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在十六歲那年的某個夏天傍晚,她與小姐妹同遊。在效外的荷塘,她們劃著小舟,唱著小曲,喝著小酒。姐妹們笑語盈盈,小槳在水面划過,蕩起一層層漣漪,在暮光中剔透晶瑩。
此刻的李清照和小姐妹們肆意歡笑,薄酒微醉,遊興未盡,夕陽的唯美、荷塘的馨香使她們漸漸忘記了歸途。
然而,好時光總是去得太快,日落西山她們知道該回家了。在荷塘中穿梭竟走錯了方向,誤入了藕花深處,心慌意亂,借著酒力急急划槳,驚得一群白鷗騰空而飛。
姐妹們酒意未醒,卻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大跳。待那些白鷗的身影在天空排開,才恍然大悟,不禁覺得非常有趣,大家笑開了。
隨後李清照作詞: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讀罷這首《如夢令》,讓人都會被她的快樂所感染,讀起來酣暢淋漓,毫無大家閨秀的扭捏矯情。
在封建制度下的傳統女性,一個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相比李清照就顯得很「異類」,她清新脫俗,盡顯得純真,靈動又俏皮,鮮活的立於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