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前後的柱子,歷經五百多年風雨,只是為了裝飾嗎?

2021-01-11 劉舟說娛樂

在我們的心目中,北京不僅是國家的首都,更是國家的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是一個神聖的地方。眾所周知,北京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其世界文化遺產數量居世界第一。

到北京旅遊時,一定要看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和故宮,那你發現天安門廣場豎立著兩根柱子嗎?事實上,在天安門前和後邊都有這樣的一對柱子,那麼你這個柱子是幹什麼用的呢?

眾所周知,故宮是明、清兩朝皇族行使權利和居住的地方,也就是所謂的紫禁城皇宮,當時,天安門不允許普通百姓接近,所以修建皇宮時,為什麼要在這裡建兩根柱子呢?只是裝飾而已嗎?假如你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它實際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這兩個圓柱被稱為「華表」或「望柱」,是天安門廣場上用漢白玉材料雕刻而成,圓柱高9.57米,直徑98釐米,重約2萬噸,十分壯觀,意義非凡。兩塊華表是伴隨故宮一起建成的,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雖經歷了更新換代、時代變遷,但意義卻始終未變。

整個華表由三塊基座,柱體,柱頭組成。它的底座是方形的,在底座外面有一排欄杆,每一角都有一隻精巧的石獅,寓意守衛四方,威風凜凜,再往上是柱身,柱身雕刻精巧,有飛龍和祥雲的圖案,栩栩如生,寓意飛龍上天,柱頭上還有一隻圓柱,圓柱上有一隻帽子狀的盤子,這就是承露盤,寓意接受上天的恩賜,在承露盤上還坐著一隻祥瑞神獸望天鳥。

在天安門北面的"城邑",叫做"望君出",意思是不在宮裡呆著,只知道吃喝玩樂,多到外面去體察民情,了解民情,不荒廢政事。在天安門南面的「大清國」被稱為「望君歸」,意為皇帝不能過分痴迷於遊山玩水,要以民生為本,要及時回宮處理政務,以免耽誤國事。

相關焦點

  • 天安門前的柱子佇立了500多年,到底有何作用?看完明白了
    很多人去北京遊玩的時候,都會去天安門廣場轉轉,看看天安門、看看人民大會堂。每天早上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是最不容錯過的,看完之後感覺非常的震撼。在天安門前有兩根柱子,佇立了500多年了,到底有何作用呢?看完之後明白了。
  • 天安門的兩對「標誌性」柱子,已矗立500年,到底有什麼作用?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國家,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也有著眾多的名勝古蹟,而天安門是很多遊客到北京必去的地方,它坐落在首都北京的中心、故宮的南端,與天安門廣場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毛澤東紀念堂等隔長安街相望。
  • 天安門前的「大柱子」,立了500多年了,現在才知道是這個作用
    人們訪問北京時,通常不會錯過天安門廣場,但是當他們到達那裡時,站在廣場前的兩大支柱引起了很多關注,這兩根柱子很高且氣勢磅礴,其表面刻有一些精美的圖案,這對大多數人來說都很有吸引力,太多人對這兩個支柱感到好奇,它們叫什麼?有什麼用呢?這兩個問題將在下面詳細回答。
  • 天安門前的兩根柱子,已經佇立了500年,到底有什麼用?
    北京作為我國首都,一直以來都是國人心中最為嚮往的地方,因此有很多的人選擇前往北京工作或者生活,但是北京只有那麼大,能夠容納的人也是十分有限的,因此人們就會想盡辦法前往北京旅行,而去北京長城是一定要爬的,故宮是必須要去的,天安門廣場是絕對不能少的。
  • 雲南歷經2000多年風雨的永安橋
    始建於明弘治七年,即公元1494年至今已有500多年。史料記載,永安橋兩側設有店鋪,橋頭建有「映江樓」一座,供遊人憑樓觀景小酌,寄以永保平安,故稱「永安橋」。20世紀50年代後期,永安橋拆去石拱,變成了木橋。1966年永安橋的木板朽陷,於是又一次被改建為水泥混凝土平梁橋。
  • 我國天安門前面豎著的石柱,已有500多年歷史了,到底有何用呢
    很多遊客來北京旅遊時參觀這裡的天安門廣場,還有很多人特意來看天安門廣場,在升旗,去過天安門的人有很多,很多人注意到天門廣場上立著兩根大石柱,很多人拍了照片,但是知道這兩根石柱的作用,到底是什麼?這個石柱叫華表,是用漢白玉雕刻的,天安門廣場的華表自明晨建成以來已經有了500多年的歷史,但是,華表在我國出現的時候有更早的歷史,過去的華表是為了認識路標而使用的,最早的華表用途是代表先民交流天地的「圖騰柱」,統一職責,作為帝王諫言的「誹謗樹」。
  • 廣場前那根柱子,重達20噸矗立500年,作用是什麼你想不到
    我相信大家在閒暇或長假的時候,一邊參觀各種名勝古蹟感受人文景觀,一邊提高自己的情操,願意在旅行環境中不斷衝洗自己的靈魂,因此很多網民為了不浪費自己度假的所有時間,就先決定目的地,提前搜索攻略,決定去哪裡觀光, 說到天安門,大家一定不意外,這個地方是各網友最想去的旅遊勝地。
  • 天安門前屹立600年「是柱」,到底有何作用?作為國人該知道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去首都北京的夢想, 現在的交通很發達,但因為工作很忙,很多人沒有去過北京,筆者這二十年來去了幾次北京,感到大國首都的震撼和內心的驕傲, 但是,去北京的人,去天安門是必不可少的,在這裡可以看到故宮的古建築,可以享受舉國旗的壯觀,
  • 「天安門」前那根柱子,重達20噸矗立500年,作用是啥你很難想到
    近年來,旅遊業發展勢頭強勁,大家有空的話,就選擇步行去旅遊,看看祖國的名勝,我國有許多名勝,所以選的時候也很眼花繚亂,一般知名度越高的景點越受遊客歡迎,比如天安門,他的歷史非常悠久,在這裡見證了幾個時代的興衰,可以說是北京的名片。
  • 天安門前的2根石柱,重20噸屹立500年,你知道它的作用嗎?
    天安門廣場前的2根石柱重達20噸,屹立了500年,你知道它們的作用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旅遊,尤其是節假日的時候,各個景點都是人山人海,說到國內旅遊,大家一定去過很多著名的景區,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天安門廣場前的兩根石柱呢?重達20噸,屹立500年,你知道它的作用嗎?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了解一下。
  • 天安門前華表上的神獸—犼
    天安門城樓的前後,都有一對漢白玉的柱子,其柱身雕刻著精美的龍和雲,柱頂上部橫著的一塊雲板,雲板上蹲坐著一石刻怪獸。該柱子稱為華表,而怪獸則稱為犼(hǒu),見圖1。圖1-天安門及門前華表 一、華表與納諫華表是古代主要用於納諫的木柱。早在堯舜時代,帝王就習慣在各交通要道、十字路口設置一些木柱,見圖2。
  • 中國有一個特別的寺廟,靠一根柱子支撐,堅持了850多年!
    佛教從古印度傳入中國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第一座寺廟——白馬寺建立後,全國各地開始修建寺廟。經過多年的發展,信徒的數量日益增多,其中有一部分人想積累功德,不斷捐香油錢,或者在各地投資修建寺廟,再加上一些商人的投資,或者一些著名僧人修建的寺廟,中國出現了許多寺廟。其中有這樣一座寺廟,不是建在名山上,但是很獨特。
  • 武漢一行宮「屹立不倒」,原地站了八百多年,柱子的圖案「亮了」
    武漢一行宮「屹立不倒」,原地站了八百多年,柱子的圖案「亮了」!這個行宮叫禹稗行宮,簡稱禹王宮,是建在龜山上的祭祀行宮。 建於南宋初,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是「不直立」的行宮。 其實從行宮的名字不難推測這個行宮主要祭祀的是大禹。 對於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的這個人物,直到國內女性和孩子的年齡,大禹都是治水能力者。
  • 天安門廣場7年後再現山水花壇(圖)
    據了解,8月12日,施工方已經開始在天安門廣場、長安街沿線等重點區域開展花卉布置工作,預計在8月25日前後完工,花卉布置景觀將延續至國慶黃金周后。北京城建集團花木公司工程負責人  介紹,此前像「大花籃」、「燈籠」、「宮燈」等造型的主題花壇,都是採用坡架結構,在主體造型外用花卉加以裝飾,而本次山水花壇的搭建則使用了腳手架結構,讓花卉穿插其間,造型更加生動。
  • 天安門城樓畫像,歷任畫師都是誰呢?
    ,由天安門地區管委會執行。毛主席畫像歷經風雨,畫像有數次更迭。人們不禁要問,歷年來繪製毛主席畫像的人是誰?從開國到現在分別有周令釗、辛莽、王國棟、張振仕、葛小光畫過毛主席像。1949年9月2日,周恩來籤署:「閱兵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閱兵地點以天安門前為好」的批示,明確地表明天安門城樓將作為開國典禮的主席臺。
  • 20180727北京天安門廣場
    廣場地面全部由經過特殊工藝技術處理的淺色花崗巖條石鋪成,中央矗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和莊嚴肅穆的毛主席紀念堂,天安門兩邊是勞動人民文化宮和中山公園,與天安門渾然一體,共同構成天安門廣場。1986年,天安門廣場被評為「北京十六景」之一,景觀名「天安麗日」。
  • 一層柱子斷裂4年沒人管,業主集體慌了,物業:裝飾柱而非承重柱
    一層柱子斷裂4年沒人管,業主集體慌了,物業:裝飾柱而非承重柱否則一開始的時候可能還看不出來,過幾年問題漸漸顯現出來的時候,那可真是後悔也來不及,每天必須要提心弔膽地住在危房裡,簡直是一種折磨。現在有很多開發商都不把業主的生命健康安全當回事,為了能夠壓縮成本獲取更多的利潤,在裝修的時候就大量使用劣質建材,這讓人防不勝防,只能慎之又慎。
  • 清末第一悍將:歷經五百多場血戰,身負創傷一百零八處
    鮑超被譽為湘軍第一猛將,一生歷經血戰五百多次,身負創傷一百零八處,但他仍能全身而退,並得以善終,的確是令人匪夷所思。 創建霆軍: 鹹豐六年(1856年),因為鮑超的英勇善戰,也是為了報答救命之恩,湖北巡撫胡林翼舉薦他為總兵
  • 《西遊記》中,白龍馬勞苦功高,為什麼被如來罰困在柱子上?
    對於《西遊記》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是非常的熟悉了,無數人的童年都是這部動畫片陪著一起度過的,師徒四人一路上降妖除魔,歷經千險才取得真經,也可謂是功德圓滿,既然完成了這麼一項重要的任務,勢必是要按功行賞的,唐僧與孫悟空被封為了佛,豬八戒也被封為了淨壇使者,沙和尚則成為了一名羅漢,而任勞任怨的小白龍則被封為了八部天龍馬
  • 【紫牛頭條】香港小夥風雨兼程騎行2900多公裡,新年第一天到天安門看升旗
    中國香港青年阿毛從廣東出發,風雨兼程騎行了2910公裡,於2021年1月1日到達北京,在天安門前觀看了新年升旗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