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1種稀罕菜,人稱植物魚刺,不用刀切自然成絲,曾是朝廷貢品

2020-12-23 農夫也瘋狂

導讀:此瓜是南瓜的變種,稀罕又奇特,營養堪比魚刺,人稱「植物魚刺」

夏季的時候,瓜果也是最豐富的。去到菜市場,各種蔬果讓人也容易挑得眼花繚亂。其中比較常見的有甜瓜、香瓜、南瓜、冬瓜和西瓜等。這些都是我國南北方都有種植的果蔬,大家也都是比較熟悉的。而在南方有一種稀罕菜,它長得其貌不揚,還常常被誤認為是香瓜,但是卻來頭不小,在古代還是朝廷貢品,並且營養很豐富,堪比魚刺,並且有著「植物魚刺」的稱號,你們認識它嗎?

金絲瓜就是這樣一種稀罕蔬菜,大家可不要以為它是金黃色的絲瓜,這種蔬菜和絲瓜一點關係沒有,並且長相也不像絲瓜,反而很像甜瓜。它成熟了以後就是金黃色的,並且最奇特的地方在於,金絲瓜不用刀切就能自然成絲。因為金絲瓜的果肉就是絲狀纖維的,稍微一攪拌就變成了粗細均勻的粉絲狀了,並且因為果肉是金黃色的,因此得名金絲瓜了。

金絲瓜是葫蘆科的一種草本植物,屬於南瓜的一個變種。它原產自墨西哥,學名叫美洲南瓜,在我國的栽種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清朝的時候,乾隆皇帝下江南時第一次吃到了金絲瓜,就為它爽脆清香的口感所驚訝到了,龍顏大悅還寫詩讚嘆:「清心止渴,脆嫩爽口」。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從這以後金絲瓜就成為了朝廷貢品,專門供皇親國戚們食用。

很多人在煮菜的時候,都會為自己的刀工而煩難,因為切的菜薄厚不均勻,還有些或大或小。而金絲瓜就是專為這些人而生的,它的果肉是自然成絲的,就和粉絲一樣粗細非常的均勻。金絲瓜是真正不用刀切,就能自然成絲的。最關鍵多一點是它的營養還很豐富,可以和魚刺、燕窩媲美,因此還得名植物燕窩、魚翅瓜等。

金絲瓜是生熟都可以吃的,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以及18種胺基酸。不過在過去一般都是皇家貢品,老百姓一般吃不起。而且在當時也僅有安徽、上海這一點有種植,所以知名度也不高,很多人沒有品嘗過它的口感。在後來科學家對其品種進行了改良,金絲瓜的種植面積也越來越廣了,只要是南瓜、葫蘆瓜能種植的地方,金絲瓜也就能種植。所以這個曾經博得過乾隆皇帝盛讚的瓜果,在百姓餐桌的出現頻率越來越高。

金絲瓜作為南瓜的一個變種,不僅適應能力很強,抗病性也強,生長過程中也很少遇到病蟲害,種植過程中基本不需要噴灑農藥,但是它的而且產量也很高,一般畝產可以達到6000斤以上。而其收購價也要比南瓜高得多,一般在四五元左右一斤,因此畝產值在2萬元以上。

生熟都能吃,能涼拌,也能油炸、炒食、做餡等,食用方式多樣,樣樣美味。並且金絲瓜還很耐存儲,在自然狀態下能保存半年左右也不壞。而經過風吹日曬以後的金絲瓜,口感要比剛摘的時候更脆更嫩。作為一隻潛力股,金絲瓜的未來前景非常可期!

相關焦點

  • 富含16種胺基酸,營養價值極高,殊不知,它曾是朝廷「貢品」
    就以五穀雜糧來說,其實種類不僅僅局限於5種,而每一種穀類其實又有很多小的分類。比如生活中最為常見的「米」,除了大眾經常食用的大米之外,還有糙米、糯米、紫米和黑米等等很多個品種。每一種米,不盡長相外表各不相同,它們的營養價值也是不一樣的。本期筆者就以「黑米」為主,來讓大家重新認識一下它的特點和價值。
  • 南方1種水果,味甜如甘蔗,古代是「貢品」,1斤60元吃過的人很少
    導讀:南方1種水果,味甜如甘蔗,古代是「貢品」,1斤60元吃過的人很少楊梅是夏季很常見的一種水果,尤其是在南方地區,很多農村都有在房前屋後栽種楊梅樹,小時候筆者家裡的房子後面也有好幾棵楊梅樹。楊梅是南方地區廣泛種植的一種水果,其在成熟了以後是紅黑色的,就算是熟透了也依然會有點酸味。而楊梅中有一種稀有品種,它吃起來就味甜如同甘蔗,並且成熟了以後並不是紅黑色的,而是米白色的。在古代的時候更是被當成朝廷貢品,如今有些地區開始種植楊梅,一斤賣60元市場很少見,吃過的人不多。楊梅這種水果樹齡較長,一般都要多年才結果。
  • 1種山中植物,人稱「火把果」,全身是寶,能吃能賞
    1種山中植物,人稱「火把果」,全身是寶,能吃能賞 我們是屬於南方地區,山中會有很多的野生植物,小時候吃的野果子也數不清有多少了,這種名叫「火把果」的野果子,就是其中之一了。
  • 曾是貧苦人的救命野菜,如今10元一斤成稀罕貨,人稱「野菠菜」
    導讀:曾是貧苦人的救命野菜,如今10元一斤成稀罕貨,人稱「野菠菜」春季到來以後,生活在農村裡的朋友都喜歡做一件事,那就是去野外挖野菜來吃,這吃野菜在我國有著幾千年的傳統,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記載了不下20種的野菜
  • 南方1種竹葉,葉大如手掌,端午節成稀罕貨,1片葉子2毛,啥用途
    導讀:南方1種竹葉,葉大如手掌,端午節成稀罕貨,1片葉子2毛,啥用途進入6月中旬以後,馬上就要迎來一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了。今年由於多了一個閏四月的原因,所以端午節有所推遲。每年端午節,在我國南方很多地區依然還有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其中說到包粽子,就少不了「粽葉」。而在南方有一種竹葉,葉子非常的肥大,每一片葉子都有手掌般大小,到了端午節就成為了稀罕貨,在市面上更是能賣到2毛錢一片並且每年還大量出口日韓,那它都有啥用途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8類刀型,15種功能,切絲切丁、磨蒜蓉都在行
    每天到家大概7點多,但是等我把所有要用的菜洗完切好,就要8點了,真的很浪費時間。直到被同事安利,買了這款切絲切丁神器,真的可以節省至少10倍的時間。完全不怕傷手,只需要兩步就可以輕鬆完成,切絲切丁切片、儲水瀝水、磨蒜蓉薑末,你想要的的功能它都有,連薯格、分離蛋清都可以輕鬆實現。
  • 農村老話「橫切牛羊豎切豬,斜切雞順切魚」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現在只要願意天天吃肉都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了,經常吃肉的你,可知道不同的肉食怎麼切嗎?在民間就流傳著「橫切牛羊豎切豬,斜切雞順切魚」的俗語,其說的就是關於不同肉食的切法。橫切牛羊豎切豬很多人可能有點不太理解的是什麼是「橫切」和「豎切」,其實這個是相對肉的紋理來說的,你仔細看就會發現每種肉其實都有紋路的。牛羊基本上都是瘦肉,是沒多少肥肉的。
  • 人稱「三稜劍」,南方地區獨有,被人當觀賞植物,價值很高
    今天分享的主題:人稱「三稜劍」,南方地區獨有,被人當觀賞植物,價值很高。 我國幅員遼闊,生物種類繁多,南北方氣候差異較大,各類植物的分布呈現地域性,一些耐寒、耐乾燥的植物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區,比如蘋果樹;而一些耐熱、耐潮溼、耐雨水的植物主要分布在南方,比如荔枝樹;同時還有一些植物它的適應性很強,不管在南方還是北方都能很好的生長,比如土豆、玉米等。
  • 農村人稱「小三顆針」的植物,現在卻是稀罕物,只在西部山裡才有
    我國地大物博,特別是一些原始森林裡面,還有很多的地方人們還沒有完全去摸透,裡面到底生長了些什麼植物,到底裡面的結構是什麼,這些都需要人們進一步的去了解
  • 農村一種酷似萵筍的菜,曾是乾隆和劉邦最愛,如今50一斤成稀罕貨
    在外面吃麻辣火鍋的時候,經常能在鍋裡吃到一種口感脆脆的菜,顏色是綠的,很好吃。
  • 路邊有1種植物,人稱「千斤拔」,能強筋壯骨舒筋活絡,野外常見
    路邊有1種植物,人稱「千斤拔」,能強筋壯骨舒筋活絡,野外常見這種植物在野外太常見了,常生於路邊和荒地上,初看不起眼,和其它時野生植物也沒什麼不同,但這種植物的根部是一種中藥材,有強筋壯骨的作用,所以人們叫它「千斤拔」。
  • 為什麼手撕包菜白菜比刀切的好吃?
    手撕包菜,相信大家都吃過,這道菜不僅清爽脆嫩、味道好而且還很營養,這道菜最大的特點就是菜葉不用刀切而是直接用手掰下、撕開來的。我第一次炒包菜時就是用刀切的,覺得不好吃,後來有一次在朋友家吃飯吃的是用手撕的,我覺得味道很好,就學著做了。
  • 山上1種植物,人稱「金不換」,用它煲湯,健脾開胃,是養生佳品
    山上1種植物,人稱「金不換」,用它煲湯,健脾開胃,是養生佳品遠志這味藥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名聲雖大,但從植物形態來看,卻是一種很普通的草,甚至古代人稱之為小草、細草,藥用的是這植物的根,遠志始載於《神農本草經》,並被列為上品
  • 魚刺卡在喉嚨裡,不要再喝醋了,1個小妙招,讓魚刺自己跑出來
    魚肉雖然好吃但也非常煩惱它的魚刺,尤其是小孩子吃飯急,隔三差五就要被魚刺卡一次嗓子,總是大口吞米飯喝醋太傷嗓子了。魚刺卡在喉嚨裡,不要再喝醋了,1個小妙招,讓魚刺自己跑出來!先把大蒜切一小段塞在鼻子裡面,然後含一大口的白砂糖,慢慢地往下咽。這樣做就能夠使喉嚨肌肉蠕動,再加上鼻子裡面大蒜刺鼻的味道,也會讓我們打噴嚏,這樣一次性就可以把魚刺帶出來了。
  • 曾被封為「金殿玉菜」,與武昌魚齊名,1周採摘2次,貴時100元1斤
    導讀:我國特產的蔬菜,曾是貢品被封為「金殿玉菜」,現在8元1斤正上市文/農夫也瘋狂這幾天國內多個地區都下起了雪,就連一向很少下雪的長沙,今年也早早下了一場雪,雖然下的雪不大,沒一會就都融化了,但是很多的長沙人還是很喜慶的,可能這也是為了給新一線城市長沙的一個「賀禮」吧。
  • 別等到菜刀切不動了才知道磨,這3種情況,出現一個,刀就該磨了
    菜刀是每個家庭每個廚房的必備物品,經常做飯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一個關於菜刀的常識,新買的菜刀會特別鋒利,但是用一段時間後無論是切肉還是切菜都會特別費力,這是因為刀刃在頻繁的使用中已經變鈍了,這時候很多人就會把刀拿去磨一磨,但是等到菜刀切不動了才知道磨,是不是已經有些晚了,這樣不但耽誤做飯,還會讓你因為刀不快切菜時白白浪費很多力氣。那菜刀用到什麼程度就該磨了呢?
  • 長在樹上的野菜,過去不受重視,今80元1斤,人稱「天下第一珍」
    導讀:長在樹上的野菜,過去不受重視,今80元1斤,人稱「天下第一珍」文/農夫也瘋狂野菜,在過去可能是不受人種植的食材,是因為沒得吃了,才不得已去吃的一種食物如今生活水平明顯挺高了,不用再像過去那樣挖野菜來充飢了。但是野菜的身價卻漲了,城裡要花錢才能買得到,並且多數的野菜賣得比青菜貴,有少數的比豬肉、海鮮還要貴。筆者今天給大家說的這種野菜,它長在渾身是刺的樹上,過去不受重視,如今卻成為了極品野菜,售價高達80元一斤,人稱「天下第一珍」。
  • 鮮為人知的吉林貢品--倭刀
    提及「倭刀」,人們自然而然的就會想到日本刀,因為這種刀早在唐朝就流入中原,並成為一些達官貴人的家庭飾物。可今天我所說的倭刀並非是日本刀,而是大清時期東北地方衙門(特別是吉林將軍衙門)向朝廷進奉的一種貢品——青狐。
  • 1種野生的植物,在農村有不少,人稱「莢果蕨」,當盆栽變值錢!
    野生的植物非常多,有些野生的植物就很有價值了,以往就經常去尋找七葉蓮和金線蓮,它們都是珍貴的植物,通常會生長在潮溼、陰涼的山谷裡,在山坡下就有不少了
  • 這野草不值錢,但根是稀罕物,人稱「血三七」,釀成酒30元一斤
    在農村野外最不缺的就是野生植物,就如野草,隨便去農村裡走一圈就能看到大把大把的生長在路邊、田邊,對於農民朋友來說,有些野草看見了就煩,如田邊的那些對農作物有害的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