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關節炎 這樣做運動

2020-12-12 央廣網

生命在於運動,現在越來越多人認識到運動給健康帶來的益處。在我們風溼科的病房,經常有患者會問:「醫生、得了類風溼關節炎,我還能運動嗎?」

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以對稱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表現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隨著病情的發展,會導致患者關節受損甚至出現關節畸形,治療不及時可使關節功能減退。因此,藥物緩解症狀後,患者應積極進行功能恢復的訓練,可延緩並減輕疾病對關節的損傷程度,提高生活質量。

在治療和功能鍛鍊方面,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有效地促進關節功能的康復呢?

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急性期發病時,關節明顯腫痛,伴有關節周圍組織輕度水腫,局部溫度增高,並伴有壓痛。且有些患者甚至出現關節積液的徵象,關節活動受限或完全不能活動,晨僵時間在一個小時左右。

病情急性發作時,患者應臥床休息,按時服藥,限制腫脹及疼痛的關節活動。同時避免負重和過度活動及寒冷刺激,休息時應避免腫脹及疼痛的關節受壓,以免加重關節的腫痛。

隨著病情的好轉,疾病處於緩解期時,可以進行適度的有氧運動。這不僅能使患者肌肉得到舒張,關節周圍組織痙攣解除,還有利於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散。膝關節和踝關節無問題的患者,可以騎自行車或在跑步機上慢跑。

除了全身運動外,緩解期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還可以做些手指關節的訓練,包括手指的伸直和屈曲動作,訓練時從遠心端到近心端,從遠端指間關節開始,到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注意,伸直和屈曲時儘量充分,可單指進行,也可一起進行。同時,患者還可以做對指訓練,訓練應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堅持適合自己的關節功能訓練。這對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緩解期的功能恢復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同時還可提高患者自身的日常活動能力及自理能力等,在活動時也可配合局部按摩,減輕患處疼痛,幫助患者樹立信心,提高生活質量。

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的康復訓練需要長期堅持,故需要患者家屬的配合及監督,只要長期堅持鍛鍊,才能更快地恢復關節功能,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學會保護關節,用手拿取重物時儘可能用雙手完成,用掌面和手腕託起物品。提重物時,避免直接用手指受力,可將物品放入購物袋中,放於前臂以減輕手指負擔。工作中儘量取坐姿,避免彎腰,減輕脊柱負擔。

此外,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會有晨僵的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及睡覺時應注意手、足的保暖,可減輕晨僵的發生。晨僵患者入睡前及起床後可用溫水(40℃左右)浸泡僵硬的關節,慢慢活動,並予以適當的按摩,等局部肌肉鬆弛後加大力度拉伸軀體至正常伸展的狀態。

文/王蕾明(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相關焦點

  • 類風溼關節炎適合做什麼運動健身?對於運動的時間也有講究哦
    1類風溼關節炎適合做的有氧運動一選擇低損耗的有氧運動  可以選擇一些增強耐力、強健骨骼、加強腿部的肌肉的練習。包括爬樓梯、散步、跳舞、低強度耐力機等。依據自身的狀況,來為自己制定適合自己的運動量以及時間的長短。
  • 類風溼關節炎錯誤的運動鍛鍊方式會加重病情!
    目前公認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內分泌、營養、地理、職業、心理和社會環境的差異、細菌和病毒感染及遺傳因索等方面有關係,以慢性、對稱性、多滑膜關節炎和關節外病變為主要臨床表現,屬於自身免疫炎性疾病。
  • 患類風溼關節炎還能運動?這2類運動或比較適合你,建議收藏
    類風溼關節炎患者通過進行適當的運動可以緩解患者的疼痛和關節僵硬的情況。通過運動和鍛鍊後,患者類風性溼關節炎疼痛的症狀可以得到相應的減輕,也有助於改善患者關節的功能活動和靈活性,增加關節活動的範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 類風溼關節炎會病變嗎?類風溼關節炎病變表現
    一、手關節病變有什麼臨床表現絕大多數的類風溼關節炎患者都累及手關節,掌指關節和近端指間關節受累最為常見,分別佔58%~65%和53%~63%。這些關節是類風溼關節炎最先累及而且也是晚期產生特徵性畸形的部位。
  • 類風溼關節炎運動處方
    投稿發送至RP@high-med.com 應聘全職及兼職編輯,發送簡歷至 chenlf@high-med.com 患有類風溼關節炎的病人經常會感覺到關節疼痛
  • 類風溼關節炎能運動嗎?聽聽醫生怎麼說
    生命在於運動,現在越來越多人認識到運動給健康帶來的益處。在我們風溼科的病房,經常有患者會問:「醫生、得了類風溼關節炎,我還能運動嗎?」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以對稱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表現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 類風溼關節炎:不痛不代表好了,全方位入手告別類風溼關節炎
    得了類風溼關節炎怎麼辦?一般治療關節腫痛厲害的時候,應該臥床休息,避免關節活動和承力,可在醫生指導下選擇中醫理療、藥物外敷來緩解症狀。早期類風溼關節炎早期的類風溼關節炎,要注意休息,及時用消炎鎮痛的藥物。止疼可以用非甾體類的消炎止痛藥,如阿司匹林,外用藥物扶他林,局部塗抹,減輕疼痛。還有就是可以局部注射用透明質酸、幾丁糖進行治療,效果都不錯。類風溼性關節炎主要的是因為免疫力低下、內分泌代謝失常、寒冷潮溼的環境引起的。
  • 類風溼關節炎是「不死的癌症」,提醒:類風溼關節炎可以這樣防治
    類風溼關節炎並不是絕症,只要進行科學的治療以及規範的調養,類風溼患者的壽命與常人並沒有差別。因此,不論是患者本人還是患者家屬,都應該放寬心,時刻遵循醫囑,只有保持樂觀的心態,才能使疾病更快的恢復。此外,類風溼還可以這樣治療:1、對患者進行思想教育和科普:在類風溼治療的過程當中,要讓患者明白該病是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隨著疾病的發展將會越來越嚴重,患者能夠做的就是嚴格遵循醫囑,不可聽信偏方,按時按量服用治療藥物,要做好與疾病長時間對抗的心理準備。
  • 類風溼關節炎女性更易得?哪些因素會引發類風溼關節炎呢?
    秋冬季節降溫,類風溼關節炎患者越來越難受 ,關節腫痛,甚至會影響到正常活動。1、為什么女性更加易得類風溼關節炎呢?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炎症反應,由患者的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的組織而引起,35~50歲的育齡女性最容易成為類風溼患者。
  • 膝蓋類風溼關節炎早期症狀怎麼治療比較有效?
    類風溼關節炎通常是對稱的。兩個膝蓋都會受到影響。雙側膝關節對稱關節間隙變窄,你要知道你的膝蓋可能要很久以後才會出現類風溼關節炎的症狀,甚至是在症狀出現很久以後。   類風溼性關節炎(RA)是一種因免疫系統攻擊關節中的健康組織而導致的關節炎。
  • 類風溼關節炎是怎樣形成的?
    大家都知道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全身多個關節(尤其是手、足小關節)對稱性腫脹疼痛為主要表現。它的病發一般以終身性伴隨,也稱為「不死的癌症」。那麼很多人會問:類風溼是如何形成的呢?
  • 類風溼關節炎是怎麼回事?類風溼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方法?
    一、類風溼關節炎介紹1、特點: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人體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它的特點是起病緩慢、症狀多見、並且治療困難,類風溼早期的症狀有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身上的關節會出現僵硬畸形,並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縮等。2、表現:類風溼關節炎患者通常會出現關節腫脹、疼痛,而且這種腫脹和疼痛一般會出現對稱的關節處,而且類風溼關節炎的誤診率較高。
  • 類風溼因子陽性不一定是類風溼關節炎
    長沙晚報1月14日訊(全媒體記者 徐媛 通訊員 羅霞)「醫生,我的手指關節疼痛好久了,是不是得了類風溼關節炎呢?」近期的幾次寒潮,讓風溼科門診的病人多了起來。醫生提醒,風溼性關節炎和類風溼關節炎都有關節受累的表現,雖然名稱容易混淆但不是同一種病,風溼性關節炎急性炎症一般2至4周後消退,關節不留後遺症。類風溼關節炎不可治癒,但可達標控制。
  • 類風溼關節炎,自我保健很重要
    冬季氣候寒冷,類風溼關節炎患者也迎來了一個難熬的季節。許多人會將類風溼關節炎與關節炎或風溼混為一談,其實這是不同的概念。預防和治療類風溼關節炎,自我保健很重要。什麼是類風溼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以侵蝕性、對稱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 治療類風溼關節炎切莫輕信「特效藥」
    核心提示:臨床上很多得了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病人都很焦急,一方面是因為全身關節腫痛以及變形帶來的困擾,另一方面由於由於類風溼性關節炎是慢性病,尚不能徹底根治,所以不少病人都私下尋求「特效藥」,對於前一種,目前類風溼關節炎治療已經能夠做到緩解、控制病情,而後一種來說,我們常告誡患者,類風溼關節炎沒有「特效藥」。
  • 類風溼關節炎,為何女性比男性更高發?
    遺傳因素:遺傳因素在類風溼關節炎的發病中起一定的作用,同卵雙生子的共同患病率為12%~15%,異卵雙生子為2%~5%。在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家庭中,一級親屬的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10多倍。類風溼關節炎的發病有一定的遺傳傾向,但不是由單一基因所決定的,不屬於遺傳性疾病。
  • 科學晨練也能預防類風溼關節炎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當你所有的細胞被喚醒,所有的脂肪在燃燒,你能感受到你蓬勃的生命力。患病人群正在飽受類風溼關節炎困擾或是想預防類風溼關節炎的人群,日常可通過運動晨練來抵抗類風溼關節炎。運動晨練不僅可增強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的體質,促進其治療,而且可以增加關節的適當活動,從而減少關節強直與畸形,減少殘疾的形成。
  • 關於類風溼關節炎,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古老的疾病,但很多患者甚至非風溼專科的醫生對該病的認知較低,加上基層地區缺乏有效診治手段,造成延誤診斷、治療不當等現象十分普遍,所以我們羅列了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最關心的幾個問題,為大家一一解惑。 一、什麼是類風溼關節炎?和風溼病一個意思嗎?
  • 晨僵是類風溼關節炎的「信號燈」?該如何緩解
    晨僵是類風溼關節炎典型的表現,指晨起病變的關節在靜止不動後出現較長時間僵硬,雙手僵硬,握拳困難,如膠粘著的感覺,同時可伴有肢端發涼,麻木等現象,在適當活動後可逐漸減輕。晨僵持續時間應從病人清醒後開始活動算起,到患者晨僵明顯減輕時為止,通常以分鐘來計算。為什麼會出現晨僵?
  • 這幾項運動,更適合類風溼患者
    有朋友問到,類風溼關節炎的患者是否可以運動的問題。其實,類風溼關節炎的患者是需要一定量的運動,首先運動是可以放鬆身體,可以保持或改善關節的活動範圍,還可以防止肌肉萎縮和增強患者的體質。那麼,類風溼關節炎病人應該如何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