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心目中,北京不僅是國家的首都,更是國家的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是一個神聖的地方。眾所周知,北京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其世界文化遺產數量居世界第一。
到北京旅遊時,一定要看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和故宮,那你發現天安門廣場豎立著兩根柱子嗎?事實上,在天安門前和後邊都有這樣的一對柱子,那麼你這個柱子是幹什麼用的呢?
眾所周知,故宮是明、清兩朝皇族行使權利和居住的地方,也就是所謂的紫禁城皇宮,當時,天安門不允許普通百姓接近,所以修建皇宮時,為什麼要在這裡建兩根柱子呢?只是裝飾而已嗎?假如你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它實際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這兩個圓柱被稱為「華表」或「望柱」,是天安門廣場上用漢白玉材料雕刻而成,圓柱高9.57米,直徑98釐米,重約2萬噸,十分壯觀,意義非凡。兩塊華表是伴隨故宮一起建成的,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雖經歷了更新換代、時代變遷,但意義卻始終未變。
整個華表由三塊基座,柱體,柱頭組成。它的底座是方形的,在底座外面有一排欄杆,每一角都有一隻精巧的石獅,寓意守衛四方,威風凜凜,再往上是柱身,柱身雕刻精巧,有飛龍和祥雲的圖案,栩栩如生,寓意飛龍上天,柱頭上還有一隻圓柱,圓柱上有一隻帽子狀的盤子,這就是承露盤,寓意接受上天的恩賜,在承露盤上還坐著一隻祥瑞神獸望天鳥。
在天安門北面的"城邑",叫做"望君出",意思是不在宮裡呆著,只知道吃喝玩樂,多到外面去體察民情,了解民情,不荒廢政事。在天安門南面的「大清國」被稱為「望君歸」,意為皇帝不能過分痴迷於遊山玩水,要以民生為本,要及時回宮處理政務,以免耽誤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