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修道參禪,何必要去終南——是真的宗慕祖風,還是沽名釣譽

2021-01-07 梅山易學

學習過唐詩三百首的人,都知道詩佛王維的《終南山》詩:「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作為道教著名的「洞天之冠,天下第一福地」,自古至今,隱於終南修行,就是許多出家之人與慕道之人的理想,希望能藉助於天下第一福地的無上靈氣,使自己可以獲得開悟成道的結果。

佛祖像

作為著名的修道之山,從道教祖師老子開始,終南山便一直被後人所仰慕,特別是從全真道教祖師王重陽重振道風開始,終南山便成了道教最重要的傳承地之一,迅速的吸引了天下的修道之士聚集於此,形成了蔚為壯觀的一個新風尚,成為天下修道人心中的無上聖地。

鍾靈毓秀,宏麗瑰奇的終南山因人而得名,可以說是「山因人顯,人因山顯」的典型代表,在歷史上隱此修道之人的名人便有不少,如商山四皓、鳩摩羅什、呂洞賓、王重陽等,能夠在終南修道,是多少人的夢想,能在終南成道,更是修道者們無上的榮光。

雪景

歷史發展到今天,雖然已經處在了科技發達的時代,但是渴望於終南修道之人,仍然是如過江之鯽,不可勝數,至於這其中有幾人是因為慕道之誠,又有幾人是出於逃避現實,和出於沽名釣譽的需要,這個可能就需要他們自己本人才能夠了解了。

天下修道,終南為冠。做為擁有深厚歷史沉澱與優越自然環境的修道聖地,終南山成為天下修道的首選一點也不奇怪,但是,現在終南修道參禪的人是真的全是誠心修道的嗎?

我看未必。

網圖

據傳,最近幾年,由於終南山上隱士激增,已經使終南山中的房屋出租行情上漲了幾番,使許多的人由於經濟原因放棄了修行。

這寥寥幾十字,就為我們勾勒了一個大致的輪廓,其中有二個問題或許值得人們深思。

一個是「激增」,按現代人的說法就是「爆炸式的增長」,這就有問題了,我們都知道凡是只要和爆炸式的增長掛上鉤的,基本上都會出現問題,因為任何事情都不會無緣無故的快速增長,何況是隱逸修道這種「小眾文化」,我們可以試想一下,怎麼突然之間就從哪裡出來了那麼多想要真心修道的人了,一個「激增」,就說明了僅僅是一股潮流而已。

雪景

二是經濟問題,凡是修道之人都應該明白「法、侶、財、地」四個字的意義,做為一個想隱於山林專心修道之人,你光是憑一腔熱情去到終南山這個「地」,卻忽略了其它的三個條件,這就有點想當然了,想要誠心修道就必須沒有後顧之憂,這可能是許多的人所沒有想到的。

有條件隱居於天下第一福地修道的人畢竟是少數,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恐怕也就僅僅是趕趕時髦而已,如果真的想要這些其心不誠的人 ,在終南山過一輩子,那才真的是要了他們的命。

網圖

想去終南修道,無非幾種人,一是誠心慕道之人,二是想放鬆都市生活壓力之人,三是因為挫折而想逃避現實的人,四是看透世事,想獲得心靈平靜之人,五是功成名就,想附庸風雅之人,等等,不一而足。

除了第一種意志堅定者外,其餘之人都只不過是裝模作樣,想借終南山的名氣而撈一點名聲而已,只是,能堅持多久,那就要看個人的實力了。

網圖

對於這些人,我倒是另外有一個建議:老老實實的在家裡修行就好!

如果真的有心修行,在家裡修不比去終南山差,為什麼呢?外出修道,無非是圖個清靜,想遠離塵世,去除三毒六欲,可是你能保證,隱於山林就一定能做到嗎?

沒有歷練的修行終究是假的。

而在家裡修行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隨時隨地能磨礪自己的心境,佛祖不是說了嘛:煩惱即菩提,你什麼時候能夠將自己的心境練的煩惱不生,萬物如一,對境不起分別心,即是修行之究竟。

網圖

《六祖壇經》云:不見自性外覓佛,起心總是大痴人。可見修行無處不在,與你所處的地方無關。

最後奉勸那些想要去終南山修道之人,不管你是宗慕祖風,還是沽名釣譽之徒,都先要把自己的心修好了再決定不遲,否則心不清靜,一切皆是徒勞。

或者大多數的人,只是想再走一次終南捷徑吧。

相關焦點

  • 蕭炎晉級九星鬥宗?慕骨徒做嫁衣!藥老有救了
    他們要遠遠比蕭炎更為強大,也是最有可能會收服三千焱炎火的一個勢力。他們使用了多個陣法對付異火。可是發現他們的準備是足夠充足的。和僅僅擁有紫妍贈與的龍印和龍血來看。慕骨要想的遠遠比蕭炎更多。而且就算是沒有慕骨等人。蕭炎要是依靠自己去收服這三千焱炎火。首先在硬實力上就是極大的差距。就更不要指望還能接觸本源之火。但是我們也不要忘了。蕭炎自身實力不行。
  • 終南仙境太平宮
    天神之語要宋王修《翊聖》降臨之北帝宮,以謝天神。太平興國元年,帝命起居舍人王龜從等,去終南卜地築宮。但宋王不願大修李唐宗廟樓觀,便在離樓觀咫尺之地的終南山下,修建了太平興國觀,擴大了神降之地北帝宮,太宗親為《通明殿》題額《上清太平宮》,為奉三清,又在鎮之南偶修建《五郡城資聖宮》。凡三年二宮即成,共耗庫銀五千萬兩,佔地六千餘傾,西起田谷,東至赤谷,南登仰天池,元始臺,北達黑渭水。
  • 「祖宗」二字是何含義,什麼是「祖」什麼是「宗」,許多人沒搞懂
    還是禮教綱常的代名詞?其實遠遠沒有這麼簡單。今天,小編帶著大家了解一下,都拿出小本本記一記。祖宗二詞的來源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記載了:示+且=祖,祖表示父之父。大+示=宗,宗代表大示。甲骨文五世排序如下。後來當族系發展變多了,便將,一族之類的第一代,叫做「祖」,後世都稱作「宗」,而本人叫做「示」。
  • 清朝有三「祖」,皇太極僅為「宗」,康熙到底該不該稱「祖」?
    先說清朝第一位祖,太祖努爾哈赤,給予努爾哈赤的廟號太祖也正常,畢竟沒有努爾哈赤的奮鬥、努力、兼併也就沒有後來的清朝,一個王朝的奠基者值得一個太祖的廟號。再說世祖順治帝,他雖然基本上沒做出什麼有聲色的事情,除了用情深讓人印象深刻外,但他確實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也是清朝由一個割據一方的小政權變成一統天下王朝的見證者和統治者,雖然是名義上的,但若強行說是天命所歸,也是可以的,這個祖也是適合的,恰當的。
  • 一日詩 |《終南望餘雪》: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終南望餘雪唐代  祖詠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唐詩紀事》記載,祖詠年輕時去長安應考,文題是「終南望餘雪」,必須寫出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長律。祖詠看完後思考了一下,寫出了四句就擱筆了。他感到這四句已經表達完整,考官讓其重寫,他拒絕了。最後未被錄取。
  • 古代皇帝為什麼有些稱「祖」,有些稱「宗」
    廟號是皇帝死後在太廟裡立室奉祀時追尊的名號,常用「祖」字或「宗」字。廟號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如漢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後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如漢太宗、唐太宗、宋太宗等。
  • 蓮宗八祖蓮池大師圓寂日|大師教誡:生死事大,老實念佛
    蓮宗八祖蓮池大師圓寂日|大師教誡:生死事大,老實念佛蓮池大師,公元1535~1615,明代高僧,淨土宗第八代祖師。法名袾宏,字佛慧,自號蓮池。俗家姓沈,杭州人,因久居杭州雲棲寺,又稱雲棲大師,與紫柏真可大師、憨山德清大師、藕益智旭大師並稱為「明代四大高僧」。
  • 「祖」和「宗」分別指啥?祖宗十九代又是啥
    兩年前有過這樣一部電影,名字叫做《祖宗十九代》,這個電影值得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如果真的計算一下,那麼,祖宗十九代從21世紀的現代算起,可以追溯到哪個朝代?祖和宗,存在著一定的差別。首先,最初的祖可以理解成為自己的祖先,並且因此衍生了一系列的詞彙:比如祖父,比如祖國。而宗,則可以理解成支脈。
  • 不是「祖」,就是「宗」:給皇帝定廟號有什麼講究?
    本       文     約 5910 字閱       讀       需       要16 min祖有功,宗有德,自非功德厚者,不得擅祖宗之名,居二祧之廟。所以有些電視劇裡的皇帝自稱「某某祖」「某某宗」,著實也是滑稽。「廟號」的起源,至今還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廟號是從漢代才開始使用的(所以劉邦是第一位擁有「廟號」的皇帝)。但是也有人考證,殷商時期的帝王最早使用了廟號,如商王太甲稱「太宗」,太戊稱「中宗」,武丁則稱「高宗」。只不過後來的周、秦兩代不再使用,而是到了漢代才算是恢復了「廟號」的使用。
  • 全球唯一董楊聯宗祖祠 海內外董楊宗親祖地
    它叫董楊大宗祠,是全國僅有的董、楊聯宗史跡,如今已是泉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近日,筆者走進董楊大宗祠,與董楊童宗親第十七屆懇親大會總顧問楊拱照面對面,聽他講述宗祠500餘年的歷史故事。始建於明代,系全國唯一聯宗祖祠站在董楊大宗祠門前,記者不禁被這座古雅莊重的建築所吸引。
  •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終南望餘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唐詩紀事》記載,祖詠年輕時去長安應考,文題是「終南望餘雪」,必須寫出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長律。祖詠看完後思考了一下,寫出了四句就擱筆了。他感到這四句已經表達完整,若按照考官要求寫成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體,則有畫蛇添足的感覺。當考官讓他重寫時,他還是堅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興。結果祖詠未被錄取。
  • 《清平樂》中,仁宗說王拱辰沽名釣譽,歷史上的他是怎樣的人?
    電視劇中,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鮮明,以王拱辰為例,歐陽修和他一年參加進士科考試,歐陽修表現不俗,深得晏殊賞識,以為狀元入囊中之物,遂提前買了狀元袍,王拱辰提前穿了歐陽修的狀元袍,還說要沾一沾歐陽修的才氣,讓自己名次靠前一些。奈何,歐陽修喜歡做豔詞,太后劉娥不喜,遂命大臣從中作梗,讓歐陽修與狀元無緣,被點十四名,而高中狀元者恰恰是偷穿了歐陽修狀元袍的王拱辰。
  • 皇太極創業稱「宗」,康熙守成卻稱「祖」?給你最通俗易懂的解釋
    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給予祖或宗的稱號。通俗點講就是「打江山曰祖,守江山曰宗」,然後再根據具體功績和德行給予「太」、「高」、「世」、「中」、「成」、「聖」等具體前綴。2、清朝後世遵行的祖訓、家規、制度、律法乃至治國方針、民族政策等等,基本都成型於順治皇帝在位期間,既應享受「世代祭祀」,又有開國之風。3、《清實錄》對於順治皇帝的廟號選擇原因給出的解釋,更為明確:(順治皇帝)纘紹鴻緒,統一寰區。
  • 蓮宗八祖蓮池大師圓寂紀念日|生死事大,老實念佛
    今日2019年8月2日(農曆七月初二),紀念淨土宗八祖蓮池大師圓寂日!蓮池大師,公元1535~1615,明代高僧,淨土宗第八代祖師。法名袾宏,字佛慧,自號蓮池。俗家姓沈,杭州人,因久居杭州雲棲寺,又稱雲棲大師,與紫柏真可大師、憨山德清大師、藕益智旭大師並稱為「明代四大高僧」。蓮池大師出生於世代望族之家。
  • 終南•山居筆記(一)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我來到從未謀面的「終南草堂」,毫無目的與計劃的度過了這隨心生活的七日山居生活,希望按天為記錄次第的山居筆記可以給閱讀者一點點力量,邁出每一個人的那一小步,一一嘗試去接近夢想,變成一個個的現實。總有一束光,把夢想照進現實,而這束光,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
  • ​論沽名釣譽
    『善功』指純粹的專為安拉,不摻雜任何沽名釣譽的成分,並且按聖行所限定的去實施。」上述經文充分證明安拉派遣眾使者的教門根本就是把一切功修統歸於安拉。如安拉說:「在你之前,我派遣的使者,都奉到我的啟示:除我之外,絕無應受崇拜的,所以你們應當崇拜我。」(21:25)1、惡魔(塔歐特)確在崇拜和養育性方面與安拉相抗爭,他企圖把人們召喚到崇拜他(惡魔)。
  • 馬白祖冷笑一聲,手下敗將,何必多言!於是又大戰一場
    蘇忠明後來還是從趙忠嘴裡,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原來蘇忠明的父親是一個道士,由於受到馬白祖嫉妒,受到陷害,被打成了殘廢。最後留下了一個支票。看著那個支票,他陷入深思。父親的悲慘命運激起他滿腔的憤怒。一定要找到馬白祖,為父報仇!隨著年齡的增長,蘇忠明的武功爐火純青,他與陸影威的感情也越來越深,二人情同手足。
  • 禪 宗 祖 師 , 西 天 東 土 : 從 迦 葉 到 惠 能
    中國佛教又稱漢傳佛教,主要分為唯識宗、三論宗、天台宗、華嚴宗、禪宗、淨土宗、律宗和密宗,簡稱漢傳佛教八大宗派。其禪宗是獨具特色的一個宗派,禪宗法脈廣布天下,度眾無數。禪宗主張頓悟「見性成佛」。它直指人心,不拘修行,因以參究的方法,徹見心性的本源為主旨,以傳佛心印為宗,亦稱佛心宗。提出了二入四行的理論。二入指理入和行入,四行指報怨行、隨緣行、無所求行與稱法行。傳說創始人為菩提達摩,下傳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時稱「南能北秀」。北宗神秀是以「坐禪觀定法」為依歸,漸進禪法,漸修菩提。所以稱之為「漸悟」。南宗惠能大師是以「即心即佛!」「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 靈巖山寺,淨土宗著名道場
    (關注《禪藝會》後輸入「90H」可查詢詳細資訊)靈巖山寺開創後,高僧輩出。晉、唐間的住持已無可考,自宋以後,如宋之園照、慈受、佛海,元之石湖、清之弘儲等,均為著名高僧。至民國十五年,淨宗十三祖印光法師卓錫靈巖,遠紹廬山東林,力闡淨土宗。
  • 今日淨宗九祖蕅益大師圓寂紀念日 | 「宗乘教義兩融通 所悟與佛無...
    在三次閱律藏基礎上,撰《重治毗尼事義集要》,為明清以來最精湛的律學著述。弘法二十八歲時,母親病篤,痛切肺肝,喪葬盡禮,誓住深山,掩關修道。關中大病,乃以參禪功夫,求生西方淨土。爾後,多次結壇閉關念佛(或持往生咒),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大師身體力行,廣學專弘,扭轉當時輕視淨土之勢,蓮風一時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