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種方法

2020-12-27 中國青年網

  本版圖片均由視覺中國提供

  說到影響一個人成就的後天因素,我們都非常熟悉勤能補拙這個概念。勤能補拙更強調的是「勤」,是投入和努力的程度,但也應當注意到,「勤」是需要方法的。天賦到才能、成就之間到底隔著什麼呢?我們不妨也來讀一本書。

  這本書叫做《刻意練習》。作者是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安德斯·艾利克森。他的主要觀點是,天賦確實有,但是很多天才的表現離不開後天的「刻意練習」。或者說我們需要依靠「刻意練習」,才能把潛能激發出來。

  什麼是刻意練習?艾利克森潛心鑽研「人的特長」幾十年,研究了諸多行業和領域中的專家級人物:西洋棋大師、頂尖小提琴家、運動明星、記憶高手、拼字冠軍、傑出醫生等。他發現,不論在什麼行業,提高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則。他將這種通用方法命名為「刻意練習」。也就是說,刻意練習是一套學習方法,所謂的專家級水平是逐漸練出來的。

  我們都熟知莫扎特是天才音樂家,4歲開始「譜曲」,6歲開始第一次歐洲巡演,7歲寫了第一部小提琴協奏曲。14歲那年他隨父親來到一個教堂聽了唱詩班演唱的《上帝憐我》,回到旅社就從頭到尾寫下了所有的樂譜,讓這部曲子提前結束了專利保護。

  我們往往會認為這就是「天選之子」啊!但是艾利克森認為,莫扎特的天賦確實厲害,但也離不開他父親給予的長期訓練。他父親是個鬱郁不得志的樂師,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辭職在家專門訓練莫扎特,並且在莫扎特之前就訓練過莫扎特的姐姐,效果也很好。在莫扎特的身上,他的訓練方法更加成熟。據艾利克森考證,其實莫扎特小時候編曲的很多工作都有前人樂曲的基礎,而且是在父親的協助下完成的,真正作曲是他在十五六歲才獨立開始,而此時他已被嚴父訓練了10年。

  「一萬小時定律」很多人都聽說過。大意是說從新手到專家的歷程要經過10年1萬小時的練習。這個「理論」出自一本書,名為《異類》,作者是個科普作家,但他只是簡單引用了艾利克森的研究成果,卻並沒有引用到位。他強調了時間的長短,卻沒有說出除了時間的累積,還需要有方法的練習。比如看門的大爺看上10年的大門,也沒有變成一個特別厲害的保安。一個老師,如果不用心思考,總是「划水」,教上10年也還是一個平庸的老師。所以,刻意練習是有方法的,最重要的是幾個核心原則:

  目標明確 有效進步的關鍵在於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務,讓受訓者按順序完成。這些小任務必須是受訓者正好不會做,但又可以學習掌握的。

  高度集中 完成這種練習要求受訓者思想高度集中,這就與例行公事或者帶有娛樂色彩的練習完全不同,要突破舒適區。我們很多人的重複練習,都是在舒適區或者娛樂狀態下。並沒有高度集中,更像是玩,沒有技能的提升。

  有反饋 練習到哪裡了,哪裡需要調整,最好由導師指導,他知道你現在站在哪個臺階上,應該往哪個方面調整。

  所以,《刻意練習》的主要觀點是,「天才」的很多表現其實是訓練的結果,也可以說有才能的人是有套路的。傑出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種方法,包括莫扎特這樣的「神童」。

  (作者為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教育學院副教授)

  高豔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刻意練習》告訴你:傑出並非一種天賦,而是一種可以學習的技巧
    羨慕他們才華出眾,天賦異稟,感嘆自己平庸無能。認為他人的成功都是有天賦,先天條件優越,反觀自己再怎麼努力也不會有大成就。 其實不然,在《刻意練習》這本書中,作者給普通人傳達了一個肯定的觀點:如果你懂得刻意練習,並加以實踐堅持,一樣能成為傑出人物。
  • 決定人能力平庸還是卓越的關鍵因素,不是天賦,而是長期刻意練習
    作者接著指出了刻意練習的方法,他認為找到一名優秀的導師指導自己,是練習的最佳方法。其次,我們必須選擇一個準確的目標,專注地去完成,練習過程中還要有反饋。接下來的這節課,我將為你講述的是,天賦和練習,誰的影響更大,天賦對於傑出人物又意味著什麼。首先,我們來看天賦和練習,誰的影響更大。
  • 笨,是一種天賦
    愚笨裡往往藏著一個人的福氣,而郭靖就是一個有福氣的人,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笨,也是一種天賦。笨,是一種踏實眾所周知,郭靖是一個非常笨的人,直到四歲時才學會說話,而且他在學習上似乎也沒有什麼天賦。堅是一種挺拔,守是一種韌性。堅守的可貴在於,它可以讓我們在世俗的凡塵中不致迷失,繼而找到前進的方向。現實的無奈我們都有很多,但不能因此就放棄認真的生活。誰無暴風勁雨時,守得雲開見月明。
  • 老鬼、老槍不是個人,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
    敵人不會了解,老鬼、老槍不是個人,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麥家的原著《風聲》分為上部、下部、外部三個部分,故事開篇即是鬥智鬥勇的開始。因一封破譯電報引發的尋找潛伏地下工作者老鬼的行動在一幢閒置已久的房子裡展開。
  • 胡爾克賽前發文:卓越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卓越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目前,胡爾克已連續三場亞冠比賽未能進入球隊大名單,今晚亞冠淘汰賽,上港將迎戰神戶。
  • 堅持不是一種苦修,而是一種不由自主追隨的慣性,因為找到意義。
    堅持不是一種苦修,而是一種不由自主的慣性,因為找到了意義。減肥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有的人能減肥成功,全憑長久的堅持抵抗美食的誘惑 ,堅持運動,這些事聽起來都是舉手之勞,但在某些人的心目中,要想實現自己的目標,這些舉手之勞也就成難於上青天之事。
  • 勤奮刻苦是一種才華
    01勤奮刻苦是一種情商才華,你用過嗎?許多人一談到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總是嘖嘖稱讚於他們如何如何聰明;談到一些科學家或其他領域的傑出人物也總是津津樂道他們超出一般人的天賦才華,他們很少注意到這些人取得優異成績或傑出成就除了天賦之外,就是許多人根本不注意的勤奮刻苦。
  • 自律真不是煎熬,而是一種享受
    很多人都說自律是一種煎熬,人生苦短,沒有必要這麼折磨自己,何必總是跟自己過不去。而形成自律的人卻說自己很是享受,且很快樂,並非他人眼中的煎熬。看似兩個矛盾對立面,其實各自沒有深入體會而已。有幾次實在扛不住,閉著眼睛都在手機上寫文章,不是為了什麼,而是為了這份堅持,當按時完成任務之後,身體上的疲憊換來內心的滿足。而不自律的人只會更加散漫、自由,最後得到的只是一堆的壞習慣。
  • 並非一種在場,而是一種蹤跡 / 解構主義風格
    解構不是否定這樣一個事實,它是一種肯定,一種投入,也是一種承諾。究竟什麼是解構,上個世紀60年代的德希達早已經給了你最好的答案。表面上來看這個詞,我們就能窺其端倪。解構,英文叫做Deconstruction,而與之對應的一個單詞是Construction,即結構的意思。De作為前綴,本身就含有否定和反動作的意思,從這就可以窺出解構和結構是對立的。
  • 金農:他的書法不是醜書,而是寓巧於拙,是一種大美!
    說到揚州八怪很多人會想到鄭板橋,其實在揚州八怪之中被稱為八怪之首並不是鄭板橋,而是金農。金農是清代著名的書畫大家,53歲以後才開始專心繪畫,其實他在書法上的造詣遠遠高於繪畫。有很多人說金農的書法是醜書,其實這樣評價並不全面。
  • 康德:判斷力是一種天賦,不能被教導,只能訓練
    但這不是說人無法對美作出判斷,賈寶玉和北靜王哪個美,可能意見不一,但要說賈寶玉比薛蟠美,應該沒有人懷疑。用康德《判斷力批判》來解釋這種現象,就是美的判斷規則不能單憑經驗,而是看是否與判斷力作出的判斷一致。這是《判斷力批判》的內容。
  • 順服不是弱者的標籤,而是一種屬靈的操練
    如果不是預表整個人類的家庭秩序,神何必單單對夏娃如此宣告? 亞當和夏娃是我們夫妻關係的預表,同時,夫妻關係也象徵著基督和教會的關係。 亞當和夏娃有受造的順序,家庭也有屬靈的順序。 有的姊妹強調:我在家裡只順服主,我絕不順服丈夫,丈夫要聽我的才對。
  • 《默寫你的名字》: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
    長洱告訴我們,天才並不是比旁人更加聰明,而是具有天賦的同時,還比旁人努力。雲檀的最新小說《默寫你的名字》中也有兩位這樣天才學霸——蕭文縝和齊默。蕭文縝的光環比起裴之有過之無不及,他不僅顏值逆天,在專業上的成就更是非凡。僅在本科期間,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專業期刊發表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數篇,各種獎項獎學金拿到手軟。
  • 讓步,不是退步,而是一種尊重,讓一讓,友情常在,風輕雲淡
    讓,不是一種屈服,而是一種大度,讓,可能一時委屈,卻能減少衝突。會讓,你才是贏家,讓了,你才是智者。讓一讓,讓你的生活減少不必要的煩惱,讓你的人生多一份看得見的美好。02讓步,不是退步,而是一種尊重。讓,是一種修養,讓,是一種修行讓,是一種品德,讓,是一種大度,讓,是一種高尚,讓,是一種善良,讓一步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家庭之間,相互讓一步,和睦相處,親戚之間,相互讓一步,友情增厚,朋友之間,相互讓一步,情會穩固,鄰裡之間,相互讓一步,加深看護,互相禮讓,相互尊重。
  • 聰明只是一種天賦,而善良卻是一種選擇
    善良就是深到骨子裡的教養,不需要任何人監督,你會時時刻刻感受到它的存在,即使是生病、即使是不久於人世,也已經變成了一種自然反應,就像呼吸一樣。—— 《不好也不壞的人》你的善良要留給那些懂得感恩的人,而不是那種將你的善良接受得理所應當,並且欲求不滿得寸進尺的人。善,是人性中所蘊藏的一種最柔軟,但卻也是最有力量的情懷。所謂人生百態,無非就是用很多個善,去對抗那些故意為之的惡;用很多個美好,去對抗那些蒙蔽雙眼的骯髒。
  • 情人這樣稱呼你,不是不愛,而是一種深愛
    無論是在兩性交往中,還是在婚姻裡,男人對女人的這樣稱呼,不是不愛,而絕對是一種深愛,不要誤解了。 調皮地稱呼你為「小壞蛋」 男人和女人之間的「壞」,絕不是一種嫌棄或是討厭,而是一種調情的方式。
  • 你迴避社交,不是因為內向,而是因為一種危險的人格
    一種是不懂如何表達,一種是不屑表達。迴避社交,不是因為內向,而是一種危險的人格——「迴避型人格障礙」。迴避型人格障礙「迴避型人格障礙」是一種社交恐懼症,表現為社交焦慮障礙,對他人進行觀察、研究、評價的社交場所有強烈的害怕感。
  • 南方作為一種方法
    策展人之一樊林曾策劃了「廣東主義——一種地方性的博物志」(與馮原聯合策劃,2010年)和「場域的毛細管——2016珠三角藝術單位觀察展」(與胡斌聯合策劃,2016年)。「南方不是一座孤島」由她與方立華合作發起,仍延續著地域主題。
  • 曾國藩:笨,是一種天賦
    他用自己的一生,完美地詮釋了:笨,也是一種天賦。 01 謙遜 曾國藩曾說: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
  • 等待不是煎熬,而是一種黎明前難得的幸福!
    他們無不告訴我們,等待不是煎熬而是一種黎明前難得的幸福。——題記我在秋高氣爽的十月等你,那是人們期待的顏色,也是果子累累的季節,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想要的顏色,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想要的果實,而我卻更喜歡那秋風瑟瑟的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