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經典 | 孟子是怎麼做老師的?

2020-12-22 雲南網

原標題:夜讀經典 | 孟子是怎麼做老師的?

核心速讀

孟子被尊為亞聖,學生眾多,是一位卓越的老師,但他卻提醒自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他指出老師要「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提出君子「五教」,道出了他對因材施教的看法。在孟子看來,他認為的好教育是什麼樣子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孟子的教育思想,看看他是如何做老師的。

作為思想家,孟子具有民本思想、天下情懷和居仁由義的理想追求。作為學者,孟子學問博大精深,與人對話辯論能力很強,是一位卓越的老師,「大師」的稱號當之無愧。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楊伯峻《孟子譯註·卷七·離婁章句上》第23章)

孟子曰:「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楊伯峻《孟子譯註·卷十四·盡心章句下》第20章)

學富才高的大師孟子,卻把「好為人師」看成一種擔心、憂慮。這是他自覺的自我反省,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和對為人師的敬畏,值得我們敬佩。

孟子意識到,水平再高,人也不能時時處處事事正確,人不可能是完人。老師是有責任和擔當的,作為老師要是教錯了的話,那可是天大的過失。這是為師的謹慎、敬畏之心,值得我們學習。

他這是告誡自己,也是提醒他的弟子和其他教師,要學而不厭,鍥而不捨,堅持終身學習,這樣才能「以其昭昭使人昭昭」,防止以其昏昏使人昏昏。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已經成為一句成語,經常為人引用,批評那些自己不懂卻稀裡糊塗去教導別人的人。這種行為,如果做教育,就謬種流傳,害人不淺,就是孟子反對的不仁不義。

這樣的所謂「教者」是沒有責任心和敬畏心的。自己知識不明、道理不清,模模糊糊的,怎麼可以去教別人,讓別人明明白白、豁然開朗呢?自己「昏昏」導致了他人的「昏昏」,這是犯下了多大的罪過!

孟子告訴我們,教育的正路是——「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不可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無論做人做事做學問,教者應該永遠是個「明白人」,像晴朗的天空那樣澄明,像乾淨的泉水那樣清澈。你自己成竹在胸、左右逢源了,才可以去教導他人,引導他人恍然大悟、茅塞頓開。自己是個「昭昭者」,才能長善救失;自己是個「昏昏者」,則貽害他人。作為教者,自己要好學精進,拓寬視野,強化能力,提升素養,才能成為「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的賢者。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楊伯峻《孟子譯註·卷十三·盡心章句上》第40章)

孟子所言君子五教,體現的就是「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第一教:如時雨化之。這是一種美好、詩意的教育境界。作為教者,以自己鮮明的思想和科學的方法,面對學生的需求,能適時適度給予需要的「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受教者便茁壯成長,乃至蔥蘢繁茂。

第二教:立德為本,成全學生的德行。

第三教:達財教育,成就學生某方面的才能。

第四教:解惑教育,以解答學生的疑問,提高其思維品質,增益其智慧。

第五教:這是老師不在場而自己主動接受的「教育」。淑,通「叔」,拾取之意;艾,音「義」,通「刈」,收割。淑艾,獲取之意,私淑艾,即私淑,私下以自己崇敬的人為師學習其思想自己獲取知識。孟子曾說:「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楊伯峻《孟子譯註·卷八·離婁章句下》  第22章)

這五種教育之道,也是孔子因材施教智慧的發揚,以自己的思想方法,面對不同個性、特長的弟子,使學生得到主動充分的發展,走上生命的明晰正義之道。

公孫丑曰:「道則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為可幾及,而日孳孳也?」

孟子曰:「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中道而立,能者從之。」(楊伯峻《孟子譯註·卷十三·盡心章句上》第41章)

弟子公孫丑向孟子提建議——您講的道理是高深且美妙,就像登天一樣,似乎不可以達到;您為什麼不把它變得可以幾乎觸手可及,因而讓大家每天去努力得到呢?孟子回應說,技藝高超的工匠不因為拙劣的工匠改變或廢棄「繩墨」(製作的規矩、標準),射箭高手后羿不因為拙劣的射手而改變拉弓的標準。君子張滿了弓卻不射出箭,做出躍躍欲試的樣子。他在恰當的位置站著做示範,有能力學習的人便跟著他學習。

孟子的「道則高矣,美矣」,就是「昭昭」的教育境界。在孟子看來,好的教育不能降低要求和標準,因為「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如果降低標準,教育的效果就很低微。孟子的這一思想,類似於當代美國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布魯納認為,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學科的知識結構。最佳的知識結構是由概括了的基本思想或原理構成的。知識的概括性越高,對學習者越有用。「知識的概括性」就是「道」之「高」 和「美」,也就是「大匠」和「神射」的標準。有了高遠、寬闊的視野,才可以統攝更多的知識。這就是孟子說的「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當然,抽象和具體是辯證統一的,有些高層次概括性知識的掌握,也需要操作、實驗的經歷和過程。

孟子認為,「使人昭昭」還要注重方法的引導,讓學者「自得之也」。「 引而不發,躍如也」,是隱喻,教育人像教人射箭一樣,不要簡單地示範,射出去炫耀自己的水平,而是注意過程、呈現出樣子,讓學的人模仿、領悟。這和我們現在提倡的「主動學習」「讓學生自主學習」相通。高明的教育者、引領者,能做出最好的示範,能擺出最恰當的樣子,能處在最恰當的位置,讓「能者」主動、自動跟隨、學習。這也就是「時雨化之」「使人昭昭」的教育境界。

相關焦點

  • 夜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告子下》作者/孟子孟子曰:「舜發於畎畝之中[1],傅說舉於版築之間[2],膠鬲舉於魚鹽之中[3],管夷吾舉於士[4],孫叔敖舉於海[5],百裡奚舉於市[6]。朗讀者李碩,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夏青杯」朗誦大賽優秀指導老師,全國故事大王優秀指導老師,多次與廈門愛樂樂團合作舉辦朗誦和故事交響音樂會。
  • 讀孟子的經典議論文,讓老師一步步告訴您古文解讀技巧,輕鬆掌握
    有同學問老師,怎麼掌握古文知識呢?其實,文言文的學習是在於平日的點滴積累的,如果不能形成一種語言的感覺,是很難把這塊知識消化的。特別是到了高年級階段,古文篇幅佔據了課本的四成比例,難度也越來越難,所以學會解讀古文就很重要。
  • 【夜讀 《孟子》】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所以孟子就下個結論,他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那麼接著就要看你學習的時候,具體上還要怎麼做呢?兩個原則,第一個是專注,第二個是永恆。說到專注首先要排除幹擾,所以孟子講了一個很有趣的比喻。他說一個楚國的大官,想讓他的孩子學習齊國話,請問他找誰教?
  • 夜讀《菜根譚》——寬容待人處事,養德遠害
    歡迎關注百家號「一舟獨橫野渡」:黑夜不僅是安放睡眠的,讓我們一起夜讀經典,在書中汲取知識和力量,讓無法停歇的腳步慢下來,讓焦躁不安的心靜下來。怎麼做才能不陷入瑣事之網,遠離是非。《菜根譚》裡教了我們一個方法。「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不去責備別人小的過失、不揭露別人的隱私,不記恨別人曾經的惡行。做到這三點,就可以培養自己良好的品德,也能夠使自己遠離各種災禍。
  • 《孟子》語錄名句起名,經典通透,發人深省!
    《孟子》作為儒家經典著作,不僅記載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而且行文氣勢磅礴,感情充沛,邏輯嚴密,尖銳機智,給我們留下了深遠的影響,同時,其也代表著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峰,所以,從中為孩子起名,既能讓孩子在傳統文化的氛圍下耳濡目染的長大,又給人一種邏輯嚴密的感覺。
  • 夜讀經典|孔子的開學寄語
    原標題:夜讀經典 | 孔子的開學寄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論語》中廣為流傳的名句之一。作為《學而》篇的首句,孔子在這三句話中寄託了自己對學習之道的諸多判斷,也暗藏了人類學習的本質。今天的夜讀經典,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孔子的開學寄語。《論語》共 20 篇,許多篇主題相對集中。但作為《論語》首篇,《學而》的內容涉及諸多方面,幾乎覆蓋了孔子思想的方方面面,包括學、仁、孝、禮、信、道、為政等,其重點是孔子的學習理念和哲學。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孟子》10句經典名言,感悟聖人的智慧!
    《孟子》是四書之一,是記錄亞聖孟子言行的一部語錄體散文集,在儒家經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下面挑選了其中的10句經典名言,讓我們共同感悟一下聖人的智慧!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感悟:大丈夫要能屈能伸,在人生得意之時,就要多為天下眾生著想,多做利益天下蒼生的善事;在人生不得志的時候,更要堅守道義,做好自己,為世人做個榜樣。二、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 在這裡他幫孟子成就一部享譽世界的儒學經典:萬章及其故裡的故事
    在這裡他曾幫助孟子完成三萬六千多字的《孟子》七章,成就了一部享譽世界的儒學經典……萬章及其故裡的故事萬章問:「敢問友?」孟子曰:「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挾也。」公元前300多年前,在一間講堂裡,一代儒學先賢孟子和萬章師徒兩人,正熱烈討論著交友之道。萬章問老師孟子,「交朋友應堅持什麼樣的原則呢?」
  • 讀懂《孟子》經典10句,一生做個明白人
    《孟子》是繼《論語》後最重要的儒家經典,記述了孟軻一生的主要言行和孟軻主張仁義、反對暴政和武力兼併的政治思想。在古時,《孟子》是「教科書」般的存在,是歷代儒家學子必讀必考的著作。隱娘分享《孟子》經典10句,學會孟子的處世智慧,一生做個明白人。
  • 夜讀丨教育路上最大的不幸:家長越位,老師讓位,學生錯位
    老師讓位,不敢管教,輸掉的是孩子的未來。在中國的教育史上,「戒尺」一直握在老師的手中。但現在,不僅戒尺消失了,老師管教學生的權力也逐漸消失。如今的老師,想管卻不能管不敢管。有一位老師曾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班上有個調皮搗蛋的學生,他教育了好幾次,但學生都不聽。
  • 《孟子》經典名句起名,看一眼,就被驚豔到!
    《孟子》是儒家經典著作,記載了孟子的主要思想和處世智慧,並且,《孟子》一書語言明白曉暢、平實淺近,同時又精煉準確,用來給孩子起名,帶有很美好的寓意。而且俗話也說過,往事跨越千年,能永恆的是智慧,歷經千年不變的是思想,《孟子》中蘊含的進步思想亦是經久不衰的,對現在的我們具有重大的啟迪作用和指導意義。因此,今天起名網就跟你們分享一些出自《孟子》中的好名字。
  • 《孟子》中5個經典名句,智慧無窮,讀懂後讓你受益匪淺
    一提到亞聖孟子,大家的腦海裡總是浮現出孟母三遷半途而廢等等寓言故事,其實孟子在儒家學派的地位僅次於孔子先生。在群星璀璨的春秋戰國時期,孟子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與政治家。孟子在他的教育觀念上也有著獨到的見解。《孟子》這本書是語錄體散文,但是事後人根據他的言論進行的彙編。
  • 《孟子》最經典的10句話,句句霸氣十足,影響中國千年!
    在孔子之後,最有影響力的儒家學者,就是孟子。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邏輯嚴密,尖銳機智,代表著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峰。一路行來,我們讀過許多孟子的經典名句,今天,隱娘要分享《孟子》最經典的、流傳最廣的十句話,影響了中國人千年,希望能啟迪你的人生。1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 如何使孩子更優秀,父母和老師利用國學中孟子的智慧,意義深遠
    孟子是孔子的孫子,因為他和孔子都是儒家學派的集大成者,所以後人把孔子和孟子稱為「孔孟」。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自己的長輩,從而要推廣到尊敬別人的長輩;愛護自己的孩子,從而推廣到愛護別人家的孩子。誰家沒有老人啊?誰不希望自己老了以後,也得到晚輩們的善待和照顧呢?所以,尊敬自己身邊的老人,也是在尊敬自己啊。一句話,人要有愛人之心!
  • 【經典誦讀】孟子·梁惠王上
    【原文】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裡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譯文】孟子拜見梁惠王。【譯文】孟子回答說:「大王!何必說利呢?只要說仁義就行了。大王說『怎樣使我的國家有利?』大夫說,『怎樣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說,『怎樣使我自己有利?』結果是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國家就危險了啊!
  • 《孟子》六句經典名句,給你人生智慧啟迪,太精闢了!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而成。是儒家經典著作,後被南宋朱熹列為「四書」。1.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 夜讀經典 | 孔子的開學寄語_新聞動態_教育頻道_雲南網
    原標題:夜讀經典 | 孔子的開學寄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論語》中廣為流傳的名句之一。作為《學而》篇的首句,孔子在這三句話中寄託了自己對學習之道的諸多判斷,也暗藏了人類學習的本質。今天的夜讀經典,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孔子的開學寄語。《論語》共 20 篇,許多篇主題相對集中。
  • 講座|張定浩:用《孟子》勉勵大家,不將沉淪歸咎於時代
    很高興我們今天能夠邀請到《孟子讀法》的作者張定浩老師到現場,和大家聊聊他的新書。《孟子讀法》這本書是關於《孟子》的解讀。很多年前張老師選釋過《孟子》的部分篇章,這一次他完成了對《孟子》全本的解讀,這是一個非常浩大的工作量,一會兒我們可以請張老師講講這本書寫作過程當中的一些體會和困難。
  • 讀懂《孟子》20條千古名句,受用一生(經典!)
    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邏輯嚴密,尖銳機智,代表著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峰。 今天,詩詞君要分享《孟子》最經典的的二十句話,影響了中國人千年,學會孟子的處世智慧,一生做個明白人。
  • 經典賞析《孟子》選讀之三十九: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經典賞析||《孟子》選讀之三十九: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