茅塞頓開,「乃作《合組歌》、《列錦賦》而退。」此事在《漢書》等歷史文獻中都有記載。盛覽返回後在鄉裡授徒,開啟了地方文教之門,又著有《賦心》四卷,成為一代文化名人。

近年來,盛覽的籍貫也成了一個爭論焦點。貴州遵義市將其列為該地區的文化名人,作為「漢三賢」中的一員。多彩貴州的介紹中,則特別註明:「盛覽,字長通,漢武帝牂牁郡(今貴州福泉一帶)人。」雲南大理方面則根據《萬曆雲南通志大理府人物》中「盛覽,字長通,葉榆人」的記載,認為盛覽是大理人。

我們無法解析歷史文獻的記載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但既然客觀上已經存在不同的認識,在挖掘、開發、利用歷史文化資源的過程中,就不能不時刻要求自己堅持實事求是和科學的態度。畢竟不應因我們這一代人的急功近利、讓後世的人陷入迷茫。「漢三賢」問題上各說各話的現象,說明在發展文化產業的今天,資源的整合與協調必須提上議事日程了。

撰稿:範同壽

相關焦點

  • 貴州在哪裡
    他對貴州歷史如數家珍,但自己其實是江西人。他常說自己「比99%的江西人不了解江西,但是比99%的貴州人更了解貴州」。肖郎平剛剛出版了自己的專著——《西南大逆轉:中國軟腹區的歷史及其未來》。書中梳理分析包括貴州在內的中國西南地區的過去、今日與未來,在翔實的歷史分析之上,破解西南地區未來發展騰飛的密碼。這樣的研究,在市場上很少見。
  • 貴州歷史筆記丨隋王朝為什麼會冷落貴州?
    從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到楊侑禪位給李淵,隋朝的歷史延續了38年,比起秦王朝多了20多年,但它仍然是中國歷史上最短命的中央王朝之一,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兩世亡國的封建朝廷。隋朝統一的最大歷史功績是結束了國家長期分裂的局面,使社會得以安定,南北經濟文化又得到了交流。隋文帝楊堅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統一全國後的在位時間雖然只有16年,卻搞了許多影響至深的大動作。
  • 貴州究竟哪裡人最會賺錢?第一竟然是……
    貴陽:前三季度GDP為2909.8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量-92.64億元,名義增速-3.09%,排名貴州第一爽爽的貴陽到底爽在哪裡?排名貴州第二提到遵義,熱點君的腦海裡就會出現紅色,遵義會址、國酒之鄉、辣椒之都、文化名城...這些標籤讓人過目不忘。遵義市北倚重慶,西接四川,是昆筑北上和川渝南下之咽喉。
  • 歷史解密:貴州為什麼叫貴州,貴州古時候叫什麼,貴州歷史的由來
    E:\Seal\未發布\文章\歷史解密:貴州為什麼叫貴州,貴州古時候叫什麼,貴州歷史的由來\0.jpeg E:\Seal\未發布\文章\歷史解密:貴州為什麼叫貴州,貴州古時候叫什麼,貴州歷史的由來\1.jpeg 貴州省,簡稱黔或貴,省會貴陽,位於我國西南地區
  • 貴州到底貴在哪裡?
    終於在這個時代證明了自己「貴在哪裡」貴州人的生活態度,早在四五年前我就見識過了。所以在貴州有一句民諺,叫「貴州的穿著,安順的吃喝」。在貴州,人與生活的距離是如此相近,以至於相對於功名利祿這些身外之物,貴州人更看重的是享受當下生活的快感。這固然是「貴州性格」的形成原因之一,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理環境,對於「貴州性格」的塑造,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它會隱身於人的體內,在一代又一代的繁衍傳承中,不斷彰顯。
  • 武陵山到底在哪裡?在重慶涪陵,還是貴州銅仁?
    李白、諸葛亮、花木蘭等著名歷史人物,其故裡被多個地方「爭奪」,這關乎著利益,各地可以在文化旅遊方面大寫文章。相比歷史人物不確定性,地理實體就沒有爭奪得那麼厲害,比如黃山就是安徽的,華山就是陝西的。武陵山,或者武陵山區、武陵山片區,包括湖北、湖南、重慶、貴州四省市交界地區的數十個縣市區。武陵山作為一個名片,其名字被用到各個地方。在湖北來鳳縣,有來鳳武陵山醫院。在湖南省,張家界市、鳳凰縣都有武陵山大道;吉首市有武陵山大劇院;張家界市有武陵源區以及武陵源景區;常德有武陵區。在貴州銅仁市,也有武陵山大道。
  • 王志綱:何以貴州?何為貴州?
    目前,我正在做的一項課題「國家視野下的貴州地域形象史研究」,就是從國家的視野下來看貴州地域形象的發展史。課題裡面有一個關鍵的內容,就是討論貴州人的文化記憶、歷史記憶和貴州人的地域認同。貴州人不認同自己是貴州人,這個也是比較現實的問題。因為很長一段歷史時期,貴州被貼上貧窮落後的標籤,因此,貴州人普遍有一種「去黔」心理。
  • 明德至善、博學篤行——貴州大學
    2021年貴州大學824有機化學考研全套資料學校簡介貴州大學(Guizhou University),簡稱「貴大」,位於貴州省會貴陽市,是「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教育部與貴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作共建高校」、教育部「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並成為教育部在西部地區重點建設的
  • 葉小文:為什麼歷史上有「萬馬如龍出貴州」一說?我們如何進一步激活貴州文化的開放基因?
    說到與貴州相關的成語,有「夜郎自大」,「黔驢技窮」;與貴州相連的俗語,有「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與貴州相通的文化,乃封閉的「山地文化」。這是偏見、偏信。偏見比無知更遠離真理,偏信比萬水千山更阻礙溝通和交流。貴州文化中,有沒有「開放基因」?當然有!只要外人勿持偏見,自己不要偏信。貴州一度是「窮」過。
  • 貴州茅臺在哪個市縣?貴州茅臺有多少年歷史
    貴州茅臺在哪個市縣茅臺酒出產於貴州仁懷市赤水河畔茅臺鎮,群山環峙,形勢險要,是川黔水陸交通的咽喉要地。赤水河水質純潔清甜,含有少量礦物質,正好釀酒。  茅臺酒因產於黔北赤水河畔的茅臺鎮而得名。由於茅臺鎮地處河谷,風速小,十分有利於釀造茅臺酒微生物的棲息和繁殖。
  • 歷史上的貴州為什麼不起眼?史書:「惟爾貴州,遠在要荒」
    提起貴州,很多人都會說現在的貴州存在感太低了,實際上,在中國歷史上也確實如此。 布依族 一、歷史上的貴州確實很閉塞 「八山一水一分田」這是對貴州地理環境的描述,他處在我國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過渡階段,因此呈西高東低的地形
  • 貴州到底哪裡的糯米飯最好吃?
    它是貴州市井生活的標籤之一,是無數貴州人念念不忘的美味早餐。 可每次說到「哪裡的糯米飯最好吃」,網上提名得最多的都是溫州糯米飯、廣東糯米飯等等,貴州的糯米飯卻很少被人想起。作為當地不知名美食宣傳大使(雖然是自封的),小雷達表示十分不服。今天,我大貴州的糯米飯必須有姓名!
  • 貴州地方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
    12月18日,「貴州地方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在貴州師範學院掛牌。著名學者錢理群、戴明賢、顧久被聘為中心榮譽主任委員,著名學者張新民被聘為主任委員。據了解,2020年6月23日,貴州省文史研究館與貴州師範學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館校雙方在打造「一個示範」,建好「一個機制」,搭建「一批平臺」,產出「一批精品」的合作綱領下,積極探索合作新模式,成立「貴州地方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旨在帶領省文史館館員、特約研究員,貴州師範學院師生,以及省內外學者,共同致力於方興未艾的貴州地方文化、鄉土文化建設,讓更多的人了解貴州,
  • 為何遊客現在更願意去貴州,而不是雲南,貴州有什麼特殊之處嗎
    如今我國有很多省份依靠著旅遊業,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經濟發展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就比如說貴州和雲南這兩個省份,如果你是一個資深旅遊達人的話,那麼你肯定去過這兩個省份,境內的風景不僅十分的迷人,並且還可以體驗到獨特的風情,每年都吸引著大量的遊客前來,不過近些年雲南的熱度越來越低,
  • 「夜郎自大」= 貴州 ?
    那麼問題來了,所以夜郎古國究竟在哪呢?歷史真相真是如此嗎?貴州 千戶苗寨▼真實的夜郎並沒有自大,要知道當年漢武帝劉徹派人尋找通往身毒國(今印度)的通道(現代學者稱為「南方絲綢之路」)時,眾人先到的是古滇國,亦是滇王先問出「漢朝與我滇國哪個大一些?」的話語。
  • 貴州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一個貴州旅遊必去的地方——鎮遠古鎮
    說起我國的美麗,總是不能不想到貴州,貴州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是深受人們喜愛的旅遊勝地,與其他地區相比,貴州的美麗景色一直是大家喜歡的,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民族風俗給這片土地帶來不同的風味,去貴州旅遊,有必要去一下鎮太古鎮,鎮太古鎮給人一種比較樸素、古樸的感覺,鎮遠鎮不僅有迷人的自然山水
  • 王志綱 | 貴州天問
    2020年12月27日,應貴州省政協、貴州省工商聯、貴商總會邀請,王志綱老師作為演講嘉賓出席了主題為「吿別千百年絕對貧困,暢想新發展美好未來」的2020第八屆「天下貴州人」新春聯誼活動暨貴商總會年會。活動中,王志綱老師以貴州之問為開篇,結合貴州近年發展的探索與實踐,為貴州未來高質量發展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本文根據演講內容整理而成。
  • 貴州龍,貴州的恐龍?
    貴州龍,聽到這個名字大家一定以為這就是發現於貴州的恐龍(化石)了吧?那麼,你只對了一半。
  • 貴州護理職業技術學院(中職部)地址在哪裡
    貴州護理職業技術學院(中職部)地址在哪裡 2020-12-09 | 來源:網絡 https://www.eol.cn/ceici/
  • 貴州人口最多的縣,居然是由三個民族共同自治,猜猜是哪裡
    看到這個標題,相信不少的朋友已經知道這個縣是哪裡了,是的,這個縣就是貴州畢節市的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簡稱威寧縣),是貴州最大的一個縣,同時也是貴州人口最多的一個縣。這個縣面積之大,甚至超過了西部地區的一些地級市,達到了629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也達到了128萬人,是貴州常住人口最多的一個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