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增生是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疾病,在發生骨質增生的時候是非常讓人頭痛的一件事情,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應該如何治療呢?在出現骨質增生的時候會有哪些症狀的發生,你們知道哪些原因是會引起它的發生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
骨質增生的治療方法
我們都知道在發生骨質增生的時候是非常讓人難受的一件事情,在發生的時候我們不知道用什麼方法去緩解它,那麼不妨試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偏方方法,讓我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一、白醋治療法
用白醋泡牛黃解毒丸(一兩元錢一袋的那種糖衣片),調成糊狀,敷在膝蓋上。 用後皮膚會有一些灼熱感,建議在春秋季治療。如果膚質容易過敏,或是皮膚比較的嫩的話,還是要少加一些牛黃解毒丸。短時間內就有效果。
大家在對於骨質增生的問題是有一定的恐懼心理的,我們知道在發生這種情況的時候,心理也會承受一定的壓力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拉拉秧治療法可以有效的緩解。
二、拉拉秧治療法
用拉拉秧,要上面大概3釐米左右的嫩尖,一小把,砸碎了,用醋調勻敷在患處,用紗布固定。 每天換藥一次,連用一周,(平時別總走路,上樓梯、減輕關節負重。)
在發生骨質增生的時候一般的治療方法就是通過藥物的治療方法來進行醫治的,那麼在出現這種情況下的時候我們也是可以通過偏方的方法來進行有效的緩解的,一起去看看吧。
三、川穹治療法
川芎末6-9克,山西老陳醋適量,藥用凡士林少許。將藥末加山西老陳醋調成糊狀,然後混入少許藥用凡士林調勻,將配好的藥膏塗抹在患者增生部位,蓋上1層塑料紙或紗布,用寬膠布將紗布四周固封。2天換藥1次,10次為1療程
四、生烏治療法
生川烏、生草烏各50克。治療方法:將上味共研為極細的粉末,裝入紗布袋內縫合後扎敷於疼痛患處,隔日換1次。
五、藥洗法
1、威靈仙、蘇木屑、香樟木、九龍蟲、各30克,米醋500毫升。將前4味加水浸泡後,再煎汁,稍濃縮,然後加水米醋攪勻,加熱後浸洗患處,每次15-20分鐘,每日1-2次。
2、皂角60克,人發16克。水煎取液,洗浴患處,日2次。
3、臭椿樹葉燻洗,取臭椿樹鮮葉250克或幹葉100克,加水約1000毫升,煎沸取汁,加醋酸150克,乘熱燻洗患處,每天1—2次,20天為1療程。
六、蚯蚓調白糖治療法
用法:活蚯蚓數條加白糖適量,使其化為粘液,塗抹患處,覆以乾淨白紙,紙外再包白布,用暖水袋加熱至適量溫度,反覆加熱,直至粘液燙幹為止。每天2次。此方治療骨質增生療效較佳。
七、熱烤熱塗法
將檯燈換上100瓦燈泡,烤膝關節,感到熱後便用棉球棍沾上骨刺消痛液往患處抹,邊烤邊抹,每天30分鐘。一周後有好轉,效果越來越明顯。
八、狗骨頭療法
取狗骨頭150克,砸碎炒黃,白酒(50度以上)500毫升浸泡,3日後用生薑蘸酒擦患處,1日3次(最好同時喝此酒1蠱),需用半月可治癒。
九、紅花泡醋療法
取紅花(中藥店有售)50克,浸泡在500毫升米醋中,1周後便用可來塗擦患部,使其軟化、消除,痊癒。如果嚴重者,多製作幾次使用,效果更佳。
十、花生油拍打法
取花生油抹於患處,拍打 n15分鐘以上,多拍無防,一般開頭2-3天患處會有紅黑色,以後腫痛會慢慢減輕。本人奶奶用此方有顯效。
骨質增生的症狀
一、僵硬麻木感:骨質增生伴有僵硬麻木的感覺,在病發處會出現局部疼痛、發僵、後根神經痛、麻木等症狀,嚴重影響到人體的正常活動;這就是骨質增生的症狀。
二、腫脹感覺:骨質增生患者都有一種疼痛匯腫脹的感覺,如頸、肩、臂部疼痛、麻木及腕部、手指放射痛,疼痛伴有一定的腫脹感覺,且其範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這些都是骨質增生的症狀。
三、疼痛感:疼痛是骨質增生的症狀,疼痛的劇烈程度可以判斷骨質增生的嚴重程度,平時活動或者負重工作較多時候,疼痛感就會有所增加;這也是骨質增生的症狀。
骨質增生的原因
1、年齡增大
增齡是骨關節炎發病最強的危險因素。據屍檢資料顯示,從20歲開始約5%的人關節就有退行性改變,40歲時,幾乎90%的負重關節都有或多或少的骨質增生改變。對地區進行調查2063名成人進行膝骨關節炎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16~30歲、31~40歲、41~50歲、51~60歲、大於60歲年齡組有膝痛者中,骨贅陽性率分別為10.6%、14.8%、29.1%、51.8%、78.5%,隨年齡增長而陽性率增高。
2、遺傳因素
英國人發病率最高而西非人最低,白種人比黑種人發病率高;伴有Heberden結節的骨關節炎婦女,她們的母親和姐妹患本病者分別為普通人群的2~3倍。並且骨關節炎病人的HLA-A1、HLA-B8的檢出率增高。
3、職業
骨質增生與職業有關。長期反覆使用某些關節,可引起這些關節患病率的增加。如鑄造工的肘、肩關節,礦工的脊柱和膝關節,裝卸工的膝踝關節,駕駛員的肩關節,修理工和紡織工的腕關節,芭蕾舞演員的蹠趾關節,長期從事刺繡、打字、伏案工作者的頸椎關節,較長時間站位工作如紡織女工、營業員、迎賓小姐、儀仗隊員的跟骨。以上這些部位因長期反覆做某一個動作,使該關節經常受到磨損而引起骨質增生。1994年《風溼病年鑑》中指出,通過對年齡在50歲以上患有骨關節炎的109名男女病人與218名無骨關節炎的人相比較,發現每日蹲位或跪位超過30分鐘或每日爬樓梯超過10層的人有明顯的膝關節骨質增生高發病率。
4、骨內靜脈瘀滯及骨內高壓
以骨內靜脈瘀滯為特徵的骨血流動力異常及由此所致的骨內高壓,使動靜脈壓差縮孝營養血管的血流減少、營養障礙可引起骨小梁壞死,骨細胞壞死可能是誘發關節炎的原因之一。
5、體質因素
體重增加使本來已遭磨損的退化的關節再加上重荷,當然就更容易破壞,所以骨質增生多發生於負重較大的髖、膝、跟骨、腰椎等部位。另外由於關節疼痛,患者不自覺地限制了活動而使體重增加,相互影響又加重了關節病變。美國發表一份研究資料指出:通過跟蹤觀察30~46歲的1178名男性,發現超過標準體重20磅的人發生骨關節炎的可能性比正常體重者多3.5倍的機會。發生部位多是髖、膝關節。
6、姿勢不良
如長期伏案工作者、睡眠姿勢不良、枕頭不合適者頸椎骨質增生的發病率特別高。這是由於椎旁肌肉韌帶及關節的平衡失調,張力大的一側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勞損,並由於頸椎的部分肌肉呈持續緊張狀態,久之這些肌肉發生靜力性損傷,進而使頸椎發生退行性改變而引起骨質增生。也與頸椎關節長期受力不均,使壓力(應力)集中於關節內的某處造成應力過度而損傷關節。
7、性別
大量資料分析表明:在50歲以前女性比男性的發病率高2倍,但50歲以後兩性之間基本相等。
總結:在發生骨質增生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上文為大家介紹的方法來進行有效的緩解,經供參考。在日常的生活中哪些原因是會導致骨質增生的出現的,希望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多加的注意,學會更好的預防這樣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