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和勒龐,誰將笑到最後?

2021-02-15 國際在線

23日,法國大選舉行第一輪投票。根據法國內政部24日提供的數字,中間派候選人馬克龍拿下首輪投票,將在5月7日決勝輪中與極右翼候選人勒龐對決。

分析稱,隨著「局外人」馬克龍和勒龐進入第二輪,法國左右兩翼長期輪流執政的局面將被打破。傳統大黨共和黨和社會黨被取代,將對法國以至歐盟命運造成深遠影響。


「決賽」陣容出爐:馬克龍VS勒龐


這是法國第五共和國建立59年來,首次由兩位不是傳統左右翼政黨的候選人佔據總統選舉「決賽」的舞臺。 

最新初步統計結果顯示,在參加總統選舉首輪投票的11位候選人中,馬克龍獲得23.9%的有效選票,勒龐獲得21.7%的有效選票,右翼共和黨候選人弗朗索瓦·菲永獲得20.0%的有效選票,極左翼組織「不屈法國」候選人讓-呂克·梅朗雄獲得19.2%的有效選票。此外,左翼社會黨候選人伯努瓦·阿蒙獲得6.3%的有效選票。

4月23日,在法國巴黎,「前進」運動候選人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在競選晚會上向支持者致意。新華社發(若澤·羅德裡格斯攝)

馬克龍在獲勝演講中對支持者說:「一年時間裡,我們已經改變了法國政治的面貌。」他還稱,「我應該繼續前進,並把全體法國人團結在自己周圍。」

自2012年擔任總統府副秘書長算起,馬克龍從政時間只有5年,這一期間他曾任法國經濟部長。2016年4月,他成立號稱「跨越左右之分」的「前進」運動。不過,他雖然反對左右壁壘分明的法國傳統政治格局,但支持建設歐盟的態度和傳統政黨一脈相承。 

4月23日,在法國埃南—博蒙,極右翼「國民陣線」主席瑪麗娜·勒龐在競選晚會上向支持者致意。

勒龐則希望成為法國首位女總統而創造歷史。她追隨著其父老勒龐的政治腳步,後者創建了民族陣線,並在2002年的總統大選中殺入第二輪投票。老勒龐最終落敗,因為左翼和右翼選民都支持保守派候選人,阻止極右翼的民主陣線掌權。

視頻:瑪麗娜·勒龐:這是歷史性的一刻

勒龐23日晚在公開講話中表示,今天的選舉結果是歷史性的勝利,解放法國人民的時候來到了,她將給法國帶來真正的政權更迭。 

兩人競選綱領相當對立

兩人的競選綱領,整體看相當對立,尤其在歐洲問題上嚴重對立。

歐洲問題嚴重對立:勒龐主張一旦當選,與歐盟就脫離歐元區及終結申根條約談判,談判完畢,就法國人是否脫歐舉行全民公投表決;勒龐同時要求廢除歐盟加拿大自由貿易條約。

馬克龍則建議在德國大選結束後,在全歐發起民主協商,最後達成一個被全體成員國接受的條約。他建議歐元區單獨建立預算,單獨設立議會,有一個共同的財政部長。

移民問題:勒龐主張把移民減至每年不超過萬人,嚴格難民申請條件,嚴厲控制移民家庭團聚,對非法移民不給合法化機會。勒龐建議所有有過犯罪記錄的移民都將自動被法國驅逐出境。

勒龐將廢除為獲得法國國籍而實行的地緣法,廢除國家對外國人醫療補助。一個移民必須有兩年的合法身份後看病才可以得到報銷。勒龐將在公共領域禁止穿伊斯蘭泳裝,這一點馬克龍恰恰相反。

馬克龍承諾把審查難民身份時限及上訴縮短至半年。他還承諾一個企業僱主招聘一個困難地區的年輕人可獲得15000歐元獎金,持續三年。

社會問題:勒龐主張恢復六十歲退休,廢除勞工法,馬克龍主張相反。兩位候選人都承諾維持35小時制,恢復薩科齊超時勞動不交付社會分攤金,但勒龐同時要廢除超時勞動收稅政策。勒龐將允許行業經談判延長勞動工時,馬克龍也具有類似的主張。

馬克龍建議廢除12萬公務員崗位,但要增加10000警察崗位以及5000名教師崗位。勒龐則主張強化國家服務,尤其是醫院功能,她還主張新增20000多警察和海關人員。

稅收問題:馬克龍將廢除醫療分攤金和失業分攤金,但增加1.7個點的社會分攤金。勒龐則對移往外國企業課收35%的稅,對招收外國工人的企業也予以重賦,勒龐將對3個最低等級的交稅階層再減少10%的稅收。

馬克龍預計在3年內免除80%家庭的住房稅,把富人稅轉化為房產稅。馬克龍主張到2025年法國將減少50%的核能,勒龐則為維持核能辯護。

勒龐將廢除計劃在2018年實行的當月扣取個人所得稅的法律,馬克龍計劃先試驗1年再看。

家庭和教育:勒龐將廢除「唯一初中」制度,改革學校節奏。要求學校學生穿戴制服。

為有利與困難地區教育,馬克龍將建議學校有權自主招聘教師,禁止學生在學校攜帶手機。勒龐還主張取締同性戀婚姻法,以民間聯合形式取代。允許無生育能力夫婦在醫療幫助下生育,但馬克龍將此權利擴及所有婦女。

政治機構:馬克龍要求民選代表必須無犯罪記錄,民選代表連任不超過3屆。

勒龐將發起針對「法國優先」政策的全民公決,並把此寫入憲法,馬克龍將建立比例選舉制度。

極右翼走進主流?已成贏家

本屆法國大選的最大懸念,就是對傳統政黨構成強烈衝擊的極右「國民陣線」候選人勒龐能否拿下總統寶座。

有分析指出,勒龐在競選過程中,已洗脫「國民陣線」在相當一部分國民心目中的負面形象,從邊緣走進主流,就主要社會議題塑造輿論,改變民意風向,即使「國民陣線」最終落敗,它已是選舉的另一種贏家。

以移民議題為例,大部分法國人都認同難民太多,與「國民陣線」看法一致,法國政府迫於民意,同意減少收容來自敘利亞的難民。

「國民陣線」引領民意的重要手段,是善用社交網拉攏民意。超過120萬Facebook用戶關注勒龐的專頁,多於其他法國政客。

除了勒龐的策略得當之外,「國民陣線」的崛起也是時勢使然。全球化雖然帶動社會整體財富增加,但其分配愈趨不均,在這機制下產生的贏家及輸家,已經取代傳統的政治左右對立,全球化下的輸家不再認同傳統政黨。

有調查發現,70%保守派共和黨選民認為「國民陣線」只是一個普通政黨,而非政壇異類。勒龐曾揚言她的主張在社會廣泛傳播,已可說是「意識形態上的勝利」。

「局外人」之爭,或深刻影響歐盟命運

今次大選被視為50年來最難預測,在於傳統政黨失色,新興政治勢力崛起,隨著馬克龍和勒龐進入第二輪,法國左右兩翼長期輪流執政的局面將被打破。傳統大黨共和黨和社會黨被取代,將對法國以至歐盟命運造成深遠影響。

前總統戴高樂一手建立的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到了明年將踏入60載。戴高樂的統治以超越黨派而聞名,但近兩任總統薩科齊和奧朗德的政黨立場鮮明,而且權力太大。即使奧朗德民望低見5%,也可安安穩穩做到退任,這令普羅選民大感不滿。

因此,這場大選被視為「局外人」之爭,除了勒龐之外,中間派馬克龍和極左的梅朗雄都異軍突起,只有共和黨的菲永代表傳統大黨與之抗衡;至於奧朗德所屬的社會黨,其候選人哈蒙民望還不及梅朗雄,選情黯淡。

記者在巴黎採訪發現,很多人不願在投票日談論政治,只有少數年輕人願意分享意見,但他們大多不支持主流政黨,更有人不喜歡所有的候選人,投出白票。

正如英國脫歐和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一樣,法國人的反建制情緒也在升溫,這亦是法國新總統將面對的重大考驗。

馬克龍和勒龐,誰將笑到最後?

儘管39歲的馬克龍在政治上只能算初出茅廬,從未擔任過任何經過選舉的職位,但在首輪投票後,Harris進行的最新民調顯示,馬克龍料將以64%的得票率贏得第二輪對決,另一家民調機構Ipsos Sopra Steria則顯示馬克龍在次輪投票得票62%,而勒龐38%。

已經落敗的社會黨候選人哈蒙、法國總理卡澤納夫以及同樣敗選的右翼候選人菲永,都呼籲選民在第二輪投票中支持馬克龍。

法國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將於5月7日舉行。 馬克龍和勒龐,你認為誰將笑到最後?

投票:馬克龍和勒龐,你選誰?

來源:新華網 中國新聞網 中國日報

編輯:藍夢靈

相關焦點

  • 馬克龍、勒龐和不確定的法國
    阿伊姆認為,在當前的競選中,必須了解中產階級的焦慮和憤怒。「我們試圖向民眾傳達一個非常簡單的信息,相信我們,我們將在法國做些與眾不同的事。畢竟,這次選舉事關歐盟的未來。」在今年3月2日公布的選綱中,馬克龍承諾,一旦當選總統,將推動教育、就業、經濟現代化、安全國際戰略和政治廉潔6個領域的改革。
  • 馬克龍和勒龐上演終極舌戰 雙方言辭激烈全程互懟!
    針對勒龐提出建立所謂本國貨幣和歐洲共同貨幣雙軌制的主張,馬克龍指稱,取消歐元是「死路一條」的「危險計劃」,這種「生拼硬湊」的概念明顯說明勒龐團隊「準備不足」。馬克龍則表示,調整退休年齡將會花費30億歐元。
  • 誰會笑到最後?
    隨著4月23日第一輪投票日的臨近,法國大選目前已進入最後的衝刺周。然而,選情卻依舊是撲朔迷離。此前呈現的馬克龍、勒龐和菲永「三分天下」的大選格局,被代表極左翼政治勢力的總統候選人梅朗雄打破了,難分伯仲的「四方新格局」正在形成。
  • 「法國黑天鵝」勒龐為何跌落塵埃?
    2014年馬克龍被任命為政府經濟部長,年僅37歲,是最年輕的內閣部長。2016年4月,馬克龍創建「前進黨」,隨後辭去經濟部長職務,11月他宣布參加總統競選。今年4月23日舉行的大選第一輪投票中,他以24%的得票率位列第一、與得票率第二(21.5%)的勒龐進入決賽。馬克龍在本次大選中能夠把眾多從政經歷豐富的候選人淘汰出局,最終奪取總統桂冠,這和他的治國理念和非凡才能分不開的。
  • 旅法留學生:勒龐當不了法國的川普
    近日,法國《回聲報》的民調顯示,瑪麗娜·勒龐將贏得第一輪選舉,但會在第二輪中被右派的菲永或「獨立派」的馬克龍擊敗,而馬克龍當選的可能性要大於菲永,因為後者最近醜聞纏身,被《鴨鳴報》爆料曾為妻子和子女在政府部門謀取高薪職位吃空餉。
  • 從「夢幻男孩」到「民主粉碎機」:是什麼讓馬克龍「向右急轉」?
    的浪潮蔓延到了千裡之外的北非和中東。 向左,曾和他並肩作戰的左翼盟友紛紛叛逃至別的黨派,2020年夏天的法國地方選舉,馬克龍的政黨大敗而歸,指望他創造一個平權法國的早期支持者們,對逐漸右傾的他已經失望透頂;向右,極右翼們早已有了自己心儀的總統候選人——瑪麗娜·勒龐,對馬克龍疑似諂媚的右傾立場似乎並不領情,鮮少有右翼選民將馬克龍看成「自己人」。
  • 勒龐上位,馬克龍流淚…這一屆歐洲議會「總決選」絕對不輸AKB!
    而小馬哥,法國現任總統馬克龍率領的共和國前進黨以22.4%的得票率屈居次席,輸給勒龐阿姨2個席位,贏得了22席。劃重點:果然受傷的總是「背鍋王」小馬哥。只有1979年的德斯坦和2009年的薩科齊贏過。開心點啦,你還是人生贏家的,至少顏值是可以碾壓他們的。
  • 馬克龍贏了!法國選出最年輕總統,對中國會有什麼影響?
    但菲永陷入「空餉門」,也就是用公費僱自己的老婆孩子當助手,給他們開工資又不用他們幹活。菲永當然不承認,奈何選民對他的印象已經壞了。左翼社會黨更是不行。奧朗德執政5年經濟沒搞好,還出了一堆社會問題,像什麼非法移民啊、恐襲啊,弄得社會黨候選人阿蒙先天不足,從一開始支持率就走衰。
  • 39歲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為法國歷史上最年輕
    她向馬克龍當選總統表示祝賀,並表示將繼續深度改造「國民陣線」,成為馬克龍新政府最大的反對黨力量。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表示,法國民眾將選票投給了歐洲的未來,歐盟委員會期待與法國新政府合作,共建更美好的歐洲。  由於馬克龍一直持有支持歐盟、捍衛歐洲一體化的態度,因此他的勝選被認為將鞏固歐盟的穩定性。而勒龐在競選中表示,一旦當選法國將退出歐元區,並舉行推出歐盟公投,因此外界曾擔心,一旦勒龐勝選將對歐盟產生致命性打擊。
  • 究竟誰是「烏合之眾」?勒龐《烏合之眾》的誕生與迴響
    勒龐《烏合之眾》以《烏合之眾》為原點,我們試圖在這篇文章裡探索其前其後的群眾話語,以及這本書對於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影響。誰把群眾看成應被壓制的可怕暴民,誰又把群眾視為應被解放的革命力量?勒龐的理論如何打破了這兩種視角之中的「精英-群眾」二分法?勒龐早在20世紀初即被譯介進入中國,他如何影響了中國知識分子對群眾的看法?
  • 解讀 | 法國大選黑天鵝折翅 馬克龍贏在哪?對中國有啥影響?
    他曾經表示,如能當選法國總統將繼續深化法國和中國在核能等工業領域的合作。馬克龍在接受採訪時曾援引鄧小平的名言,「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意在突出自己超越左右政黨之分、專注高效辦事的政治理念。馬克龍及其團隊,更是將艱辛、神經緊繃的總統競選活動和民調分析稱作「長徵」。
  • 法國勝了,歐盟笑了,唯獨俄羅斯和ISIS不開心!
    我們無法想像我們的國家捲縮在牆後,退縮到國內,返回到單一貨幣,基於人們來源的歧視日益加劇。這將不再是法國,這正是危急關頭。」極力呼籲法國民眾選擇馬克龍,而非右翼候選人勒龐。因為大家知道,一旦民眾選擇了右翼勒龐,啟動脫歐,整個歐洲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歐盟將名存實亡。
  • 法國迎來歷史上最年輕最帥的總統馬克龍,開掛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爭奪,年僅39歲的馬克龍以65.5%的支持率大幅領先地擊敗了支持率為34.5%的極右翼候選人勒龐,將成為法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馬克龍出生於1977年12月,曾擔任法國經濟部長。當很多同齡人還在打拼事業掙錢養家而焦頭爛額的時候,這位政壇新星早已給自己做了極其精準的規劃和定位。2002年,同樣是大選年。
  • 一拳超人和勒龐
    一拳超人和勒龐 勒龐說,關我啥事? 接回上一次小傑的擔憂。
  • 法國民族主義情緒高漲,馬克龍連提兩條爭議法案,討好保守選民
    連身為總統的馬克龍也越來越表現出想要討好保守派群體的傾向,這在此前是不可想像的。法國的分析人士認為,今年法國連續發生的恐襲事件,右派保守勢力正在抬頭,馬克龍不得不開始為1年半以後的選舉做準備。當地時間周一下午,法國政府最終放棄了他們從上周就在推行的安全法案,根據該法案,任何"暴露了警察的面部,或者可以將其識別出來"的組織和個人,都將因傳播此類畫面,面臨1年監禁和4.5萬歐元的罰款。
  • 埃爾多安和馬克龍之間的戰爭
    矛盾的緣起 法國和土耳其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的歷史,可追溯到王朝時期的1535年。 近來法國和土耳其之間一直疙疙瘩瘩。 去年,土耳其逮捕了法國裡昂第一大學教師、同情土耳其庫德人的阿爾迪奈爾,將其關押81天之久。後雖「無罪釋放」,卻長期扣留其護照,使之無法回到裡昂繼續工作。
  • 修憲須經公投決定 馬克龍提議環保承諾入憲
    【歐洲時報來米編譯】法國總統馬克龍14日宣布,打算就是否更改憲法中環境保護條例舉行全民公投。但該決定引發朝野從左到右一致不滿,綠黨認為這是總統的「政治手腕」,左派稱這是為了掩飾5年環保無作為,極右派批評總統轉移疫情和經濟危機的焦點。
  • 馬克龍的最新標籤?紐約時報這樣評價他
    他將法國總統不斷下跌的人氣歸因於「馬克龍主義」:也就是說,這位國家總統將其政策重點放在了他自己身上。與此同時,他也同樣質疑馬克龍經濟政策的相關性。他將法國總統不斷下跌的人氣歸因於「馬克龍主義」:也就是說,這位國家總統將其政策重點放在了他自己身上。與此同時,他也同樣質疑馬克龍經濟政策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