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廣闊的疆土上,有著豐富的農副產品。就以五穀雜糧來說,其實種類不僅僅局限於5種,而每一種穀類其實又有很多小的分類。比如生活中最為常見的「米」,除了大眾經常食用的大米之外,還有糙米、糯米、紫米和黑米等等很多個品種。
每一種米,不盡長相外表各不相同,它們的營養價值也是不一樣的。本期筆者就以「黑米」為主,來讓大家重新認識一下它的特點和價值。相信您在閱讀本文後會對黑米有心的認知!本期主題:曾是朝廷貢品,有「黑珍珠」之美譽,價值極高,含16種胺基酸。
黑米的概要
黑米作為雜糧的一種,它是屬於糯米的分類。因為外表呈現黑色,所以被稱之為黑米。根據筆者的了解,黑米是由禾本科植物稻經長期培育形成的一類特色品種,目前在市場上很受大眾的認可。儘管很常見,但是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關於黑米的歷史和營養價值。黑米由於營養豐富,所以一直以來被譽為是「世界米中之王」,此外還有「黑珍珠」的美譽。一開始筆者提到,米的種類有很多,為何唯獨這黑米能佔據很高地位呢?
黑米的歷史
其實黑米的種植歷史很悠久,早在距今二千多年前的漢武帝時就被發現了。相傳在西漢時代,張騫在出仕那一年,於家鄉洋縣的野稻中找到一株灰色稻穗,剝開稻殼,發現是黑色的米。發現此米味道鮮美、軟糯適口而且還很有嚼勁,所以隨後便進貢給了漢武帝。自漢武帝以後,歷代帝王都將洋縣黑米列為「貢品」,而成為皇室貴族的珍餚美味。洋縣黑米,至今都是國內最具代表性的黑米產地。除了陝西洋縣之外,貴州和湖南等省區也有少量產區。
黑米的營養價值
能夠被當成是朝廷貢品,黑米自然是有一定含金量的。而根據現代科學分析,黑米確實營養價值頗高。根據筆者的了解,黑米之所以是黑色的表面,主要是因為它的糊粉層中富含有大量的黑色素,其主要成分為吡咯素,也是黑米的精華。除此之外,據商業部食品檢測科研站和陝西省糧油檢測站、西北農業大學中心化驗室分析測定,黑米含有的蛋白質,比普通大米高37%,含有的脂肪,比國內大米質量標準高2.9倍。而且黑米中含有16種胺基酸和鐵、鈣、鋅、鉬、硒等多種礦物質。
黑米的藥用價值
除了具備超高的營養價值之外,黑米其實也是一種藥食兩用的雜糧。早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立就有提到,黑米有「走馬喉痺,調中氣,主骨節風,癱瘓不遂,常年白髮」的作用。而在民間,對於黑米的評價也很高,不少民間地區對它有「藥米」和「壽米」等美譽。
隨著大眾對養生的認知加深,像黑米這樣有價值有營養的五穀也逐漸被受到重視。而國家在這一方面也在推動區域特產走進大眾視野。洋縣黑米作為黑米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種,在一個月前入選了2019年第四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以上就是本期關於黑米的一些知識了。相信您已經對此米有了新的認知。面對這樣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大米,您日常會食用嗎?對於這黑米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互動討論!
更多精彩,歡迎您關注盆栽小棧,我們下一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