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百人會企業家「問道」長興暨後疫情時代·2020中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生態健康發展企業家論壇現場
電池百人會-電池網8月5日訊(肖何 浙江長興報導)「2019年底,中國鋰電解銅箔產能20萬噸,產量為13.5萬噸,產能利用率為67%,產能利用率的下滑與2019年新能源動力電池的增長不及預期相關。2020年受疫情影響,上半年銅箔需求下降。」在諾德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陳鬱弼看來,疫情對新能源的影響是短期的,隨著疫情的穩定及市場逐步恢復,下半年會出現增長,預計與2019年相比有所下降,2021年開始將保持相對穩定的增長速度。
諾德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陳鬱弼
8月4日-7日,由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電池百人會、長興縣人民政府主辦,長興縣商務局、長興縣新能源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畫溪街道)承辦,中俄新能源材料技術研究院、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新能源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支持的電池百人會企業家「問道」長興暨後疫情時代·2020中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生態健康發展企業家論壇在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舉行。
陳鬱弼在論壇上表示,鋰離子電池需求主要來自三個方面: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和小型3C電池。2025年和2030年,全球鋰離子電池市場需求量將分別達到888GWh和2803GWh。銅箔需求量將分別達到75.5萬噸和210.3萬噸。其中,中國市場鋰電銅箔的需求將分別達到40.7萬噸和116.1萬噸。(平均按照0.90Kg/KWh-0.70Kg/KWh遞減測算)。
資料顯示,諾德股份是國內首家自主研製並生產銅箔材料的企業,於1997年在上海交易所上市。公司旗下擁有三大全資銅箔材料生產工廠:青海電子、青海諾德、惠州電子。其中,青海電子成立於2007年4月,註冊資本為9億元,設計產能為年產2.5萬噸,其中鋰電銅箔年設計產能為1.5萬噸;青海諾德成立於2015年12月31日,註冊資本為7.4億元,規劃年產能4萬噸,目前擁有1萬噸/年鋰電銅箔的生產能力;惠州電子系原1992年成立的聯合銅箔(惠州)有限公司整體資產重組後的國內知名鋰電銅箔製造企業,註冊資本4億元,規劃年產能2萬噸,目前擁有8000噸/年各類鋰電銅箔生產能力。
陳鬱弼表示,諾德股份的主要產品為自主研發的4-6μm銅箔、多孔銅箔、超厚銅箔,在市場上具備較為明顯的技術與成本優勢。讓銅箔減薄,有較高的技術門檻,諾德股份是我國為數不多的6μm極薄銅箔生產商。6μm超薄產品可以加大鋰電池續航裡程,幫助提高3%-5%的能量密度。
陳鬱弼進一步解釋說,目前不少車型為了提升安全性及降低成本,開始轉向搭載磷酸鐵鋰電池,銅箔輕薄化可以提升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受需求影響,諾德股份今年6μm產能預計將達到公司鋰電銅箔總產能的三分之一。
此外,為了保持產品技術領先,諾德銅箔2019年6月完成4.5μm超薄鋰電銅箔的開發,各項性能指標達到設計開發要求,2020年已經開始批量供應客戶。
陳鬱弼還介紹說,銅箔減薄的同時,還需具備高抗張、高延伸率等特性:高抗張使其具有不起皺不斷裂的塗布優點;高延伸率避免了電池膨脹時出現斷箔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諾德股份打孔銅箔已實現批量穩定生產,主要應用於固態電池,可幫助提高20%能量密度。
陳鬱弼還透露,目前,公司已與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國內主要大而強的動力電池企業建立了持續穩定的合作關係,在國內市場佔有率超35%,多年蟬聯全國第一;公司也逐步與LG化學、松下、特斯拉等國際新能源下遊廠商建立業務合作關係,全球市場佔有率超20%。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陳鬱弼表示,「公司目前在歐洲市場也在做相關布局,有望成為國內首家在海外建廠的鋰電銅箔企業。」
(以上內容根據論壇現場發言整理,未經發言者本人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