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黑回顧了一下今年上半年發布的國產旗艦手機,發現它們在很多方面都走上同樣的道路:整齊劃一的挖孔屏取代了尚未涼透的水滴屏、大部分依舊是祖傳的1080P的手機屏幕、新出爐的驍龍865替代了之前的驍龍855/855Plus......不過在拍照這方面它們倒是花了不少的心思,無論是鏡頭的排列還是技術的選擇各自都有自己的一些特色,充分體現了當前手機圈對手機拍照的死磕精神。
其實手機的拍照功能由來已久,早在20年前夏普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能夠拍照的手機——夏普J-SH04。不過當時這款拍照手機的像素只有可憐的11萬,現在手機上常見的自動對焦、美顏、閃光燈它更是一個沒有,因此它雖然是手機拍照的鼻祖但是卻不受消費者們的待見。隨後三星、諾基亞等手機廠商紛紛跟進,推出了各種形形色色的拍照手機。只是在功能機時代手機拍照更多的是把精力花在硬體的堆砌和優化上,卻忽視了軟體的調校和適配,因此拍出來的照片始終不盡如人意。
直到步入智能機時代之後,經過iOS和Android的不斷加持,相機硬體和手機軟體之間優勢互補的格局正式形成。這樣一來手機的拍照效果就得到了質的飛躍,當時的蘋果、三星、索尼、HTC等智慧型手機品牌都在手機拍照這塊兒有過不小的建樹。其中索尼的XperiaZ1還獲得了DxOMark的高度評價,認為其在白平衡、色彩還原等一系列的性能指標上表現出色。
只不過當時手機拍照還沒有成為各大手機品牌的主打賣點,大家一般會更在意處理器、屏幕解析度、更大的屏幕尺寸等整體性能的優化和更新。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同的手機之間同質化的問題愈發嚴重。因此如何打造新的手機賣點、提高自家手機品牌的競爭力就成為了手機廠商們的主流思想。於是大家就開始不約而同的把目光轉移到了手機的拍照功能上面。畢竟相對於看不見摸不著的處理器參數,拍照、拍視頻這種既有趣又直觀的功能顯然更受歡迎。
既然有了著力點,那麼各家的廠商們自然也就開始發力了。其中在智能機時代一度成為業界標杆的蘋果,就在自家的iPhone7 Plus上直接使用了雙攝。通過採用兩個不同焦距的攝像頭,iPhone7 Plus首次實現了2倍的光學變焦能力。擁有了硬體上的強大優勢,再結合蘋果本來就很優秀的算法調校,不僅讓果粉們看到了雙攝的另一種用法,還給當時的國產手機廠商們在手機上使用雙攝做了一個良好的示範。在那個時候,誰家發布的頂配旗艦上要是沒有兩個攝像頭都不好意思出去見人。
既然雙攝普及了,那麼三攝還會遠嗎?在華為2017年的發布會上,華為P20 Pro公開了自己的三攝方案。它在前代雙攝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長焦鏡頭,從而彌補了原先在光學變焦方面的短板。而且除了在相機的硬體上堆料之外,華為在軟體的調校上同樣花了不少的心思。P20 Pro上各種新穎好用的拍照功能更是層出不窮,因此一經推出就獲得了不錯的口碑。
自此以後,主流手機廠商們在新機發布會上,除了宣傳手機的硬體性能之外,主要的篇幅就是介紹手機的拍照。為了提升自己的拍照性能,大家更是使盡了渾身解數。為了提升鏡頭傳感器的進光量,華為推出了「RYYB」的傳感器設計,從而讓鏡頭的進光量比原來提升了40%。而更多的廠商們則更信奉「底大一級壓死人」的硬體策略,竭盡所能的想往手機裡面塞入尺寸更大的傳感器。在這方面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三星和小米,它們現在的手機主鏡頭已經達到了驚人的一億像素,無論是傳感器尺寸還是像素數據都達到了目前手機鏡頭的頂峰。
各大廠商們在手機拍照上面的刻苦鑽研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目前在Dxo手機拍照排名上國產手機成功力壓蘋果、三星等國際大牌,牢牢佔據著榜單前五的位置。只是在這種風光的背後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隨著旗艦手機之間越來越重視拍照,對於鏡片傳感器的性能要求自然也是越來越高,花費在上面的成本日趨上漲,從而導致現在每年的旗艦手機價格節節攀升、居高不下。此外,為了能夠把更大的鏡頭傳感器塞進原本就空間緊張的智慧型手機,手機在電池容量、處理器散熱等多個方面做出了妥協,從而犧牲了手機在其它方面的體驗。而且隨著手機鏡頭越做越凸、數量越做越多,手機的外觀也變得越來越「一言難盡」。
原本我們不斷的優化手機拍照,是為了讓手機變成人們記錄生活的載體,能夠讓大家隨時隨地的保留下生活的精彩與世界的美好。而現在手機廠商們之所以死磕攝影,更多的是出於要讓消費者感覺到手機相機在更新迭代時的差異,增加他們更換手機的動力。
就拿小黑個人的體驗來說,目前小黑使用的手機是三星的Note10 Plus。它的相機配置是1200萬像素廣角鏡頭+1200萬像素長焦鏡頭+16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3D景深攝像頭,雖然和今年的一票旗艦相比已經略顯落後了,但是應付日常需要還是綽綽有餘的。
而且很多手機用戶在日常使用中,一般只用手機拍一些日常生活照,很少能夠將手機相機的性能完全發揮出來。因此小黑個人覺得手機廠商們在死磕手機拍照的同時,可以集中精力在手機的散熱、電池的容量等方面進行一些創新和突破,相信這樣的話可能會給智慧型手機的未來發展帶來一些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