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解讀財政部新收入準則應用案例

2020-12-16 EY安永

2020年12月,財政部發布了第三批新收入準則應用案例(前兩批已分別於2018年12月和2020年7月發布)。本次發布的應用案例主要涉及三個方面,即:合同變更與可變對價的判斷、基於客戶銷售額的可變對價的處理,以及主要責任人和代理人的判斷,以共計七個案例進行講解說明。

本文通過節選這些案例的要點,結合實務和準則的規定,進行分析和對比,以提示實務運用和判斷的關鍵要素。

1. 合同變更與可變對價的判斷

例1

甲、乙公司籤訂合同,甲公司以單價100元向乙公司交付120件標準配件。

合同中無可變對價條款,且相關事實和情況表明該合同不存在對價金額可變的安排。

甲公司向乙公司交付60件配件後,由於市場中出現了低價競爭產品,雙方商定並達成協議將剩餘60件配件的價格降為每件60元。已轉讓的配件與未轉讓的配件可明確區分。

分析:

例2

甲、乙公司籤訂合同,甲公司以單價100元向乙公司交付120件標準配件。

以往習慣做法表明,甲公司將對瑕疵商品給予乙公司價格折讓,合同開始日甲公司預計該折讓金額為300元。

2X20年1月30日,甲公司交付60件配件,確認收入5850元(100×60-300×60/120)。

2X20年1月31日,乙公司發現已交付的配件存在瑕疵,甲公司對配件進行返工(該返工屬於保證類質量保證),返工後乙公司對配件表示滿意。

2X20年1月31日,甲公司按照以往慣例主動提出對120件配件給予3元/件的折讓,共計360元。提供折讓的方式是減少剩餘60件配件的單價,調整為94元。

分析:

例3

甲公司向乙公司提供廣告投放服務,時間為2X20年1月1日至6月30日,投放渠道為一個燈箱,合同金額60萬元,於每月月底支付10萬元。

無可變對價條款,未約定投放效果標準,且相關事實和情況表明該合同不存在對價金額可變的安排。

該廣告投放為一系列實質相同且轉讓模式相同的、可明確區分的商品。

廣告投放後,由於外部突發原因導致人流量驟減,乙公司對廣告投放效果不滿意,2X20年3月31日,雙方達成補充協議如下:

情形一:對後續廣告服務打五折,即後續每月底支付5萬元。情形二:增加廣告投放時間,延長至2X20年8月31日,總價不變,即後續每月底支付6萬元。情形三:增加一個燈箱投放廣告,總價和付款情況不變。 假設廣告服務佔用燈箱不構成租賃,已提供的廣告服務與未提供的廣告服務以及新增的廣告服務均可明確區分。

分析:

進一步提示

可變對價與合同變更產生的對價變化是實務中常見且容易混淆的問題。

例1和例2、例3的對比體現了區分這兩個概念的關鍵在於,價格的改變是否源於原合同中已存在的條款或商業慣例產生的合理預期。例2還進一步說明了可變對價的後續變化如何在合同的履約義務中進行分配,即與合同整體相關的可變對價,如果與初始估計相比發生變化,不僅影響後續合同收入的確認,還會對已履行的履約義務所確認的收入進行追補調整,可能對當期損益產生重大影響。例3通過三種不同形式的合同變更,展示了在合同範圍變化或合同價款變化時,應如何確定合同變更的處理方法。儘管本案例中三種變更情形均作為原合同終止及新合同訂立處理,但對於後續各期間收入確認的影響並不相同。企業在有關合同條款修訂的商業談判中,可以事先針對可行的各個方案測算財務影響。2. 基於客戶銷售額的可變對價

例4

甲公司為乙公司提供電力能源節約設備。合同僅包含一項履約義務,即設備購置安裝。

交易對價包含固定對價和可變對價。其中固定價款5000萬元,變動價款基於乙公司在設備運營後4年內每年電力能源實際節約費用的20%確定。

分析:

固定對價:5000萬元直接計入交易價格。

可變對價:按照期望值或最可能發生金額確定最佳估計數,並考慮限制條件後計入交易價格。

估計時考慮的因素:相關合同約定、項目可行性報告、乙公司供電運營與管理歷史情況、建設項目的最佳供電能力等。限制條件:包含可變對價的交易價格不超過在相關不確定性消除時,累計已確認的收入極可能不會發生重大轉回的金額。每個資產負債表日重新評估可變對價的金額。進一步提示

本案例說明了可變對價的估計是準則要求的必須環節(智慧財產權許可基於使用或銷售的情形除外),不應僅以「出于謹慎」或「無法操作」而忽略可變對價的估計。

本案例中僅有一項履約義務,假設不考慮其他因素,合同收入有可能在設備提供安裝後確認,由於可變對價可能基於估計計入交易價格,因此較原#收入準則#下,可能更早確認更多收入。需要重視的是,可變對價計入交易價格需要滿足累計已確認的收入極可能不會發生重大轉回的限制條件。合理運用該限制條件可解決對於把估計的數字包含在確認的收入中是否不夠謹慎的顧慮。

3. 主要責任人和代理人的判斷

主要責任人和代理人的判斷涉及3個零售業的案例,其中有很多相似點,歸納對比如下:

分析:

進一步提示

主要責任人和代理人的判斷是實務中的爭議較多的領域,除零售業之外,該問題也廣泛存在於貿易、運輸、建築等各行各業。結論因具體業務安排的情況而異,但分析思路可以借鑑。本案例顯示,從三個跡象,即是否對提供商品承擔主要責任、是否承擔存貨風險、是否具有定價權來看,每個跡象可能分別傾向於不同的結論,這種情形在實務中很常見,往往使得綜合判斷比較困難,甚至得出的結論未必恰當。本案例中強調三個跡象的分析不能取代或凌駕於控制權評估之上,更不是單獨或額外的評估,是提示實務關注新收入準則下以控制權轉移為核心的原則,強調以主要責任人的本質為核心,即對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務具有控制,來避免陷入紛亂的各種跡象中,「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以控制權為主,其他跡象為輔的判斷原則可以使實務判斷更加明確。本文是為提供一般信息的用途所撰寫,並非旨在成為可依賴的會計、稅務、法律或其他專業意見。請向您的顧問獲取具體意見。

相關焦點

  • 安永解讀財政部最新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實施問答
    2020年12月,財政部發布了八項有關收入準則相關的實施問答已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的企業,在首次執行新收入準則時,新產生的合同資產和應收帳款的預期信用損失調整問題結論企業首次執行新收入準則時新產生了應收帳款或合同資產的,例如由於收入確認時點不同而新產生的應收帳款,或者將已完工未結算項目重分類為合同資產
  • 財政部印發新保險合同準則 保險服務收入確認等項目迎來大修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陳婷婷 周菡怡)12月24日,財政部發布關於修訂印發《企業會計準則第25號――保險合同》(以下簡稱「新保險合同準則」)的通知稱,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規範保險合同的會計處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財政部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對《企業會計準則第25號――原保險合同》進行了修訂。
  • 新收入準則下建築合同的會計核算及案例分析
    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財會〔2017〕22號) 取代了《會計準則15——建築合同》在建築合同中的收入確認和成本處理規定。根據財政部的要求,新收入準則或者財會〔2017〕22號,對於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企業以及在境外上市並採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或企業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表的企業,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內上市企業,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非上市企業,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財政部會計司有關負責人就新保險合同準則發布實施答記者問
    2020年12月,財政部修訂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25號——保險合同》(以下簡稱新保險合同準則)。這是進一步完善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保持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的重要成果。為便於各方面了解掌握新保險合同準則,財政部會計司有關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問:修訂完善保險合同準則的背景?
  • 安永:套期會計案例簡析
    我們分別從套期會計的定義及分類,遠期外匯合約的公允價值套期案例、外匯期權合約的公允價值套期案例和商品期貨合約的公允價值套期案例進行具體介紹。01.套期會計的定義及分類2006年,財政部印發《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財會[2006]3號),並於2017年印發《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會計》(財會[2017]9號)(以下簡稱「新套期會計準則」)對其進行修訂,使套期會計更加貼近企業的套期業務實務,並拓寬了套期會計的應用場景。
  • 財政部印發新保險合同準則 在保險合同負債計量等方面大修
    12月24日,財政部發布關於修訂印發《企業會計準則第25號——保險合同》(以下簡稱「新保險合同準則」)的通知稱,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規範保險合同的會計處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財政部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對《企業會計準則第25號——原保險合同》進行了修訂。
  • 2021年確定實施新收入準則!你掌握了嗎?
    2021年1月1日起,所有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非上市企業,就都要執行新收入準則了!新收入準則相比現行準則有哪些變化呢?有會用到哪些新的會計科目?具體如何使用你都掌握了嗎?不懂?那就和我一起學習吧~2021起 全部施行新收入準則!
  • 新保險合同準則將擠出壽險保費收入「水分」 資產負債匹配升級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新保險合同準則將擠出壽險保費收入「水分」, 資產負債匹配升級12月24日,財政部修訂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25號——保險合同》(下稱「新保險合同準則」)。究其原因,新保險合同準則要求保費收入分期確認並剔除投資成分,將導致保險公司特別是壽險公司的收入出現較大幅度下降,但可以更真實地反映保險公司的實際收入水平。而且,根據會計配比原則,收入和費用將同步下降,因此新準則對保險公司淨利潤和淨資產等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相對有限。
  • 財政部發布新保險合同會計準則,境內外同時上市險企2023年執行...
    財政部會計司有關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新保險合同準則在保險服務收入確認、保險合同負債計量等方面作了較大修改。具體包括完善保險合同定義和合同合併分拆,引入保險合同組概念,完善保險合同計量模型,調整保險服務收入確認原則,改進合同服務邊際計量方式,新增具有直接參與分紅特徵的保險合同計量方法,規範分出再保險合同的會計處理,優化財務報表列報等。
  • 不足一個月,新收入準則全面執行?合同資產合同負債到底是個啥?
    離2021年還有不足一個月了,也就意味著———新收入準則全面執行在即。根據財政部規定,自2021年1月1日起,只要是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都需要開始施行新收入準則了。今天,咱們結合案例聊一聊,新收入準則的重要知識點!新收入準則產生了新的資產負債表項目:合同負債。
  • 保險合同新會計準則擠出壽險保費收入「水分」
    被認為是「史上最複雜的保險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第25號——保險合同》(下稱「保險合同新準則」)終於定稿落地,財政部12月24日在官網上正式發布了這一將使保險公司的收入乃至整個利潤表發生重大變化的新會計準則。
  • 新租賃準則實施在即!深度解析新租賃準則核心變化及影響
    會計雅苑轉載之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本文來自普華永道和安永微信公眾號。 普華永道深度解析 2018年12月7日,財政部修訂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以下簡稱「新租賃準則」)。
  • 新收入準則下收入確認時點的稅會差異(建議收藏)
    同時還買了《新收入準則案例分析講解》的書籍,等我看好,再作分享。新收入準則下收入確認時點的稅會差異-北京註冊會計師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提示[2017]第9號2017年7月,財政部修訂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以下簡稱新收入準則),這是我國自2006年2月發布第14號收入準則以來的一次重大修訂。
  • 財政部開展企業會計準則高質量實施培訓
    中國會計視野訊 財政部會計司發布《關於企業會計準則高質量實施工作線上培訓的通知》。公告稱,為指導解決當前企業會計準則實施中的突出問題,推動企業會計準則高質量實施,財政部會計司將主辦企業會計準則高質量實施工作線上培訓,邀請財政部監督評價局、證監會會計部和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參加。
  • 2021年所有企業都必須執行新收入準則嗎?
    在財政部《關於修訂印發的通知》(財會〔2017〕22號)中規定:一、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企業以及在境外上市並採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或企業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表的企業,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內上市企業,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非上市企業,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財政部發「中國版IFRS17」會計準則 明確...
    財政部會計司有關負責人答記者問表示,新保險合同準則在保險服務收入確認、保險合同負債計量等方面作了較大修改,引入保險合同組概念、完善保險合同計量模型、調整保險服務收入確認原則、改進合同服務邊際計量方式等八個方面。
  • 康泰生物:執行新會計準則並變更相關會計政策
    收入〉的通知》(財會〔2017〕22號)(以下簡稱「新收入準則」),要求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企業以及在境外上市並採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或企業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表的企業,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內上市企業,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非上市企業,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財政部解讀《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
    三、「十三五」時期的主要目標任務及其背景  (一)建立政府會計準則制度體系  1.目標任務  以國務院批轉財政部的《改革方案》為統領,有序推進政府會計改革,在已發布的《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基礎上,加快制定政府會計具體準則及應用指南和政府會計制度,建立健全政府會計準則制度體系,為編制權責發生制政府財務報告和健全完善政府財務報告體系奠定基礎
  • 安永稱不對瑞幸咖啡財務造假擔責
    7月16日,安永發布聲明,稱公司無需對瑞幸咖啡2019年度披露的財務信息承擔審計責任。公開資料顯示,瑞幸咖啡於2017年6月成立,2019年5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安永對瑞幸咖啡自2017年6月16日(瑞幸咖啡成立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間以及2018年度財務報表(以下簡稱「上市申報財務報表」)進行了審計,並出具了審計報告。
  • 已故巨星張國榮外甥女領銜6名「四大」合伙人入選財政部諮詢專家名單!
    其中,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主管合伙人劉麥嘉軒、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大中華區政府及公共事業部主管合伙人楊淑娟及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港澳區主管合伙人陳瑞娟為連續第二次入選政府會計準則委員會諮詢專家名單。最引人矚目的是連續兩次入選政府會計準則委員會諮詢專家名單的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主管合伙人劉麥嘉軒的特殊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