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瑞的冷靜太空》:學會這3點,有效幫助孩子解決情緒問題

2020-12-14 策予談育兒

簡·尼爾森博士是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是美國正面管教協會創始人,也是7個孩子的母親、22個孩子的祖母或外祖母、多個孩子的曾祖母。她著作或參與合著的《正面管教》系列圖書暢銷全球,其中《傑瑞的冷靜太空》是她與著名漫畫家比爾·肖爾共同創作的第一本關於正面管教的繪本。

在這部經典繪本中,小男孩傑瑞回到家後大發脾氣,經過媽媽的開導,他終於說出了自己的發火原因——原來是不小心摔碎了為慶祝爸爸生日而親手製作的陶碗;在媽媽的啟發與幫助下,傑瑞學習並建造了「傑瑞的冷靜太空」,用來幫助自己處理負面情緒問題。

繪本以「情緒問題」為切入點,用生動的故事和對話示範了如何幫助孩子積極地面對負面情緒。那麼我就從「情緒問題處理」這個角度來解讀《傑瑞的冷靜太空》:通過學習這3點,有效幫助孩子解決情緒問題。

現代實踐派兒童心理學奠基人魯道夫德雷克斯說:「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換句話說,孩子感覺好,他們才會做得更好。所以,我們應該先與孩子建立感情連接,先讓孩子感覺好起來。但是,幫助孩子感覺好不是嬌慣,也不是代勞,而是通過傳遞愛的訊息,讓孩子獲得鼓舞,建立親密和信任。下面我來舉例分享2種有效的常用連接方法。

1、感情連接方式一:擁抱。

繪本中,傑瑞從外面氣衝衝地闖了進來,又狠狠地摔上了門,他不肯對媽媽說出發生了什麼事,只是吼叫著「不」,然後踢了餐桌腿一腳,嗷嗷大哭起來。看著傑瑞哭得那麼傷心,這個時候,他媽媽伸開了雙臂,傑瑞跑了過去,撲到了媽媽懷裡繼續哭。不久,他不哭了,並告訴了媽媽事情的緣由。

從傑瑞由拒絕告訴媽媽而反轉到對媽媽和盤託出的這個過程中,看起來媽媽沒做什麼,但又的確做了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就是——擁抱傑瑞。這是媽媽在繪本中使用的第一種連接方式。採用擁抱連接時,有哪些要點呢?

(1)當孩子情緒不好時,建議你可以首先嘗試請求一個擁抱。如果孩子說不,要再說一次「我需要一個擁抱」。如果孩子仍然說不,你要說:「我需要一個擁抱。等你準備好了可以來找我。我真的想和你抱抱。」 然後就暫時走開,等待孩子後面的行動。

(2)如果你的孩子不想給你擁抱,請不要懷疑孩子,孩子並不是針對你個人。要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感受和空間。有時候,孩子因為太氣憤而無法一下接受你的連接,要讓孩子放心,感覺他自己的感受沒關係,是被允許的,並且孩子可以決定是否擁抱以及什麼時候準備好擁抱。

2、感情連接方式二:認可孩子的感受。

負面情緒其實是孩子求助的一種信號。父母應該抓住這個信號,認可孩子的感受,才能進一步幫助孩子處理情緒問題,解決問題。怎麼認可孩子的感受呢?

(1)要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感受,以便他認識到自己有能力處理這些情緒。在聽到傑瑞講述了事情原委後,媽媽沒有直接教他應該如何做,也沒有告訴傑瑞:「沒事的啦」或者「這種事沒什麼大不了的,用不著傷心成這樣啦」,更沒有告訴他不應該有哪些感受,而是認可了傑瑞的感受——「你一定感到很傷心。」

(2)區分感受和行為,接納孩子的感受是無對錯之分的。感受是人對某事某現象的一種感覺反應,感受無對錯之分。這裡要注意,感受和行為是不同的。感受本身不會造成問題,是行為會造成問題。比如,感到憤怒沒有關係,但是用憤怒作為打人或毀壞物體的藉口就不對了。

在與孩子相處時,家長應該用心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不是對孩子的感受做出評判而是接納孩子的感受,從而更好地理解孩子,這是尊重孩子的一種重要表現。在孩子感到自己的感受被認可後,他也會品味到如何去尊重別人(包括父母),而且也能在這種尊重中逐漸恢復信心。

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指出,智力的內涵是多元的,它由8種相對獨立的智力成分構成。其中一種就是人際智力,即人際交往智能。

學會正確表達並積極處理情緒的能力是人際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善於處理調節自己情緒的孩子心境樂觀、處事積極,而不善於處理調節情緒的孩子容易感到焦慮、恐懼、抑鬱、敵意等負面情緒,學習效果容易不穩定。如何幫助孩子正確表達並積極處理情緒呢?

1、識別情緒感受,正確表達情緒。

孩子們的情緒比較容易外露,且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尤其是12歲以下的孩子。情緒感受會反饋給我們重要的信息。事實上,有些感受幫助我們避免錯誤的行為,也對我們做出正確的決定或對周圍世界做出正確的回應是至關重要的。引導孩子關注自己的情緒,既可以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又可以幫助孩子在整理情緒的過程中釋放一部分的負面情緒。

(本圖來自網絡)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準備一些表達不同情緒的臉譜,讓孩子用選擇不同臉譜表情的方法來表達當時的情緒;還可以鼓勵孩子寫日記或畫「心情氣象圖」來記錄自己的喜怒哀樂,比如高興時畫個笑臉,不高興時畫個哭臉等。

此外,還可以教孩子結合自己的身體信號來識別感受。比如,傑瑞在顏料瓶不小心傾倒到桌子上時,他感到「自己的臉在發熱,牙齒咬得咯咯響,心在砰砰跳」,這個時候他察覺到了他的感受是「生氣」,於是馬上想到了應對方案——進入「傑瑞的冷靜太空」。

2、鼓勵孩子正確處理情緒:積極暫停,花點時間冷靜下來。

傑瑞在讓他生氣傷心的事情發生時,一開始採用的方式的是「猛地推門」、「狠狠地摔門」、「踢桌腿」、對媽媽吼叫「不」和大哭等。傑瑞的這些方式不是傷害自己,就是傷害其他人或物,很明顯這些方式都是消極的。在認可了傑瑞的感受並得到了傑瑞的回應後,傑瑞媽媽接著就啟發引導孩子進入正確表達情緒、處理情緒的軌道——「你記住了深呼吸。當你生氣的時候,還能做什麼幫助你平靜下來呢?」

在媽媽的啟發下傑瑞學會了建造「傑瑞的冷靜太空」。這個「冷靜太空」可以幫助傑瑞積極暫停,花點時間冷靜下來,感覺好起來,以便他能做得更好。而這個「冷靜太空」的名字是很重要的,而且要由孩子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取,因為這會讓孩子感到這個地方是屬於自己的,而且這個名字也能幫助孩子獲得正能量而儘快平靜下來,比如「小雅的陽光天地」、「瑞瑞的燦爛星空」等等。

「冷靜太空」做好後,怎麼運用呢?在這本繪本中媽媽沒有帶傑瑞去,而是傑瑞自己主動去的。但是假如你的孩子在情緒不好時還不會自己主動去,怎麼辦呢?可以詢問孩子:「你覺得去你的冷靜太空待一會兒會不會好些?」,或者詢問:「你想讓我和你一起去那嗎?」

正如簡·尼爾森博士所言:「提問而不是告訴,會讓孩子思考並感覺到自己很能幹。」

在繪本中,傑瑞的媽媽沒有直接告訴傑瑞解決問題的答案,而是用啟發式提問來幫助傑瑞專注於解決問題。她問道:「如果你要建一個讓自己平靜下來的特別的地方,那會是什麼樣的呢?」在得到傑瑞的回應後,她又接著問:「你給這個特別的地方起個什麼名字呢?」她向我們很好地示範了如何啟發式提問孩子。

解決情緒問題的目標是為了讓孩子平靜下來解決問題,而與把選擇和後果直接強加給孩子相比,幫助孩子探討他的選擇會帶來什麼結果有積極的意義。前者容易導致孩子的戒備和抗拒心理,但是後者卻能引起孩子探索式的思考。那麼,接下來我來為大家梳理啟發式提問的2大關鍵點

1、帶著好奇心啟發提問孩子:不預設答案,不要用反問、說教、控制來冒充啟發式提問,而是發自內心。

比如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提問:「你不能在下筆做題目之前先認真看看題目嗎?」「你不能自己自覺點嗎?」「你為什麼不能像別人家的小孩那樣努力呢?」如果你在詢問孩子時,出現了類似於以上的提問誤區,那麼很可能會引起孩子的對抗或自我放棄。

要避免出現以上誤區,關鍵是要回到引發我們好奇心的點上,然後就此提出問題,這樣就會啟發孩子思考,而不是局限於我們給出的答案。不妨參考我對應上述3個提問方式所做的如下修改:

「為了提高做題目的效率和準確率,你發現有哪些地方需要特別注意的?」

「為了讓自己的學習更有樂趣更有效率,你覺得你可以怎麼做?」

「你發現小剛有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學習的?」

2、重視啟發過程,專注於解決問題:不追求標準答案,少問封閉式問題,而是多問開放式的啟發性問題。

常常有父母會犯一個錯誤,誤以為事情有一個標準答案或最佳解決方案,能讓孩子醍醐灌頂、大徹大悟,從此在某個方面再也不會犯錯。於是父母們常常一不小心就用一連串的封閉式問題給出了他們自己想要讓孩子懂得的答案,但是效果往往事與願違。那麼怎麼避免掉入這個誤區呢?解決辦法就是:將封閉式問題改成開放式的啟發性問題。

(1)識別封閉式和開放式問題的區別,一旦意識到自己問了封閉式問題,可以馬上停下來,改問開放式的啟發性問題,以便專注於解決問題。怎麼識別呢?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封閉式問題往往可以用「是」或「否」來回答。比如: 「你是不是只有這種方法來做這道題目?」「你能不能別總是磨磨蹭蹭的?」

如果你問出了封閉式問題,並且意識到了,別著急,我建議你可以將問題重問一遍。有區別的是,我建議你這次的提問用「是什麼」或「哪些」或「怎樣」或「如何」來開始。比如,改問:「為解決這道題目,你還有哪些方法呢?」 「怎樣可以讓自己的行動更有效率呢?」

(2)啟發孩子但不糾結於如何提出一個好問題,而是把關注重點放在孩子身上,重視啟發過程。①不妨多問幾個「然後呢」、「後來怎麼樣了呢」。可別小看這2個簡單的提問,它們既能引出下面的話題,獲取更多的信息,又不會干擾父母對孩子的引導思路,還能讓談話變得輕鬆愉快。

②還有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進行「關鍵詞提問」。就是從與孩子的談話中挑出幾個關鍵詞,然後邀請孩子詳細解說。比如,你可以問「你剛才提到了……能給我講講是怎麼回事嗎?」、「你說你想要得到爸爸媽媽的幫助,你願意跟我講講你希望的幫助是什麼嗎?」

拿破崙說:「能調節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結合經典繪本《傑瑞的冷靜太空》,本文從三個層面分享了如何幫助孩子處理情緒問題:第一,比直接糾正孩子的不當行為,更有效的是先與孩子建立感情連接;第二,比否定對抗或忽視逃避負面情緒,更有價值的是幫助孩子學會正確表達並積極處理情緒;第三,比直接給答案,更有用的是用啟發式提問來引導孩子積極專注於問題解決。

【聲明】:本文為原創。

文章作者簡介:李策予,親子諮詢師、思維訓練師,與您共助孩子成長!

相關焦點

  • 難怪孩子不聽話,這4個細節千萬別忽視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正面管教協會」創始人簡·尼爾森博士,為了更好地幫助父母和孩子處理情緒,特別創作了繪本《傑瑞的冷靜太空》,這本書可以教會孩子積極暫停,更重要的是教會家長管理自己的情緒,從而實現孩子與父母的良性溝通。
  • 小孩子情緒容易被激怒,怎麼有效教育孩子控制情緒?
    家長問:小孩子情緒容易被激怒,怎麼有效教育孩子控制情緒? 作為一個家長,我們必須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無論他們哭鬧還是發脾氣,我們都需要為他們找一個安靜的地方、一個安全的地方,可以對孩子說等你冷靜下來,我們再談。這也給了父母一個平靜下來的機會。然後當雙方都平靜下來的時候,就可以站在相對平等中立的角度去談論問題了。
  • 當孩子遭遇「情緒車禍」,用「交通燈法」幫孩子疏解
    這是因為孩子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很容易就會變得情緒失控,而成人一般會先冷靜下來,對事情進行一定的思考分析,從而避免了情緒的錯誤發展。教會孩子學會"交通燈法",就可以幫助孩子有效地疏解情緒,防止孩子遭遇"情緒車禍"。"交通"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紅色代表停止,黃色代表冷靜思考,綠色代表執行。
  • 孩子如何學會情緒管理?試試這3點,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情緒教練
    而是直接的說「我很害怕」,這就是正確的表達情緒,也合理的控制了情緒。在生活中,當孩子不聽話時,我們會「拉長臉」或者不理他,或者吼叫,這都是通過情緒表達出來我們感覺,並不是真正的控制情緒。想要孩子情商高,在社會中更容易立足,自然就要幫助他們學會控制情緒和控制自己,這些能力不是天生的,都需要從小培養,這樣做,可以助他們一臂之力。試試這3點,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情緒教練!
  • 李玫瑾:當孩子頂嘴的時候,家長學會這3句話,長大可能更有出息
    李玫瑾:當孩子頂嘴的時候,家長學會這3句話,長大可能更有出息1、我知道你很生氣,但是你不應該這樣說,等你冷靜下來我們再談當孩子跟家長頂嘴的時候,家長和孩子肯定都是非常激動的,很容易說出一些傷人的話,所以當孩子頂嘴的時候,一定不要急著教訓孩子,與其說給孩子時間冷靜一下,不如說也是給自己一個時間冷靜下來。
  • 如何讓孩子冷靜下來,解決問題?
    怎麼才能讓他們在當時的一分鐘內解決衝突,而不是拖到事後呢?我錯過了什麼?出乎意料的,這些問題把我引向了正念。你怎麼教孩子冷靜下來?那時我還不是一個正念的實踐者,而且真的不認為正念能給我什麼幫助。但是我的研究讓我相信,通過正念培養出來的技能正是孩子們需要的,可以幫助他們解決衝突。某個學期,我謹慎地開了一門正念課程。
  • 《巴布工程師》讓孩子學會在團結協作中解決問題!
    她說,讓她感觸特別深的是,孩子們為贏得榮譽,在遇到困難時,沒有亂作一團,而是團結協作,互相幫助,積極解決問題,最終達成目標。我聽完,也為孩子們的行為點讚。現在的社會更是一個合作共贏的社會,沒有一個國家會孤立地發展,任何一個成功的人,比如馬雲、俞敏洪等,也都有諸如阿里、新東方這樣一支龐大的團隊作為堅強的後盾。
  • 3-6歲必聽 | 《巴布工程師》,讓孩子學會團結協作解決問題!
    她說,讓她感觸特別深的是,孩子們為贏得榮譽,在遇到困難時,沒有亂作一團,而是團結協作,互相幫助,積極解決問題,最終達成目標。我聽完,也為孩子們的行為點讚。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絕不僅僅是學會更多的知識和技能,還要學會合作,藉助更多人的力量,解決問題,達到目標。說到培養孩子團結協作的意識,許多家長就抓瞎了,這咋培養?給孩子講大道理嗎?講也講不清,孩子也聽不懂。其實,團隊協作能力,可以通過鼓勵孩子多參加團隊活動培養,讓孩子在活動實踐中學習鍛鍊。還可以通過故事培養。
  • 孩子愛生氣?讓這些繪本幫助孩子解決情緒問題
    都說孩子的臉是」六月的天「,說變就變。孩子越來越大情緒也越來越多:生氣、悲傷、害怕、焦慮、嫉妒、膽怯等等。由於孩子的表達能力還沒有那麼好,這時候家長的及時發現和關注就變得非常重要。孩子的很多負面情緒,需要家長積極地引導和排解。
  • 對於孩子的壞情緒,引導孩子學會情緒管理,比打罵有效多了!
    但是管教寶貝,不是不可以隨便生氣的,還是要忍著,一定要耐心地,找到寶貝出問題的根本,找到源頭去解決問題。引導寶貝做一個,會管理自己情緒的寶貝,我們的人的心分為兩半,一半是理性的人,一半是放桀驁不馴的斑馬。我們在教育寶貝的時候,理性的去教育寶貝,寶貝也會受到影響,也會非常的理性。
  • 知道不能吼孩子,但就是控制不住?學會「情緒追蹤」,告別吼娃!
    其實,小孩子貪玩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卻還是控制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說些氣話:"不是說要6點回來嗎?下次再這樣,就不要出去玩了。"還有一個很經典的場景,孩子考試考差了,儘管孩子面露沮喪之色,父母在心裡可能想的是如何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問題,結果嘴巴說出來的就換了一個樣:"你怎麼這麼笨,你怎麼又考差了,你難道就不能考好一次嗎?"
  • 你還讓情緒綁架孩子?學會控制衝動,讓安定的情緒助孩子一臂之力
    在家庭中,情緒失控是顆不定時炸彈。它讓媽媽變成張牙舞爪的恐龍,讓孩子成為無理取鬧的魔王。但如果有方法,可以控制衝動,引導情緒成為助力,家庭關係一定更和諧。情緒對行為大有影響,也因此,自我管理(即管理感受與控制反應)的能力極為重要。如果你更能控制衝動,就能讓你的行動更契合你的價值觀。
  • 孩子生氣、摔東西、哭鬧怎麼辦?可以看看這五本繪本呦
    孩子從兩歲開始會進入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孩子特別容易生氣,特別喜歡哭鬧。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地認識和對待孩子生氣這一問題呢?1、幫助孩子認識到生氣情緒。告訴孩子什麼是生氣,而生氣又會有怎樣的危害。這個時期家長應該和孩子一起探尋「生氣情緒」。2、正確地對待孩子生氣的情緒。
  • 孩子哭鬧令人煩躁,家長先別發火,冷靜是處理孩子情緒發洩的關鍵
    轉移注意力當自己的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時,父母往往會覺得很丟臉。我們可以帶孩子去一個比較私密安靜的地方進行溝通。這樣不僅可以避開看熱鬧的人群,還可以暫時穩定孩子的情緒,使問題更容易解決。看著孩子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通常來說,和孩子進行眼神交流會削弱他的個人情緒,比如憤怒和恐懼。當孩子哭鬧漸漸停止,平靜下來後,家長可以試著蹲下來與孩子保持視線持平看著孩子,這會讓他「軟」下來,這樣家長就可以和孩子進行溝通,了解為什麼孩子會有情緒的變化。3.
  • 並非只有家長才會情緒勒索,孩子也是情緒勒索高手,家長要警惕
    冷暴力是屬於一種精神上的虐待,它的主要特點就是不回應別人的任何情緒。不得不說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都無法控制好冷處理的度。當孩子出現情緒問題的時候,父母就把孩子自己放在角落裡,女孩子不聞不問,有孩子在情緒的世界裡自生自滅,以為這樣就能夠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其實這並不是一種冷處理的辦法,而是對孩子進行了冷暴力。
  • 小孩化身情緒小魔王?用「RULER五步法」,教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有一個說法,叫做"糟糕的兩歲,可怕的三歲",因此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也是最難帶的,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總是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小事情就耍脾氣,讓人措手不及。孩子的脾氣常常是"陰晴不定",這句需要父母們要用對方法,才能夠輕鬆搞定孩子的情緒問題,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不會再因為孩子哭鬧而焦頭爛額。
  • 孩子也是「情緒勒索」高手,家長別被孩子綁架,可嘗試冷處理對待
    "情緒勒索"的有效與否常常取決於家長的態度。如果家長的態度不堅定,不能堅持自己的原則,往往會很快被孩子的"情緒勒索"擊潰。孩子這一次得逞了,下一次就會變本加厲,一次比一次哭得更兇。不聞不問、毫不關心、任由他們在情緒中"自生自滅",都會使"冷處理"變成"冷暴力"。真正的"冷處理",是對孩子的"不評判、不壓抑",在一旁默默觀察,而且要讓孩子知道到自己是被關心的,而非"被遺棄"。"冷靜"的離開,為的是能給孩子宣洩情緒的空間,是幫助孩子調整情緒的第一步。
  • 備戰高考,高三家長需要幫助孩子平復情緒,遠離焦慮,控制情感
    高三家長要引導孩子理性地看待成績的起伏,認識到在高考前需要經歷多次考試,成績有波動也是很正常的,而高考前出現問題反而應該是好事,能幫助自己及時發現知識的薄弱點,不把問題帶到高考考場。二、面對高考複習,孩子情緒很不好,經常發脾氣,家長該怎麼辦呢?
  • 孩子總發脾氣怎麼辦?3招讓他學會管理自己情緒,未來情商會更高
    當然,家長平時在孩子面前就應該注意好自己的情緒管理,倘若家長都不注意自己的情緒的話,那孩子還會對自己的情緒進行管理嗎?孩子對自己的情緒進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家長要想教育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可以嘗試一下這3個方法。
  • 孩子好勝心強怎麼辦?學會這3點讓孩子正確面對「輸贏」!
    孩子好勝心強怎麼辦?學會這3點讓孩子正確面對「輸贏」!聰聰今年7歲了,這孩子聰明,學什麼都快,但是有一點讓父母很著急,就是做什麼事情都想贏。不僅學習成績要第一,玩遊戲也要得第一,孩子他媽覺得自己從沒有要求過他事事要得第一,有一次他不小心考了個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