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來源:覽富財經
伴隨五一假期的到來,A股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期也徹底結束了,很多業績差的公司也被實施退市風險警告。僅4月30日披露的企業中,就有30多家組團退市。其中多數是因為資金鍊斷裂,欠債難還。而這些公司欠債的起因,又多是因為動用的資本工具太多,拆東牆補西牆以至於四面牆倒,最終屋塌。
即便如此,現有的上市公司中依然還有很多公司不懼風險,不斷加碼資本工具,諾德股份(600110)便是其中之一。
諾德股份號稱銅箔第一股,在5月8日晚間發布公告,擬推出14.2億元定增再融資計劃,扣除發行費用後,用以投產15000噸高性能極薄鋰離子電池用電解銅箔工程項目、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注意重點,償還銀行貸款。
「白手套」爭議
諾德股份定增之前,曾試圖斥資8億,收購福建清景銅箔有限公司,網傳後者員工內,有諾德股份前員工,並傳諾德股份實控人陳立志等人實控。由此產生的白手套論甚囂塵上。
結合諾德股份2019年報來看,公司全年實現營收21.5億元,同比下滑7.38%,淨利潤驟降225.39%,虧損1.22億元。虧損嚴重帶來的另一個結果是資金嚴重受限。年報披露公司持有貨幣約12.19億元,其中作為保證金限制使用約9.28億元,可以資金約2.91億元。另外,公司還有一年內借款24.90億元。
綜上所述,公司在資金如此緊張的情況下,還要動用8億元收購新公司,不禁令人費解,真的看好這家公司,定增收購,難道不是比直接動用貨幣資金收購更容易在董事會通過嗎?福建清景銅箔有限公司到底有什麼魅力,如此吸引諾德股份實控人及董事長陳立志如此神往。
經覽富財經了解,福建清景銅箔有限公司法人陳生,曾和自然人陳加昆在2011年至2016年參股廣州市加明建材有限公司,陳加昆另一個身份,是上海中科英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法人、執行董事。
關鍵是,中科英華中持股1%的股東林舜華,曾是諾德股份實控人陳立人擔任法人的「深圳市晟興匯投資有限公司」的監事。這期間是否有利益關係,目前尚不得而知。但結合這個收購案最後的結果來看,股東態度比較鮮明,即不同意。因為投票中同意比例為29.4992%,反對比例為10.2416%,棄權比例居然高達60.2592%。
定增的15000噸產能銷量在哪
諾德股份收購案被否後,繼而推出《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明確表示募集的14.2億元中,10億元擬投資年產15000噸高性能極薄鋰離子電池用電解銅箔工程項目。其餘補充流動資金以及償還銀行貸款。
對於公司擴產,表面看是諾德股份決策層對公司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但是深究公司目前運營狀況,公司擴產帶來多少實際效益,有待商榷。
從公司2019年報中可以看出,公司2019年銅箔的生產量同比減少16.55%,銷量同比減少6.22%但是公司年報中,並未對業績變動做出解釋。
擴產能還算合理的解釋,是在公司對未來行業的預判中,公司預計傳統汽車一定會被新能源汽車取代,鋰電池電解銅箔需求量會繼續攀升,下遊鋰電池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發展,會為鋰電銅箔行業未來的持續發展奠定產業基礎、提供需求支撐。
但是從2020年一季報來看,公司實現營收3.48億元,同比下降32.65%,淨利潤虧損929.84萬,同比驟降129.96%。不僅諾德股份,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今年一季度,幾家鋰電池龍頭公司業績普遍不好。
寧德時代(300750)一季度實現淨利潤7.42億元,同比下滑29.14%,天齊鋰業(002466)淨利潤更是虧損5.00億元,同比驟降549.52%。雖然國內一再發布利好,試圖刺激新能源汽車銷量,但實際上收效甚微。至於今年新能源電動車是否能如期實現銷量劇增,只能留給時間驗證,但目前為止,諾德股份急需補血已是既定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